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大凌河在錦州的什么地方啊
- 2,皇太極為何要發動大凌河之戰該戰役的結果如何呢
- 3,大凌河有兩條支流都叫牤牛河嗎分別在北票和建平
- 4,大凌河的介紹
- 5,大凌河經過錦州嗎
- 6,喀左大凌河原來叫什么
- 7,大凌河在哪個市
- 8,大凌河的春天400字左右
- 9,大凌河的干流情況
1,大凌河在錦州的什么地方啊
在錦州的東邊,凌海境內
2,皇太極為何要發動大凌河之戰該戰役的結果如何呢
發動大凌河之戰是為了消滅明朝在關外的精銳部隊,為以后入主中原做打算。該戰役以明朝大敗為完結,袁崇煥被崇禎凌遲處死,祖可法,張存仁等人投降后金。
3,大凌河有兩條支流都叫牤牛河嗎分別在北票和建平
北票與阜新交界叫第一牤牛河,建平葉柏壽叫第二牤牛河,他倆同是大凌河支流
有的
4,大凌河的介紹
大凌河位于遼寧省西部,全長398公里,大小支系縱橫交錯,主脈貫穿遼西,東南匯入渤海。是遼寧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大凌河全長397公里,流域面積2.35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集中7、8月。年均徑流量16.67億立方米,流經碎屑巖、火山巖和黃土地區,含沙量達57千克/立方米,水土流失嚴重1。喀左蒙古族自治縣的龍源湖濕地是近幾年剛剛建起的一處旅游景點。
5,大凌河經過錦州嗎
不經過錦州市區,錦州市區內的是小凌河,大凌河經過錦州下屬縣級市凌海市。
不收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又收上了,上次過的時候給了一張單,說是省里同意收的。
6,喀左大凌河原來叫什么
白狼水
漢唐時稱白狼水,遼稱靈河、金改凌河
你好!白狼水打字不易,采納哦!
古時稱“渝水”,又稱“白狼水”。唐朝時改稱“白狼河”,遼時稱“靈河”,金、元時改“靈”為“凌”,稱“凌河”,也有記載稱“凌江”(元至正年間《通濟橋碑記》中記載:“城東合龍山下,有水曰凌江”)。明朝時始稱“大凌河”,以與“小凌河”相區別。清朝時蒙古語稱“傲木楞河”。
7,大凌河在哪個市
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大凌河 大凌河水系 遼河 流經省份 遼寧 生態特征 大凌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0.57, 硅藻64.9%%, 綠藻28.1%%, 藍藻1.8%%, 甲藻3.5%%, 金藻黃藻0%%, 裸藻1.7%%。大凌河(DalingHe) 遼寧省西部最大河流。漢唐時稱白狼水,遼稱靈河、金改凌河。北源凌源縣打鹿溝,南源建昌縣黑山(古白狼山),到兩源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附近的大城子附近會合,東北流經努魯兒虎山和松嶺間縱谷,接納老虎山河、牤中河、西河等支流,到義縣轉向循醫巫閭山西側南流,在錦縣東南注入遼東灣,河口三角洲規模大,汊流發育。大凌河全長397公里,流域面積2.35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集中7、8月。年均徑流量16.67億立方米,流經碎屑巖、火山巖和黃土地區,含沙量達57千克/立方米,水土流失嚴重。大凌河沿岸有凌源、建平、朝陽、北票、義縣、錦縣(現改為凌海市)、大洼這些城市。
你好!在?
。。。。。。黃河在哪個省
8,大凌河的春天400字左右
大凌河,在我眼中,他是那么的藍,那么的綠,那么的金黃,那么的多彩。那綠油油的一片,簡直感覺出現了錯覺。這樹是綠的、草是綠的,甚至閉上眼睛,感覺空氣和風都是綠的!唯有的幾朵彩色小花,更為這蓬勃的綠添加了勃勃的生機。大凌河的綠,那么的美!綠樹下,這清澈的河水,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他是那么的藍,藍得純凈、藍的清澈見底,仿佛讓人一眼就能看到河底。這碧藍的河水與遠處碧藍的遙相呼應,簡直渾然天成,倒有幾分"此水只應天上有"的味道。大凌河的藍,那么的美!
大凌河位于遼寧省西部,是遼寧省西部最大的河流。 漢唐時稱白狼水,遼稱靈河、金改凌河。有兩源:北源出凌源縣打鹿溝,南源出建昌縣黑山,到大城子附近會合,東北流經努魯兒虎山和松嶺間縱谷,接納老虎山河、牤中河、西河等支流,到義縣轉向循醫巫閭山西側南流,在錦縣東南注入遼東灣,河口三角洲規模大,汊流發育。大凌河全長397公里,流域面積2.35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集中7、8月。年均徑流量16.67億立方米,流經碎屑巖、火山巖和黃土地區,含沙量達57千克/立方米,水土流失嚴重。
9,大凌河的干流情況
大凌河是朝陽市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中國東北獨流入海的較大河流之一。古時稱“渝水”,又稱“白狼水”。唐朝時改稱“白狼河”,遼時稱“靈河”,金、元時改“靈”為“凌”,稱“凌河”,也有記載稱“凌江”(元至正年間《通濟橋碑記》中記載:“城東合龍山下,有水曰凌江”)。明朝時始稱“大凌河”,以與“小凌河”相區別。清朝時蒙古語稱“傲木楞河”。大凌河有北、西、南3源。北源出于凌源縣萬元店鄉熱水湯村,由此向南,流經萬元店鎮、凌源鎮、河東鄉至凌源縣城南辛杖子匯入西源。西源出自河北省平泉縣宋營子鄉水泉溝(古名“榆河”,今稱“南大河”),河源高程1097米,于欺天鄉段杖子村北進入凌源縣境。流向東北轉東,經欺天鄉、大王杖子鄉、凌河鄉、河東鄉和凌源鎮,先后納入宋杖子河、萬元店河,至辛杖子與北源匯合,流長51公里。而后,河流折向東南,于烏蘭白鄉三家村東納入黃金帶河,再向東南流15公里,經烏蘭白鄉進入喀左縣境。再經喀左縣官大海農場、大城子鄉,至山嘴鄉匯入南源,流長為98.5公里。南源出自建昌縣要路溝鄉吳坤杖子的水泉溝,由西南流向東北,初為潛流,到土金塔屯西陸續見有明水。繼之再東北流至張家灣,方見明顯明水,常年不斷。由張家灣經南臺子、獅子溝、三灣子、陳家店至岱王山溝口,陸續有川水注入。由岱王山口到宮山嘴,河流形成回水,建有宮山嘴水庫。河水由宮山嘴再東北流9公里,到建昌縣建昌鎮北營折轉西北向流,至荊條溝北立龍山,進入喀左縣境。再西北流,經南公營子至白塔子鄉大西山村,納入白塔子河。再西北流至桃花池,左納滲津河。而后轉向正北,流經平房子、三臺至三家鄉,左納四官營子河。再轉向東北流,至南哨鎮的山嘴與西、北2源(大凌河西支)匯合,流長99.5公里。三源匯合后,呈西南—東北流向,經東哨、水泉鄉,至水泉東納入牤牛河。而后,進入朝陽縣境,仍取東北向流,經烏蘭河碩、木頭城子鎮,納入勝利河。又經臺子、大平房鄉,納入老虎山河。經饅頭營子鄉,于下三家鄉嘎岔納入大三家河,于十二臺鄉納入八道河水。再經朝陽市城區(包括雙塔、龍城二區境),于城北納入十家子河后,再經他拉皋、長寶營子鄉,于金溝車站東流入北票市境。此段流長80公里。河流進入北票市境后仍為東北向流,經章吉營、南八家子、大板、下府等鄉后折轉東南,于九官臺門進入錦州市義縣境內,流長57公里。而后,大凌河經義縣、錦縣流入渤海。在北票段中,于桃花吐鄉坤都營子納入顧洞河,于上府納入涼水河,于下府鄉納入牤牛河,又于常河營鄉納入長皋河,于九官臺門納入袞齊老河。 大凌河是義縣第一條大河。古稱渝水。遠在北魏時稱白狼河,遼代稱稱靈河,金代稱凌河,元朝稱凌水,明代始稱大凌河。大凌河源出于建昌縣西南境的老山垛東北。流經喀左、朝陽、北票市轉向東南由九關臺門附近入義縣境內匯柳河后,地勢漸緩,河兩岸地勢降到100米以下。上游沖積的泥沙,逐漸淤塞,水流至河夾心附近,形成河漫灘。李二河于大康堡附近匯入大凌河,右經萬佛堂、龍王廟后折向東南。再經縣城北門外,東流經邊門子、復興堡南與細河匯合后南折,流經張家堡鄉木廠堡后入錦縣境內。大凌河在義縣境內全長66.5公里。解放后最大流量為1.56萬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1962年7月26日),最小流量為0.54立方米每秒(1961年6月22日)。沿河兩岸,多為沖積沙地,土質肥沃,是義縣產糧區,夏季多雨時河水驟增,易泛濫成災。解放后在萬佛堂和縣城北門口、邊門子等處修筑河堤,以防泛濫。河兩岸水土流經嚴重,經大面積植樹造林,起到了固沙防風調節氣候的作用。 大凌河有北、西、南3源。北源出凌源縣打鹿溝,南源出建昌縣黑山(古白狼山),到大城子附近會合,東北流經努魯兒虎山和松嶺間縱谷,接納老虎山河、牤牛河、西河等支流,到義縣轉向循醫巫閭山西側南流,在錦縣東南注入遼東灣,河口三角洲規模大,汊流發育 。
這個水庫占地比較大,不能說是那個村的。你可以沿著中山大街朝西大營子方向一直走。就能找到。順便可以路過東風風行4s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