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句鳳落梧桐梧落鳳求對整首七言詩要求4句 要工整
鳳落梧桐梧落鳳,
月上山巒山迷蒙。
竹林稀疏光影碎,
寺院東隅一古鐘。
鳳落梧桐梧落鳳,
風解花語花解風。
錦臥獸香思舊事,
披衣月下獨調箏。
起句結尾仄音會不會有點怪...
2,求教對聯下聯
下聯:棋局閑短。調將士相車馬炮卒,演五子奪魁,放彌六合,七星聚會,千里獨行;忽然跨海東征,忽然西狩獲麟;讀此部仙笈綠橘,聽孰解惑?試兩手爛柯神機,隱約癡迷;倒不若梅花泉里,常來游弋;嗟予蹙蹙,四海歸流;自出洞來無敵手,怎知蚯蚓降蛟龍?但等冬嶺風勁時,鐵騎奔馳,運籌帷幄,點點熱血酬家國。
3,例天已微涼我已長大 求風依在求接后半句意境要到哦
翼已斷,風依在翼已離,風依在風依在,翼已離風依在,翼已斷
風依在,淚已滄桑。 或者你自己可以因我們而受到啟發 。
【風依在,聲猶在耳,影仍于恍惚之間舞動,卻是真的結束了。】望采納 謝謝
天已微涼,我已長大風依在,影仍擴散額·~~相當湊合、、嘿嘿
天已微涼,我已長大。風依在,情依舊。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好!風依在;風依在;風依在,馬長嘶,柳(葉)飄揚;風依在,馬不停(蹄),(小)船飄蕩;風依在,楓(葉)飄揚,虎猛嘯,狼怒嚎風依在,情已散;風依在,情早散;風依在,情已碎;風依在,情早碎;風依在,情依然;風依在,情依舊;風依在,意已散;風依在,意早散;風依在,意依然;風依在,心已散;風依在,心早散;風依在,心早碎;風依在,心已碎;風依在,心依然;風依在,心依舊;風依在,人已非;風依在,人已散;風依在,人早散;風依在,人依立;風依在,物已非。 風依在;風依在打字不易,采納哦!
4,快來做對聯啊
臉映桃紅桃映臉風搖柳綠柳搖風
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 水 水 山 山 處 處 明 明 秀 秀; 秀 秀 明 明 處 處 山 山 水 水。 晴 晴 雨 雨 時 時 好 好 奇 奇; 奇 奇 好 好 時 時 雨 雨 晴 晴。 雨 滋 春 樹 碧 連 天;天 連 碧 樹 春 滋 雨。 風 送 花 香 紅 滿 地;地 滿 紅 香 花 送 風。 艷 艷 紅 花 隨 落 雨;雨 落 隨 花 紅 艷 艷。 處 處 飛 花 飛 處 處;處 處 紅 花 紅 處 處。 潺 潺 碧 水 碧 潺 潺;重 重 綠 樹 綠 重 重。 處 處 飛 花 飛 處 處;聲 聲 笑 語 笑 聲 聲。 霧 鎖 山 頭 山 鎖 霧;天 連 水 尾 水 連 天。 雪 嶺 吹 風 吹 嶺 雪;龍 潭 活 水 活 潭 龍。 鳳 落 梧 桐 梧 落 鳳;珠 聯 璧 合 璧 聯 珠。 靜 泉 山 上 山 泉 靜;清 水 塘 里 塘 水 清。 香 山 碧 云 寺 云 碧 山 香;黃 山 落 葉 松 葉 落 山 黃。 秀 山 輕 雨 青 山 秀;香 柏 鼓 風 鼓 柏 香。
5,高梧鳳駐千枝綠的下聯
上聯:高梧鳳駐千枝綠
下聯:平湖鴛游萬點紅
高梧鳳駐千枝綠====矮桐凰游萬竹藍
對聯又稱楹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稱“對聯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傳統對聯的對仗要比所謂的詩對聯工整。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下聯以異物對之,或和其意,或駁其意。意義及深之對句,散文對聯亦不可說不行。 [編輯本段]【對聯之格律】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見《應用寫作》1987年第1期《漫話對聯》) 對聯的正規名稱叫楹聯,俗稱對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對聯格律,概括起來,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敘如下: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后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 天文對地理 、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如李白題湖南岳陽樓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并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什么是平仄?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因聯意需要時也可以例外。 六是內容相關。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的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內容相關”也是如此。對聯中有兩類極特殊的對聯。一是"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或有似是而非的聯系),上下聯聯意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上下聯中,“樹”、“果”皆草木類;“已”、“然”皆虛字;“半”、“一”皆數字;“尋”、“點”皆轉義為動詞;“休”、“不”皆虛字;“縱”、“相”皆虛字;“斧”、“干”則為古代兵器。全聯以口語對詩句,更顯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詠格詩鐘。上下聯分別詠出不相干的兩個事物;逐字逐詞對仗工整;通過聯意從某一點上把兩件事物關連起來。分詠格詩鐘有些類似無情對,還類似謎語,但不同點也很多,有興趣的聯友可作進一步研習。 楹聯強調內容相關,但又禁忌同義相對,稱為“合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盡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神州千古秀”對“赤縣萬年春”、“生意興隆通四海”對“財源茂盛達三江”等,就屬合掌。當然,個別非中心詞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
高梧鳳駐千枝綠
幽谷蘭居一脈香
下:矮菊蝶留萬朵黃(仄平平平仄仄平)
海域深藏萬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