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金箔是什么意思
金箔是用黃金制作的嗎?鏡頭拍下全過程,看完大開眼界!
00:00 / 00:53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2,金箔是什么東西啊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黃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純金箔就是用純金制成的薄片,傳統工藝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為99.99%的金條為主要原料,經化滌、錘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現色澤金黃,光亮柔軟,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厚度不足0.12微米。金箔標準規格和用途:金箔標準規格為9.33*9.33cm,其它常用規格格還有8*8cm,10.9*10.9cm,4.5*1.5cm,2.75*2.75cm。最早發現制作金箔的是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在中國金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品,源于東晉,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齊、梁、陳,南京是中國金箔的發源地。金箔可用于貼金裝飾物體,如雕像、畫框、首飾。金箔也常用于裝飾食物。
3,金箔是什么東西它有什么用途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金箔的用途十分廣泛,涉及到佛教、古典園林、高級建筑、醫藥保健以及文化事業等各個領域,其中佛像貼金、雕梁畫棟貼金、牌匾楹聯、裝飾用貼金,是金箔最為廣泛的用途。黃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兩純金可錘成萬分之一毫米厚、面積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一克黃金可以打制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厚度為0.12μm。特質金有極好的延展性能,加工成很薄的片材,稱為金箔。一直沿用的古代手工打制的方法,稱作捶金箔,從事這種手工業的作坊稱為捶金作。先將金錠打成薄片,逐層夾入烏金紙中。每迭達二千余張,外裹繃紙。在青石砧上用鐵錘錘擊約三萬多次,即成金箔。為防止粘結,在紙上涂滑石粉。金箔厚度約為0.0003毫米。金箔用于建筑物的裝飾、佛像貼金、印刷制墨、印泥,還可入藥。由金箔制成的金線可織造“云錦”,用于服飾、工藝美術。現代電子工業中,混響器、驗電器、錄象磁頭的隙縫等也用金箔。
4,金箔是什么能做什么東西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金箔的用途十分廣泛,涉及到佛教、古典園林、高級建筑、醫藥保健以及文化事業等各個領域,其中佛像貼金、雕梁畫棟貼金、牌匾楹聯、裝飾用貼金,是金箔最為廣泛的用途。黃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兩純金可錘成萬分之一毫米厚、面積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一克黃金可以打制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厚度為0.12μm。金箔標準規格為9.33cm*9.33cm,其它常用規格格還有8cm*8cm,10.9cm*10.9cm,4.5cm*1.5cm,2.75cm*2.75cm。金箔的特色:金有極好的延展性能,加工成很薄的片材,稱為金箔。一直沿用的古代手工打制的方法,稱作捶金箔,從事這種手工業的作坊稱為捶金作。先將金錠打成薄片,逐層夾入烏金紙中。每迭達二千余張,外裹繃紙。在青石砧上用鐵錘錘擊約三萬多次,即成金箔。為防止粘結,在紙上涂滑石粉。金箔厚度約為0.0003毫米。金箔用于建筑物的裝飾、佛像貼金、印刷制墨、印泥,還可入藥。由金箔制成的金線可織造“云錦”,用于服飾、工藝美術。現代電子工業中,混響器、驗電器、錄象磁頭的隙縫等也用金箔。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金箔
5,金箔是什么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黃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兩純金可錘成萬分之一毫米厚、面積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一克黃金可以打制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厚度為0.12μm。金箔標準規格為9.33cm*9.33cm,其它常用規格格還有8cm*8cm,10.9cm*10.9cm,4.5cm*1.5cm,2.75cm*2.75cm。最早發現制作金箔的是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在中國金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品,源于東晉,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齊、梁、陳,南京是中國金箔的發源地。如今南京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產中心。2006年5月,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對黃金的贊美中常常也在無形中體現了黃金的特殊工藝,如:“金枝玉葉”、“金碧輝煌”,所描述的就是黃金工藝的一個重要品種——金箔。黃金性質穩定,永久不變色、抗氧化、防潮濕、耐腐蝕、防變霉、防蟲咬、防輻射,用黃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廣泛的用途。古法制金箔是先將金提純,再經千錘百煉的敲打,成為面積2.5平方厘米的金葉,然后夾在用煤油熏煉成的烏金紙里,再經6-8小時的手工錘打,使金葉成箔,面積相當于金葉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色澤純正、厚薄均勻、經久不變色的特點,是富貴華麗的象征。傳統工藝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為99.99%的金條為主要原料,經化滌、錘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現色澤金黃,光亮柔軟,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厚度不足0.12微米。世界文明古國都有制造金箔的高超技藝。古埃及法老陵墓發掘出來的文物證明,埃及很早就掌握了金箔加工技術。在非洲撒哈拉的一座3500年前(公元前1500年)的墓葬中發現過金箔制品,公元前1450年的埃及墓葬發掘物上有打金箔的形象。在歐洲,中世紀時漢堡、維也納等地已有金箔加工業。亞洲各國中,日本金箔制造技藝精湛,產品優良,主要產地是石川縣的金沢市。捶金作還可以生產錫箔、銅箔等,加工方法同金箔。最早發現制作金箔的是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在中國金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品,源于東晉,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齊、梁、陳,南京是中國金箔的發源地,南京金箔相傳至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如今南京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產中心。2006年5月,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箔有“紅金”、“黃金”之別,晚清以來,又有“庫金箔”、“蘇大赤”、“田赤金”諸多稱謂。“庫金箔”顏色發紅,金的成色最好,張子也最大,約三寸見方。“蘇大赤”顏色正黃,成色較差,張子約二寸八分見方。顏色淺而發白的叫“田 赤金”,顏色如金而實際上是用銀來熏成的叫“選金箔”。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的商代金箔工藝品極具代表性,如金箔老虎、金箔鳳凰、金箔蛙飾、金箔魚形飾等。金箔的制作工藝一般要經過十二個程序。分別是:黃金配比、化金條、拍葉、做捻子、落金開子、沾金捻子、打金開子、裝開子、炕坑、打了細、出具、切金箔。黃金配比:從金庫中取出原料黃金,根據產品品種特殊要求進行配比,并加入定量比例的銀、銅元素,使其符合需要的含金量。化金條:將配比好的黃金放入坩堝通過高溫熔化成金水,使摻入的微量銀, 銅元素均勻進入其中,渣滓析出,將金水倒入度量鐵槽內冷卻, 使其成為金條。拍葉:將厚金條通過人工捶打成薄金帶后,裁剪成薄如紙張的金葉子。做捻子:將金葉子用竹制小條刀裁剪成1厘米見方的小金葉子,這種大小的金葉稱為金捻子。落金開子:將10公分見方烏金紙放入恒溫箱進行加熱,為下一道工序裝上金捻子后能使黃金快速延伸。沾金捻子:將金捻子分別用指尖沾著放入10公分見方的烏金紙包內,兩張烏金紙夾一枚金捻子,總共2048層,要求所有的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心。打金開子:將包有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置打箔機上旋轉捶打,使已薄如紙樣的金捻子打得更薄更開。裝開子:已在10公分見方的烏金紙包內被打開的金捻子叫“金開子”,需要繼續捶打成箔,將“金開子”小心翼翼地用鵝毛趁口風挑起放入20公分見方的烏金紙包內(俗稱家生),此道工序叫裝開子。切金箔:將金箔用竹刀切割成規則的形狀稱為切箔。包裝:根據用途對生產的金箔進行符合要求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