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天越熱越喝白酒,白酒為什么建議要燙熱喝

現代我們解暑氣的飲品一般都首選綠豆湯和酸梅湯(口味重的請直接喝藿香正氣水),在《水滸傳》生辰綱這一篇章中,白勝的的確確說他擔子里裝的是白酒,并且和楊志同行的廂禁軍們表示要買些白酒來解暑氣,一些讀者們看到這就犯愁了,沒聽說過白酒能解暑的。

為什么白酒越陳越好喝?

1.經過適當陳放的酒更加柔和。新酒會有“沖辣感”,不好入口,就是老百姓所說的“爆、刺喉、不好下咽”。是因為新酒各種微量化學成份未達到平衡狀態,以及醛類、烯類、硫化氫等低沸點、易揮發物質存在。經過一定時間的貯存,新酒味去除,雜味減少,酒體由爆辣變得協調、柔和。2.陶壇比其他容器更易于陳化老熟。陶壇透氣性好,所含多種金屬氧化物在貯酒過程中溶于酒中,對酒的老熟起促進作用。

同時,陶壇的微孔網狀結構,在貯酒過程中將外界的氧氣緩慢的導入酒中,促進酒的酯化和氧化還原反應,使酒質逐漸變好。陶壇貯酒的缺點是不經濟、易揮發和滲漏,主要用于貯存高檔酒和調味酒。3.幾個香型白酒的陳化老熟時間。酒要有一個合理、科學的貯存期,有實驗研究認為,中國白酒貯存1年到3年為好,清香型1年,濃香型、醬香型2到3年。

這主要是指原酒的貯存。裝瓶后的酒,瓶貯1年以后飲用更佳。有許多茅臺酒愛好者,當年的茅臺不喝,存放1年以后再喝是有一定道理的。筆者所操作的“臻久坊”產區純糧酒,也有不少消費者反饋,在瓶中陳放3個月后喝起來更柔順。4.品質不好,再陳放也不會變好。一般人們都說酒有兩次生命,一次是釀造環節,一次是貯存環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酒都會越陳越好。

次酒即使經過長期貯存,也不會變好。有些添加了過多食用酒精和酒用添加劑的固液法和液態法白酒,由于用香精香料調香味短,呈現的是“浮香”,缺乏真正的純糧固態酒風格,所以,陳香就出不來。5.過渡陳化會導致酒體的衰老。陶壇貯酒長期過度使用,會使酒體過度陳化,產生早衰現象。因此,陶壇主要用于高檔基酒的早期催陳老熟。

不銹鋼罐和玻璃瓶由于材質緊密,性能穩定,耐腐蝕,反而有利于后期儲存。有一些瓶貯老酒時間長了,并不一定好喝,香味很淡了,更多的喝的是一種稀缺、文化和感覺。筆者曾經向一位酒體專家請教白酒的適飲期問題,專家給的解答是“酒如同一位女子,少女時有少女時的可愛,少婦時有少婦時的韻味,老年時有老年時的味道”。所以,單純從酒體物理屬性來講,并不是越陳越好。

為什么有的人年紀越大越喜歡喝白酒?

因為生活是一杯酒,包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是苦樂年華,而白酒就是生活的幻化。有些人到了一定年紀,會自發的想去抽煙,包括喝酒,而不是被身邊的人熏陶而導致。這是一種身心由內而外的自發行為,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該做什么樣的事。回到主題,為什么有些人到了一定年紀會對白酒很偏愛,就是因為領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世俗紛繁,以及江湖人情。

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這話一點沒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對人生理解的深刻,可謂悲欣交集,冷暖自知。而一杯白酒,澄澈高遠,此時可以暫時慰藉自己的心靈,一杯入喉,盡在不言,酒杯舉起,敬天地,敬自己,敬一去不復返的曾經歲月。是歡喜,是憂愁,只有自己知道了,人到了這個年紀,舉起一杯白酒,自己和自己對話,把酒當做知己。

上了年紀后的一杯白酒,百欣交集,醬香型的喝的是人生醇厚,清香型的喝是人生淡雅,濃香型的喝的是人生重彩,都是人上了年紀的參悟,唯有一杯白酒最能反映你的真實生活,給你最衷腸的告慰。白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超出了飲食范疇。但是白酒對上了年紀的人還有一種好處,不單單是活血化瘀。一般來說上了年紀的人,在聒噪的當下生活中,生活的不太自然,比如胃納不佳,嘴巴苦澀,對食物失去了原本熱烈的渴望和需求,但是來上一杯白酒,幾口下肚,非常開胃,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從而胃口大增。

智取生辰綱里楊志他們買酒解暑氣,不會越喝越熱嗎,喝酒解暑有沒有科學道理?

現代我們解暑氣的飲品一般都首選綠豆湯和酸梅湯(口味重的請直接喝藿香正氣水),但是在《水滸傳》生辰綱這一篇章中,白勝的的確確說他擔子里裝的是白酒,并且和楊志同行的廂禁軍們表示要買些白酒來解暑氣,一些讀者們看到這就犯愁了,還沒聽說過白酒能解暑的。原文中說是解暑氣,說簡單點其實就是一行人頂著大太陽卻沒人給他們撐傘,走了很遠的路找不到水喝,又被楊志bb了一路,身心俱疲,所以看到白勝的酒就格外嘴饞了。

首先要確定一點,既然白勝的酒能夠解渴,那么這酒的度數一定不會高,當然不可能是蒸溜的燒酒了(更何況元朝才開始有了燒酒技術)。既然小說中主要描寫的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漢,那么這個酒到底是什么成分我們就很有必要搞清楚了,在這一點上施公還是很嚴謹的,早在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那一章,施公借魯智深之眼向我們介紹了當時釀酒的狀況,其中有這么一句: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簾。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確定當時民間所釀之酒大多為米酒,等到下一張魯智深去了桃花村,劉太公看他是出家人就多問了一句要不要吃肉喝酒,魯智深機智的解釋到:灑家不忌葷酒,遮莫甚么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在這里魯智深又說出了渾、清、白酒三種酒的類別,這還沒完,再有就是后來晁蓋等人去投王倫,王倫說邀請他們“吃三杯水酒”,這就又出現了一個酒的類別,于是我們不難發現,小說中的酒按照品質也是有多種稱呼的,而白勝這里的白酒應當就是指優質色澤清白的米酒,可并非我們現代的那種白酒。

所以,其實楊志等人所喝的白酒,其實就是度數很低還帶點甜味的“RIO”了,這種“RIO”里水的成分還是占大部分的,所以在烈日炎炎下說它能解暑或是說解渴也能夠理解了,這也可以拿科學角度來理解了。這里還要多說一句,白勝在酒里加蒙汗藥后這酒的口感依然沒有變的很奇怪,甚至變的更好喝,是不是說這蒙汗藥其實是一種能讓酒變的更美味的催化劑呢?而小說中下蒙汗藥基本都是和酒配合,不過蒙汗藥究竟是怎么制作的,現在已經是個謎了。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