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白酒中 汾酒 茅臺 瀘州老窖 西鳳酒的歷史和使用的哪里的水
- 2,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是一條河的水嗎
- 3,五糧液和茅臺是一條河的水嗎
- 4,釀造茅臺酒用的是什么水啊
- 5,五糧液酒與哪些酒共用一個水源
- 6,聽說赤水河是貴州茅臺鎮茅臺的主要制作水源有那么好的水嗎
- 7,茅臺五糧液洋河都有自己獨特的水源水源對白酒釀造來說重要么
- 8,貴州茅臺出自貴州哪條河
- 9,貴州茅臺酒為什么只能在茅臺釀造
- 10,關于茅臺酒和五糧液的區別
- 11,茅臺和五糧液是不是一個水源
- 12,茅臺有條河很有名叫什么河
- 13,好酒一半水大酒廠都擁有好水源嗎
1,白酒中 汾酒 茅臺 瀘州老窖 西鳳酒的歷史和使用的哪里的水
瀘州老窖:濃香型白酒,曾獲得巴拿馬萬博博覽會的金獎,中國的四大名酒之一,因其濃香而著名,是濃香型白酒的標桿。 水是使用的瀘州釀酒基地的龍泉井的井水。
2,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是一條河的水嗎
不是,五糧液是宜賓的,挨著長江,瀘州老窖是瀘州的,靠近沱江,茅臺鎮那是赤水河。但是,沒酒廠用河水釀酒的。
3,五糧液和茅臺是一條河的水嗎
不是,五糧液是宜賓的,挨著長江,瀘州老窖是瀘州的,靠近沱江,茅臺鎮那是赤水河。但是,沒酒廠用河水釀酒的。
4,釀造茅臺酒用的是什么水啊
用的是赤水河的水,其源頭以及流經的基本都是丹霞地帶,就是曾暗紅色的沙質土壤,所以赤水河的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甘甜可口,可以說是釀酒得天獨厚的水源。
赤水河里的河水
5,五糧液酒與哪些酒共用一個水源
五糧液地處宜賓,屬于長江之源頭,又是個三江匯流處。所以說屬水源,極其豐富。四川宜賓,瀘州,貴州的茅臺鎮,這三個地方構成了中國白酒金三角,為后來產生大量的美酒,奠定了必不可少的聯系。它們三者之間很重要的關系就是水源相同。五糧液是瀘州和茅臺的上游。 同樣宜賓也是舍得劍南春等酒企的上游,所用水源無可比擬。好水釀好酒,造就了五糧液的獨一無二。
6,聽說赤水河是貴州茅臺鎮茅臺的主要制作水源有那么好的水嗎
是的,那水很特別,茅臺就曾做過異地生產實驗,同樣的工藝和流程,但沒有成功,主要就是水質問題,赤水河的水源以及流經的基本都是丹霞地帶,就是曾暗紅色的沙質土壤,所以赤水河的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
7,茅臺五糧液洋河都有自己獨特的水源水源對白酒釀造來說重要么
中國白酒的分布與河流水系的關系,從地圖上看就一目了然。在川黔版塊上的白酒品牌,90%以上分布在長江流域。如長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沿岸的茅臺、郎酒、國臺;向北沿長江沿岸為濃香型白酒的代表五糧液、瀘州老窖;再向北到四川射洪,匯集了沱牌曲酒、劍南春、全興、水井坊和綿陽的豐谷酒,平昌有小角樓、江口醇;邛崍有文君酒、邛酒;萬州有詩仙太白;往南到貴州安順、都勻地區,則囊括了鎮遠青酒、都勻勻酒、金沙窖酒;向西到遵義有藥香白型的董酒。淮水流域淮河邊上有古井貢、口子窖、今世緣、雙溝等白酒品牌;黃河流域渭河邊上有西鳳酒;汾河流域上有汾酒。如果我們把淮河流域劃歸長江流域之后,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國八大名酒和絕大部分知名品牌白酒基本都在長江和黃河流域,這也間接的證明了水對白酒釀造的重要性,那么水在白酒釀造過程中到底發揮多大作用?水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白酒的質量,所謂“水是酒之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白酒生產過程中,除了冷卻用水和鍋爐用水之外,釀造用水和降度用水對水的要求最高。釀造用水中所含的各種成分,都與微生物的生長、酶的形成和作用,以及糟醅的發酵直至成品酒的質量密切相關。水質不好會導致釀酒糟醅發酵遲鈍、曲霉生長遲緩、曲溫上升緩慢、酵母菌生長不良等狀況,影響呈香物質的形成,還會造成白酒澀苦、異臭、變色、沉淀等現象。高度白酒降度過程所用的水叫做降度用水,專業術語加“加漿”,是低度白酒生產的重要過程。因此,降度用水必須是無色透明,不能含有太多有機物或鐵離子;有咸味、苦味、泥臭味、鐵腥味、硫化氫味則不宜使用。此外,水的PH值、硬度、氯含量、硝酸鹽含量對白酒釀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豐富的水源為白酒釀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龐大的水系也造就了獨特的自然環境,由此形成的“微氣候”對白酒釀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赤水河流域年平均氣溫18°C,濕熱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絕佳環境,只要進入茅臺鎮范圍,由遠而近聞到越來越濃厚的酒香,其實這飄忽空中,移步不同的香味,就是肉眼看不到,卻能聞得到的微生物精靈。這些名酒釀酒所有的水并不直接取自它們所在的水域。在光照、氣壓、重力等物理因素以及人工的干預下,自然界中的水始終以降雨、河流、滲透等方式處于“移動”狀態,空氣、土壤和炭石層中的各種有機、無機物質溶解或混入水中,形成了含有各種各樣雜質的水,主要有懸浮物、膠體和溶解物等雜質,需要凈化后才能用作釀造用水。
8,貴州茅臺出自貴州哪條河
貴州遵義全力保護茅臺酒所在的赤水河。遵義市貫徹《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
除了茅臺酒廠本身出的茅臺系列,其他的茅臺鎮出品的都是 不值錢 還有就是你問賣價?一般很難估,要看生產日期的,懂?
9,貴州茅臺酒為什么只能在茅臺釀造
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釀造,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但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以解答。 1.珍酒是茅臺異地建廠實驗不太成功的典型,因為當初傾茅臺之力全力制作,從這個方面也說明了離開茅臺鎮無法釀造茅臺酒。 2.茅臺是國有企業,也是傾醬香技術骨干制作一款好酒,這是很多酒企所達不到的,據說,茅臺酒有二百多種不同年代的老酒勾調而成,二百多種老酒除茅臺外無人能具有,也就造就了茅臺的獨特口感(入口豐滿),甚至有人說喝了茅臺天下無醬。這是茅臺得天獨厚的 歷史 遺產。 3.也不要神話茅臺,醬香國家標準是茅臺和郎酒共同制定的,取了各自的優點而已。只是茅臺營銷做的好,價格高適合面子需求,從酒質來講并不比郎酒的青花郎和珍藏郎好,口感是一方面,體感才是最終的最好的判斷依據。就像五糧液十年大王時一樣,那時所有人都認為五糧液最好,只因為當初五糧液最貴。 客觀看待,冷靜分析,理智決斷才是白酒愛好者需要的,跟風往往會有些片面。 從異地茅臺的失敗就可想而知,茅臺酒出了茅臺鎮,就釀造不出來茅臺酒原本的味道。這個其實要綜合很多因素來說。 除了原料和生產工藝外,更重要的是茅臺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微生物群,水質、土壤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茅臺酒離開了茅臺酒廠就釀不出原始風格。醬香型白酒產地主要集中在赤水河流域,而質量較好的地方只有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 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 為什么貴州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釀造? 去年我有幸重游茅臺鎮,特別到赤水河的上游考察了一下,茅臺為了解決產量局限的問題,正在加緊運作,科學嚴謹的布局赤水河畔,選擇赤水河最優質的風土地塊進行擴建……。 應該說,茅臺酒不可復制有其獨特的原因和條件。有人會質疑,醬酒不光是茅臺鎮有啊?山東、四川、東北、湖北等地也都有醬酒生產啊,品質也可以啊。您說的對,確實這些地方都有生產。但究其所釀造的環境、土壤、水源、風土,釀造的原料、工藝,酒的品質、風味、口感、風格等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各有特色和風格,但不可以同日耳語。 那么,為什么呢? 茅臺鎮地處海拔400余米的河谷地帶,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少,赤水河兩岸的高山,形成天然屏障,并半合圍成河谷地形,這種獨特的地形讓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達到極其適宜釀酒微生物生長和繁衍的環境,微生物在不斷的繁衍過程中,又形成微生物群落,加之赤水河的清甜無污染的水質和赤紅的土壤,共同作用下才能釀造茅臺一杯佳釀。 同時,茅臺鎮釀酒的 歷史 也非常悠久,正是這種釀酒活動的經久不衰,讓釀酒微生物繁衍更加活躍,隨著種群的迭代,優勝劣汰,逐漸讓微生物種群也相對穩定,而且更加適合釀酒。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茅臺鎮,你呼吸的一口空氣,都彌漫著釀酒微生物精靈。而這種自然資源與環境則是唯一,不可復制的,全國乃至全世界也只有這一處。 所以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釀造,出了茅臺鎮就不能叫茅臺酒。 上個世紀國家曾經開展茅臺酒異地實驗,茅臺沒造出來,卻造成了珍酒。 在上世紀70年代,國家曾提出茅臺酒要搞1萬噸的指標,所以國家組織了專門的隊伍,在紅色遵義市郊開展了茅臺酒異地實驗。當時動用了茅臺酒廠所有的技術和資源,用最好的釀酒師、發酵用的大曲乃至窖泥,全套釀造工藝。 日本人也想偷茅臺的技藝,結果也無功而返。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段軼事,雖然不知道真假,也無從考證,但確實挺有意思,今天拿出來權當消遣,但消遣的背后也說明一定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學習能力超級強,他的大部分文化都是從中國學習去的,這次他們盯上了茅臺酒,想回日本搞一個出來。 他們買了一塊茅臺酒用的窖泥帶回日本,開始全面研究和釀造。結果呢,窖泥當中的微生物到了日本出現“水土不服”,要么根本不工作了,要么就死掉了。所釀出的酒根本就不是一個味,更別提釀出茅臺了。 日本人偷藝的失敗說明了,獨特的茅臺鎮生態環境以及世代繁衍的微生物精靈,才是釀造茅臺的不二法門。 我認為,中國白酒不光是茅臺酒不可復制,其他名酒,一樣具有這樣的特性。 比如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等等。出了瀘州就不能叫瀘州老窖,出了五糧液也不是五糧液的味道。 其實,我覺得正是這種不可復制的特性,才成就了中國白酒風味的多元化。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中國白酒千篇一律都是一個味道,那么,這杯中之物還有什么值得留戀的,還有什么值得期許的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如果各位酒友還有其他的觀點或不同意見,非常期待與您一起交流探討,請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吧,留言必回! 文/芙蘭一醉,翹首以待與您結緣,在此鞠躬謝啦!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赤冰河的水五行之氣旺,“水為酒之血”,做好酒一定要有好水。茅臺鎮有一個適合釀造醬香型酒的微生物生長的特殊環境,釀造酒的原料等配合。 不了解! 各位酒友大家好,我是 @醬香酒窖 茅臺鎮釀酒人,屬于華茅第五代傳承人,茅臺易地實驗是遵循周恩來總理的擴大產能要求,才有了茅臺酒的易地實驗,并且由我輩師爺張支云擔任總工程師。有幸聽到老人家說過此事。從以下幾點。很高興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 1.水,資深酒友都知道茅臺鎮的水,一到端午佳節,氣候原因會讓赤水河的河水變成紅色,給赤水河換上了另一種顏色的美。因為茅臺鎮的泥土是紫紅沙,端午節來臨,雨水變多,山上的泥水流到赤水河里,所以赤水河的顏色變紅了。 2.高梁,茅臺酒所用釀酒都是本地紅纓子糯高梁,本地高梁粒小皮薄,這種紅高梁只能在我們茅臺鎮特有的水分、土壤和氣候環境下種植,這也是茅臺鎮醬酒為什么具有不可復制性的原因之一。當地紅梁不同于其他高粱粒小,皮厚,顆粒飽滿,能經受多次蒸煮,當地人稱其為“沙”。正是由于紅高粱有了這些特性,才能成就坤沙醬酒靈魂工藝:九次蒸煮,七次取酒。 3.氣候,氣候也是造成茅臺酒的重要因素,我們茅臺冬暖、夏熱、少雨,年均17.4℃,夏季最高溫度達40℃,炎熱季節達半年之久。冬季無霜期長,溫差小,年均無霜期多達359天。而年降雨量僅800—900毫米。日照時間屬貴州省內高值區,年可達1400小時。炎熱、少風、高溫,使微生物群在此因而易于生長而不易被刮去,大量參與茅臺酒的釀造過程。風速小,冬暖、夏熱、少雨、少風的特殊小氣候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 4,窖坑,窖坑是我們茅臺鎮釀酒發酵的必備環節,真正了解醬酒的酒友們應該是聽說過,在我們茅臺鎮一個窖坑,全部填滿糧食至少得花20萬,而且窖坑的年限越久,對下窖發酵越有利。 5.釀酒工藝,茅臺酒嚴格按照,以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分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三高三長等工藝特點所釀,可以說里面包含了酒師們辛勤的勞動結晶。 綜上所述都是釀造醬香酒的重要環節,聽師爺張支云曾說過。師爺張支云是13歲進入茅臺前身三家之一華茅學藝,師承醬香鼻祖鄭應才門下。易地茅臺時,茅臺酒廠派岀了酒廠很多釀酒精英,用了茅臺鎮的水,茅臺鎮的紅纓子糯高梁,用了釀造茅臺酒的工藝,用了釀茅臺酒的酒師。最終釀岀的酒還是有差異,估計是氣候和發酵的窖坑等都是影響了釀酒的關鍵。 以酒為媒,廣交天下酒友,我是茅臺釀酒人,華茅第五代嫡系傳承人。把我所聽到的一些答案和建議分享給大家,對此您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和建議呢?歡迎您的評論,關注,轉發。 貴州茅臺酒之所以只能在茅臺鎮生產,是由于當地的勞動人民,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包括水質、土壤、植物群、濕度、溫度、風力、風向等)和釀酒的基本原理,經過反復實踐設計出一套聲音這里自然條件,又有別于其他零一區的生產工藝,可以說,茅臺酒工藝是順應自然條件的產物,是茅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應用自然界微生物的典范!創造了一個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了茅臺酒的這一特殊產品! 茅臺酒最獨特的地方是香味成分協調。白酒的香味成分決定的白色的風格,也就是決定的白酒的香型。香味香味成分是各種微生物產生的微生物,又是來源于環境之中,茅臺鎮黃金里的微生物品種數量以及量比關系決定的茅臺酒的質量,茅臺鎮有一個適合釀造醬香型酒的微生物生長的特殊環境,你開茅臺鎮還沒有找到一個完全相同的特殊環境,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相同的微生物群,所以離開茅臺鎮就不可能生產出和茅臺酒完全相同的酒。 因為水和菌。別的地方也嘗試過不行。 都知道,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
10,關于茅臺酒和五糧液的區別
茅臺濃香型好多人都喝不慣,我倒是感覺還行,五糧液我沒感覺,我喝著太烈了。
一個是液,一個是酒
其他沒什么區別!
都一樣,他們唯一不同的就是釀造風格不一樣和口感不一樣!嘎嘎
當然價格也不一樣
茅臺是醬香型的,五糧液是濃香型的,醬香型一般南方人比較愛喝,北方人一般喜歡喝濃香型的。
都是水兌酒精……
11,茅臺和五糧液是不是一個水源
不是一個水源茅臺酒——此物最中國素有中國“國酒”之稱的茅臺酒,因產于貴州仁懷縣的茅臺鎮(原為村)而得名,并享有“風來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之美名。這種“特殊的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凡盛過茅臺酒的杯子,瓶子隔了多天仍然芳香馥郁,被譽為“空杯香”、“瓶瓶香”。由于茅臺酒郁而不猛、柔和芬芳,故清代詩人鄭珍對其曾賦予“酒冠黔人國”的美稱。在中國歷史上,關于酒的最早的溯源,既有“酒星始酒”、“上皇興酒”的典故,又有“儀狄作醪”、“杜康釀酒”的傳說。人類釀酒已有近萬年的歷史,而中國,則是世界上學會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獨具匠心首創用酒曲發酵釀造糧食酒的國家。茅臺酒始于何時?當從赤水河釀酒的歷史說起。赤水河發源于云南鎮雄,古稱大涉水、安樂水,后為赤虺河,再后稱赤水河,因沿岸土壤為紫紅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紅色而得名。“集靈泉于一身,匯秀水而東下”的赤水河,是一條美酒飄香的河,也是中華民族有史記載最早釀造美酒的地區。茅臺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前身。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于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臺鎮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臺燒”或“茅臺春”。茅臺鎮開設正規作坊始于何時尚無明確考證,據茅臺現存最早的明代《鄔氏族譜》扉頁所繪家族住址地形圖的標注,其中有釀酒作坊。族譜所載鄔氏是明代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隨李化龍平定動亂后定居茅臺的,這說明茅臺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茅臺酒獨特的回沙工藝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茅臺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臺楊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房”而獲得。其實茅臺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咸豐年間由于戰亂生產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后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間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臺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華聯輝之子華之鴻接辦之初仍只是附帶業務,直至茅臺酒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之后才引起華氏的重視年產擴大到8500一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繼通車給茅臺酒的外銷創造了良好條件,1944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窖坑增加到18個,年產量高達21000公斤,其酒俗稱“華茅”。“榮太和燒房”于光緒五年(1879年)設立,后更名為榮合燒房;其本為幾家合伙經營,幾經周折1949年榮合燒房的經營權落到王秉乾之手。當時有窖坑四個;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產量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稱“王茅”。“恒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是由貴陽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周后因從事鴉片生易破產,酒房流動資金被挪用還債,生產停滯,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合伙組成“大興實業公司”賴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擴大規模生產。后賴使用各種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燒房”賣給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為“恒興燒房”,到1947年年產酒量達32500公斤。賴利用其在外地的商號擴大了酒的銷路,其酒俗稱“賴茅”。抗日戰爭勝利后;賴永初已擠身政界,當上了貴陽市參議員,曾任貴州省銀行、重慶大川銀行經理等職務。古茅臺一帶所產的酒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供皇帝飲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規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間開修赤水河航道,茅臺成為門鹽運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間茅臺地區商賈云集民夫)門流不息,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刺激了釀造業的發展和釀酒技術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詩人鄭珍所說‘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當時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本形成。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榮和”(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農商部來加區分,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獲獎后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保存。華、王兩家為慶祝這次大獎各自封壇入窖存酒,在1996年記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八十周年之際國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陳釀茅臺酒,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堪稱國酒之尊。1946年賴永初在上海設立“永興公司”先后銷售賴茅10000公斤,并利用在重慶、漢口、廣州、和長沙的商號推銷賴茅。“成義”的華茅也在上海、長沙、廣州、和重慶通過文通書局在當地經營,“榮和”的王茅的重慶和貴陽都以“稻香村”號為銷售點,這樣茅臺酒的知名度進一步得以提高;茅臺酒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開始在香港試銷,很快被搶購一空。由于茅臺酒銷路好利潤高,清末以來許多資本家都企圖仿制,如遵義的集義酒廠,貴陽的榮昌酒廠等先后到茅臺聘酒師,抗戰勝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貴陽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繼倒閉。茅臺所特有的地形地勢,上壤、水質以及空氣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臺酒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飽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是其它任何地方無法仿制的。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法把成義、榮和、恒興三家燒房合而為一,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從此茅臺酒廠不斷發展壯大,雖幾經波折仍艱難前進,1977年,總產量達763噸,銷售3878噸,達歷史最高水平。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青睞,曾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為國酒,茅臺酒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茅臺鎮,這個神秘而又古老的傳奇古鎮釀造著一代又一代的神奇傳說,茅臺酒就是那名揚中外、香飄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這個有著深厚酒文化積淀的東方文明古國里茅臺鎮以其特別的歷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眾多的歷代名人,甚至成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當代諸多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藝術家、宗教領袖,如王震、田紀云、楊波、朱學范、許德珩、陳再道、啟功、伍修權、劉海粟等或參訪茅臺古鎮、或為茅臺酒題辭,其幽幽墨香為茅酒增輝。茅臺酒以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和國色天香的品質令眾人傾倒,特別是近年茅臺集團推出的陳年窖酒堪稱酒中極品,填補了中國極品酒的空白。對于愛酒和熱衷于酒文化者來說,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臺陳釀而無比榮耀,并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在國家最高層領導者的關懷和青睞下逐漸顯現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扮演了親善大使的角色;其中傳奇佚事孺幼皆知,噲炙人口。國酒之父周恩來更是傾力推薦,使國酒茅臺飄香世界而譽滿全球,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和傳播友誼的紐帶。成為東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東方文明古國的象征之一。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臺酒同樣挑起了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的歷史重任,茅臺酒在華廈人們心中樹立起了一個神圣而又堅毅的豐碑。茅臺酒在國人心中的認知度和忠誠度牢不可破,并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第一名的盛譽。茅臺集團為感謝和回報國人的厚愛,勵精圖治、永攀巔峰逐漸把茅臺酒廠建設成酒類行業中的佼佼者,現擁有總資產2645億元,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國家一級企業、全國白酒行業唯一的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一金馬獎”的企業。在繼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奪取金獎之后,又多次獨攬國內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之冠、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萬般榮耀集于一身;王者風范顯露無遺。78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茅臺酒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相繼開發出43度、38度、33度茅臺酒鄉級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口味,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引導了酒廠向公司體制轉變,1997年1月成主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1999年集團公司實現股份化,成立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60年代大學畢業就來酒廠工作的季克良同志出任公司董事長,袁仁國擔任總經理職務。在白酒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茅臺集團1999年銷售總額1206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638億元,利潤301億元,并繼續朝著建設規模效益型和多元化生產的現代企業道路闊步前進。21.五糧液——國之瑰寶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宜賓,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國之瑰寶”五糧液,正是在這片神奇的沃土上孕育了她的芬芳和甘醇,從兩千多年前僰人釀造“蒟醬”,唐代杜甫贊美的“重碧酒”,到宋朝黃庭堅吟誦的“荔枝綠”、“姚子雪曲”、明代的雜糧酒,其間凝結了無數釀酒人艱苦卓越的追求,終于成就了“五糧液”這朵中酒文化的奇葩。古窖流香六百年宜賓的糟房出現于明代初期,這種作坊式經營的私人企業,后廠釀酒,前店賣酒。在宜賓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有溫得豐、利川永、長發升、德盛福、鐘三和、張萬和、葉德盛等12家老字號糟房。這與五糧液的釀酒歷史不無關系。五糧液集團至今存有明代的地穴式古酒窖,其歷史已達600余年,分布在該集團城區車間“順字組”和“東風組”內。“順字組”在宜賓市長春街70號,是原“利川永”糟坊舊址。現有古窖27口,按西南———東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左列(西北面)順數第7、8、9三窖為明代酒窖,窖號21、22、23。如果你用手指在古窖上摸一下,都能留下撲鼻的酒香。據查,此三窖原為“利川永”的前身,創自明初的“溫德豐”糟坊。其原型呈斗形,與明末清初的“張萬和”、“葉德盛”糟坊所開的長方形窖有異。結合歷代祖傳的口碑資料及“雜糧酒”(1909年更名為五糧液)秘方的嫡傳情況考證,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當不晚于明初。“東風組”位于宜賓的一條悠然老街———古樓街,入街者的第一感覺就是醉人的芳香。循香望去,古色古香的一處明代風貌的古典式五糧液糟房映入眼簾。進入糟房,便能看見那歷經風雨滄桑后,卻依然散透高貴氣質和神韻的古窖。這是原“長發升”糟房舊址,現有古窖16口。這個糟房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一樓一底,縱分三進,從明至清,由于道路的拓寬、生產的發展等原因,形成了今天的非中軸對稱式的建筑布局。據說,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文物部門的考古專家對窖中出土的碎墻磚進行分析,發現這些窖池建于明代成化年間,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歷史。這16口明代古窖池經過幾百年的連續使用和不斷維護,成為我國唯一現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其微生物繁衍至今從未間斷,而且這16口明代古窖池五糧液一直使用至今。這是五糧液集團的瑰寶,也是一個白酒業的奇跡!《本草綱目》上說,白酒有降低有害物質的作用,越是陳窖,就越能提高對人體有利物質的含量,降低酒精給人體帶來的損害,故評判酒質的高下,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窖池“陳”的時間。五糧液有3000多年的釀酒歷史,600多年的古窖,加上以五種雜糧為原料的悠久科學配方,這就決定了其獨特的歷史品位和卓越的品質。酒業諺語曰:“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五糧液明代古窖的美名,就像它所釀出的美酒,香了一條大江,香得山高水遠,香得地久天長,香醉了人間600年時光。三顧茅廬尋秘方“薺麥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糧用四成。”說起來,百年品牌五糧液所沿用的“陳氏秘方”特殊工藝真是很簡單,可在百年以前,這是創建溫德豐酒坊的宜賓陳氏家族傳男不傳女的秘方。十多歲從鄉下進城學識字做生意的鄧子均,便是“陳氏秘方”第二代外姓傳人。1950年,宜賓解放。當時大大小小的糟房合營進行統一管理。被戴上資本家帽子的鄧子均賦閑在家喝悶酒。第一屆宜賓行政公署專員李鵬提出:“要把五糧液作為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大力發展五糧液的生產。”可是,沒用“陳氏秘方”的五糧液始終有苦澀的味道。那時工廠甚至遭遇了一場危機,20000公斤的糧食沒烤出好酒,糟子霉爛。“長發升”糟房老板尹泊明極力推薦長期自立于一線生產的鄧子均。李鵬專員明確表態:“要請鄧子均出馬。”鄧子均喜歡在靠近住家的二坎子泡茶館。李鵬打聽到了這一點,不動聲色地去了,這位老紅軍習慣穿著草鞋,人稱“草鞋專員”。李鵬專揀鄧子均對面的位置坐下,兩人一開聊,鄧子均方驚覺這位外表普通的漢子就是宜賓的父母官。不過對于重新出山,心有顧慮的鄧子均以老邁為由加以推脫,李鵬倒未強求。一天李鵬聽說鄧子均病了,就帶上糖果、水果、葉子煙,親自去看望。一進門,李鵬說:“我們今天擺擺家常,不談政事。”促膝長談后,感情拉近了許多。之后,二人經常一起喝蓋碗茶聊天。當時宜賓東街上有一家餐館叫老魁順。一日,專員做東,兩人來到老魁順小酌五糧液。席間,李專員說:“雖然你是有產階級,但你還是勞動人民出身。”一聽此話,鄧子均只覺眼睛濕潤,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鄧子均端到唇邊的杯子放下了,這不是他喜歡的杯中物,因為這不是照他的配方制作的,色香味都差了一大截。感情這東西真的很怪。豁然開朗的鄧子均,忽的從竹布長衫的衣兜里掏出一張折疊得方方正正的紙塊,將“陳氏秘方”向“草鞋專員”獻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鄧子均同時也答應“出山”,出任技術指導,負責釀造五糧液。這年,鄧子均已78歲高齡。正是鄧子均一生的智慧和心血,才成就了五糧液百年的輝煌和傳奇。今天,五糧液為這座大廈的奠基人樹起豐碑,并在其雕像上鐫刻了六個大字:“五糧液的傳人”。
12,茅臺有條河很有名叫什么河
是赤水河,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的茅臺鎮,域內白酒業興盛,據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便已擅長釀酒。茅臺鎮也素以“風吹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美名,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赤水河 - 搜狗百科赤水河,即赤水,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古有赤虺(hui毀)河、安樂水、大涉水等名稱,在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上游稱魚洞,東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梯子巖,水量增大,經貴州省的畢節市、金沙縣與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邊界,進入仁懷市、習水縣、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縣入長江。https://baike.sogou.com/v41152.htm?fromTitle=%E8%B5%A4%E6%B0%B4%E6%B2%B3
赤水河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的茅臺鎮,域內白酒業興盛,據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便已擅長釀酒。茅臺鎮也素以“風吹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美名,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你好!
看來你是不看廣告的,這么有名的赤水河,怎么不知道。
如有疑問,請追問。
13,好酒一半水大酒廠都擁有好水源嗎
要釀造優質的原酒離不開優質的水源。古人云:水乃酒之血,水為酒之魂,深刻道出了水源對酒的重要性。水源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釀酒企業所生產的原酒品質的優劣。好水源的選擇應符合水質優良、清潔、水溫較低等條件。因此,唯有天然水源才能在源頭上決定酒的品質高度。 比如著名的茅臺酒工藝用的是赤水河的水,這種水的時間大概是每年重陽下沙和造沙,是發糧用水。茅臺廠專門花了幾個億來做茅臺的提水工程,保證赤水河對茅臺用水的供應。赤水河發源于云南鎮雄,因沿岸土壤為紫紅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紅色而得名。據說是中華民族有史記載最早釀造美酒的地區。所以也有一種說法:“離開了茅臺鎮,就生產不出茅臺酒”。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是保健酒業的老大勁牌。因為保健酒的生產原酒也是白酒,而為了尋到釀制原酒的水源佳地,勁牌公司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才最終將原酒水源確定在了湖北幕阜山的雙龍泉。這一代植被繁茂、溫度適宜,自然環境優越,適合微生物的繁殖、接種、生長,是釀酒的好地方。國內白酒業界泰斗周恒剛先生將此地稱為“釀酒的世外桃源”,其水質佳、無污染,整體水質達到飲用礦泉水標準,尤其此山泉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鍶、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鍶的含量達到0.48mg/l,遠高于0.2mg/l的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