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教一下過年送什么禮物好誰知道啊
我在看中糧集團我買網制作的《幸福家味道》系列微電影啊,看了之后更加了解中糧了,我覺得過年你可以送中糧的酒給老人,很不錯的。
2,白酒謝師宴具體方案怎么做求解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哦。不過我知道現在尚飲網正在做促銷,你不妨參考看看。2010年版新郎酒18年+西班牙布蘭多干紅D.O級 808元;2010年版新郎酒12年+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468元;2010年版新郎酒9年+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258元;老郎酒1956+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128元;老郎酒1898+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168元;五糧液錦上添花珍品+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238元;五糧液錦上添花興典+中糧武龍長城干紅解百納 288元……更多詳情請登錄尚飲網咨詢。
3,成粒玉米能釀白酒嗎
能是肯定能,但是釀酒的話,都是微生物作用于糧食,糧食中的淀粉要先糊化,然后糖化,而后再發酵,整粒的玉米有幾個問題是不利于最后發酵的1、不利于糊化,就像人一樣,吃飯都要切碎,弄小,才好咀嚼,沒聽說誰吃豬肉是整頭豬一起吃的;2、不利于發酵,糊化不徹底,發酵自然不能順利進行,因為整粒玉米,不利于蒸熟,中間有生心,酒就有生味道;3、能耗大,想蒸熟就必須延長蒸餾時間,耗費的能源就比較多;4、產量低,蒸餾糊化不到位,淀粉就不能充分被轉化成糖和酒,就會造成淀粉的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能,但一般是磨成粉,那樣酵母菌等接觸面大,利于釀酒
白酒泡玉米是可以的,泡玉米干什么用呢!還是其它白酒可以泡玉米,中糧的白酒能不能泡呢!一句問話,多種思考!不知所云!白酒是泡玉米是可以的,只是沒有辦法讓玉米發芽生長。
4,剛剛從蜂房里取下蜂膠能吃嗎怎么吃
剛剛從蜂房里取下蜂膠能吃。一般剛剛從蜂房里取下蜂膠都會帶有少量蜂蜜,可以連蜂蜜一起吃。食用方法:1.癌癥 內服(服量需要增加)2.高血脂癥(甘油三脂偏高、膽固醇偏高) 內服(服量需要增加)3.關節炎、風濕病:內服4.感冒、偏頭痛:內服5.多種炎癥如:喉嚨發炎、腸胃發炎、食物污染引起的腹痛、腹瀉、膀胱炎、腎炎、陰道炎、鼻炎、支氣管炎、前列腺炎 內服6.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內服(情況嚴重者,可先咬碎蜂膠吞服,如能同時口服不太稀釋的蜂蜜,效果更好)7.多種皮膚病、化膿傷口、創傷、手術切口、燒傷、牛皮癬 內服外敷(把蜂膠片)8.暗瘡(青春痘:內服外敷)9.淋病:內服外敷。飲用方法蜂膠泡酒配方:蜂膠 100克 食用酒精 1000毫升 低度白酒4000毫升蜂膠酒制作與用法:1. 將蜂膠放入低溫冰箱冷凍數小時,取出后立即進行粉碎或用木錘砸碎制成粉末,浸入700毫升酒精中,保持20℃以上,2. 浸提3日以上,每天搖蕩2-3次,使之充分溶解,靜置1日,提取上清液,過濾除渣;其殘渣再用300毫升酒精以同樣方法作二次提取,完成后合并二次提取液,用低度優質白酒進行勾兌,稀釋至5000毫升,制成含量2%的蜂膠酒(只可外用,不可內服。自制蜂膠酒鉛、砷等重金屬不能有效剝離)。3. 治療外傷時用之涂抹、清洗患處。作用:具有蜂膠的各種功能,用于強體健身治病除患,可內服也可外涂
這跟剛擠出來的牛奶能不能喝不一樣么
蜂膠的鉛含量超標問題,主要表現在原料上,所以說原料蜂膠不能直接食用 購買蜂膠一定要注意是否經過嚴格的除鉛處理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完全可以.因為同為保健食品的蜂膠和魚油都是無毒副作用的,魚油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而現在大多數蜂膠里面都有少量的油(如橄欖油)在里面.因為蜂膠溶油不溶水蜂膠是天然小藥庫.里面本來就有三百多種天然成份.PS:建議買個好點的蜂膠.不然你會說蜂膠沒效果.中糧集團的不錯
【蜂膠什么人都可以吃嗎?有沒有限制人群?什么人吃最好】蜂膠什么人都可以吃嗎?蜂膠是一種典型的天然抗生素,健康人群絕對不宜長期服用,否則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蜂膠是工蜂從植物幼芽或樹干破傷部位采集樹脂后,混入其上顎腺分泌物和蜂蠟等合成的膠狀固體物,是蜂房的建筑材料和蜜蜂的日常防護材料,其組成成分相當復雜。經研究發現,蜂膠具有抗菌、抗霉變和抗病毒等特點,其殺滅或抑制的細菌、病毒比較多,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鏈霉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黑曲霉、灰葡萄孢霉,以及皰疹、馬鈴薯病毒、流行性感冒等等。根據國內外醫學報告,蜂膠及其提取物確實有一定的藥理作用,特別是在降低血壓、防止胃潰瘍、抗輻射、抗腫瘤等許多方面,輔助療效較為明顯。但蜂膠的這些特性都表明,它是一種作用明顯的天然抗生素。如果健康人常年服用天然抗生素,與長期吃藥沒什么區別。蜂膠產品應該是嚴格地對癥下藥,控制劑量,而不是人人皆可服用的滋補品。另外,由于蜂膠中的成分復雜,受加工工藝的限制,蜂膠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屬可能難以根除,人若常年服用,日積月累造成的損害同樣不可小視。 那些人不適應吃蜂膠?1、嚴重過敏體質者慎用:由于個性差異,約萬分之三的患者使用蜂膠液有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不會產生生命危險)。內服不必試敏,外用者,啟用一周內,每天一滴涂抹患處試敏。 2、宜與其它藥物間隔半小時服用,飯前飯后均可。 3、孕婦禁服:蜂膠中的功效成分,有可能影響嬰兒免疫系統正常發育。孕婦食用蜂膠后,會刺激子宮,引起宮縮,干擾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4、1周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服用,即使確需服用時用量一定要極小。嬰幼兒皮膚細嫩,用蜂膠外用治療皮膚病時,也應將其稀釋后再用。 注:如果出現輕微瘙癢、皮膚紅疹、患部腫脹,則可服用本海拉明等脫敏藥,過敏現象即可消失。待過敏現象消失后,可轉為內服,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什么人吃最好? 蜂膠是一種“天然抗生素”又能增強天然免疫力,故對患慢性炎癥、免疫力低下者常用有益,特別是慢性咽、扁桃腺炎、聲帶炎者、口腔炎、經常感冒、氣管炎、鼻炎、眼耳炎、結腸炎、痔瘡、前列腺炎、婦科炎、膽囊炎、胃炎、潰瘍病、皮膚病等。 營養肌膚,延緩衰老:蜂膠有很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并有消炎、排毒、改善循環、調節內分泌、促進再生、故可消除粉刺、青春痘、分解色素斑、減少皺紋、延緩衰老、使肌膚重現細膩、光潔、紅潤。 其次,蜂膠具有很強的抗病毒活性。原蘇聯科學家認為,腫瘤的起因是病毒,當病毒侵人人體時,便引起基因變異,導致細胞中癌基因的惡性發展。因此,一般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的物質都可用于抗癌。而蜂膠正是對細胞、病毒有很強的抑制殺滅能力的天然廣譜抗生物質,所以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再次,蜂膠還具有抗氧化作用。目前研究已經證實,自由基是一種突變原因,也是導致癌癥及其它許多疾病的重要因素。我們身體內有一些物質可以消除過剩自由基的傷害,這些物質就是“抗氧化劑”。 對心血管病的預防作用: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改善循環、適合于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糖尿病者的保護神:表現為: a、幫助降低血糖。b、抗菌消炎、防治感染并發癥。 c、預防眼及心腦血管并發癥。 d、恢復體力,消除“三多一少”癥狀。 e、強化免疫,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抑制腫瘤:豐富的黃酮類和萜烯類等化合物能增強正常細胞膜活性,分解癌細胞周圍纖維,防止癌變與癌轉移,能刺激免疫激活,增加抗體生成,令巨噬細胞增多,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癌細胞形成,并且可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 除此以外,蜂膠對肝炎、肝硬化、便秘、息肉、膽石癥等均有顯著的輔助作用。總之,蜂膠的保健作用繁多,并不斷有新發現,故日常服用蜂膠,可令您收到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祝你天天快樂!
一般沒什么問題,不過最好不要吃啦,因為未經過處理,可能會含有重金屬什么的,比如鉛,所以最好別吃。蜂膠是蜜蜂從植物幼芽及樹干上采集的樹脂,并混入其上腭腺的分泌物和蜂蠟等物質,呈膠狀,具有芳香氣味,是養蜂生產的重要產品之一.養蜂人如果需要收集蜂膠的話,一般都在蜂箱上安置了專門的集膠器,這樣,蜂膠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很高地提高.未經過加工的蜂膠,含有蜂蜜肢體,重金屬,木屑,泥沙,麻布,纖維甚至鐵釘等雜質,這時把它稱為毛膠,一般來說,毛膠中重金屬含量都很高,有的重金屬含量是國家指標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說,蜂場刮下來的蜂膠絕對不能直接食用,這樣做是很危險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地危害.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5,紅花黃酒的制作方法
內服:煎湯,3-10g。養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這是紅花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效,且二者都可和血,破血,攻補兼施,然紅花性溫,蘇木性涼且能祛風,紅花專治血分,蘇木兼能散表里之風。加熱黃酒加入紅花,加熱應用~~
一、什么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么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酵釀造而成的優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真正屬于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中糧紹興酒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么釀制紹興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淀粉存在,而支鏈淀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后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淀粉為83%,直鏈淀粉為12%,秈米支鏈淀粉為60-70%,直鏈淀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準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制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淀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巖、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于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準。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于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淀,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酵→灌壇后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工藝、手工釀造、純糧制作、純天然發酵。 黃酒常規制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于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淀現象 黃酒的沉淀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淀,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采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淀已經采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淀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于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注: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曲生產過程中由于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淀粉。經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于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堿,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后,由于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
6,如何釀造老酒
老酒就是黃酒,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一、什么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么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酵釀造而成的優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真正屬于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中糧紹興酒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么釀制紹興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淀粉存在,而支鏈淀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后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淀粉為83%,直鏈淀粉為12%,秈米支鏈淀粉為60-70%,直鏈淀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準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制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淀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巖、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于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準。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于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淀,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酵→灌壇后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工藝、手工釀造、純糧制作、純天然發酵。 黃酒常規制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于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淀現象 黃酒的沉淀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淀,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采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淀已經采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淀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于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注: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曲生產過程中由于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淀粉。經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于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堿,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后,由于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
即墨老酒是選用大黃米、陳伏麥曲、嶗山(麥飯石)礦泉水,按照黍米必齊、曲蘗必時、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劑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釀制而成(“古遺六法”),經自然發酵后壓榨所得的原汁而成。具有色澤瑰麗、氣味馥郁、香型獨特、性質溫馨、質地醇厚等特點,是理想的營養飲料。酒中的糖、酒、酸、色、香、味全為天然所得,不添加任何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即墨老酒的營養成分比較齊全,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甘油、高級醇、維生素、無機鹽等。1984年,吉林大學化學系對即墨老酒檢測:這種酒氨基酸含量每公斤為1萬毫克以上,達17種之多。定量常飲,能滋補身心,增進健康,振奮精神;配制中藥服用,可增強脾胃,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對產婦尤有補血化淤之特殊功能。其中賴氨酸、蛋氨酸、組氨酸、苯丙氨酸等八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另外,還含鈣、鎂等無機鹽及鋅、銅、鍶、錳等16種微量元素,因此被營養學家稱為“液體蛋糕”、“營養酒王”。即墨老酒有著良好的保健功效,適量常飲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舒筋活血,健脾和胃,抗衰益壽,烏發美容,實為滋補健身之佳釀,對關節炎、腰腿疼及婦科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歷來被中醫用作“藥酒”。千百年來,即墨的釀酒師傅(大公)們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許多釀造老酒的“決竅”,主要是要“守六法、把六關”。這“六法”,就是人們常說的“古遺六法”,它是釀造老酒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黍米必齊”——釀造老酒必須用米中之王,顆粒飽滿整齊、色澤金黃均勻的優質大黃米(黍子去殼而成)做原料,這是即墨老酒與其它黃酒的根本區別。“曲蘗必時”——釀造老酒的曲種,必須選用三伏天用優質小麥在透風采光、溫度適宜的室內踏成并陳放一年的麥曲做糖化發酵劑,即中醫所用之“神曲”。“水泉必香”——這水是酒中之血,好水才能釀好酒。即墨釀造老酒,采用的是甘甜爽口的嶗山麥飯石礦泉水,當然與眾不同了。“陶器必良”——釀造老酒的容器,要選用質地優良、無滲漏的陶器或無毒無味的其它現代容器。“湛熾必潔”——釀造、陳儲老酒的器具必須嚴格殺菌消毒,防止雜菌污染。“火齊必得”——釀造老酒的火候必須調劑適度,使溫度能升能降,散熱均勻,恰到好處。達到了以上“六法”之要求,只是為釀造老酒準備了基本原料和設施,要釀出老酒,還必須把好以下六個工藝關口:“煪糜”——將大黃米沖洗干凈,浸泡均勻,倒入鍋中,生火加溫,待將米煮透后,邊加溫邊用鍋鏟攪拌,并適時添漿,要使糜焦而不糊,“煪”到呈棕紅色時出鍋。“糖化”——將煪好的糜在案板上攤涼,待降到適當溫度時,按一定比例拌入加工好的曲面,再反復攤攪(打耙),使之混合均勻。“發酵”——將攤攪好的糜裝入發酵罐(缸)內,在適當溫度下酵母連續發酵,達到一定天數,再倒入二次發酵罐內繼續發酵,直到徹底發酵完畢,成為酒醪。“壓榨”——將發酵好的酒醪裝入榨酒機內壓榨取酒,濾布、盛酒盤應沖洗干凈,滅菌徹底,榨出的酒應澄紅清亮。“陳儲”——將榨出的原酒放入儲酒罐內,在恒溫下陳儲存放待用,要特別注意防止酸酒。“勾兌”——取陳儲好的原酒按產品標準要求勾兌并包裝出廠。按以上所述工藝操作,可以釀出老酒,但要釀出上好的老酒,就全憑釀酒大師們多年積累的經驗了。
7,黃酒制作方法
(一)原料配方小米130kg、糖化酶(酶活力50000u/g)0.26kg、黃酒活性干酵母0.13kg、生麥曲10.4kg、糟燒酒(50°)13kg、加水量180kg。(二)生產工藝流程小米→浸米→蒸飯→攤涼(加入生麥曲)→落缸發酵(加入糖化酶)→喂飯(加入糖化酶、活性干酵母)→主發酵→后發酵→壓榨→澄清→煎酒→陳貯→勾兌檢驗→灌裝→巴氏滅菌→成品(三)操作要點1.浸米將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凈后進行浸米,水面淹過米面約30cm,水溫控制在20-25℃,浸泡24h。2.蒸飯把浸米瀝干后倒入甑鍋內,開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關掉蒸汽,潑入90℃以上的熱水(潑水量為25%-30%),加蓋燜數分鐘,待米充分吸水后,再開汽復蒸。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飯的感官質量要求:熟而不黏,內無生心。3.落缸發酵待米攤涼至28℃時,加入生麥曲5.2kg,翻拌均勻后入缸,投料溫度為26-27℃。發酵用缸事先必須消毒滅菌。投料前在缸內放水180kg(水溫控制在24-25℃),再在缸內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攪拌均勻,經10h左右品溫上升到28-29℃,酒醪已開始稀薄,味淡,即可開頭耙。頭耙后品溫繼續上升,維持24h左右進行喂飯。4.喂飯喂飯原料65kg,飯攤涼冷卻后,加麥曲5.2kg入缸。喂飯時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黃酒干酵母,攪拌均勻后品溫掌握在25-26℃。喂飯前釀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半成品的質量,是釀酒成敗的關鍵工序,所以要切實掌握合適的品溫和及時開耙。喂飯時應根據醪液的品溫隨時開耙,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降低品溫,并使缸中品溫及發酵成分上下均勻一致;另一方面是為了排出在發酵過程中積聚的大量CO2,同時供給新鮮空氣,可以促進發酵菌繁殖,并可減少其他雜菌滋生的機會。5.后發酵前發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燒酒13kg轉入后酵(加入糟燒酒可以提高酒精濃度,防止發酵醪酸敗)。后酵品溫一般控制在23-24℃,經過15-20d進行壓榨。6.壓榨采用氣膜式板框壓濾機,糟板含水率為48%-50%。7.煎酒利用加熱的方法將生酒中的微生物殺死,并破壞殘余的酶,使黃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來,防止成品酒發生酸敗。另外,可促進黃酒的老熟和部分蛋白質凝固,使黃酒色澤清亮透明。煎酒設備為不銹鋼材料制成的煎酒鍋,外設夾層,可通蒸汽和冷卻水。也可用薄板熱交換器進行瞬時煎酒。8.陳釀、勾兌、灌裝、殺菌可按普通黃酒生產的工藝條件進行。
原料配方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藥(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入缸。③前期發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藥倒入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入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存放時間長,酒的質量好.味道香。
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藥(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 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
一、什么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么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酵釀造而成的優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真正屬于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中糧紹興酒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么釀制紹興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淀粉存在,而支鏈淀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后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淀粉為83%,直鏈淀粉為12%,秈米支鏈淀粉為60-70%,直鏈淀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準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制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淀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巖、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于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準。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于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淀,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酵→灌壇后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工藝、手工釀造、純糧制作、純天然發酵。 黃酒常規制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于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淀現象 黃酒的沉淀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淀,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采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淀已經采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淀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于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注: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曲生產過程中由于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淀粉。經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于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堿,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后,由于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