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完醬香型白酒會有什么生理反應
沒事,不要緊的。 醉酒會因酒精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導致死亡,飲酒后嘔吐時,還會因嘔吐物堵塞氣管,窒息而亡。而酗酒會對身體各種臟器造成危害。
想要……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2,什么是水解反應
水解反應:鹽溶液中鹽的離子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水解反應的實質: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促進了水的電離水解的條件:1、鹽必須溶解在水中,2、鹽中必須有弱酸根或弱堿陽離子(有弱才水解)水解的特征:1、水解反應是可逆反應,是中和反應的逆反應,2、水解反應程度一般較小,但也有特例(雙水解)例如:HCO3-+H2O----H2CO3+OH- 2Al3++3S2-+6H2O----2Al(OH)3(沉淀)+3H2S(氣體)-------雙水解
水解反應通常指離子(尤其是弱酸、弱堿鹽類的離子)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或者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例如 NH4Cl溶解中存在 NH4+ + H2O === NH3 .H2O
你所說的水解分為鹽水解和有機物水解 比如nacl水解成中性 h2o=h+ + oh- na2co3水解成堿性 co32- +h2o= h2co3 +oh- 是“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一般都沒有什么反應特征,但是也有明顯的,比如弱酸弱堿鹽遇到水時會強烈水解,產生沉淀,這一般都是雙水解,例如,al3+,fe3+,nh4+,co32-,hco3-,s2-,hs-,sio32-,alo2-等。 有機物水解,比如溴乙烷的水解,與水發生反應生成乙醇和溴化氫,-oh,-br互換;這個反應好像沒什么特征; 酯類也水解,在強酸或強堿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比如乙酸乙酯,和水在h+或oh-下生成醋酸和酒精,不過要水浴加熱。這個反應是可逆的,與酯化反應可逆。反應特征,反應后乙酸乙酯的香味消失了。 當然,淀粉也可以水解,但也要加酸催化,做淀粉水解實驗時,加入碘溶液,如果藍色消失,說明淀粉水解。而油脂的水解,需要有酸或堿或高溫水蒸氣的存在,工業上運用油脂在酸的條件下水解的原理制取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利用在堿的條件下制造硬脂酸鈉(肥皂的有效成分)和甘油。
3,水解反應是什么
水解反應通常指水參與的與離子(尤其是弱酸、弱堿鹽類的離子)進行反應,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例如 NH4Cl溶解中存在 NH4+ + H2O === NH3 H2O對于特殊的反應,水解反應進行的很徹底,這樣通常是弱酸弱堿兩種物質同時存在,發生混合,劇烈的進行水解反應,反應就很徹底。例如 Na2CO3 + Al2(SO4)3 可用于滅火器中的原理。(1) CO3 2- + H2O ----- 水解生成 OH-(2)Al3+ + H2O --------水解生成 H+ 由于OH- , H+能進一步生成水,形成弱電解質,從而促進了(1)(2)水解反應的進行,平衡移動。總體反應為:2Al3+ + 3CO3 2- + 3H2O == 2Al(OH)3 (|) + 3CO2 (g)
(1)雙水解反應是指兩種發生水解的離子相遇,二者分別奪取與發生水解,導致雙向促進水解,使水解充分或徹底進行的反應。 (2)生成絡合物的反應即為絡合反應,絡合物也稱配位鍵化合物,例如 大多數弱酸弱堿鹽,雖然陰陽離子的水解相互促進,水解程度依然不大,如碳酸氫銨,可配成溶液。某些陽離子與某些陰離子在溶液中由于水解反應相互促進可使水解反應趨于完全,這類反應就是雙水解反應。 弱酸根離子與弱堿陽離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進水解,水解程度增大。有些互促水解反應不能完全進行,有些互促水解反應能完全進行(俗稱“雙水解反應”)。那么,哪些弱酸根離子與弱堿陽離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進水解反應能完全進行呢?由于中學化學教學中往往僅列出能發生“雙水解反應”的一些例子讓學生記住,學生較難掌握且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本文淺談互促水解反應完全進行的條件及其推論,揭示其本質,以便該知識能較易被掌握和應用。 一.“雙水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首先我們來分析al3+與hco3–在水溶液中為什么能發生“雙水解反應”而mg2+與co32–或hco3–卻不能發生“雙水解反應”?互相促進水解其水解程度增大,由于al(oh)3溶解度非常小且h2co3又不穩定易分解即生成的水解產物能脫離反應體系,根據平衡移動原理水解反應繼續向右進行,直至反應完全進行;但mg(oh)2溶解度比al(oh)3大些,不容易脫離反應體系,則水解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就達到平衡,水解反應不能完全進行。由上不難看出: 生成的水解產物脫離反應體系是反應得以完全進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 “雙水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之一是:水解產物是容易脫離反應體系的溶解度非常小物質如:al(oh)3、fe(oh)3或h2、o2等極難溶的氣體。當然,若互相促進水解程度非常大水解反應也可以認為完全進行。如:(nh4)2s幾乎99.9%水解成nh3·h2o和hs-。 綜上所述,水解反應能否完全進行決定于兩個因素:1.互相促進水解程度大小(包括物質本性、外界條件等的影響)2.水解產物的溶解度。
4,什么是水解反應啊
水解反應就是溶劑解反應的一種 反應物分解成兩個部分 水分解成H OH離子分別和反應物的兩個部分結合 基本上說結果就是這樣 消去反應就是分子脫去一個相對較小的分子 如醇脫水 一般消去反應是在大分子內部
物質與水發生的復分解反應。(例圖:碳酸根離子分步水解)由弱酸根或弱堿離子組成的鹽類的水解有兩種情況:① 弱酸根與水中的H+ 結合成弱酸,溶液呈堿性,如乙酸鈉的水溶液:CH3COO- + H2O ←═→ CH3COOH + OH-② 弱堿離子與水中的OH- 結合,溶液呈酸性,如氯化銨水溶液:NH4+ + H2O ←═→ NH3·H2O + H+生成弱酸(或堿)的酸(或堿)性愈弱,則弱酸根(或弱堿離子)的水解傾向愈強。例如,硼酸鈉的水解傾向強于乙酸鈉,溶液濃度相同時,前者的pH值更大。弱酸弱堿鹽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弱酸根和弱堿離子水解傾向的強弱。例如,碳酸氫銨中弱酸根的水解傾向比弱堿離子強,溶液呈堿性;氟化銨中弱堿離子的水解傾向強,溶液呈酸性;若兩者的水解傾向相同,則溶液呈中性,這是個別情況,如乙酸銨。弱酸弱堿鹽的水解與相應強酸弱堿鹽或強堿弱酸鹽的水解相比,弱酸弱堿鹽的水解度大,溶液的pH更接近7(常溫下)。如0.10 mol/L的Na2CO3的水解度為4.2%,pH為11.6,而同一濃度的(NH4)2CO3的水解度為92%,pH為9.3。酯、多糖、蛋白質等與水作用生成較簡單的物質,也是水解: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C6H10O5)n + nH2O —→ nC6H12O6某些能水解的鹽被當作酸(如硫酸鋁)或堿(如碳酸鈉)來使用。正鹽分四類:一、強酸強堿鹽不發生水解,因為它們電離出來的陰、陽離子不能破壞水的電離平衡,所以呈中性。二、強酸弱堿鹽,我們把弱堿部分叫弱陽,弱陽離子能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使得水的電離正向移動,結果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使水溶液呈酸性。三、強堿弱酸鹽,我們把弱酸部分叫弱陰,同理弱陰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離子,使得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使溶液呈堿性。四、弱酸弱堿鹽,弱酸部分把持氫,弱陽部分把持氫氧根,生成兩種弱電解質,再比較它們的電離常數Ka、Kb值的大小(而不是水解度的大小),在一溫度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又叫電離平衡常數)是一個定值,這一比較就可得出此鹽呈什么性了,誰強呈誰性,電離常數是以10為底的負對數,誰負得少誰就大。總之一句話,鹽溶液中的陰、陽離子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能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鹽類的水解。還有有機物類中的水解,例如酯類的水解,是酯和水反應(在無機酸或堿的條件下)生成對應羧酸和醇的反應叫酯的水解,還有鹵代烴的堿性水解,溴乙烷和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生成乙醇和溴化鈉叫鹵烷的水解,還有蛋白質的水解,最終產物為氨基酸等等,對不起了,文字太多,現拙了! 水解反應 (1)含弱酸陰離子、弱堿陽離子的鹽的水解,例如:Fe3++3H2O葑Fe(OH)3+3H+,CO32-+H2O葑H2CO3-+OH-(2)金屬氮化物的水解,例如:Mg3N2+6H2O=3Mg(OH)2+2NH3↑(3)金屬硫化物的水解,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4)金屬碳化物的水解,例如:CaC2+2H2O=Ca(OH)2+C2H2↑(5)非金屬氯化物的水解,例如:PCl3+3H2O=H3PO3+3HCl取代反應(水解反應)(有機反應) 1.鹵代烴在強堿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H2-Cl+H-OH→△NaOH CH3CH2OH+HCl2.醇鈉的水解,例如:CH3CH2ONa+H2O=CH3CH2OH+NaOH3.酯在酸、堿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OOCH2CH3+H2O→△H+orOH-CH3COOH+CH3CH2OH4.二糖、多糖的水解,例如淀粉的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5.二肽、多肽的水解,例如H2NCH2CONHCH2COOH+H2O→2H2NCH2COOH6.亞胺的水解 ArCH=N-Ph→(H20 H+) ArCHO+Ph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