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廠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如何判斷是否是職業病危害因素

1,如何判斷是否是職業病危害因素

如何判斷是否是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化學物,看是否有毒、有刺激性或者腐蝕性,在正常生產條件下或者事故條件下是否有可能導致中毒等急慢性健康損害。有很多此類的工具,可以對危害程度進行分級。這個就比較復雜了。如果你是企業管理者,可以請專門的職業衛生技術工作者進行分級評價,你們自己不需要搞這么深奧,術業有專攻。如果你是職業衛生技術工作者,我建議你好好學習,多看看書,特別是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方面的。
對于安監局來說,每個企業都需要做職業危害檢測評價,不然他們就會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罰款并限期整改。企業要做的是:請具有職業危害檢測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評價報告。企業有沒有職業危害不是你聞一聞、看一看就知道的,需要現場檢測,據我說知,塑料制品生產企業除了粉塵之外還有噪聲、高溫、苯乙烯、氯化氫等有毒物質,具體超沒超標,需要現場采樣然后實驗室化驗的。如果你是河北的企業,可以找我們公司來做這個業務。河北宇博職業危害檢測有限公司

如何判斷是否是職業病危害因素

2,什么是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就是在科學的職業衛生理論指導下,采用科學的方法分辨、識別、分析、預測建設項目與工作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的規律,予以準確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來,并用合乎邏輯的理論予以解釋。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分類,通常可按其來源劃分,也可參照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劃分。 一是按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來源分為3大類:①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學因素主要有生產性毒物(如金屬與類金屬、刺激性氣體、窒息性氣體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石棉塵等)。物理因素主要有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高低氣壓等)、噪聲與振動、電離輻射(如X射線、γ射線等)、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真菌、寄生蟲等。②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熱季節受到長時間的太陽輻射導致中暑等;以及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風不良,有毒與無毒、高毒與低毒作業安排在同一車間內等;還有作業環境空氣污染等。 二是按照2006年衛生部令第49號頒布施行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所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劃分。該辦法規定,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內容:①《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②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③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④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該辦法還規定,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項目是指存在或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所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 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劃分,可分為以下10大類:①粉塵類。包括矽塵、煤塵、石棉塵、滑石塵、水泥塵、鋁塵、電焊煙塵、鑄造粉塵和其他粉塵等。②放射性物質類。包括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放射性物質與其他放射性損傷等。③化學物質類。包括鉛、汞、錳、鎘、釩、磷、砷、砷化氫、氯氣、二氧化硫、光氣、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氫、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溫、高氣壓、低氣壓、局部振動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布氏桿菌等。⑥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電光性皮炎、痤瘡、潰瘍、化學性皮膚灼傷和其他職業性皮膚病等的危害因素。⑦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化學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噪聲聾、鉻鼻病、牙酸蝕病等的危害因素。⑨導致職業性腫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聯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爐煙氣和鉻酸鹽等。⑩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鋅、二異氰酸甲苯酯、棉塵和不良作業條件等。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方法主要有對照經驗法與檢測檢驗法等。對照經驗法由評價人員根據實際工作經驗和掌握的相關專業知識,對照職業衛生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等,借助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擬評價項目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檢測檢驗法由評價人員依據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通過現場檢測和實驗室分析,對評價項目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以及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防護效果進行評定。

什么是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3,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有哪些程序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程序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監測時,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工作的重點是現場調查。而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時,重點則是根據項目的設計資料(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提供的工程設想,進行資料調研和類比調查工作。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主要包括收集資料、現場調查、工程分析、危害篩選等過程。1 收集資料主要收集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① 建設項目概況;② 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輔料、中間產物、產品及副產品情況;③ 生產工藝情況;④ 生產設備情況;⑤ 所用化學品的理化特性與毒性指標;⑥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⑦ 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報告;⑧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2 現場調查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 原料、輔料等加料口位置及其密封情況;② 毒性大、常溫下揮發性強、易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崗位(物品)的管理;③ 防塵、防毒、防噪聲等衛生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運行情況;④ 維修或搶修等特殊過程中職業病危害情況;⑤ 職業病危害因素影響范圍與作業人員接觸的關系;⑥ 應急救援預案落實與演練情況。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 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② 生產過程使用的原輔材料、中間產物、產品、副產品名稱與用量或產量,有害雜質含量等;③ 主要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其布局,以及職業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況;④ 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落實情況。4 危害篩選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后,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篩選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作為現場采樣監測、進一步定量識別的依據:① 有害因素對人體危害性大、毒性高;② 現場濃度(強度)較高、出現機會多;③ 作業人員接觸人數多、機會多;④ 有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標準;⑤ 有采樣職業衛生檢測國家標準。對于一些通過現場調查、工程分析等還不能全面定性識別的建設項目,應采用氣相色譜 質譜分析儀等先進設備進行實測,以免遺漏重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工作包括資料調研、類比調查、工程分析、主要危害因素預測等過程。1 資料調研主要包括:① 全面研讀建設項目設計資料(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初步設計等);② 重點排查擬建項目生產過程使用的原輔材料、中間產物、產品及副產品情況;③ 主要生產設備及工藝選擇情況;④ 擬用化學品的理化特性與毒性指標。2 類比調查為正確識別擬建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可選擇與擬建項目或評價單元相同的生產裝置進行類比調查。通過類比對象現場調查,了解擬建項目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強度。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 類比對象與擬建項目在原料、工藝、設備、防護等方面存在的異同點;② 生產過程使用的原輔材料、中間產物、產品、副產品名稱及其用量或產量,有害雜質含量;③ 職業病危害因素影響范圍與作業人員接觸的情況;④ 維修或搶修等特殊過程中職業病危害情況;⑤ 應急救援預案,主要生產設備及職業衛生防護情況;⑥ 類比對象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與控制效果評價報告;⑦ 類比對象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報告;⑧ 類比對象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⑨ 類比對象歷年勞動者健康監護結果,以及勞動者對現場有害因素的感受等; 瑏瑠類比對象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情況。在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中并非每個建設項目都能找到有說服力的類比對象。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采取分評價單元類比的方法,以評價單元為單位分別找出類比對象。如果仍找不到類比對象,可以采取工程分析法、經驗法等其他方法來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3 工程分析通過對擬建項目的工程分析,推測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在找不到類比對象或類比對象不盡相同時,往往利用工程分析來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8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識別:① 所選原輔材料及其所含有毒雜質的名稱、含量;② 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名稱及轉化情況;③ 產品和副產品及其所含有毒雜質的名稱與含量;④ 作業崗位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況;⑤ 所選設備運行時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情況。4 主要危害因素預測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設項目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后,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篩選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作為危害預測、進一步定量識別的依據:① 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對人體危害性大、毒性高;② 現場濃度(強度)可能較高、出現機會多;③ 預計勞動者接觸機會多;④ 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標準和采樣檢測國家標準。(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監測與評價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監測與評價是工業企業的一項常規職業衛生工作。開展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對監測或評價對象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其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收集資料、現場調查、工程分析、危害篩選等過程。具體內容可參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工作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但對下列問題應給予關注:① 認真查閱評價對象以往所做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或定期評價資料,從中獲得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一手資料;② 重點關注生產工藝、原輔材料、產品產量、衛生防護設施是否有改變,并分析其改變對評價對象職業病危害因素可能導致的影響;③ 查閱工作人員健康監護資料,詢問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后的自我感覺,從中發現可能遺漏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新線索。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有哪些程序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