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業為什么擴產,白酒企業為什么實行先打款后發貨的政策

本文目錄一覽

1,白酒企業為什么實行先打款后發貨的政策

不是所有企業都如此,也不是所有經銷商都如此。誠信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經常合作才能建立信任,合作時間短都有戒備心里,這是正常現象。
你好!所有的企業卻如此。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白酒企業為什么實行先打款后發貨的政策

2,茅臺酒白酒行業不宜過度擴大生產規模的原因

一口吃不了大胖子的,只能按部就班慢慢擴展產量,盲目擴展產量引起量變也會引起質變。到時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吃力不討好,茅臺集團是國企決策失誤是要吃政治處分的。所以茅臺班子有什么決策都是慎之又慎!

茅臺酒白酒行業不宜過度擴大生產規模的原因

3,為什么中國白酒這么暴利

白酒行業不是很暴利,現階段,很多白酒企業因投資失敗,宣布破產或者轉賣。
白酒不是暴利行業,很多白酒企業已經虧損了。白酒生產投資大,生產周期長的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白酒受到啤酒、葡萄酒等酒精飲料影響市場逐漸萎縮,加之國家稅收比例大,白酒成本很大。

為什么中國白酒這么暴利

4,白酒市場逐漸萎縮的前提下擴產的貴州茅臺能否繼續貼上稀缺性的標

貴州茅臺依然具有相應的稀缺性,因為稀缺性是貴州茅臺賴以生存的必要基礎。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貴州茅臺每年投放在市場上的白酒數量并不多,即便貴州茅臺已經積累了幾十萬噸的基酒,貴州茅臺也沒有著急把所有的白酒都投放在市場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便整個白酒市場的銷售情況再進一步萎縮,所以貴州茅臺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價,很多人也會在貴州茅臺投放白酒之后爭相選購。整個白酒市場的銷售情況在進一步萎縮。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并不是只有白酒市場的銷售情況在進一步萎縮,整個消費品市場的銷售情況都不夠理想。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人的購買能力在進一步降低,所以愿意購買消費品的人變得越來越少,很多人也會選擇優先購買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少會有人愿意購買各種高檔白酒。貴州茅臺會繼續貼上稀缺性的標簽。以我個人來看,不管貴州茅臺是否選擇主動擴產,當貴州茅臺存在稀缺性的標簽的時候,基本上意味著貴州茅臺會長期維持這個標簽,并且通過各種品牌營銷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市場售價。如果貴州茅臺的業績出現了增速下滑的情況,貴州茅臺可能會選擇適當增產,但增產后的貴州茅臺也會主動控制貴州茅臺在市場的投放量,這個方式也可以進一步幫助貴州茅臺維持相應的稀缺性。與此同時,當貴州茅臺失去稀缺性的時候,這基本上意味著貴州茅臺將會全面失去現有的投資價值。作為一個已經達到20,000億市值規模的企業來講,貴州茅臺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走到這一步。

5,2013年娃哈哈集團籌資100億人民幣進入白酒行業以此作為企業發

個人覺得雖然現在中國白酒市場還是十分龐大的,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未來白酒市場會越來越小,他一加入,有一些小牌子可以倒閉了
白酒市場還能做出什么名堂來,有渠道優勢,但也要做合適的產品,中國的白酒市場正在萎縮,應該做養生保健類的產品或者進入互聯網行業,這些都是未來的趨勢。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6,半年已拋360億擴產計劃白酒存量市場競爭有多激烈

白酒的六大類消費人群根據騰訊營銷洞察的資料顯示,白酒6類典型消費者分別是活躍中老年、新入圈年輕人、拼搏打工人、高線新中產、高端商務人士、新勢力女性。這也是今后白酒生產制造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白酒市場集中于二三線城市白酒市場集中于二三線城市,相對分散,地域覆蓋相對更廣,城市分布中均從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喜好白酒的人群分布均達到10%以上。其中,三四和五線城市對于白酒的偏好高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白酒消費市場呈現下沉的趨勢,中小企業也可以將此視為一個樹立品牌地位的機會,激活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需求,或將幫助中小白酒企業提升品牌地位。中青年人群是白酒的主要消費群體30-39歲年齡人群的占比在三種酒中均占最高。對于18-29歲的年輕群體,對于啤酒的認可度顯著高于白酒和啤酒;30-39歲和40-49歲的年齡人群對于白酒的認可度最高,白酒的目標消費群體也主要是該年齡層次的人群。醇厚豐滿和柔和舒順兩種口感備受青睞消費者在購買白酒時,對白酒的口感要求,喜歡醇厚豐滿的消費者和喜歡柔和舒順的消費者人群分布相差無幾,均在34%左右。因此,對于白酒企業來說,醇厚豐滿和柔和舒順兩種口感是未來企業可以進行產品研發時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大部分消費者偏好200元以下的白酒消費者對于白酒的價格偏好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約90%。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低端白酒較為青睞。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今天白酒基金為什么大漲

酒股暴漲的原因找到了,股民又立功了。千億白酒股,古井貢酒向安徽財政無償劃轉6%股權,充實社保基金!這是近期第三家向地方財政廳無償劃轉股權的上市酒企。古井貢酒向安徽財政無償劃轉6%股權充實社保基金1月15日晚間,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000596.SZ,簡稱:古井貢酒)發布公告,亳州市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持有的古井集團6%國有股權將被無償劃轉至安徽省財政廳持有,委托安徽省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承接主體對劃轉的國有股權進行專戶管理,用以充實社保基金。此外公告指出,本次國有股權無償劃轉不會導致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控股股東仍為古井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亳州市國資委。截止最新收盤日,古井貢酒的總市值為1188億元,以此計算,安徽省財政廳獲得的股份市值為38.37億元。而最近的一年內,古井貢酒的股價上漲100%,近兩個月內股價一度上漲40%左右,但最近白酒板塊的大幅回調,古井貢酒較其最高位時的股價已下跌20%。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的重要舉措。2017年11月份,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規定了劃轉范圍、劃轉對象和劃轉比例等重要問題,明確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基金要長期投資才有好的收益,恭喜你發財

8,白酒行業的未來趨勢到底是怎么樣的

白酒的六大類消費人群根據騰訊營銷洞察的資料顯示,白酒6類典型消費者分別是活躍中老年、新入圈年輕人、拼搏打工人、高線新中產、高端商務人士、新勢力女性。這也是今后白酒生產制造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白酒市場集中于二三線城市白酒市場集中于二三線城市,相對分散,地域覆蓋相對更廣,城市分布中均從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喜好白酒的人群分布均達到10%以上。其中,三四和五線城市對于白酒的偏好高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白酒消費市場呈現下沉的趨勢,中小企業也可以將此視為一個樹立品牌地位的機會,激活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需求,或將幫助中小白酒企業提升品牌地位。中青年人群是白酒的主要消費群體30-39歲年齡人群的占比在三種酒中均占最高。對于18-29歲的年輕群體,對于啤酒的認可度顯著高于白酒和啤酒;30-39歲和40-49歲的年齡人群對于白酒的認可度最高,白酒的目標消費群體也主要是該年齡層次的人群。醇厚豐滿和柔和舒順兩種口感備受青睞消費者在購買白酒時,對白酒的口感要求,喜歡醇厚豐滿的消費者和喜歡柔和舒順的消費者人群分布相差無幾,均在34%左右。因此,對于白酒企業來說,醇厚豐滿和柔和舒順兩種口感是未來企業可以進行產品研發時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大部分消費者偏好200元以下的白酒消費者對于白酒的價格偏好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約90%。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低端白酒較為青睞。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9,推動高檔白酒持續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1、物價上漲推白酒漲價。  有一種說法稱,除了宏觀經濟環境的大手推動和“消費稅新政”影響,全球糧價上漲、國內水價上調等,也是這次白酒漲價的幕后推手之一。糧食價格的上漲,酒類產品勢必會隨之漲價,低端酒類對于糧食價格更為敏感。壓力不光在此。水價、石油價格的上漲,也給釀酒行業的成本壓力帶來影響。  2、高檔白酒成消費主力,控量保價或為漲價主因。  消費升級,使高檔白酒成為消費主力產品。現在,在很多沿海城市,婚宴用酒一定要喝高檔白酒已成為一種時尚和風俗,這也造成了茅臺、五糧液旺盛的市場需求,成為其敢于漲價的社會基礎。一般來說,企業漲價行為會受到市場的制約,由于漲價會影響商品的銷售,所以企業一般都會謹慎出臺漲價措施。白酒行業也屬充分競爭性行業,按說企業同樣會慎重提高產品價格,但是由于高檔白酒銷售一方面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一方面又有公款消費支撐,而公款消費又一定程度上具有對商品漲價不敏感的特點,所以白酒企業不擔心漲價會對產品銷售造成大的影響。另外,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敢于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漲價運動,在于他們還看到,漲價其實還是打擊對手的一個有效暗器。由于消費者對國家名酒非常認可,只要是國家名酒,在沒有其他附加值吸引消費者的前提下,價格最高的當然就是第一品牌。這一規則很快被一些白酒企業決策者們洞悉,于是他們就想方設法地把價格往上提。當然,在當時這種提價還不像現在這樣赤裸裸和明目張膽,于是,他們就想出了一個頗具創造性的“控量保價”模式,把價格悄悄地“做”上去。  控量保價的第一步是“饑餓療法”,即按市場實際需求適當控制供貨量。  第二步是待市場“饑餓”到一定程度,渠道和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愈感強烈之際,廠家開始宣布上調出廠價格。對于已經饑餓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此舉猶如火上澆油,高端名酒的品牌知名度和稀缺性立即被烘托出來,經銷商積極進貨備貨,甚至囤貨,消費者也覺得一酒難買,越漲越喝,市場呈現價升量增勢頭。  第三步是廠家根據市場需求,控制貨源的“水龍頭”進行調控,定期上調出廠價格,名酒價格一路走高,高端產品品牌形象也更加鮮明突出。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10,白酒業發展的趨勢

白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其生產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這三個地方有著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其白酒產業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河山。中國白酒行業發展歷程白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我國白酒行業整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名酒企業擴大產能,以平穩銷售為主;此后經歷了高速擴張,商務消費促進行業發展,并且各大醬香型龍頭企業憑借超強的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引領白酒行業的發展。目前,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帶動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升級需求逐漸顯現,龍頭企業馬太效應凸顯。中國白酒產量連續多年下降2012年12月,《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請,不喝酒,更是對軍隊接待工作中飲酒亮出了紅牌。之后,各地方政府又陸續出臺地方版“禁酒令”。中國白酒行業前期積累的產能過剩、社會庫存過大等問題快速爆發,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全行業產量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產量直至2016年仍保持了正向增長,達1358萬噸。經過前期深度調整以及消費升級推動,分化發展成為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的總體特征,落后產能持續出清,白酒行業整體產量持續減少。2019年,白酒產量已下降至786萬噸,2020年上半年,白酒產量只有350萬噸,預計2020年全年產量在700萬噸左右。中國白酒銷售收入波動較小白酒行業需求主要來自政務需求、商務需求和個人需求。在三公消費受限后,以及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政務需求出現大幅下降,目前處于低位且短期難以改善;商務需求受宏觀經濟發展影響較大,而當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且短期預計不會有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因此需求提升的可能性較低;個人需求變化來源于消費升級,“少喝酒、喝好酒”成為共識。所以,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與產量走勢基本保持一致,但因為近年來高端白酒的品牌溢價,其價格仍處于高位,并且帶動次高端白酒價格持續走高,致使白酒行業銷售收入波動幅度較白酒產量較小。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有明顯下滑;2019年,受個人需求拉動,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增長至5672億元,同比增長5.74%。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及蔓延直接影響了白酒春節旺季的消費,白酒行業銷售收入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僅有2737億元。白酒行業在2020年第二季度逐漸復蘇新冠疫情直接影響了白酒春節旺季的消費,2020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增速均較2019年同期有明顯下滑。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白酒行業的收入增速較2020年第一季度的-0.03%略有提升,增速到達3.42%;但在利潤端增速上反而從第一季度的 9.46%回落至6.35%。扣除茅臺和五糧液之后,白酒行業第二季度仍然負增長,第二季度白酒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5.2%和-0.6%。高端白酒企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亮眼以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業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及利潤依然能夠維持兩位數增長,洋河股份、古井貢酒和老白干等區域次高端白酒企業收入利潤均呈現小兩位數下滑,說明擁有較強品牌力和渠道力的企業,在極端特殊情況下的抗風險能力和渠道調節能力強于缺乏基礎市場的泛區域品牌。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1,酒鬼酒擴產增速 白酒行業遭遇兩頭擠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道 9月29日,酒鬼酒(000799.SZ)以股價276.89元/股,近900億元的市值,達到了其 歷史 的最高峰。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酒鬼酒的營收為17.14億元。按照其規劃的“十四五”遠景目標,將邁向100億元陣營。為此,在9月26日,酒鬼酒總投資23億元的新基地正式開工,到2023年底將實現年生產1.08萬噸馥郁香型基酒及1.78萬噸基酒儲存能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除了赤水河兩岸醬香型酒企掀起的擴產潮之外,包括今世緣西鳳酒、老白干酒等各種香型都在紛紛擴產,動輒都是以萬噸級計算。但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自2016年至今,白酒行業(折合65度)的白酒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呈現下降趨勢。 “未來不排除也會出現‘酒周期’,產能波動形成周期化大小年現象,但與豬周期不同,白酒產品的庫存對價值的影響相對較小。”白酒行業專家、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整體產能下滑是中小規模與中低端品牌被淘汰的結果,和大中型與中高端品牌擴產是相輔相成的。 酒鬼酒擴產沖擊百億陣營 自從中糧集團入主酒鬼酒五年以來,“不缺糧”的酒鬼酒就一直處于擴產擴張的高速發展期。 數據顯示,酒鬼酒產能從2018年的5000噸,增加到2019年的8000噸,2020年繼續增加至10000噸。9月26日開工的“新建生產三區項目”馥郁香型白酒產能更是突破萬噸,使得酒鬼酒未來的年產能達到2萬噸級以上。 就此,沈萌認為,酒鬼酒作為中糧集團酒業板塊的重要企業,在中糧集團及白酒市場需求的支撐下,進行產能擴張,符合白酒市場當前品牌突出、資源集中的趨勢,中低端和中小規模品牌在加速離場。 “當部分品牌被淘汰后,大品牌就可以利用擴張后的產能填補空缺。但是需要酒鬼酒進一步提升品牌吸引力,畢竟與其同等級競爭的對手有很多。”沈萌強調說。 根據酒鬼酒財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基酒產量7042噸,較上年同比增長5%。期末成品酒庫存3312噸,基酒庫存44302噸。此外,截至2020年底,公司期末成品酒庫存2993噸,基酒庫存40832噸。顯然,其基酒庫存一直處于攀升狀態。 至于公司未來的產能消化問題,截至發稿記者未能收到酒鬼酒的回復。但是從目前1萬噸的年產能而言,公司的產能利用率近幾年一直處于攀升狀態。數據顯示,2018年產量是7487噸,2019年產量9421噸,2020年產量是9397噸。 滿產生產的同時,酒鬼酒的業績也得以提升。根據其財報,2017年至2020年,酒鬼酒營收分別為8.78億元、11.87億元、15.12億元、18.26億元。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7.14 億元,同比增長137.31%,歸母凈利潤5.10 億元,同比增長176.55%。其半年期的營收是2016年的一倍,接近去年全年營收,同時半年期凈利潤已經高于去年全年的4.92億元。 業績的良好表現,也推動著酒鬼酒股價的持續攀升。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白酒股紛紛回調之后,大部分都已經縮水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情況下,酒鬼酒仍然沖高到其 歷史 最高峰。 “酒鬼酒銷售目標力爭短期突破30億元、中期跨越50億元,長期爭取邁向100億元。”在去年底酒鬼酒舉行的年度經銷商大會上,公司公布了發展戰略方向和“十四五”發展藍圖。 雙輪驅動助力全國化擴張 要實現百億藍圖,酒鬼酒除了產能擴張之外,正在著力通過高端化、全國化進行擴張。 酒鬼酒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加強廠商合作開拓市場,全國省會級城市覆蓋率達97%,地級城市覆蓋率由年初的56%提高到了年末的62%。 為此,酒鬼酒加大了渠道招商的力度。2020年全國總計增加235家經銷商,其中華中地區經銷商增加107家;今年上半年總計共增加了292 家經銷商,其中華中地區增加最多,增加經銷商134 家。 “經銷商數量的增加不但增加了銷量,而且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天風證券研究員劉暢認為。 其財報顯示,分產品看其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內參和酒鬼系列的營收增長,內參系列貢獻營收5.20 億元,同比增長86.13%,占比30.33%;酒鬼系列貢獻營收9.80 億元,同比增長170.51%,占比57.18%。 “酒鬼酒背靠中糧,可以借助中糧的資源進行全渠道營銷,如果能夠與頭部品牌形成錯位、與競品形成差異化,那么仍然可以實現細分市場的優勢。”沈萌認為,從品牌定位來看,內參等是瞄準接待宴請市場,但是品牌的高端化定位仍需要結合時間的沉淀和品質的累積,短時間內還無法與頭部高價商品形成競爭。 記者注意到,目前其內參酒(52度500ml)的定價為1499元/瓶,與飛天茅臺對標,在線上實際售價可以降低到1199元/瓶。酒鬼酒的紅壇兩瓶(52度500ml)定價1598元,但是領券后售價直接降到899元。 至于在高端化方面是否還有繼續提價的空間,全國化路徑將如何進一步下沉,酒鬼酒都未給予回復。在其財報上,酒鬼酒提示:“中國白酒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公司要進一步拓展市場,搶占全國市場份額存在挑戰。” 擴產潮背后行業產、銷量持續下滑 在去年疫情之后,白酒企業的產能擴張從未停止。 最熱鬧的莫過于赤水河流域的醬酒擴產潮。自2019年開始,醬酒軍團集體進入了“擴產模式”,尤其是在去年,包括安酒集團、環球佳釀習酒、金沙酒業、珍酒等多家大型酒企,動輒投資幾十億元甚至百億級進行擴產。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四至五年將形成20萬噸的醬酒產能。 去年4月,西鳳酒3萬噸制曲技改項目封頂儀式舉行。該項目投產后,可新增大曲產能3萬噸,紅糧系統規劃年新增總基酒產能6萬噸。 去年3月,瀘州老窖發行15億元債券,投入技改和擴產。按照規劃,其二期工程將于2025年12月投產,基酒新增產能將達到10萬噸。 去年7月,五糧液啟動12萬噸生態釀酒項目(一期),總投資約12.68億元。 今年7月,老白干酒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武陵酒擴產項目正在按計劃加快建設中,力爭今年投糧。如果加上投糧的5000噸產能,武陵酒今年產能將達到萬噸。 9月23日,今世緣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現有釀酒產能2.7萬噸,2018~2020年總產量分別為1.9萬噸、2.2萬噸、2.5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81%和93%,預計未來五年產能利用率95%,預計未來五年內將陸續新增3.8萬噸。 這樣的擴產潮背后,卻是國內白酒產量和銷量持續下滑的現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2016~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折合65度)的產量分別為1358.4萬千升、1198.1萬千升、871.2萬千升、785.9萬千升、740.7萬千升,2021年1~6月的白酒產量為385.1萬千升;銷量依次為1305.7萬千升、1161.7萬千升、854.7萬千升、755.5萬千升、770.64萬千升。雖然去年銷量略有提升,但總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本輪次擴產主要以名酒、頭部企業為主,這意味著它們在3~5年產能釋放后,將徹底擺脫外購原酒的局面。”詩婢家白酒研究院秘書長張先生表示,產能和銷量總體下降,就是擠壓和淘汰中小酒企、原酒企業的結果,未來名酒企業、頭部企業勢必會通過更強勁的市場擠壓,來消化新產能,因此對于區域性中小型白酒來說,同樣面臨與原酒企業一樣的困境。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