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啤酒在裝箱后要經過什么檢測后才能出廠
呵呵,無話可評論!裝完后,一般來講,質檢部門要對那批啤酒抽樣檢查,抽樣是要達到一定量的.如果檢驗沒問題了,出了產品檢驗合格證明才能順利出廠的.而不是裝好了就完事了的!
國內大部分啤酒都是用塑箱或紙箱包裝的。 塑箱使用裝箱機裝的 就是用真空提斗從流水線上抓取啤酒放到下面的塑箱里面 9瓶的算比較少的,一般12瓶裝的居多。 紙箱是用紙箱機裝的,在包裝前紙箱就是一個平面,啤酒瓶進入后經折疊包裝成成品。 不論塑箱還是紙箱都是自動化操作的。 pvc在國內用的還是比較少,好像只有少量易拉罐和百威等少數高檔啤酒才用。
2,啤酒生產中要檢測什么
GB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58發酵酒衛生標準 GB4544啤酒瓶 GB4789.1~4789.28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學部分 GB4928啤酒試驗方法 GB5739啤酒塑料周轉箱 GB6543瓦楞紙箱 GB10344飲料標簽標準
論啤酒的質量標準與啤酒質量 中國酒網 ( 2004-8-21) 1.透明度: 《啤酒》國家標準 gb/t 4927-91規定為:清亮透明,無明顯懸浮物和沉淀物。在實際檢測中,我們發現無論什么品牌的啤酒,也無論出廠時間的長短,啤酒中都會有一些沉淀物(或懸浮物),僅數量多少的差別。《標準》中“無明顯沉淀物”就是一個含糊的詞。所謂“無明顯”,我們的理解是“不應有肉眼隨意就能看見的異物”,企業為了給自己的產品質量辯護,往往對比較明顯的沉淀,也認定為“不明顯”,因此產生判定誤差,作為執法檢驗部門也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 2.色度: 《標準》要求:8-12度淡色啤酒為5.0-9.5ebc(優級)。現在的啤酒正向著淡爽型方向發展(尤其是南方),消費者對啤酒顏色的要求是淺一些好。為迎合消費者,啤酒廠家將啤酒的色度做得越來越淺,經常檢測到色度為4.0ebc左右的啤酒,我們認為不合格,廠家卻認為很自豪,因為消費者喜歡。 3.香氣、口味: 對香氣和口味的鑒定只有專業的評酒師才能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作為檢驗、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此很難予以正確的評價,除非酒質已變壞到了相當“驚人”的程度。 4.原麥汁濃度: 《標準》中規定為(x+/- 0.3)度才符合要求,在實際檢測中,若低于(x-0.3)度,企業也認可為不合格,但若高于(x+0.3)度,則企業認為是自己多投入了,廠家的成本上去了,實際上也就是讓消費者多得了實惠,若再判定為不合格,廠家覺得太冤,太委屈。設身處地地想想,企業的這些想法也不無道理,作為檢驗執法部門,我們應當維護《標準》的嚴肅性,依據《標準》,該判定為不合格的還是判定為不合格,但作為消費者,我們對企業表示充分的理解。 5.總酸: 《標準》中,對 8-12度啤酒規定為 < 2.6ml/100ml,我們在實際檢測中感到,這項指標要求太低了,大部分啤酒的總酸都 < 2.0ml/100ml,最高也 <2.2ml/100ml,我們認為,指標放得太松,不利于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6.保質期: 《標準》中規定:熟啤≥120 d,而實際上,大部分啤酒60天后,口感就有明顯變化(老化),但目前仍沒有有效地檢測方法。 近二十年來,啤酒的產量迅猛增長,客觀地說,啤酒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良萎不齊。應該看到,現在的啤酒檢測項目還不夠齊全,檢測手段還不夠完善,作為產品的質量標準也應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改進,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對今后《標準》的修訂提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 增加可能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項目的檢驗。例如微生物的厭氧菌、含硫化合物等。 (2)判斷指標應盡可能“量”化。例如沉淀物的多少用百分比含量表示,香氣、口味是否純正,用幾種典型的成份含量為代表來表示,這樣可以避免爭議的產生。 (3)指標數值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如色度的范圍放寬,尤其下限可以適當放開;原麥汁濃度可以確定下限而不固定上限。 (4)隨著啤酒生產技術的提高,有些項目的要求應該相應的有所提高,如雙乙酸含量應降低一些,大部分啤酒的檢測結果都在 0.05-0.10mg/l(有波動);總酸含量也應適當降低。 (5)啤酒的保質期不僅僅要從時間上予以限制,還應從某些成份的變化上加以限制,如啤酒的老化程度,現在普遍認為隨著老化的加重,反一2一壬烯醛的含量有所提高,是否可以用它作代表,用作判斷老化程度的依據。 總之,產品標準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和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我們希望全國的啤酒企業、檢驗機構以及執法部門共同關心啤酒標準的制訂和執行
3,啤酒的檢測流程是怎樣的
1.1無菌室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26239651.1.1無菌室標準 無菌度:10000級;溫度:20℃-25℃;濕度:<60%;壓力:0.5Pa,正壓,<1.5Pa。·2008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2006-2007年中國保健酒市場分析投資咨詢報告·2008年中國白酒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2007年中國黃酒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2007年中國啤酒行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1.1.2無菌室管理 (1)微生物操作人員必須具有嚴格的無菌意識; (2)操作人員要換上無菌室專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經風淋門進入; (3)無菌室內始終保持正壓,防止外界空氣進入; (4)外人不得進入無菌室,不用的物品應及時拿出; (5)定期開紫外燈殺菌,休假日,紫外燈不關; (6)每周做一次空間衛生檢查; (7)每天工作之前和結束后,清掃無菌室。 1.1.3培養基 1.1.3.1培養基類型 (1)麥汁瓊脂培養基:檢出酵母; (2)營養瓊脂培養基:檢出一般細菌; (3)NBB(NBB-A、NBB-B、NBB-C)培養基:檢查啤酒有害菌。 1.1.3.2培養方法 (1)一般細菌使用營養瓊脂培養基,培養溫度37℃,有氧培養24小時; (2)酵母使用麥汁瓊脂培養基,培養溫度25℃-28℃,有氧培養48小時; (3)厭氧菌使用NBB培養基,培養溫度25℃-28℃,厭氧平板培養5天-7天,或液體培養1星期-2星期。 1.1.3.3結果鑒定 (1)鏡檢:液體培養基中觀察混濁沉淀的產生,固體培養基上觀察菌落的形成; (2)產酸情況的觀察:若細菌產酸,則培養基的pH值在培養后會發生變化; (3)聞氣味:有些有害菌的代謝產物具有特殊氣味,可根據培養后的氣味幫助鑒定; (4)革蘭氏染色:用KOH實驗法判定菌落的革蘭氏陽性和陰性; (5)過氧化氫酶實驗:將純菌落涂到干燥的載玻片上,滴一滴3%過氧化氫液,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含有過氧化氫酶,能分解過氧化氫: 過氧化氫酶 2H2O2————→2H2O+O2 逸出的氧氣形成氣泡,顯示對過氧化氫酶實驗陽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不能起反應,為過氧化氫酶實驗陰性。 1.1.4對大腸桿菌的檢測:大腸桿菌對啤酒廠來說是最嚴重的污染元素,因此,日常檢測非常重要。下面,就是我公司的檢測步驟: 1.1.4.1設備和材料 溫箱:36±1℃;水浴:44±0.5℃;天平;顯微鏡;均質器或乳體;溫度計;平皿;試管;吸管;載玻片。 1.1.4.2培養基及乳體 乳糖膽鹽發酵管;伊紅美藍發酵管;乳糖發酵管;蛋白胨水;革蘭氏染色液;靛基質試劑。 1.1.4.3大腸菌群檢驗程序(表1) 1.1.4.4操作步驟 (1)檢樣稀釋 ①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25g)放于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震蕩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②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③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④根據食品衛生標準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3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2)乳糖發酵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于乳糖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以下者,用單料乳糖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如果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溫箱內,培養18h—24h,然后取出,觀察菌落形態,并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實驗。 (4)證實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個—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孢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 (5)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最可能數。 1.2加強微生物檢測操作人員的培訓 (1)強化微生物檢測人員的無菌意識; (2)提高微生物檢測人員的操作技能; (3)微生物檢測人員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4)個人物品不準隨便放于無菌室內; (5)上班后,立即更換工作服,不穿工作服不準進入無菌室; (6)取樣要準確,確保取樣過程的無菌操作; (7)加強無菌操作,杜絕因操作有誤引起的菌檢不合格; (8)嚴格執行無菌室的殺菌程序,定期開紫外燈殺菌; (9)加強學習,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檢測技術,爭取在最短檢測時間內通知車間。 1.3加強對取樣瓶和培養皿的衛生管理 (1)定期對取樣瓶和培養皿蒸汽殺菌,要求溫度在120℃,時間≥30分鐘; (2)用完后,取樣瓶和培養皿須及時刷洗,以備殺菌再用; (3)超過20天的取樣瓶和培養皿,不能再取樣使用,必須重新殺菌后再用; (4)殺菌后的取樣瓶和培養皿保存好,杜絕二次污染。 1.4取樣 保證無菌操作。 1.4.1取樣閥應具備條件 (1)無殺菌死角,保證無菌狀態; (2)壓縮空氣的取樣閥應設置在過濾器后直接通往使用區的管路上,每一分管可以反映各自的無菌 狀態; (3)管路盡可能縮短; (4)高度應距地面1.2m-1.5m,有利于取樣的無菌操作。 1.4.2取樣方法 先用酒精噴燈灼燒取樣口,放掉一部分樣液(防止因取樣口溫度較高,取出的樣品細菌數比實際少),再用酒精噴燈封口,在無菌狀態下快速用無菌瓶取樣。 1.5啤酒病害微生物 1.5.1啤酒有害菌對產品的不良影響 (1)產生異味; (2)引起混濁和沉淀; (3)黏度提高; (4)壓力升高。 1.5.2野生酵母(表2) 指不為啤酒正常生產所用,在啤酒釀造過程中,易引起不正常發酵或產生病害的異種酵母。 1.5.3細菌(表3) 分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 2微生物污染途徑(表4) 3啤酒生產過程中的檢測點(表5) 4制麥的衛生管理 4.1微生物對大麥的影響 在田間侵染大麥的微生物被稱為“田間真菌”。麥穗剛從葉梢中露出就受到各種微生物的侵染,潮濕陰雨的天氣會增加大麥受污染的程度,生長后期倒伏也會使微生物大量生長,因此,無論是購買進口大麥還是國產大麥,都要把大麥的生長天氣考慮進去。 4.2微生物對倉儲大麥的影響 污染儲藏大麥的菌群主要是曲霉菌和青霉菌,其主要來源:一是田間感染;二是收獲和儲存過程中感染。因此,大麥的儲存條件,基本上就決定了這些微生物能否在大麥上進一步生長。其中,含水量和溫度很重要,含水量在13%以下,安全溫度為15℃,通常以7℃-9℃為好。4.3微生物對制麥過程的影響 大麥在制麥時的浸麥度達到43%-48%,發芽溫度12℃-18℃,該條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4.4制麥微生物對啤酒質量的影響 大麥和麥芽微生物的影響是貫穿啤酒生產始終的。制麥時微生物過多,會抑制大麥的發芽,使麥芽溶解不良、增加色度、產生不良異味。同時在啤酒生產中,降低了啤酒的氣體穩定性,可引起啤酒的噴涌。關于啤酒噴涌的原因,目前發現主要是由于大麥和麥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的,如交鏈孢霉、黃曲霉等。此外,污染微生物還能影響膠體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