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喝多少白酒算是酒量好的了52度的
按照在單位內部講半斤以上就算好的;如果是在應酬客戶就要8兩以上;在領導需要你陪酒時就需要1斤以上了。這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2,白酒喝多少才算大酒量
大。酒量一般都是根據度數來調整的,32度的白酒一般可能酒量比較高的人,可能會喝一兩或者是四兩左右,但是45度的白酒可能是酒量好的人。也就是能喝二兩左右的。所以就是我們來看足量的時候,并不是說要看他們喝酒的一個數量,一般都是要看度數的。白酒有高度和低度之分:如果是高度的話,在一般的男人當中應該屬于中等偏上。平時朋友聚會聚餐都是要小酌一杯,一定要注意適度。尤其是白酒喝完之后肯定會有影響。以健康為主,一定要適量飲酒。能喝幾斤白酒還有看個人的酒量,個人的酒量,如果很好,33度的白酒,應該能喝一斤。度數很高的白酒,像45度的白酒或55度的白酒,一個人差不多喝三兩到四兩就算足夠好的酒量了。白酒喝的太多,容易宿醉,頭就會變得很痛。不能每天都喝白酒。
3,白酒一次吃飯喝多少才叫所謂的好酒量
8兩以上,而且下餐飯還能喝
經常上酒席的人,怎么也得能喝上1斤酒,能談得上酒量大.起步也得有2斤.
兩斤吧? 我姥姥就是那么能喝,.. ?
4,白酒喝多少酒量才算好
一般來說白酒50℃以上,能喝7--8兩,保證自己頭腦清醒的,酒量算可以。白酒,外文名:Baijiu(Chinese Baijiu),是中國酒類(除了果酒、米酒外)的統稱,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中國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三角地帶有著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分別為中國三大名酒的茅五瀘,其白酒產業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河山。2021年1月1日起,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正式執行,稅則第22章的稅號為2208.9020,中文列目名稱是白酒,對應的英文是:Chinese Baijiu。
5,啤酒和白酒喝多少算酒量好
白酒五瓶絕對好酒量
啤酒一箱子,白酒一瓶
啤酒基本喝不醉,白酒高度2斤
酒量沒有好壞之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是朋友喝高興最好,喝醉大家都不好。能喝一斤白酒就差不多了。
6,喝白酒酒量多少算一般水平
坐標山東省臨沂市,我這邊喝酒38度一斤半以上算酒量大的,一斤多點算中等偏上,半斤到一斤之間算一般。53度的,一斤以上就算酒量很不錯的了。如果在酒桌上能喝53度一斤半以上,還能正常聊天,那么恭喜你,絕對是大酒量的。本人喝53度一斤,酒量在愛喝酒的伙計朋友圈里邊算是中等偏上。我們這邊原來大部分都喝38度,42度。最近幾年,隨著80后的崛起,以及60后,70后的助陣。現在,普遍愛喝53度白酒,比如,瀘州系列,五糧液,茅臺系列,當然了,洋河酒廠的藍系列也很好,就是還有很多純糧酒。我是做工程的,工地同志領導們經常喝,大部分不喝38的了,基本都是50度以上了。最后祝各位酒友身體 健康 ,酒雖好,莫貪杯。 酒品代表人品,酒風反映作風!酒品因人而異,酒風各有不同,酒量有大有小。關鍵是你要能把握酒,駕馭酒! 當年有一東北朋友,酒量奇大。有一次朋友中午聚餐,他瓶裝的53度白酒競喝了約三斤半,下午大家一起打牌,晚飯又一起吃完面條正常駕車回家。一直和正常人一樣,有說有笑,沒有胡言亂語。這是何等的境界! 而我們平時,不乏三杯酒下肚就手之舞之之人。好多人都是酒壯慫人膽,天下維他獨尊,滿口跑馬,目空一切。且有的人打著腫臉裝胖子,喝不了硬撐;還有的喝酒剎不住車,直至”墻走我不走”!酒后失言都事小,酒后打架、酒后亂性、醉駕車禍!拿不住酒還硬撐裝漢子! 愿親們都正酒風,積酒德,喝好酒,善待自己、善待生命,科學飲酒,文明喝酒! 不評論大家,就說說我。坐標內蒙鄂爾多斯,漢族。 正常喝酒二兩下去,開始有上頭感覺,然后半斤左右恢復正常狀態,狀態好的話一斤半,狀態一般都話八兩左右就咽不下去了。 不過我很少敞開了喝,一般情況下六兩過后就不再喝了,保存最佳的清醒狀態,再說喝多了第二天難受,而且影響第二天開車(怕查酒駕)。 啤酒的話一般喝六瓶左右,最多九瓶(大瓶)。KTV小瓶最多一次三個人一晚上喝了九十九瓶(十二點到六點)。 在我們這兒酒量不算好,一般偏下吧。有幾個朋友屬于兩瓶開胃型的,大部分還是屬于半斤八兩型。 總得來說,喝酒喝好就行,自己舒服了就好,基本上不會去拼酒。我這人挺愛喝酒也愛交朋友,更愛走南闖北,所以我應該可以對這個話題講兩句。本人對酒偏愛高度醬香,量在7兩,狀態好1斤也行,不過肯定會醉,所以量只能在6-7兩。我和好多不同地方的不同人喝過酒,平均酒量4-6兩的人居多(指不醉,意上頭但意識清醒第二天恢復如常),我也看過網上很多朋友的留言,好似能喝2斤的人大有人在。 當然,對這些說法我肯定是不懷疑的,只是我沒見過,很簡單,一個能喝兩斤的人跟我同桌我是見不到他喝那么多的,因為我早就醉了。不過我倒是見過一次人家當著我的面喝1.8斤。那是在深冬的北疆,零下四十度。一位做工蒙古族大哥和我住一個屋,咱兩提議喝點,結果我7個牛欄山二鍋頭(2兩一個)他喝了4個,然后又喝完了5杯那種差不多二兩玻璃杯的自釀糧食酒,但是后來醉了。因為他凌晨沒有起來給暖爐加燃料,直到第二天清晨9點多才醒。所以根據我得經驗,一個人能喝個半斤就能算中等水平了。 我這人挺愛喝酒也愛交朋友,更愛走南闖北,所以我應該可以對這個話題講兩句。本人對酒偏愛高度醬香,量在7兩,狀態好1斤也行,不過肯定會醉,所以量只能在6-7兩。我和好多不同地方的不同人喝過酒,平均酒量4-6兩的人居多(指不醉,意上頭但意識清醒第二天恢復如常),我也看過網上很多朋友的留言,好似能喝2斤的人大有人在。當然,對這些說法我肯定是不懷疑的,只是我沒見過,很簡單,一個能喝兩斤的人跟我同桌我是見不到他喝那么多的,因為我早就醉了。不過我倒是見過一次人家當著我的面喝1.8斤。那是在深冬的北疆,零下四十度。一位做工蒙古族大哥和我住一個屋,咱兩提議喝點,結果我7個牛欄山二鍋頭(2兩一個)他喝了4個,然后又喝完了5杯那種差不多二兩玻璃杯的自釀糧食酒,但是后來醉了。因為他凌晨沒有起來給暖爐加燃料,直到第二天清晨9點多才醒。所以根據我得經驗,一個人能喝個半斤就能算中等水平了。如果是 液態法的白酒,你能喝以上這么多。那么恭喜你, 你能喝到三兩就是一般的水平了。特別是品質不高的液態法白酒,如此難以下咽,你還能喝這么多已經是很神了!一個人能喝多少酒, 有多少酒量幾乎是天生注定的 。后天的刻意練習酒量雖然有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絕不會有質的飛躍。因為轉化酒精的能力,和你的體質是以密切相關的。 年少不懂酒,懂酒已是中年人。 練習酒量都是年輕人刻意干的傻帽兒的事情 ,練習的目的就是在聚會拼酒時,看誰喝得多為榮。最后喝的一塌糊涂,傷身又傷腦。其實真正會喝酒的人都是會留量的。能喝一斤,只喝六兩。能喝半斤,二兩淺嘗輒止。雖然是半斤八兩,但對于白酒來說,半斤和八兩,完全是兩個級別,喝八兩的,完全可以笑傲江湖。 所以,財不外露,酒量不外現。 而且喝完了白酒,要保證你沒事兒。酒量一般的人喝三兩之后, 再喝上二兩,達到半斤的水平,也不是不可 以。但是要考慮的是你會吐吧?此時的你呀,身體舒適度如何?如果三兩的水平,再喝二兩達到半斤。這時在不喝雜酒的情況下, 還能騎著電瓶車穩穩當當地溜一圈兒回來,那么恭喜你 ,你就是一般偏上的水平了。 每天喝個二三兩是小酒蟲的級別,是給自己的日子添彩,是一般的喝酒水平 ,這樣也最有情趣。每天大喝特喝,往死里整,那是對白酒的不尊重。那是酒徒,酒鬼。值得一提的是, 喝白酒后一定除了白水,不能摻雜其他的酒水混喝,連碳酸飲料也不能喝。 喝了之后幾天都緩不過來神,也非常傷身。不管是酒量一般,還是海量,白酒都是一把雙刃劍,能喝多少以自己的身體耐受度為準。白酒總之是少喝怡情,暴飲傷身,且喝且珍惜自己的身體。 需要制定一個酒量標準,那么就由我來做這件事。以下所謂酒,其為52讀純糧釀造白酒。 二兩(100ml)為喝酒基本準入門檻,以下不能稱之為喝酒; 半斤(250ml)為一般酒量標準。喝完面不改色心不跳(表現,不是心臟停止跳動)說話不走板兒,行為舉止得體; 八兩(400ml)屬于酒量較好的酒人。一般情況下,有了這樣的酒量任何場合都能過得了關,基本上能夠接受任何人的挑戰不致于瓦解崩潰; 一斤(500ml)酒量的人能被稱得上是好酒量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在酒桌上發起挑戰,并能夠戰勝絕大多數人。其中能使其中一半的人當場“直播”趴下起不來。有很多人牛B吹的三響,號稱喝幾瓶幾瓶白酒,都不可信。我的酒量就很好了,可最多也就喝過800ml(一斤六兩60度小燒,外帶幾瓶啤酒罷了。結果第二天醉了一天; 喝一斤以上的人,那不叫能喝,那叫逞能。——喝了沒有不醉的。喝醉了那不叫酒量好,叫耍
7,喝酒多少才算多
一般200-300ML就可以了 謝謝
這個因人而異的
每個人的肝功能不一樣
肝里面各種酶的含量也不一樣多
轉氨酶 P450酶系越多 對酒精的代謝越厲害 對自己的傷害就越小
所以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了
酒貴在品 不是飲
盡興就行
但是大量飲酒對肝的影響很大 會導致肝硬化 甚至癌變
像你覺得自己酒量可以就多喝一點也沒事 但是一定不要放開喝。 酒桌上不能逞英雄。
當你感覺惡心欲吐,頭不適,走路不穩即表明喝的太多。以自己覺的舒適為度。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酒量
相對來當一個人喝得不醒人事了
那就是了
8,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詩人都挺能喝酒,特別是李白,他的《將進酒》中說“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夠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這得先從“斗”說起。 現在已經沒人用斗了,我們曾經見過的斗,一般是稱量糧食的工具。一斗大約是50斤糧食。誰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驚人。古時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現代稱糧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傳》:“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擊而殺之。”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夠順手拿起來投人,體積一定是有限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送給范增玉斗一雙,這玉斗也是酒器,張良可以隨身帶著,體積也不是很大。 還有另一種稱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來的形狀就是這種斗的樣子,這種斗有長長的柄,實際是盛酒的勺子。 《詩經·大雅·行葦》有“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注:“大斗,柄長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現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還要小。從出土的青銅斗看,也就是現在家里飯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一個玻璃杯。《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現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滸》中的武松,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是懸了點,但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張,并不為過。如果換成現在的白酒,那可就懸了,沒有可信性了,成了“廣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張,成了敗筆。 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沒有發現李白連氣喝上幾斗酒的記錄,估計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說:“汝陽三斗始朝天”,“張旭三杯草圣傳”,“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詩百篇”。比較起來,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了。論酒量,李白顯然不如那幾位。 杜甫說他“一斗詩百篇”,實際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夠寫出許多詩來。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詩情,顯然是酒精起了作用,這正說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從李白的詩作來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進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發泄。
在當時來說,李白的酒量是很大,一杯接一杯的猛灌,可惜那時的酒是低度的,相當于現在村里釀造的米酒.若換了是現在,來兩瓶五十幾度的高梁讓他灌下,立刻就讓他橫趴在那兒 給你說說古代的酒,你就知道李白的酒量是怎么樣的。說起釀酒,最早的還是兩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寫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這塊土板現在應該還在芝加哥大學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積了不少兩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就,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俺喝過,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也許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 總結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當于是二斤56度的二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