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來自什么地方,茅臺酒出自我國哪個省份

本文目錄一覽

1,茅臺酒出自我國哪個省份

貴州省!貴州茅臺

{0}

2,茅臺在哪個城市茅臺在哪里

1、茅臺酒的產地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皆位于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2、茅臺鎮是國酒茅臺的產地,也是全國優質醬香白酒主產地;3、茅臺鎮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東經106°22″,北緯27°51″,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北靠歷史名城遵義,南臨四川瀘州。

{1}

3,茅臺酒來自什么地方

貴州。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地處東經 106°22′,北緯27°51′,海拔423米。

{2}

4,茅臺酒是出自哪個省份的

貴州吧?貴州 茅臺

5,貴州的茅臺酒廠在哪里 問一問

咨詢記錄 · 回答于2021-12-15 貴州的茅臺酒廠在哪里? 您好!貴州的茅臺酒廠在茅臺鎮。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地處東經 106°22′,北緯27°51′,海拔423米。截止2003年占地面積2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4.78萬平方米。廠區內包括公司辦公大樓、茅臺酒生產車間、酒庫車間、包裝車間等。以上信息,供您參考,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謝謝!

6,茅臺酒出自哪個省份

茅臺酒出自貴州貴州茅臺

7,茅臺酒在貴州哪里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類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在郁郁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貴州的茅臺酒廠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類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在郁郁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酒廠是我國著名造酒廠,位于中國的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臺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將中華酒文化的魅力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了世界,茅臺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

8,茅臺酒出自哪里

貴州貴州有個地方就是叫做茅臺啊。。出自于貴州啊。。

9,貴州茅臺在貴州什么地方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陳釀6年52度500ml 2012年最新價格18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窖藏老酒52度1.368L 2012年最新價格586.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陳釀上品52度500ml 2012年最新價格14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祝君一帆風順禮盒(52度500ml*2) 2012年最新價格29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A優222(52度500ml*2) 2012年最新價格29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10年(52度500ml) 2012年最新價格44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1996(52度500ml) 2012年最新價格66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世紀神韻52度750ml 2012年最新價格71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慶典龍52度1.5L 2012年最新價格728.00 貴州茅臺集團(習酒)經典玉液1995(52度500ml*2) 2012年最新價格888.00

10,茅臺出自貴州省哪個地方

茅臺鎮,在貴州省仁懷市西部貴州茅臺酒獨產于中國的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

11,茅臺酒廠在貴州什么地方

茅臺酒廠在貴州赤水河茅臺鎮。茅臺酒因產于遵義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由于茅臺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20世紀60、70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臺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臺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臺酒不可克隆,為此茅臺酒2001年成為中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茅臺酒廠區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境,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芳香。擴展資料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涉足產業包括白酒、保健酒、葡萄酒、金融、文化旅游、教育、酒店、房地產及白酒上下游等。主導產品貴州茅臺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一起并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是我國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產品,其釀制技藝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臺酒

12,茅臺酒的命名是根據

舊的發源地命名的1.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臺酒,是以其產地茅臺村命名的。茅臺村現為茅臺鎮,位于貴州省仁懷縣城西北近15 公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 公元1745 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楫暢通茅村。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沖,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6 條大街的集鎮,茅草也隨之消滅,只有寒婆嶺下的一個土臺上,尚長著茅草,于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臺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臺村為茅臺鎮,一直沿用至今。2.貴州仁懷縣古屬鰼國,早在2000年前已釀酒,以“蒟醬酒”稱著于世。據《史記》載,漢代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令唐蒙出使南越,飲到鰼國產的“蒟醬酒”。又《仁懷廳志》也載有古詩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蒟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元代宋伯仁《酒小史》也載有“南粵唐蒙蒟醬”酒典故。西晉咸寧三年(227)犍為郡的陳端發動農民起義,以“始用酒一斗、魚一頭”吸收義民。當時仁懷縣屬犍為郡,是陳瑞活動的地區,說明釀酒是很普遍的。唐代釀有“咂酒”。明代繪制的茅臺村《鄔氏族譜》上標有釀酒作坊。清代釀有“咂酒、水酒、火酒、高梁窨酒、老酒”等品種,尤以茅臺酒馳名遐邇。1990出土文物路碑是清乾隆49年(1984年)刻制的,上刻有“茅臺偈盛酒號”。《黔語》曰:“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臺春,極清洌。”又《田居蠶室錄》曰:“仁懷城西茅苔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梁者上,用雜糧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熇之,其曲用小麥謂之曰白水曲。黔人又通稱大曲酒,一曰茅苔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昆貴,民困于食,職是故也。”《貴州通志》載:“按黔省所產之酒,以仁懷茅苔村之高梁酒最佳。鄭子尹詩所謂‘酒冠黔人國’也。”1939年編《貴州經濟》載有:“茅臺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滿清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某,來茅臺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麥為曲藥。以高梁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后經陜西鹽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臺為名,特稱茅臺酒。其最初創辦,究系何年、何人?雖無可考,然于楊柳灣側有化字爐,建于前清嘉慶八年(1803),其捐款姓名中有一‘大和燒坊’字樣,故知其在嘉慶年間已有釀酒之燒坊無疑……。”3.茅臺酒因產自茅臺鎮而得名,但這個鎮子最初并不叫茅臺鎮,而是叫茅草村。 中國歷史上的唐代,國境的西北和西南兩大地區幾乎同時出現白酒蒸餾技術。其后宋、元、明三朝間,位于今大方縣以東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義)一帶,制作白酒運用的就是這種普通釀酒技術。 明萬歷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發動了平息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的戰爭。遵義境內農業遭受崩潰性的破壞。而蜂擁而至的前后共20多萬官兵,酗飲歡宴,播州白酒的消費量陡增。相對集中在茅臺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對整地窖酒醅進行多輪次發酵蒸餾取酒,其間摻入部分新原料的辦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節省來源不足的高粱、小麥。于是在茅臺村酒作坊中產生出了一套“多輪次摻沙發酵蒸烤”茅臺酒生產基礎工藝。此后這里的各代酒師又相繼創造了“堆積工藝”,使多輪次間摻入的新原料得充分發酵;有的酒師又把第一次蒸餾得到的質量較差的酒液潑回酒液潑回酒醅使之在再次發酵中增香。于是又產生了茅臺酒生產的“回沙工藝”。之后,又有了高溫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陽下沙、陳釀及其他環節的技術。大約發端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前后的茅臺酒生產工藝,到清乾隆初年,歷經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備,并產生了一個獨樹一幟的白酒酒體,聲名遠揚。 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為茅臺鎮

13,茅臺酒的原料高粱產自哪里

仁懷啊, 到2010年為止, 茅臺有高粱生產基地25.18萬畝,現在肯定有增加但沒公開出來。一比一茅臺鎮,高粱、小麥的世界里,一望無垠,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香氣,掀起陣陣的麥浪,一時間,這寂靜的古老酒鄉仿佛被染遍了金黃,與陽光糅合成了完美的畫面。數十萬畝的綠色種植基地,成就了茅臺醇厚幽雅的醬香美酒的基礎,為玉液之釀造提供了完美的原料。金黃的小麥、燦紅的高粱,跳動著希望的活力。在這里,它們的生命將融入那醇香的茅臺玉液中,精華在這里延續、升華……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肇始于唐宋。而在唐宋的時候,赤水河畔茅臺一帶所產的一種“大曲酒”,就已經成為了朝廷貢品。1884年成書的《遵義府志》中記載有:“茅臺酒,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用純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稱大曲酒,一曰茅臺燒。”對于敘述茅臺酒的原料,這些可以說是最早的、且比較準確和完整的記錄了。  不難而知,傳統的釀制茅臺酒的主要原料就是高粱和小麥,高粱下沙、小麥做曲,千百年的醇美品質依舊。  早在一千多年前,仁懷地區就已經有了種植高粱的活動。在公元1108年的時候,茅臺便以高粱為原料釀制“風曲法酒”而聞名了——“風曲法酒”的問世,便為“大曲酒”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遵義府志》援引《田居蠶食錄》的記載,就描述了當時“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這么一個場景。按照清代的度量衡中的100斤=1石估算,這“二萬石”著實讓我們對當時高粱的種植盛況以及由此衍發的大規模釀酒活動大為驚嘆!  高粱種植的如此盛況自然得益于仁懷地區“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仁懷市沿赤水河谷的五個區和二十四個鄉鎮(包括茅臺鎮),終年氣候炎熱,年平均溫度高達18℃,而且降雨量少、夏旱頻繁。高粱正好是耐高溫、耐瘠薄的農作物,這樣種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仿佛成為了上蒼賜予勤勞的仁懷人民的寶貴禮物,赤水河谷的地理條件充分給予了優質高粱的完美成長條件與環境,同時也賦予了茅臺酒的千年醇厚渾香。  千百年過去了,名酒之所以得以延續下來,當然,有它遵守的一套規程,譬如茅臺酒傳統、獨特的工藝對原料高粱的品質要求就極為嚴格,在糖分、單寧、角質等方面,都要求有非常合理的比例,甚至近似于嚴酷,僅僅是因為它們之間的比例偏高、偏低都會對茅臺酒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  茅臺酒用的高粱原料,選用的都是本地產的原始品種。說出來也許有人不相信,就是這樣的“土高粱”,其收購價卻比外地高粱高出一倍以上!為什么?由于高粱種植地處于生態良好的赤水河流域,享用著未受污染的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和肥沃的紫紅土壤,從選種到種植、收獲的全過程中,絕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也絕不使用任何基因技術,完全按照有機農業的標準。在選種上,只用當地的糯高粱,不種一粒雜交品種;在施肥上,高粱種植戶使用的是無化學污染的“有機農家肥”;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上,也從不使用農藥。據說,這里的6、7月份是高粱易染蟲害的時期,高粱種植戶便用浸泡過的當地野生苦稔子、苦蒿的汁水摻和碾碎的苦蒿粉噴撒在高粱地里進行防治。這種用野生植物防治蟲害的傳統方法在十萬畝高粱產區十分普及,也頗有成效。農戶們還笑著說:“沒想到苦蒿子倒是讓我們趕上了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時髦’”。  在茅臺人如此“挑剔”的選料上,仁懷出產的這種本地“土高粱”就這樣“幸運”地過了關。這種糯高粱具有顆粒小、皮厚、扁圓、結實、干燥、耐蒸、耐煮、耐翻造、適合茅臺酒高溫堆積發酵、八次蒸餾、八次攤涼翻造的優良特點,水分含量為11.5%,單寧含量在2%以下,淀粉含量為63%,其中對釀酒有利的支鏈淀粉占99%以上,在酒的釀造過程中的多次混拌下也不糊爛,釀出的酒質好,產量也穩定,這些優點都是其它地區的高粱所無法比擬的,“土高粱”自然成為了茅臺酒首選的釀酒原料。  正因如此,仁懷市本地所產的高粱才最適合茅臺酒傳統、獨特工藝的特殊要求。這高粱清香已經飄淌了千年的古老酒鄉,因為茅臺酒那種血脈相承的關系,至今仍然萌發著一種生命的魅力,那是一種“天地人”合而為一的相融。  除了高粱外,小麥也是釀造茅臺酒的主要糧食原料之一。  茅臺酒“開瓶奇香滿屋噴,異芳羞花舉座驚”的奇香在很大程度上賴于小麥的功力。用小麥做大曲,不加任何藥物和香料,俗稱“白水曲”。一切均來自天然,沒有任何異質的介入、浸染和裝飾,自然的糖化、發酵,自然的多種微生物混合酶的生成,內在素樸真純,有如美學中“白賁”的境界,正所謂“得自然之曲者,乃稱第一品”。  有人對這種不加藥物和香料制成的白水曲很是不理解,懷疑里面是否真能產生有利于茅臺酒的香型物質?  伴隨科學技術的更新,以及人們對茅臺這塊“寶地”的重視,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曾有人乘直升飛機到了茅臺上空測繪勘查,有的還來拍攝電影電視,當他們飛到茅臺酒廠上空時,便聞到了茅臺酒那股奇異的香味,在飛機上打瞌睡的人也被這香味熏醒了,因此有人寫了一首詩:酒香沖上九霄云,熏醒天上太白星。手搭涼棚往下看,原是茅酒剛開瓶。心想下凡過過癮,仙家任務催得緊。對著凡間吸幾口,手腳飄飄昏沉沉。  這當然是借題發揮,不免夸張,但茅臺鎮的氣候特殊、環境獨特,卻是公認的事實。  1980年11月,中國林科院專家祝肇華到茅臺考察的時候說:“茅臺鎮的地質地貌真是得天獨厚。因為茅臺鎮有特殊的小溫室氣候,加之茅臺酒廠在大山之間,一河中通,有大山做屏障,空氣中聚集著大量有利于茅臺酒生產的微生物,不易消散,就好像一個天然的溫箱。”  仁懷的小麥腹溝深而多粉,當新麥粉碎被制成磚形,繼而堆積、封蓋,在62℃的高溫中發酵,那些茅臺小鎮才有的得天獨厚而衍存的諸多微生物,在麥磚中繁殖,并由此生成了大量的香氣物質和香氣前驅物質。據驗證,其香氣化學成分達110多種以上,其中大多數還是不易揮發的高沸點物質,所以茅臺酒方能芳香馥郁又持久不散,飲之不上頭,暖胃御寒,活血通絡。  2001年11月29日,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執行主任肖興基在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向茅臺酒頒發了有機食品認證書。而這個新證書給茅臺的國際營銷帶來的最直接變化之    一,就是茅臺酒2002年出口量比上年增長了86%。  2004年國酒茅臺年產量躍過萬噸大關。產量的提高意味著茅臺對本地產高粱、小麥的用量猛增。茅臺一向“挑剔”的選料標準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嗎?在2004年9月23日的貴州日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在離仁懷市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合馬鎮,記者看到當地糧食企業與農業戶簽訂的訂單,上面明確規定農業戶在種植高粱時,不得使用化肥,農藥。在高粱的運輸、包裝、儲存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有機食品規范進行。不允許使用塑料袋、編織袋等包裝用具和一切有可能使高粱受到污染的操作和方法。據介紹,仁懷市有13個鄉鎮正在進行高粱種植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每年都要接受南京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嚴格檢驗……”不消多說,其實人們明白,茅臺酒一直都是心目中那優雅醇厚的醬香,細膩連綿、余味彌漫。  2005年5月,國家開始實施《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這個規則對于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原料、生產條件、生產工藝、檢驗方法等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具體而又嚴格,其中在原料方面,就規定了生產純糧發酵白酒的原料要求必須是高粱、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和豆類(不包含薯類),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干燥適宜、無泥沙、無異雜味、無其他雜物等。茅臺酒以其一貫的嚴謹、科學的釀酒精神和品質成為四家最早通過該審定的白酒品牌之一,而無論原料、釀造工藝、生產條件、生產工藝等等,茅臺都遠超過了規定的標準。  離開了仁懷的茅臺不成為真正的茅臺酒,離開了仁懷優質高粱、小麥為基礎的茅臺酒也難以揮灑出醉人的芬芳。在今天,在今后,茅臺酒的醇美醬香將繼續演繹傳奇的感動,繼續讓國酒飄香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