白酒為什么叫中國的文化,中國酒文化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酒文化是什么意思

所謂酒文化,一般是指以酒為內容但卻又超越了有關酒的具象描寫而上升到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概而言之,酒文化是指在酒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總稱。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行,傳統酒文化在消費上的不可持續性表現得愈加突出。 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酒文化其實主要是兩方面的東西:一是酒體本身的獨特風格和意境,充滿了一種獨特事物的美感文化承載和流傳,這是酒水本身的本體文化;二是由于美酒的美妙口感和享受,會逐漸有一些專業的評價和行業頌歌,漸漸傳播開去,逐漸在歷史上留下一些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域性很強的美名和傳說,這就是衍生文化。 http://www.shenmeshi.com/Social/Social_20070517130441.html 關于中國酒文化

中國酒文化是什么意思

2,中國酒文化是什么

若論中國文化,當從詩酒說起。幾千年來歷史縱橫,文明傳承。才子名士,佳人倩影在觥籌交錯中,文墨相會,遺下無數恢弘巨著、絕句名篇?;蚪杈茲渤?,或舉杯暢飲,既有豪氣甘云,義薄云天,也有顧影自憐,黯然傷懷。然而每一種都是一曲長歌,一卷名詩,一抹艷影,都是鑲嵌在中華文化明鏡里的一串閃耀著璀璨芳華的珠貝。 從李白舉杯邀明月,到蘇軾把盞問青天;從文君當爐賣酒,到貴妃醉酒牡丹花下。詩與酒醞出了泱泱中華獨特的文化魅力。嘗有聯云:“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指的正是詩仙李白。他是詩中名士,酒中佳客。他舉杯當歌,無酒不詩。他曾唱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急呼,也曾道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真諦。他的作品便是詩酒文化的完美結合。所以中國古老的文化也是詩酒的文化。 杜甫曾言“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陸游也說“酒是治愁藥,書是引睡媒”無論開心與否,犯愁也罷,這酒這詩都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 曹操自問“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范中淹卻說“酒入愁腸,化做相似淚。”對酒,原來也有不同的解讀。然而這酒卻還是原來的酒。酒的魅力竟也在于能夠使他們因人而異的勾畫出不同的著作和詩篇。那究竟是酒賦予了人靈性勾勒出快意人生,還是人為這酒所沉醉翻覆出錦繡文章呢?或者二者皆是。 我們歷數中華文化五千年。寫詩酒的詞句不下千萬。從屈原、宋玉、王維再到薛濤、道韻,每一個都曾經為詩而沉醉,為酒而狂歌。中華的文化,難道不是詩酒的文化嗎? 文君、西鳳茅臺,縷縷清新淡雅,悠遠深長。馥郁的酒香驚擾了古人,所以譜出了中華文化美妙的一頁。而今,我們也銘記這詩酒的文化陳年的佳釀。這詩酒的文化便是中華文化里深埋的一壇老酒,時濃時烈,聞之消魂,飲之愜意。待等得哪一日煮酒論詩,品這一杯芳醇……
是中國人的豪爽,熱情好客!

中國酒文化是什么

3,中國酒文化由來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采之記載。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巉巖林木間跳躍攀緣,出沒無常,很難活捉到它們。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并掌握了猿猴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嗜酒"。于是,人們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幾缸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躊躇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嘗,時間一久,沒有發現什么可疑之處,終于經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誘惑,開懷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類似的方法。這說明猿猴是經常和酒聯系在一起的。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我國的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作中記敘道:"瓊州(今海南島)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清代的另一種筆記小說中也說:"粵西平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婁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看來人們在廣東和廣西都曾發現過猿猴"造"的酒。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的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見,這種猿酒是偷飲不得的。   這些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記載,起碼可以證明這樣的事實,即在猿猴的聚居處,多有類似"酒"的東西發現。至于這種類似"酒"的東西,是怎樣產生的,是純屬生物學適應的本能性活動,還是猿猴有意識、有計劃的生產活動,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要解釋這種現象,還得從酒的生成原理說起。   酒是一種發酵食品,它是由一種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生的。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當成熟的野果墜落下來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氣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種自然現象。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腐爛的水果攤床附近,在垃圾堆幸福,都能常常嗅到由于水果腐爛而散發出來的陣陣酒味兒。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積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酵,在石洼中將"酒"的液體析出,這樣的結果,一是并未影響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體――"酒",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供享用,習以為常,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覺中"造"出酒為,這是即合乎邏輯又合乎情理的事情。當然,猿猴從最初嘗到發酵的野果到"醞釀成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究竟漫長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誰也無法說清楚的事情了。

中國酒文化由來

4,中國白酒的由來

在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最新考古發現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老祖先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而中國白酒的出現應不晚于東漢,即迄今有16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 更多參照參考資料。百度的百科。
lz: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吨袊犯濉氛J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釘筏齒禾佼鼓酬態揣卡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

5,什么是中國的酒文化

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甕,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甕,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6,中國酒文化是什么

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中國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證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中國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于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 傳說,發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當長工時,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飯放在樹洞中,時間久了,發酵成了酒。所以開始名叫“久”,后來才有“酒”字。增加“酒”的歷史典故。酒產生于何時,現已無可考。 美酒,是一種藝術佳作,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獨特魅力,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類文化的每一個方面。同樣人生也如酒,生活應該是學識、是氣魄、是酒品、是素質,是生活困苦中的樂觀,是驚濤駭浪中的堅強,是努力奮發中的進取,因而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如此豐富的色彩,如此無限的歡樂。 TTGTTG酒是奇妙的東西。起初,先民大概是從水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液體中發現了它的妙處,而后學會的制作。前些年在內地考古發掘中,人們找到了數千年以前的酒液。它的歷史,不多跟中國的文明一樣古老。盡管中外都有禁酒的事例,但要完全禁絕,恐怕誰也做不到。一杯在手,胸襟漸開,人們就變得熱情奔放,豪氣蓋天。若不是一連喝了十來碗好酒,武松豈敢過景陽岡?更奇妙的是,酒能催發人們平日被關閉著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詩人、藝術家,總是和酒特別有緣份。中國第一位以喝酒著稱的詩人,該數魏晉之際的阮籍。 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酒的起源——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甕,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7,白酒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從概念上講,品牌文化決不等同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管理現象。它是企業在運作過程中所形成的經營思想、經營作風、價值標準、行為規范、規章制度、傳統習慣的綜合反映,是企業全體人員言行的集合。  而品牌文化,則是企業將企業文化品牌化,將企業品牌賦予文化內涵,并能使這種內涵成為目標認知和接受的生活方式,品牌文化也就有了市場,品牌文化的力量才能得以展現和發揮。消費者  首先要為文化酒正名:真正的文化酒就是白酒的品牌文化,只是必須將文化酒與狹隘單一的廣告酒、名字有點文化味的酒、概念文化炒作酒,文化名人代言酒等區分開來,以免讓產生歧義。文化應該是白酒品牌內涵的一部分,是構成白酒核心品牌價值最主要的部分,而不是單純的一種表現手段、宣傳手法或企業口號。真正的文化酒,至少應具有四個基本特征:①歷史悠久;②工藝獨特;③對社會經濟生活曾產生重大影響;④必須是健康酒、生態酒??v觀中國幾大傳統名優白酒,四項全部具有。雖然到目前為止,一些傳統名優白酒的品牌文化的定位和營銷并不到位,但一種綜合的真實的擁有和市場浮華后的沉淀,仍使這些品牌占據著對比優勢。正因為文化酒所必須具有的文化特質,才使那些狹隘的偽文化酒不能逞強或不能長久逞強,無論多么兇的“酒妖”、“酒怪”、“酒神”、“酒爺”、“酒霸”或者多么潮流的“健康酒”、“現代酒”、“刀郎酒”等都只能是這樣的結局。因為白酒的品牌文化應該既是歷史的,又是現代的,時尚的,同時還是文化的,精神的;真正的酒既能夠讓得到完美的享受,又能夠讓產生滿足的情緒。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名優酒們下一階段的強者之爭首先會集中在戰略層面,而品牌文化則是戰略層面的眼睛、翅膀和靈魂,誰的品牌文化不能在競爭的浪潮中鮮明地強勢地升騰,在向強勢傳統名優品牌更加集中的未來,部分名優品牌也會將折斷翅膀、瞎了眼睛、沒了精神。在以往十二年的市場競爭中,西鳳為什么折翅、董酒為什么不“懂”,洋河曾經6年進入十強,淡出后為什么又“陽”了起來?思維、機制、營銷手段都很重要,但高飛需要翅膀,快跑需要眼睛,思辨需要思想是不應該爭辯的事實。那么擦亮眼睛、強化翅膀和凈化思想則是傳統名優白酒應該必修的第一課程。消費者消費者消費者
白酒,又叫燒酒、白干兒、火酒,有些地方直呼其為烈性酒或高度酒。白酒是用高粱、玉米、紅薯、稗子、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酵、蒸餾而成。因沒有顏色,所以叫白酒;因含酒精量較高,所以又稱為燒酒或高度酒。 白酒的種類繁多,除了所用原料不同而不同外,還可以按酒精含分為高度酒(含酒精在40%以上)、中度酒(含酒精量在20%-4o%);按香型分為清香型(也叫汾型)、濃香型(也叫滬型)和醬香型(也叫茅型);按酒精來源分為原汁酒和勾兌酒。其中的濃香型白酒以四川榮州紅酒為代表,濃香馥郁,落口綿甜。 [營養成分] 白酒不同于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平均約為0.7毫克/100克),銅(平均約為0.03毫克/100克),鋅0.13毫克/100克),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酒中的酒精被人體吸收后,雖然也可以氧化供熱,但是飲白酒后所感到的渾身發熱,并非酒精供熱的結果,而是在酒精的刺激下,由人體的微血管擴張,體表大量散熱所致,實際上消耗的還是體內的葡萄糖。據測定,每飲烈酒500克,會使體內在一天內所攝取熱量的1/3~1/2被它白白消耗掉。 由此可見,要說白酒有什么營養的話,只是有很少的一部分白酒中含有極少量的鋅、銅、硒等礦物質,僅此而已。 [醫生的觀點] 在白酒對人體健康的宜與不宜問題上,中國的傳統醫學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看法有較大的出入,中醫甚至非中醫界的學者們多數認為“少飲有益,多飲有害”,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飲用也不提倡”,有的專家甚至認為“酒精之害,不亞于香煙”?!吧亠嬘幸嬲摗闭J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欲,消除疲勞,陶冶情志,使人輕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還認為飲用少量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沉積,故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安惶岢摗闭J為:每年在全球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幾十萬。因酗酒而發生恐怖事件及家庭破裂的受害人數更多,如果說少量飲用白酒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那也僅僅是對35歲以上的男性和過了絕經期的婦女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要每隔一天喝一小杯才有可能。如果每天都飲少量白酒,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 趨于一致的看法是:嗜飲白酒易帶來以下相關的疾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精神病,酒精中毒,酒精依賴,口腔癌,咽喉癌,乳腺癌和肝癌,單側髖節疼痛甚至股骨頭壞死或塌陷,發酒寒(更加感到寒冷)胃炎,骨質疏松和中風。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使肝臟受損后而出現的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酒精中毒是指大量飲酒后出現的昏迷不醒及其并發癥,如因長時間嗜睡憋尿使膀胱破裂或因呼吸衰竭,容易導致死亡。酒精性精神病是指長期過度飲酒所導致的慢性酒精中毒,包括精神障礙、震顫性譫妄以及其他癥狀。酒精依賴是指一旦突然停飲所出現的幻覺癥、惡心嘔吐、出汗和失眠癥狀,甚至出現胡言亂語。導致其他疾病的原因在于酒精對人體各部位的不良刺激作用。 有專家認為,酒后所生的子女如因母體,可能生出不成熟的嬰兒;如因父體,可因精子發育不全而生出頭面畸形、四肢短小或智力遲鈍的嬰兒。當然,白酒對某些中藥材中的營養成分有溶解作用,有利于飲用者的健康。 專家認為空腹時飲酒更易患肝硬化,這與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更易使肝臟受損有關。 飲白酒前后不能服用各類鎮靜藥、降糖藥、抗生素和抗結核類藥,否則會引起頭痛嘔吐、腹瀉、低血糖反應甚至導致死亡。 [調理新常識] 主要是掌握適量,要因人而異,因酒精含量而異。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