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的生產流程
白酒是通過工廠生產出來的。現今有兩種生產方法,一種是傳統的純糧釀造方法。一種是現代工業四塔蒸餾,然后勾兌出白酒。玉米成熟后,收割,脫棒,晾曬,粉碎,拌曲,入窖,出窖,入甑,蒸餾,出酒。其他流程也可以,收割,脫棒,整粒研磨,加入糖化酶,入缸,出酒精。
白酒的生產流程:高粱、小麥、玉米等原料,經過粉碎、蒸煮、攤涼、加曲、加漿、入窖發酵,蒸餾、原酒、儲存、勾兌、調味、化驗指標、再儲存、灌裝成品。玉米需要先曬干---便于保存,用時粉碎,蒸熟,適宜溫度加曲,入甑發酵,蒸酒,再拌梁加曲,依次循環進行。
2,茅臺酒的釀造工藝有多少道工序
30道工序。茅臺酒的主要工藝流程包括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和包裝五個過程。一瓶普通茅臺酒從投料至產品出廠經過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的錘煉,至少需要5年時間。茅臺酒釀造遵循“12987”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1年生產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總結下來,釀造工藝主要分為四個大的工序:制曲、制酒(第一輪下沙、第二輪下沙、七次取酒)、貯存勾兌、包裝。茅臺釀造工藝流程:茅臺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臺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臺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茅臺酒釀制技藝
3,白酒生產的主要工序是
發酵么、、、、
一、工藝規程: 1、原料采用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的玉米、大米,選用無霉變、籽粒飽滿者制酒。 2、粉碎:大米、玉米分別粉碎,玉米去胚、皮處理后,篩選粒度為1-1.5mm,小查為釀酒原料。大米粉碎成小查后,作釀酒原料。 3、潤料糊化:粉碎后的原料,加入70-80℃的熱水拌料,加水量是原料重量的55-60%,潤料3-4小時,然后入甑蒸料,裝甑時要求均勻壓汽撒入,裝甑后,待蒸汽上勻后,再用60℃熱水潑在表面,以促進糊化,時間以裝完甑算80-100分鐘,蒸煮后要求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 因手機限制字數 所以很抱歉
4,白酒生產工藝流程有哪些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
回答
親親您好,釀酒的工藝流程步驟1、選料、制曲,這些是釀酒的初期準備工作;2、發酵、蒸餾、陳釀,這是釀酒的核心工藝所在;3、勾兌、罐裝,這是釀酒的后期處理工作。
首先,選料過程中要選擇上等谷物,要新鮮無蟲無霉。水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好水能對酒的釀造起到很好的增益作用。然后將谷物制成曲
其次,要通過固態發酵和蒸餾提純,才能提高酒的酒精度數,再經過長時間陳釀,才能讓酒變得更加醇香。
最后,通過不同調味酒類的勾兌來統一酒的品質,去除雜質后,進行罐裝??梢越巡?
提問
我想請問一下 在發酵的時候就是在水中發酵 那這些水會全部變成酒精是嗎
我想請問一下 在發酵的時候就是在水中發酵 那這些水會全部變成酒精是嗎
回答
是的親親
從發酵工藝來講,既有發酵醪中的淀粉、糊精被糖化酶作用,水解生成糖類物質的反應,又有發酵醪中的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小分子的蛋白胨、肽和各種氨基酸的反應。這些水解產物,一部分被酵母細胞吸收合成菌體,另一部分則發酵生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還要產生副產物雜醇油、甘油等
更多6條
5,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是怎樣
我國的白酒發酵技術雖源于黃酒,相對于黃酒歷史而言,白酒的生產技術還很不完善,故現代對白酒的發酵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響最大的改革是全面總結了“煙臺操作法”,這個操作方法借鑒了酒精工業的麩皮曲及酒母制作兩個關健技術,并結合傳統的白酒工藝,形成了一套較為規范的操作法。當時總結了其特點是:“麩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十六個字。
由于濃香型酒在名優酒中的產量最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許多工廠和研究機構對濃香型大曲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溫發酵,對發酵溫度曲線進行部結,提出了前期緩升,中期挺堅,后期緩落的策略。
此外還采用回醅發酵,即長期反復發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帶新醅,進行發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發酵。有的也采用回酒發酵,成品酒依次分為頭級酒,二級酒,三級酒。二級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發酵,再次蒸餾,可將二級酒變為頭級酒。
bu zmyang
6,白酒制作工藝流程詳解
白酒釀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主要由以下七個步驟構成:原料處理、淀粉糖化、制曲、酒精發酵、蒸餾取酒、老熟陳釀、勾兌調味等工序。1、原料處理:中國白酒廣泛使用酒曲釀酒,其原料處理的基本工藝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潤料(浸米)、蒸煮(蒸飯)、攤涼(淋水冷卻)、翻料、入缸或入窖發酵等。2、制曲:酒曲多以含淀粉的谷類(包括大麥、小麥、麩皮)、豆類、薯類和含葡萄糖的果類為原料和培養基,經粉碎加水成塊或餅狀,在一定溫度下培育而成。酒曲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培養基成分,如霉菌、細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霉菌中有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有益的菌種。曲是提供釀酒用各種酶的載體,是酒質的影響非常大,故有曲是酒之母之說。3、淀粉糖化:糖質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發酵劑便可進行發酵;而含淀粉質的谷物原料等,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而淀粉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所以采用淀粉質的谷物釀酒時,還需將淀粉糊化,使之變為糊精、低聚糖和可發酵性糖。糖化劑中不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類,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質、果膠等的其他酶類。曲和麥芽是釀酒常用的糖化劑;曲是由谷類、麩皮等培養霉菌、乳酸菌等組成的制品。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離選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養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劑和發酵劑的雙重功能。4、酒精發酵:酒精發酵是釀酒的主要階段,糖質原料經酵母或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轉變為酒精。酒精發酵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化過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參加。酒精是發酵過程的主要產物。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質及糖質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機酸、單寧、維生素、礦物質、鹽、酯類等,往往決定了酒的品質和風格。5、蒸餾取酒:所謂蒸餾取酒就是通過加熱,利用沸點的差異使酒精從原有的酒液中濃縮分離,冷卻后獲得高酒精含量酒品的工藝。在正常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3℃,將酒液加熱至兩種溫度之間時,就會產生大量的含酒精的蒸汽,將這種蒸汽收入管道并進行冷凝,就會與原來的酒液分開,從而形成高酒精含量的酒品。在蒸餾的過程中,原汁酒液中的酒精被蒸餾出來予以收集,并控制酒精的濃度。原汁酒中的味素也將一起被蒸餾,從而使蒸餾的酒品中帶有獨特的芳香和口味。6、老熟和陳釀:白酒是具有生命力的,糖化、發酵、蒸餾等一系列工藝的完成,并不能說明釀酒全過程就已終結,新釀制成的酒品并沒有完全完成體現酒品風格的物質轉化,其酒質一般粗劣淡寡,酒體欠缺豐滿,所以新酒必須經過特定環境的窖藏。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后,醇香和美的酒質才最終形成并得以深化。通常將這一新釀制成的酒品窖藏貯存的過程稱為老熟和陳釀。7、勾兌調味:勾兌調味工藝,是將不同種類、不同年份和產地的原酒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參照成品酒的酒質標準進行混合、調整和校對的工藝。勾兌調校能不斷獲得均衡協調、質量穩定、風格傳統地道的酒品。
7,有誰能告訴我糧酒白酒的工序嗎
白酒分很多種,工藝各不相同! 按生產工藝分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按酒的香型可分為: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茅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使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清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可去這里看一下,有詳細的工藝教程: http://sl.jandao.com/sl/jiu/
要有酵母和糯米等
8,白酒生產工藝
醬香始祖、賴茅鼻祖賴嘉榮先祖,原籍福建。公元1826年,清朝道光年間,在茅臺村創辦“茅臺燒春坊”,后由賴嘉榮負責酒坊生產及經營,獨創“回沙”工藝釀和復雜的釀酒技術,釀造出之茅酒,風味獨特,名聞遐邇,是風格最完美之醬香大曲酒之典型。
1.賴茅酒生產工藝
醬香型白酒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過程: 正宗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生產系以當地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略多于原料。 正宗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 正宗茅臺鎮醬香型白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二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可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 用純小麥制高溫曲,用高梁作原料。一次酒要兩次投料,即經: 清蒸下沙——采用總投料量的一半,經潤糧→配料→上甑蒸糧→下甑潑量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清蒸下沙工藝流程; 混蒸糙沙——采用總投料量的另一半,經潤糧→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蒸糧蒸酒(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潑回酒窖重新發酵)→下甑潑量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混蒸糙沙工藝流程。 九次蒸煮——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為熟糟,熟糟經攤涼→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 八次發酵——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共八次發酵。 七次取酒——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經七次取酒后的酒糟為丟糟。 各輪次酒質量各有特點,應分質貯存,三年后進行盤勾。盤勾后再貯存一年,經微調后出廠。
2.醬香白酒生產工藝
醬香酒按其生產工藝分為捆沙酒、碎沙酒、翻沙酒、竄香酒四大種類。
從品質上講,這四大種類的醬香白酒依次降低。
捆沙酒:也叫“坤沙酒”或“坤籽酒”,也就是常說的正宗的醬香型白酒,是嚴格按照傳統的茅臺酒工藝進行生產,生產周期長達10個月,出酒率低,品質最好;其靈魂是“回沙”工藝,即是將原料經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并經過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夠出廠,其高粱不能夠粉碎,破碎率小于等于20%。
碎沙酒:即用粉碎的高粱釀出的酒稱為“碎沙酒”,“碎沙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較高,品質一般;不需要嚴格的“回沙”工藝,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
翻沙酒:用捆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后釀出的酒稱為“翻沙酒”,“翻沙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質差。
竄香酒:用捆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餾后的產品,產品質量差,成本低廉。市面上出售幾元到20幾元一瓶的醬香酒,基本都是這類產品。
9,誰能告訴我加工白酒的全部工序啊
白酒分很多種,工藝各不相同! 按生產工藝分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按酒的香型可分為: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茅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使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清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一、工藝規程: 1、原料采用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的玉米、大米,選用無霉變、籽粒飽滿者制酒。 2、粉碎:大米、玉米分別粉碎,玉米去胚、皮處理后,篩選粒度為1-1.5mm,小查為釀酒原料。大米粉碎成小查后,作釀酒原料。 3、潤料糊化:粉碎后的原料,加入70-80℃的熱水拌料,加水量是原料重量的55-60%,潤料3-4小時,然后入甑蒸料,裝甑時要求均勻壓汽撒入,裝甑后,待蒸汽上勻后,再用60℃熱水潑在表面,以促進糊化,時間以裝完甑算80-100分鐘,蒸煮后要求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 4、混料:將糊化好的料出鍋冷卻到27-30℃,加入半成品拌勻,取酒后的中糟攤涼至27-30℃,與上述熟料進行混合,糧醅比1:3:3.5混合后入堆積室。 5、入窖發酵:降溫至20-22℃(冬季25-26℃)拌入4萬單位曲子,用量5‰,釀酒高活性干酵母,用量1‰,即可入窖發酵,入窖時中糟和蓋糟之間用少量熱稻殼隔開。入完后用塑料布封好,自封窖之日起發酵3-15天。入窖原料要求如下: 水份:50-52%;淀粉:16-18%;酸度:1.0-1.5。 6、蒸餾:開窖時將霉糟取出丟掉,蓋糟、中糟及窖底糟分開蒸餾,分開貯存。蒸酒時間汽裝甑,要做到輕撒勻鋪,避免塌氣。蒸餾時要求緩火蒸酒,火力均勻,入庫酒度在50-52℃。 7、貯存:新酒在陳貯過程中發生著緩慢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兩種變化的快慢受溫度的影響較大,為了加快酒的老熟,即使在冬季貯存溫度也必須控制在15℃以上,新酒入庫時應評定等級,分別貯存,對各級別不同的酒和調味酒應編號,在容器上掛上標簽,詳細建立庫存檔案。貯存期為一年,調味酒二年。 8、勾兌:貯存到期的酒,用色譜分析其微量成分,并品嘗口感特點,勾兌小樣,勾兌出符合基礎酒標準的樣品,再經色譜分析和品嘗評定。才能進行大批量勾兌,大批量勾兌要按小樣勾兌比例進行,大批樣組合后,再進行色譜分析和品嘗評定,直到符合質量要求為止。 9、調味:勾兌出合格基礎酒后,加入少量精華酒調味,突出本品風格,再品嘗、檢驗、合格后貯存10-15天。 二、灌裝工藝規程 1、過濾:半成品酒達到貯存期后,即可過濾。要求過濾后酒質清亮透明,無懸浮物,達到標準的酒即可進入下道工序。 2、選瓶:選擇符合產品標準,無破損的新酒瓶,進入下道工序。破損率不超過1%。 3、刷瓶、沖瓶、控瓶:選瓶后,酒瓶直接進入刷、沖瓶機,刷洗。標準:瓶中剩水不超0.5ml,瓶內外無異雜物。 4、灌裝:空瓶空檢合格后。進入灌裝機灌裝,要求:灌裝量不多于或少于標準量10毫升。 5、燈檢:灌裝后,進入燈檢工序,合格酒才能進入下道工序, 6、壓蓋:標準,壓蓋后檢驗瓶蓋無歪斜現象,瓶破損率不超千分之一。 7、貼標、裝盒、裝箱:標,必須貼正不許歪斜,圓瓶貼標位置離瓶底15cm。盒,必須方正。箱,封口要對齊,縫隙不許超過2mm。 8、產品質量指標符合NY/T432-2000標準。
10,誰知道白酒的釀造工藝
白酒釀造及新型白酒工藝學作者:馬榮山//張廣新 市場價: ¥30 元 博庫價:¥ 24元 折扣: 80折 立即節?。海?6 元 isbn:7544127699 出版社:沈陽 2005-04-01 第1版 2005-04-01 第1次印刷 開 本:16開 平裝 頁 數:326頁 類 別: 工業技術 -> 化工、輕工、手工業 -> 輕工業、手工業 內容提要 白酒釀造與新型白酒工藝學介紹了白酒的發展史、傳統發酵及現代勾兌酒技術、大曲、小曲、麩曲白酒的制曲及釀造工藝、酒精白酒的發酵機理、風味物質的來源、白酒的風味化學。同時對白酒的穩定性,白酒降度用水、酒基、酒精的處理,新型白酒勾兌中香精香料的毒性及使用方法作了詳細的介紹。本書還重點闡述了白酒香精香料的風味特征,不同香型白酒風味成分的量比關系,酒精勾兌中配方設計、白酒的品評方法、品評術語、露酒、白酒微生物學、己酸菌、丁酸菌、窖泥的培養、黃水及酒糟的綜合利用,白酒酒度的換算,降度用水量計算等。 目錄第一章 白酒的發展史/1第二章 白酒微生物學/10第三章 白酒的風味/38第四章 白酒的糖化劑/78第五章 大曲酒的生產工藝/101第六章 小曲酒生產工藝/115第七章 麩曲白酒生產工藝/132第八章 白酒的蒸餾方法/142第九章 生料釀酒技術/145第十章 酒精生產工藝學/160第十一章 白酒勾兌與調味酒工藝學/195第十二章 現代技術與白酒勾兌/230第十三章 白酒的品評/237第十四章 露酒/250第十五章 白酒中有害成分的性能與毒性/254第十六章 白酒的生產設備/261第十七章 白酒的有關計算/274第十八章 白酒勾兌中使用的香精香料/279附錄一、白酒國家標準/289附錄二、食用酒精國家標準/294附錄三、無水酒精質量標準gb 678--90/295附錄四、酒精度溫度校正表(20度)/295附錄五、1噸95%酒精兌制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數/310附錄六、53度、60度白酒降度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數/310附錄七、500克不同酒度酒的體積表/311附錄八、各種酒度折算成65度酒的折算因子/312附錄九、酒精密度、重量、體積百分比折算表/314[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導語 面對世界洋酒業的沖擊,如何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是一個殛待解決的問題,僅靠傳統的生產工藝很難實現。本書在研究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對白酒工藝進行探討,用新的觀念理解中國傳統白酒。簡明、通俗、實用,本書幫你生產出世界酒類強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優質中國白酒。 前言 近年來,白酒釀造與新型白酒勾兌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釀造行業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隨著新工藝技術的應用及分析手段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白酒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傳統技術還在繼續延用,新觀點正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白酒勾兌經過一個漫長的歲月,已被人們所認識。新菌種在釀酒行業廣泛使用,一改以往酒與酒勾兌的傳統方式,把酒精勾兌融人了白酒生產的工藝中。酒精勾兌是近幾年提倡的白酒低度化后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白酒釀造在工藝上千變萬化,從全國酒行業可以看出白酒行業的新產品層出不窮。傳統的名牌白酒廠已感到壓力的巨大,在白酒行業"四川基酒大流通"這一現象給人們一種啟示,未來的發酵酒完全有可能轉變成新型的合成酒。人們使用"香料酒"、發酵酒做為酒基配以優質食用酒精進行白酒勾兌可隨心所欲,能使白酒風味百花齊放,打破傳統的風格界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白酒的要求已不再是一口辣的追求方式,對白酒的口味要求更高,重在品味,同時對白酒的營養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白酒勾兌技術及釀造新技術就顯得十分重要,勾兌技術是近幾年發展的新技術,來勢兇猛,發展平穩,也是酒廠技術人員應該掌握的一門新學科。 隨著中國加入w110,白酒行業也必將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如何面對世界洋酒業的沖擊,同時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僅僅依靠傳統的生產工藝是很難實現的,必須應用新工藝,并結合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中國傳統白酒的生產中,才能生產出在世界酒類強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優質中國白酒。 本書在研究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對白酒工藝進行探討,目的在于用新的觀念來理解中國傳統白酒。本書主要介紹白酒的釀造及勾兌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從傳統發酵工藝到現代新型白酒工藝,詳細介紹了白酒香精、香料的使用,供從事酒業技術人員參考,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重了簡明、通俗、實用的原則,在理論上力求由淺人深。本書可作為大中專食品發酵專業教學用書及相關專業的參考書。 白酒勾兌是一門新的技術,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馬榮山2005.03.19于沈陽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白酒的起源 酒源于何時、何地、是怎么誕生的,無人知曉。古埃及人供奉的酒神是奧西里斯,古希臘酒神是狄奧尼索斯,古羅馬酒神是巴克斯,中國的黃帝、杜康、儀狄,被認為是酒的發明者。酒源于自然,先于人類。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關于酒的美麗傳說,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無不把酒的傳說作為生活的重要側面加以描述。酒源之說也各不一致,自從人類發現了酒,就開始了對它的再創造,關于酒起源于何時,起源于何處,也都是通過古書籍的記載來加以推斷的。明代文人李日華的《紫桃軒又綴》中有過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禾雜花果于石洼中,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工行偷飲之……"本段說明酒初造于猿猴。清代文人李調元的《粵東筆記》中記載"瓊州(海南島)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猿以稻米百花所造味最辣,然極難得"。《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記載"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醞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日猿酒"。猿猴造酒說從科學的觀點出發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野果堆積,自然發酵能產生一定量的酒精成分,也是原始的水果酒。當然人也好,猿也好,當時的酒只不過是一種神奇的液體。p1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購買此商品的顧客還購買過 用戶評論 > 更多讀者評論 > 我來參加評論 ↑top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