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論史者認為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是順應當時國家統一后的發展趨勢
政治上設立三省六部,鞏固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文化上推行科舉制,來擴大統治基礎,從而鞏固國家統一
額
2,結合材料一說明老王一家的消費在改革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簡要分
老王的家庭消費中生存資料消費逐漸降低,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逐漸增加,消費結構改善,消費水平提高。
不明白啊 = =!
3,概述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我國的對外開放中城市改革的進程
198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式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沿海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市開始探索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
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城市改革又成為對內改革的關鍵。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推動了城市改革
4,簡介墻體改革的目標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和土地緊缺的國家。以燒結實心粘土磚為主的傳統建筑材料大量毀田取土,浪費土地資源、污染環境。因此,在城鎮建設中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是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業的蓬勃發展,以加氣混凝土為代表的新型墻體材料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早在“九五”規劃中,國家就把新型建筑材料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各級政府都制訂了有關的政策和法規,為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國家四部一委專門成立了國家墻體材料改革辦公室,針對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限制實心粘土磚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把加氣混凝土作為大力發展的新型墻體材料,國家建材總局印發的《新型建材及發展導向目錄》中將加氣混凝土做為首選產品
5,簡答題簡述本位貨幣制度的歷史演進
貨幣制度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它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演進的歷史過程。追溯世界各國貨幣制度的歷史發展,人體上經歷了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貨幣制度等階段。 1.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最早的貨幣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銀作為幣材的一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從16世紀以后開始盛行,但作為一種獨立的貨幣制度存在于—些國家的時間并不長,且實行的范圍并不廣。 按比價的確定方式不同,金銀復本位制又有:三種類型:(請單擊鼠標)(1)平行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金銀本身的市場價值決定。例如:英國1663年鑄造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并用,兩種通貨按金銀的市場實際價值比價流通。(2)雙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國家規定。例如:美國任1792年規定,金幣與銀幣的法定比價是1:15。(3)跛行本位制。這是從復本位制向金本位制過渡時出現的—種中特殊貨幣制度。由于法定使用銀幣向金幣過渡中,先是銀幣多金幣少,后是金幣多銀幣少,類似跛行者的一足短、一足長的現象。2.金銀復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存在重大缺陷的一種貨幣制度。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幣幣材的貨幣制度。其具體形式先后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以下特點: (二)法的形式和分類具有明確性、肯定(請單擊鼠標)①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門由熔毀,金幣作為惟一“法償貨幣流通。②輔幣和銀行券可自由兌換金幣。③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和輸入。(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也稱生金本位制,是指沒有金幣的鑄造利流通,而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準備的紙幣流通。(3)金匯兌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念本位制,是實行銀行券流通,只準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經濟發生重創。嚴重的經濟危機沖擊了貨幣制度,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轉而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也稱管理通貨制度,是一種不能兌現黃金、取消黃金保證、憑借國家信用、通過信用渠道發行和流通的紙幣制度。這種貨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貨幣的發行小受黃金準備的限制,其發行量由貨幣管理當局根據貨幣政策的需要確定:不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其幣值通過購買力的大小來體現;貨幣的發行依賴于發行者的信用,政府可以用法律手段強制社會公眾接受并保證其流通。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僅有很短的歷史,就其本身而言,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但是這種貨幣制度創造了貨幣對經濟調節的“彈性”作用,適應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發展,顯示了較為優越的特性,從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貨幣制度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它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演進的歷史過程。追溯世界各國貨幣制度的歷史發展,人體上經歷了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貨幣制度等階段。 1.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最早的貨幣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銀作為幣材的一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從16世紀以后開始盛行,但作為一種獨立的貨幣制度存在于—些國家的時間并不長,且實行的范圍并不廣。 按比價的確定方式不同,金銀復本位制又有:三種類型:(1)平行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金銀本身的市場價值決定。例如:英國1663年鑄造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并用,兩種通貨按金銀的市場實際價值比價流通。(2)雙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國家規定。
貨幣制度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它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演進的歷史過程。追溯世界各國貨幣制度的歷史發展,人體上經歷了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貨幣制度等階段。 1.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最早的貨幣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銀作為幣材的一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從16世紀以后開始盛行,但作為一種獨立的貨幣制度存在于—些國家的時間并不長,且實行的范圍并不廣。 按比價的確定方式不同,金銀復本位制又有:三種類型:(1)平行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金銀本身的市場價值決定。例如:英國1663年鑄造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并用,兩種通貨按金銀的市場實際價值比價流通。(2)雙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間的比價由國家規定。例如:美國任1792年規定,金幣與銀幣的法定比價是1:15。(3)跛行本位制。這是從復本位制向金本位制過渡時出現的—種中特殊貨幣制度。由于法定使用銀幣向金幣過渡中,先是銀幣多金幣少,后是金幣多銀幣少,類似跛行者的一足短、一足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幣幣材的貨幣制度。其具體形式先后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以下特點: ①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門由熔毀,金幣作為惟一“法償貨幣流通。②輔幣和銀行券可自由兌換金幣。③黃金可以自(3)金匯兌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念本位制,是實行銀行券流通,只準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經濟發生重創。嚴重的經濟危機沖擊了貨幣制度,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轉而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
大幅度
6,簡述3到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內容
3-6歲的兒童又被稱為幼兒期,這一階段兒童一般是讀幼兒園的時期。因為是正式上學之前的一個時期,又被稱為學前期。這一階段的兒童生活范圍逐步擴大,兒童獨立性增強,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參加實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同時,幼兒要逐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識,以便自己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去,但是這時期的兒童能力有限,常常需要成人的幫助。大腦的發展,這時期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到六歲時兒童的大腦重量接近成人的腦重量。這個時期兒童的皮質抑制機能也逐漸發展。這個時期是兒童腦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兒童的營養,以免阻礙兒童的腦發展。游戲的重要性,這個時期兒童之間的游戲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對以后社會生活的預演,可以增加自己的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動手能力,不要阻礙兒童的游戲,積極引導兒童游戲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言語的發展,這個時期是兒童掌握言語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初步掌握內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時期。兒童對詞匯的掌握數量、范圍不斷增加,這個時期兒童詞匯數量是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時期,這時期兒童的積極詞匯數量也不斷增加。這個時期一定不能耽誤兒童在語言上面的發展,讓孩子大膽講話,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教育。記憶的發展,兒童的記憶能力逐漸發展,6歲兒童的短時記憶水平為6.09個組快(成人一般是7個組快),已經很接近成人,但兒童的記憶以具體形象和不隨意記憶為主。這個時候的兒童記憶策略相當匱乏,家長和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一些記憶策略,如復述、系統化等。思維的發展,這時期兒童思維發展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僅從事物具體形象和表面來進行思考,很少涉及事物的內在本質。但是這個時期是抽象思維初步發展的時期,兒童逐步能掌握一些具有因果聯系的事物。這時候的教育不能太過于超越兒童的思維階段,太抽象的事物兒童無法理解,但是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因果聯系的教育方法引導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例如猜謎等。擴展資料:原則: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貫徹落實《指南》是加強科學保教,推進學前教育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適齡幼兒的入園機會不斷擴大,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逐步提高。教育部先后下發了《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一系列重要規章制度,對有效轉變廣大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規范和指導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重任,中央國務院頒布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這是指導今后各級各類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設的總體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為教師和家長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提供了更加具體、可操作的依據和指導。《指南》的下發,標志著我國學前教育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健全與完善,必將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對于推動學前教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 搜狗百科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于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https://baike.sogou.com/v66195903.htm?fromTitle=3-6%E5%B2%81%E5%84%BF%E7%AB%A5%E5%AD%A6%E4%B9%A0%E4%B8%8E%E5%8F%91%E5%B1%95%E6%8C%87%E5%8D%97
4-6歲是兒童身心快速發展時期,具體表現在:兒童的身高、體重、大腦、神經、動作技能等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大肌肉的發展已能保證兒童從事各種簡單活動;兒童直覺行動思維相當熟練,并逐漸掌握具體形象思維;兒童詞匯量迅速增長,基本掌握各種語法結構;兒童開始表現出一定興趣、愛好、脾氣等個性傾向以及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傾向。2.家庭教育指導內容要點(1)幫助兒童適應幼兒園生活。入園前,指導家長有意識地養成兒童自理能力、聽從指令并遵循簡單規則的能力等。入園后,指導家長積極了解兒童對幼兒園的適應情況,在兒童出現不良情緒時通過耐心溝通與疏導來穩定兒童的情緒,分析入園不適應的原因,正確面對分離焦慮。(2)加強兒童營養保健和體育鍛煉。指導家長帶領兒童積極開展體育鍛煉;根據兒童的個人特點,尋找科學合理而又能為兒童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學搭配兒童飲食,做到營養均衡、種類多樣、比例適當、飲食定量、調配得當;不斷學習關于兒童營養的新理念、新知識。(3)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指導家長與兒童一起制定兒童的家庭生活作息制度;積極運用獎勵與忽視并行的方式糾正并消除兒童不良的行為方式與癖好;定期帶領兒童進行健康檢查。(4)抓好安全教育,減少兒童意外傷害。指導家長提高安全意識,盡可能消除居室和周邊環境中的傷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樣影響、教育、啟迪兒童;結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對兒童實施安全教育,提高兒童的生命意識;重視兒童的體能素質,通過活動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5)培養兒童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指導家長關注兒童日常交往行為,對兒童的交往態度、行為和技巧及時提供幫助和輔導;注意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增強兒童交往的自信心;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幫助兒童在家中練習社交技巧,并積極為兒童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培養兒童樂于與人交往的習慣和品質。(6)增強兒童社會適應性,培養兒童抗挫折能力。指導家長鼓勵兒童以開放的心態充分展示自己,同時樹立面對挫折的良好榜樣;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引導兒童學習面對挫折的方法;適時、適宜地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創設面對變化與應對挫折的生活情境與鍛煉機會;在兒童遇到困難時以鼓勵、疏導的方式給孩子以必要的幫助與支持。(7)豐富兒童感性知識,激發兒童早期智能。指導家長帶領兒童關心周圍事物及現象,多開展戶外活動,以開闊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靈活采用個別化教育手段,有針對性地鼓勵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參與、積累經驗、發展潛能;改變傳統的灌輸、說教方式,以開放互動的方式讓兒童在玩中學、在操作中探索、在游戲中成長。
7,中國70年軍事發展史簡述
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立足點是在國土實施積極防御,或者說在大陸本土實行人民戰爭。這就決定了我軍陸戰型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的結構模式。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我軍的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力量結構提出了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活動,但最終將經歷火力信息戰—信息火力戰—信息戰的演變過程。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力量結構將是空、地、海、天、電多維力量聯合的作戰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信息網絡戰力量與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戰略機動力強。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機械化戰爭模式在戰場透明、打擊精確的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環境下已嚴重滯后,將逐漸被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機動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戰略投送特別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響和制約整體戰略力量的效能。 軍事高技術加速發展使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嚴峻挑戰。高新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戰爭舞臺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能力顯著增強。覆蓋空、地、海、天、電的C4 ISR系統將信息化作戰平臺與精確打擊的智能化火力緊密結合起來,使武器裝備系統實現了信息火力一體,達成作戰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現配套和兼備的發展趨勢。由開始注重發展導彈等進攻型武器,轉變為強調發展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在進攻性武器裝備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研發反導防御系統。各國發展的很多單一武器也體現出攻防兼備的趨勢。三是機動裝備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規模投送和遠程投送的機動裝備地位崛起,載運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潛艇能夠繞地球數周航行。飛機飛行的速度達到3倍音速,戰斗機的航程超過5000公里,戰略轟炸機超過1.6萬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等裝備可以跨洲際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領域。武器裝備發展的迅猛勢頭使我軍武器裝備更新的形勢非常嚴峻。給你一些參考:http://wenku.baidu.com/link?url=kZGVzWcSTE5HU5cvs3i2q3_dDF6sawnJSssNpPkK5AAQp_Be2E7oTHbEKqskAqZLn7mWet_YUlIH7MnzFFViH8Uoko6Hhqwqq0x1yrS8vjW
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立足點是在國土實施積極防御,或者說在大陸本土實行人民戰爭。這就決定了我軍陸戰型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的結構模式。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我軍的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力量結構提出了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活動,但最終將經歷火力信息戰—信息火力戰—信息戰的演變過程。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力量結構將是空、地、海、天、電多維力量聯合的作戰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信息網絡戰力量與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戰略機動力強。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機械化戰爭模式在戰場透明、打擊精確的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環境下已嚴重滯后,將逐漸被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機動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戰略投送特別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響和制約整體戰略力量的效能。 軍事高技術加速發展使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嚴峻挑戰。高新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戰爭舞臺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能力顯著增強。覆蓋空、地、海、天、電的c4 isr系統將信息化作戰平臺與精確打擊的智能化火力緊密結合起來,使武器裝備系統實現了信息火力一體,達成作戰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現配套和兼備的發展趨勢。由開始注重發展導彈等進攻型武器,轉變為強調發展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在進攻性武器裝備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研發反導防御系統。各國發展的很多單一武器也體現出攻防兼備的趨勢。三是機動裝備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規模投送和遠程投送的機動裝備地位崛起,載運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潛艇能夠繞地球數周航行。飛機飛行的速度達到3倍音速,戰斗機的航程超過5000公里,戰略轟炸機超過1.6萬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等裝備可以跨洲際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領域。武器裝備發展的迅猛勢頭使我軍武器裝備更新的形勢非常嚴峻。
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立足點是在國土實施積極防御,或者說在大陸本土實行人民戰爭。這就決定了我軍陸戰型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的結構模式。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我軍的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力量結構提出了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活動,但最終將經歷火力信息戰—信息火力戰—信息戰的演變過程。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力量結構將是空、地、海、天、電多維力量聯合的作戰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信息網絡戰力量與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戰略機動力強。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機械化戰爭模式在戰場透明、打擊精確的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環境下已嚴重滯后,將逐漸被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機動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戰略投送特別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響和制約整體戰略力量的效能。 軍事高技術加速發展使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嚴峻挑戰。高新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戰爭舞臺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能力顯著增強。覆蓋空、地、海、天、電的c4 isr系統將信息化作戰平臺與精確打擊的智能化火力緊密結合起來,使武器裝備系統實現了信息火力一體,達成作戰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現配套和兼備的發展趨勢。由開始注重發展導彈等進攻型武器,轉變為強調發展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在進攻性武器裝備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研發反導防御系統。各國發展的很多單一武器也體現出攻防兼備的趨勢。三是機動裝備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規模投送和遠程投送的機動裝備地位崛起,載運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潛艇能夠繞地球數周航行。飛機飛行的速度達到3倍音速,戰斗機的航程超過5000公里,戰略轟炸機超過1.6萬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等裝備可以跨洲際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領域。武器裝備發展的迅猛勢頭使我軍武器裝備更新的形勢非常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