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工商局查出了五萬多元的假酒怎么處理
- 2,兩次銷售五萬以上的假酒會做出什么樣的處罰
- 3,請問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價值超過5萬是怎么處罰的求專業人員謝
- 4,銷售假酒的罰款法規
- 5,工商局查出賣假酒要罰款要寫個什么可以減輕罰款
- 6,工商局在我店查出價值400多元假酒處罰五萬元合理嗎
- 7,我被工商查了五萬的假酒要罰我175萬可以不交或者少交嗎
1,工商局查出了五萬多元的假酒怎么處理
一般銷毀處理不能市場流通
2,兩次銷售五萬以上的假酒會做出什么樣的處罰
判處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
沒收,然后你起訴賣你酒 的人請求賠償
3,請問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價值超過5萬是怎么處罰的求專業人員謝
五萬以上就構成了犯罪,在二年以下量刑,同時判處罰金,罰金一般為銷售金額的百分之五十到二倍。
處罰不一樣的 食品處罰比較嚴重。不夠5萬元不構成犯罪,可以行政處罰超過5完就是刑事犯罪了 依照刑法,定罪量刑
4,銷售假酒的罰款法規
買到假煙假酒的索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退一賠三”,《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假一罰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針對的是普通商品的消費,而《食品安全法》則是特別針對食品領域的法律。根據工商局的分類,酒是食品的一種。所以,遇到假酒問題,消費者完全可以自主選擇適用哪一部法律。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將關于經營者涉嫌消費欺詐的賠償額度大幅提高,不但賠償額度提高到了“三倍”,即“退一賠三”,還規定了消費賠償的“保底金額”500元,即賠償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算。所以,哪部法賠得多,消費者就可以選哪一部。
正確答案:c 解析: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處罰。本題不違反一事不再罰原則,所以本題選c
5,工商局查出賣假酒要罰款要寫個什么可以減輕罰款
省省吧,光寫個幾個字就想減輕處罰,你怎么不問“寫個什么可以免除處罰”?與其浪費時間寫些沒用的,不如找些實際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的有利證據,例如對同一個違法行為已經有過罰款的行政處罰、未成年、 無自制力的精神病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等等
可以試試百度反省檢討
你好,這種情況就要看你的應變能力了,好好給領導道歉并把責任全部推到賣家身上,并征求領導的處理意見,把自己擺在一個僅僅是辦事的角度。例如領導說這是假酒,馬上說,什么!竟然有這種事情,現在這些商販太過分了!領導請放心,我一定去討個說法! 然后這樣既幫領導泄了憤,又推卸了責任還積極承擔了跑腿的任務,讓領導不把氣指向你。
6,工商局在我店查出價值400多元假酒處罰五萬元合理嗎
這是根據這個東西價值來處罰的,如果這個就人家在市場上買的是400元,這樣價值就高,如果你賣這樣的假酒被查,處罰你5五萬是輕的,如果工商局要深究的話,讓公安局接入,查你就酒的來源,到那時你可就不是只發錢的問題了,酒是人喝的,,如果是假酒,一旦人喝了出了問題那后果是嚴重的,你明白嗎。人家就是根據這個處罰你的,這沒辦法,到那順你都沒理,所以還是交錢了事為好,以后不能在做這違法的事情了。
省省吧,光寫個幾個字就想減輕處罰,你怎么不問“寫個什么可以免除處罰”?與其浪費時間寫些沒用的,不如找些實際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的有利證據,例如對同一個違法行為已經有過罰款的行政處罰、未成年、 無自制力的精神病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等等
7,我被工商查了五萬的假酒要罰我175萬可以不交或者少交嗎
不交不行,只不過,你對處理不服,可以向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打行政訴訟官司。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2、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第一百五十條 【單位犯本節規定之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