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醬香型白酒比例怎么調,求醬香型酒的勾兌比例

1,求醬香型酒的勾兌比例

醬香型白酒大概有200多種香氣,目前至今還沒有那個有這個本事。而且醬香型白酒是原漿酒勾兌原漿酒,也就是說是用不同批次的酒來勾調成53度,而不是添加水和其他液體來降低或者升高酒精度數。
糧食酒是糧食發酵的,酒精酒是酒精加香精勾的,醬香型白酒沒有什么酒精酒,因為成分不明確,沒辦法勾,酒精酒多的是濃香酒

求醬香型酒的勾兌比例

2,怎樣用香精調醬香型白酒

酒用香精適量添加于酒中能明顯提高酒的口感、質量和檔次。并且可以大量減少固態基酒用量,從而降低酒的生產成本。酒用香精的添加用量范圍一般在1%~5%左右,而具體的用量應根據實際工藝和原料的質量進行試驗調整。 酒用香精由主香劑、助香劑、定香劑組成。 1、主香劑 作用主要體現在聞香上,其特點是:揮發性比較高,香氣的停留時間比較短,用量不多但香氣特別突出。 2、助香劑 作用是輔助主香劑的不足,使酒香更為純正、濃郁、清雅、細膩、諧調、豐滿。在酒用香精的組成中,除主香劑用香料外,其它的多數香料主要起助香劑作用。 3、定香劑 其主要作用是使酒的空杯留香持久,回味悠長。如安息香香膏、肉桂油等香料均可作為酒用香精的定香劑。

怎樣用香精調醬香型白酒

3,醬香型白酒是如何勾兌與調味的

產自茅臺鎮的緣得醬香白酒,采用貴州當地的紅高粱,精選優質的小麥,取自赤水河的水,俗稱美酒水。由茅臺鎮百年酒廠釀造,且出廠由品酒師層層把關,承諾不添加一滴酒精,
請正確理解“勾兌”一詞的含意。“醬香“是指類似醬油(不同于醬油)的香氣,一般認為來自原料經高溫大曲(糖化發酵劑)在泥窖中長期發酵,多次續渣,多種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發酵轉換成多種香味成分,再加上長期陶壇陳儲,精心勾兌,形成了醬香。 以醬香型國酒茅臺為例,不同的釀酒車間釀造的原漿酒特點不一樣,不同班組釀造的原漿酒不一樣,同一班組不同的窖池出的酒不一樣,同一窖池窖面、窖面、窖底出的酒不一樣,不同輪次出的酒不一樣,為了將這同類型的不同特點的酒,按特定標準進行摻和平衡,以調整白酒主要香型成份的比例,使不同生產期,不同批次的酒達到同一效果,將不同酒質、不同特點酒以不同的比例勾兌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列組合、補充、協調、平衡、烘托出主體香的產品風格,因此需要勾兌。白酒勾兌工藝是釀造工藝的下游環節,合理的、科學的勾兌的可以促使出廠酒達到同一種風格、促使酒質的提高,但釀造出優質的原漿酒(也稱基酒)是至關重要的,勾兌僅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生產是每個白酒企業的根本。無論是餐飲行業的勾兌,還是白酒行業的勾兌,勾兌一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勾兌出來的產品是否優質,是否對消費者有危害。

醬香型白酒是如何勾兌與調味的

4,醬香白酒怎么做

醬香型白酒“987”釀造工藝概括為: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過程:茅臺鎮為醬香型白酒生產集中地,選用當地優質高梁為原料,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由于其生產周期長,資金占用巨大,在茅臺鎮能夠嚴格按照這一傳統工藝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兩次投料工藝流程:1、清蒸下沙――采用總投料量的一半,經潤糧→配料→上甑蒸糧→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清蒸下沙工藝流程;2、混蒸糙沙――采用總投料量的另一半,經潤糧→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蒸糧蒸酒(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潑回酒窖重新發酵)→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混蒸糙沙工藝流程。九次蒸煮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為熟糟,熟糟經攤涼→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八次發酵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共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指: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經七次取酒后的酒糟為丟糟。各輪次酒質量各有特點,分質貯存,三年后進行盤勾。盤勾后再貯存一年,經微調后出廠。每輪次蒸餾得到的酒還可分為三個典型體,即窖底香型、醬香型和醇甜型。1.窖底香型一般產于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為主要成分。2.醬香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對其成分目前還未能全部確認,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成分最為復雜。3.醇甜型也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特殊風格的組成分,以多元醇為主,具有甜味。醬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在調配時,從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
1.原料粉碎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2.大曲粉碎醬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溫大曲產酒生香的,由于高溫大曲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曲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3.下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1)潑水堆積 下沙時先將粉碎后高粱的潑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輪發酵出窖后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經測定,其淀粉濃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發水后堆積潤料10h左右。(2)蒸糧(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采用見汽撒料,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后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出甑后再潑上85℃的熱水(稱量水),量水為原料量的12%。發糧水和量水的總用量約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淀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34~0.36。 (3)攤涼 潑水后的生沙,經攤涼、散冷,并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當品溫降低到32℃左右時,加入酒度為30%(V/V)的尾酒7.5kg(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勻。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產的丟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頭經過稀釋而成的。(4)堆集 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后收堆,品溫為30℃左右,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堆集時間為4~5天,待品溫上升到45~50℃時,可用手插入堆內,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5)入窖發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經拌勻,并在翻拌時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后,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層稻殼,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發酵30~33天,發酵品溫變化在35~48℃之間。

5,白酒知識白酒的各種香型如何調制

白酒的香型主要取決于生產工藝、發酵、設備等條件。也就是說用什么樣的生產工藝、發酵方法和什么樣的設備,就能生產什么樣香型的酒。如:醬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溫制曲、涼堂、堆積、清蒸、回沙等釀造工藝,石窖或泥窖發酵;濃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續渣工藝,陳年老窖或人工老窖發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藝和地缸發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濃、醬兩種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藝釀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鳳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產工藝也各有千秋。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以茅臺酒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澈透明,色澤微黃。以醬香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頭),香味細膩、復雜、柔順。含瀘(瀘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協調,先酯后醬,醬香悠長,杯中香氣經久不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茅臺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說法),味大于香,苦度適中,酒度低而不變。濃香型白酒:亦稱瀘香型、五糧液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及五糧液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特點可用六個字、五句話來概括:六個字是香、醇、濃、綿、甜、凈;五句話是窖香濃郁,清冽甘爽,綿柔醇厚,香味協調,尾凈余長。濃香型白酒的種類是豐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團,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濃郁,入口要綿并要甜(有“無甜不成瀘”的說法),進口、落口后味都應甜(不應是糖的甜),不應出現明顯的苦味。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氣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諧調,其中主體香(窖香)要明確,窖泥香要有,也是這種香型酒的獨有風格,但不應出頭,糟香味應大于香味,濃香要適宜、均衡,不能有暴香。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它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清香型白酒特點的標準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余味爽凈。清香純正就是主體香乙酸乙酯與乳酸乙酯搭配諧調,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無雜味,亦可稱酯香勻稱,干凈利落。總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為:清、正、甜、凈、長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米香型白酒:亦稱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為代表,屬小曲酒類。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為原料。其典型風格是在“米釀香”及小曲香基礎上,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與B-苯乙醇為主體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氣。一些消費者和評酒專家認為,用蜜香表達這種綜合的香氣較為確切。概括為: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甘冽,回味怡暢。即米釀香明顯,入口醇和,飲后微甜,尾子干凈,不應有苦澀或焦糊苦味(允許微苦)。其他香型酒:亦稱兼香型、復香型、混合香型、屬大曲酒類此類酒大都是工藝獨特,大小曲都用,發酵時間長。凡不屬上述四類香型的白酒(兼有兩種香型或兩種以上香型的酒)均可歸于此類。此酒的代表酒――國家名酒董酒、西鳳酒。口感特點:綿柔、醇甜、味正、余長,其特有風格突出。
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以茅臺酒為代表,屬大曲酒 類。其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 澈透明,色澤微黃。以醬香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 頭),香味細膩、復雜、柔順。含瀘(瀘香)不突出, 酯香柔雅協調,先酯后醬,醬香悠長,杯中香氣經久不 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茅臺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說法) ,味大于香,苦度適中,酒度低而不變。濃香型白酒:亦稱瀘香型、五糧液香型,以瀘州老窖特 曲及五糧液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特點可用六個字、 五句話來概括:六個字是香、醇、濃、綿、甜、凈;五 句話是窖香濃郁,清冽甘爽,綿柔醇厚,香味協調,尾 凈余長。濃香型白酒的種類是豐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 ,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團,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 性是:香要濃郁,入口要綿并要甜(有“無甜不成瀘”的說 法),進口、落口后味都應甜(不應是糖的甜),不應 出現明顯的苦味。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氣成分是窖香(乙 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 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諧調,其中主體香 (窖香)要明確,窖泥香要有,也是這種香型酒的獨有 風格,但不應出頭,糟香味應大于香味,濃香要適宜、 均衡,不能有暴香。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屬大曲 酒類。它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清香型白酒特點 的標準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余味爽凈 。清香純正就是主體香乙酸乙酯與乳酸乙酯搭配諧調, 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無雜味,亦可稱酯香勻稱,干凈 利落。總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為:清、正、甜、凈 、長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米香型白酒:亦稱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為代表 ,屬小曲酒類。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為原料。其典 型風格是在“米釀香”及小曲香基礎上,突出以乳酸乙酯、 乙酸乙酯與b-苯乙醇為主體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氣。一 些消費者和評酒專家認為,用蜜香表達這種綜合的香氣 較為確切。概括為: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甘冽, 回味怡暢。即米釀香明顯,入口醇和,飲后微甜,尾子 干凈,不應有苦澀或焦糊苦味(允許微苦)。其他香型酒:亦稱兼香型、復香型、混合香型、屬大曲 酒類此類酒大都是工藝獨特,大小曲都用,發酵時間長 。凡不屬上述四類香型的白酒(兼有兩種香型或兩種以 上香型的酒)均可歸于此類。此酒的代表酒――國家名酒 董酒、西鳳酒。口感特點:綿柔、醇甜、味正、余長, 其特有風格突出。

6,白酒勾兌的配方

白酒的勾兌,從來沒有固定不變的配方,比如,濃香型,清香型,老白干,芝麻香型,米香型,的勾兌方式區別很大,都是根據基酒的自身特點,幾種,幾十種,甚至上百種,進行摻和,揚長補短,本著缺什么的原則,相互協調,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實驗七 白酒勾兌  一、白酒勾兌的原理及目的意義  所謂勾兌,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兌加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列和結合,進行補充、諧調、平衡,烘托出主體香氣和形成獨自的風格特點。白酒生產有“七分技術,三分藝術”之說.三分藝術就是指的白酒“勾兌”。將同一類型具有不同香味的酒,按一定的規律比例進行摻兌,使出廠產品保持固有的風格,這一操作過程就稱為勾兌。在白酒生產過程中,由于白酒的生產周期長,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季節、不同班組、不同窖池蒸餾出的白酒,其香味及特點都各有不同,質量上也參差不齊。如果就這樣作為成品出廠,其質量波動太大,不可能達到統一的質量標準,更談不上典型風格了。要保證產品質量和所具風格,就必須通過精心勾兌,做到取長補短,縮小差異,穩定酒質,統一標準,協調香味,突出風格。  白酒的勾兌包括勾兌基礎酒和調味兩個基本的過程。白酒中占主要成分的是醇類物質,同時還含有酸、酯、醛、酮、酚等微量成分,它們之間的量比關系,決定著產品的風格。勾兌,主要是將酒中各種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兌加在一起,使其分子重新排布和締合,進行協調平衡,烘托出基礎酒的香氣、口味和風格特點。調味,就是對基礎酒進行的最后一道精加工或藝術加工,通過一項非常精細而又微妙的工作,用極少量的調味酒,彌補基礎酒在香氣和口味上的缺欠程度,使其優雅細膩,完全符合質量要求。調味的效果,與基礎酒有密切的關系。若基礎酒質量差,調味酒不但用量大,而且調味相當困難。若基礎酒好,調味容易,且調味酒用量少,產品質量穩定。所以勾兌是調味的基礎。把各具不同微量成分和不同量比的酒通過勾兌基本上達到適宜的比例,使酒體和諧統一,初具成品酒的風格,這就是勾兌的實質和原理。  二、實驗材料儀器  1實驗材料  食用酒精,固態發酵酒,大曲酒,曲酒,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醛,糠醛,丙酸,丁酸,戊酸,己酸,乳酸,丙三醇,正丙醇,仲丁醇,異丁醇,正丁醇,異戊醇等  2 實驗儀器  0.1,0.5ml 吸管。  500,1000,3000ml 三角瓶,  100,1000ml 量筒,  酒精計  三、白酒勾兌實驗方法  (一)白酒勾兌的步驟:  1.分別取100ml酒精、酒基于100ml量筒中,測其酒度。  2.根據公式計算  (1)折算率= ×100%  (2)將高度酒調整為低度酒  加水數=(原酒數量×各該原酒酒度的折算率)-原酒數量=(各該原酒的折算率-1)×原酒數量  例如:原酒為72.6度,數量為600斤,要求兌成60度需加水數。由于72.6度的原酒折算到60度標準度的折算率為125.1544%,加漿數量按上式計算:  加水數=(600×125.1544%)-600=150.93斤  或加水數=(125.1544%-1)×600=150.93斤  所以,原酒72.6度600斤兌成60度時,其加水數應為150.93斤。  (3)將低度酒調整為高度酒  標準量=各種原酒酒度的折算率×原酒數量  例如:原酒為47.6度,數量為800斤,要求折算成50度標準量。由于47.6度的原酒折算到50度標準度的折算率為94.9314%,按公式計算:  標準量=94.9314%×800斤=757.85斤  所以,47.6度的原酒800斤折成50度標準度時,應為757.85斤。  3.調香  (1) 濃香型白酒勾兌  a取濃香大曲酒和食用酒精,用釀造水降度到所要求酒度。大曲酒作為基礎酒加量20%。降完度食用酒精加80%。按教材311頁表進行混合。然后用香精進行調整酒的口味。配方可自行設計。參考配方如下:  己酸乙酯 0.8-2.0‰ 冰乙酸 0.1-0.4‰ 異戊醇 0.06-0.08‰  乙酸乙酯 0.8-1.5‰ 己 酸 0.06-0.15‰ 2-3丁二酮 0.04-0.08‰  乳酸乙酯 0.1-0.4‰ 丁 酸 0.06-0.1‰ 乙縮醛 0.02-0.04‰  丁酸乙酯 0.06-0.2‰ 調 酸 0.06-0.8‰  戊酸乙酯 0.02-0.1‰ 甘 油 0.1-0.4‰  大曲香精 0.1-0.4‰ 乙 醛 0.02-0.04‰  b 取食用酒精,用釀造水降度到所要求酒度。降完度食用酒精加100%。按教材311頁表進行加入。然后用香精進行調整酒的口味。配方可自行設計。參考配方如下:  己酸乙酯0.1-2.0‰ 冰乙酸 0.1-0.4‰ 異戊醇 0.06-0.1‰  乙酸乙酯 0.8-1.5 丁酸 0.06-0.1‰ 甘 油 0.1-0.4‰  乳酸乙酯 0.1-0.4‰ 乙縮醛 0.02-0.04‰ 2-3丁二酮 0.04-0.08‰  丁酸乙酯 0.06-0.2‰ 調 酸0.06-0.8‰ 異丁醇 0.02-0.4‰  濃香香精 0.1-0.4‰ 乙 醛 0.02-0.04‰ 庚酸乙酯 0.02-0.04‰  (2)清香型白酒勾兌  取清香大曲酒和食用酒精,用釀造水降度到所要求酒度。清香大曲酒作為基礎酒加量20%。降完度食用酒精加80%。按教材311頁表進行混合。然后用香精進行調整酒的口味。配方可自行設計。參考配方如下:  己酸乙酯 0.1-0.2‰ 冰乙酸 0.1-0.4‰ 異戊醇 0.06-0.1‰aaa  乙酸乙酯 0.8-2.0‰ 丁 酸 0.06-0.1‰ 甘油 0.1-0.4‰  乳酸乙酯 0.1-0.6‰ 乙縮醛 0.02-0.04‰ 2-3丁二酮 0.04-0.08‰  丁酸乙酯 0.06-0.2‰ 調酸 0.06-0.8‰ 異丁醇 0.02-0.4‰  清香香精 0.1-0.4‰ 乙醛 0.02-0.04‰  (3)醬香型白酒勾兌  取醬香大曲酒或麩曲醬原酒和食用酒精,用釀造水降度到所要求酒度。醬酒作為基礎酒加量20%。降完度食用酒精加80%。按教材311頁表進行混合。然后用香精進行調整酒的口味。配方可自行設計。參考配方如下:  己酸乙酯 0.1-0.2‰ 冰乙酸 0.1-0.5‰ 異戊醇 0.06-0.15‰  乙酸乙酯 0.8-2.0‰ 丁 酸 0.06-0.1‰ 甘 油 0.1-0.4‰  乳酸乙酯 0.1-0.8‰ 乙縮醛 0.02-0.06‰ 2-3丁二酮 0.04-0.1‰  丁酸乙酯 0.06-0.3‰ 調 酸 0.06-0.8‰ 異丁醇 0.02-0.4‰  醬香香精 0.1-0.4‰ 乙 醛 0.02-0.04‰ 正丙醇 0.02-0.04‰
你說的應該是固液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你喜歡什么口感的,濃郁?淡雅?醇厚?不同的口感添加的香料種類和香料比例都有差異。

7,醬香型白酒是如何釀造的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 母糟 大曲→粉碎→曲粉 ↓ ↓ 高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攤涼→加曲→ ↓ ↓ 酒尾 原酒→貯存→勾兌→再貯存→ →翻拌→堆積→入窖→發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編輯本段工藝說明   1.原料粉碎 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 2.大曲粉碎 醬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溫大曲產酒生香的,由于高溫大曲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曲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 3.下沙 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 (1)潑水堆積 下沙時先將粉碎后高粱的潑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輪發酵出窖后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經測定,其淀粉濃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發水后堆積潤料10h左右。 (2)蒸糧(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采用見汽撒料,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后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出甑后再潑上85℃的熱水(稱量水),量水為原料量的12%。發糧水和量水的總用量約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淀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34~0.36。 (3)攤涼 潑水后的生沙,經攤涼、散冷,并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當品溫降低到32℃左右時,加入酒度為30%(V/V)的尾酒7.5kg(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勻。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產的丟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頭經過稀釋而成的。 (4)堆集 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后收堆,品溫為30℃左右,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堆集時間為4~5天,待品溫上升到45~50℃時,可用手插入堆內,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5)入窖發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經拌勻,并在翻拌時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后,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層稻殼,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發酵30~33天,發酵品溫變化在35~48℃之間。 4.糙沙 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二次投料稱為糙沙。 (1)開窖配料 把發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約300kg左右),與粉碎、發糧水后的高梁粉拌和,高梁粉原料為175~187.5kg。其發水操作與生沙相同。 (2)蒸酒蒸糧 將生沙酒醅與糙沙糧粉拌勻,裝甑,混蒸。首次蒸得的酒稱生沙酒,出酒率較低,而且生澀味重,生沙酒經稀釋后全部潑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參與發酵。這一操作稱以酒養窖或以酒養醅。混蒸時間需達4~5h,保證糊化柔熟。 (3)下窖發酵 把蒸熟的料醅揚涼,加曲拌勻,堆集發酵,工藝操作與生沙酒相同,然后下窖發酵。應當說明,醬香型白酒每年只投兩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以后六個輪次不再投入新料,只將酒醅反復發酵和蒸酒。 (4)蒸糙沙酒 糙沙酒醅發酵時要注意品溫、酸度、酒度的變化情況。發酵一個月后,即可開窖蒸酒(烤酒)。因為窖容較大,要多次蒸餾才能把窖內酒醅全部蒸完。為了減少酒分和香味物質的揮發損失,必須隨起隨蒸,當起到窖內最后一甑酒醅(也稱香醅)時,應及時備好需回窖發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將堆集酒醅入窖發酵。 蒸酒時應輕撒勻上,見汽上甑,緩汽蒸餾,量質摘酒,分等存放。醬香型白酒的流酒溫度控制較高,常在40℃以上,這也是它“三高”特點之一,即高溫制曲、高溫堆集、高溫流酒。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稱為“糙沙酒”。酒質甜味好,但沖、生澀、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產周期中的第二輪酒,也是需要入庫貯存的第一次原酒。糙沙酒頭應單獨貯存留作勾兌,酒尾可潑回酒醅重新發酵產香,這叫“回沙”。 糙沙酒蒸餾結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經攤涼,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勻堆集,再入窖發酵一個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輪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稱“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澀味。以后的幾個輪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別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統稱“大回酒”,其酒質香濃,味醇厚,酒體較豐滿,無邪雜味。第六輪次發酵蒸得的酒稱“小回酒”,酒質醇和,糊香好,味長。第七次蒸得的酒為“枯糟酒”,又稱追糟酒,酒質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較濃。第八次發酵蒸得的酒為丟糟酒,稍帶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經稀釋后回窖發酵。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一年一個周期,兩次投料、八次發酵、七次流酒。從第三輪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較粗,醅內淀粉含量較高,隨著發酵輪次的增加,淀粉被逐步消耗,直至八次發酵結束,丟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醬香型白酒發酵,大曲用量很高,用曲總量與投料總量比例高達1:1左右,各輪次發酵時的加曲量應視氣溫變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質情況而調整。氣溫低,適當多用,氣溫高,適當少用、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l 0%左右,其中第三、四、五輪次可適當多加些,而六、七、八輪次可適當減少用曲。 生產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經過揚涼、加曲后都要堆集發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曲中的霉菌,嗜熱芽孢桿菌、酵母菌等進一步繁殖,起二次制曲的作用。堆集品溫到達45~50℃時,微生物已繁殖得較旺盛,再移入窖內進行發酵,使釀酒微生物占據絕對優勢,保證發酵的正常進行,這是醬香型白酒生產獨有的特點。 發酵時,糟醅采取原出原入,達到以醅養窖和以窖養醅的作用。每次醅子堆積發酵完后,準備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潑窖。保證發酵正常、產香良好。尾酒用量由開始時每窖15kg逐漸隨發酵輪次增加而減少為每窖5kg。每輪酒醅都潑入尾酒,回沙發酵,加強產香,酒尾用量應根據上一輪產酒好壞,堆集時醅子的干濕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潑酒15kg以上,隨著發酵輪次的增加,逐漸減少潑入的酒量,最后丟糟不潑尾酒。回酒發酵是醬香型大曲白酒生產工藝的又一特點。 由于回酒較大,入窖時醅子含酒精已達2%(V/V)左右,對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起到積極的作用,使產出的酒綿柔、醇厚。 醬香型白酒代表茅臺酒生產用窖是用方塊石與粘土砌成,容積較大,約在14m3或25m3左右。每年投產前必須用木柴燒窖,目的是殺滅窖內雜菌,除去枯糟味和提高窖溫。每個窖用木柴約50~l00kg之間。燒完后的酒窖,待溫度稍降,掃除灰燼,撒小量丟糟于窖底,再打掃一次。然后噴灑次品酒約7.5kg,撒大曲粉15kg左右,使窖底含有的己酸菌得到營養,加以活化。經以上處理后,方可投料使用。 由于酒醅在窖內所處的位置不同,酒的質量也不相同。蒸餾出的原酒基本上分為三種類型,即醇甜型、醬香型和窖底香型。其中醬香型風味的原酒是決定茅臺酒質量的主要成分,大多是由窖中和窖頂部位的酒醅產生的,窖香型原酒則由窖底靠近窖泥的酒醅所產生;而醇甜型的原酒是由窖中酒醅所產生的。蒸酒時這三部分酒醅應分別蒸餾,酒液分開貯存。 為了勾兌調味使用,醬香型酒也可生產一定量的“雙輪底”酒,在每次取出發酵成熟的雙輪底醅時,一半添加新醅、尾酒、曲粉,拌勻后,堆集,回醅再發酵,另一半雙輪底醅可直接蒸酒,單獨存放,供調香用。 5.入庫貯存 蒸餾所得的各種類型的原酒,要分開貯存容器中,經過三年陳化使酒味醇和,綿柔。 6.精心勾兌 貯存三年的原酒,先勾兌出小樣,后放大調合,再貯存一年,經理化檢測和品評合格后,才能包裝出廠。

推薦閱讀

自釀的葡萄酒起白泡泡(自制葡萄酒起白泡)
釀葡萄酒會長白毛嗎(自制葡萄酒生白毛了能喝了嗎)
白葡萄酒用什么葡萄釀造,芳香型白葡萄品種
快速分解型白酒席未散酒已醒(快速分解型白酒席未散酒已醒)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