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酒廠為一般納稅人3月份向一小規模納稅人銷售白酒開具普通發
93600/1.17*0.17=13600元,包裝物押金應做其他應付款處理,無需計提銷頂稅
白酒紅酒押金收入并入銷售額一并征收增值稅,這是規定。(93600+2000)/1.17*0.17
2,酒類零批的有限公司年銷售300萬左右基本要開發票請問我申請
酒類零批的有限公司,年銷售300萬左右,基本要開發票,稅務局會認定你為一般納稅人。商貿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80萬,就是一般納稅人。但是,小規模納稅人負稅率可能要低一些。
你好!年銷售300已經遠超過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度,會被稅務局強制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如有疑問,請追問。
3,某酒廠為一般納稅人三月份向一小規模納稅人銷售白酒開具普通發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增值稅征收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5]192號】規定:從1995年6月1日起,對銷售除啤酒、黃酒外的其他酒類產品而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無論是否返還以及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并入當期銷售額征稅。 根據以上規定,某酒廠銷售白酒業務的銷項稅額為: (93600+2000)÷(1+17%)×17%=81709.40×17%=13890.60元
4,我是一家剛開業賣葡萄酒的商業企業是不是屬于小規模納稅人是不
從事銷售貨物的商業企業應繳納增值稅,如果你的年銷售額低于80萬元,屬小規模納稅人。(但是新設立的企業,在開辦時如果預計年銷售額能超過80萬元,有固定的經營場所,財務會計管理符合要求等,可以在辦理稅務登記時就提出認定一般納稅人申請。)如果你是在酒吧里賣葡萄酒,那就屬于應征營業稅的混合銷售。
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是稅務局定的
只要你不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或者不被稅務機關強制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你都是小規模納稅人。你屬于商業企業,屬于國稅征稅范圍,應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毫不沾邊
5,請問像酒廠一般小規模納稅人稅負輕還是一般納稅人稅負輕
酒廠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稅負較輕,只有3%,但是繼續銷售給一般納稅人,別人不會購買你的產品,而且你進貨增值稅不能抵扣。一般納稅人按照銷售金額申報繳納17%的增值稅,但是,可以抵扣進貨和購買固定資產的增值稅,而且,繼續銷售給一般納稅人,他們樂意購買你的商品。你可以再衡量一下。供參考。
小規模增值稅稅負為3%,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可以計算出來(實際交納的增值稅/銷售收入),兩則比較一下不就出來了嗎?
一般納稅人傷不起!有你哭的!
這要看你的主要銷售對象是什么,如果是散戶或個人為主,還是小規模的稅負輕,如果是正規商業企業為主,還是做一般納稅人的好。
6,我公司從事酒類批發屬于小規模納稅人進貨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
我公司從事酒類批發,屬于小規模納稅人,進貨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請問會計分錄如何做。小規模納稅人的進項稅不予抵扣,增值稅發票與普通發票都一樣。1.進貨,借:庫存商品 貸:現金(銀行存款)2.銷貨,借:現金(銀行存款)貸:主營業務收入3.月末結轉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僅供參考。
銷貨時應該是這樣的吧借:現金(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賬上成本結轉時必須是發票為原始憑證的,如果沒有發票入材料結轉成本,稅局是不認可的,那你結轉的相應的成本所少交的所得稅是要調增的。就是說要不要發票和抵扣其實沒有直接的關系,只要是購進貨物了,必須要發票的,這樣可以交所得稅,即使多付材料進價也值得的。
7,怎樣界定小規格納稅企業
就是拿上空表,只填公司名、稅號、蓋章就行,拿給開票員就行了。
就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小規模納稅申報表,申報附列資料,其它的看當地稅務局的要求,你去問問,稅務局旁邊就應有賣的,我有電子版的,要的話我給你,賬本是現金,銀存,總賬,明細。
還有地稅的申報表。
通常對小規模納稅企業的界定為: ( 1 )所有企業開業首先都是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 ( 2 )只有達到一般納稅人認定條件的才能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 主要從事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特指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年銷售額在 100 萬元(2009年起為50萬元)以上的,可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100 萬(2009年起為50萬元)以下的為小規模; ● 主要從事貨物批發零售的:年銷售額180 萬(2009年起為80萬元)以上的可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180 萬以下為小規模。工業企業年銷售額在 100 萬(2009年起為50萬元)以下的 , 商品流通企業年銷售額在 180 萬(2009年起為80萬元)以下的 , 屬于小規模納稅人 反之 , 為一般納稅人。( 3 )一個企業是選擇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主要要考慮的因素有: ● 經營產品的增值率。簡單來說,生產超過 35.3% 、商業超過 23.53% ,企業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申報納稅有利;生產低于 35.3% ,商業低于 23.53% ,企業選擇一般納稅人申報納稅有利。 ● 經營產品的市場因素 , 包括企業的上下游客戶情況。 ● 稅務政策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