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漢室酒業有限公司30年紀念改革開放52度窖藏原釀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漢室酒業有限公司30年紀念改革開放52度窖藏原釀酒1978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酒店增長了多少
到2007年底,全國星級飯店數量是1978年全國飯店總數的100倍 ——城市之家酒店提示
3,中國白酒三大轉型是什么
1.轉型之一是從高端白酒轉向中低端白酒2.轉型之二是主打健康白酒3.轉型之三是產品回歸傳統,但銷售“牽手”時尚
你好!九兒紅認為,中國白酒有三大轉型機會值得一看:1、模式創新向產品型創新的轉型2、銷量式增長向價格式增長的轉型3、從品牌組合向品類組合的轉型如有疑問,請追問。
4,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給酒店行業帶來的影響
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酒店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8-2015年,全國高星級酒店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14年,高星級酒店(包括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共3118家,較2013年增加了18家。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高星級酒店共3201家,較2014年增加了83家?! 恼w市場需求看,2007年以來高星級酒店在營業收入總量上保持了整體增長的趨勢,說明高星級酒店整體的需求市場保持增長,2013年出現下滑態勢,2014年高星級酒店營業收入1498.4億元,同比下滑2.58%。由于供應方酒店數量的過快增加,使得高星級酒店整體的平均出租率水平出現了下降?! 〗刂?015年前三季度,中國高星級酒店營業收入為1078.15億元,同比下降1.88%,第三季度整體的平均出租率有所上升。 酒店行業在快速多變的商業環境中,戰略的光芒仍然指引方向。當下,消費者的選擇變化,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競爭優勢常常會在一二年內消失殆盡,而標準化復制卻是連鎖酒店業規模擴張的基礎,若產品無法滿足消費需求變化,又要保持競爭力領先,公司需要持續不停地開展新的戰略行動,同時建立并利用多個瞬時優勢。
5,目前中國釀酒業的四個轉變是哪四個
“十一五”期間,釀酒行業的增產節約潛力較大,綜合利用前景十分廣闊。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必須兩條腿走路,開源(聯產飼料、重復利用固態酒糟等)和節流(降低產品消耗)并舉。白酒行業可以在企業管理、技術進步、產品結構調整、企業結構調整和推進技術進步方面下功夫。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要堅持“四個轉變”。白酒是世界上特有的烈性蒸餾酒,酒度高、噸酒耗糧、耗能大大高于其他酒種,以耗糧數量相比較,每噸白酒分別相當于11噸啤酒、25噸葡萄酒或黃酒的用糧數量,調整產品結構重點要以白酒為主。具體來說是:(一)堅持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我國傳統生產的白酒酒度大體60度左右,這樣高的酒度,既浪費糧食又危害健康,我國近幾年已開展了白酒降度工作,但仍未改變高度酒占主導的局面,40度以下的低度酒僅占酒總量的15%左右。(二)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我國蒸餾酒一般指白酒,釀造酒指黃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從營養角度來講,釀造酒含豐富營養成分,其中黃酒是我國人們喜愛的傳統飲料,酒體溫和、滋味醇厚、營養豐富、物美價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易為人體吸收。因此,釀造酒是飲料酒的發展方向。(三)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我國山區果類資源十分豐富。凡蘋果、柑桔等水果資源豐富的地區,都應當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果酒。還有不少山區、邊遠區的各種野生水果也是釀造果酒的良好原料,應當積極開發,把山區的資源優勢變成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還要提倡使用酒精和黃酒、果酒為酒基配制露酒。同時,要擴大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洋酒的生產。大力發展各種果露酒,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糧食,而且可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酒,滿足人們不同的消費要求。適當發展一些國際流行的“洋酒”,對于我國釀酒工業躋身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四)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這是根據市場的消費傾向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角度提出來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類的消費日益趨向高檔化、優質化。對今后新開業的以糧食為原料的酒廠,要嚴格控制,防止盲目發展。要減少普通酒的產量,大力發展名優酒。總之,在“十一五”期間,釀酒行業依然要堅持四個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節糧、節能和滿足消費為目標,貫徹“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不污染、高效益”的方針。控制白酒產量(特別是高度白酒)、食用酒精的產能,穩步發展啤酒和大力發展葡萄酒,積極發展黃酒。加快集團化、規范化建設和企業改制工作。在管理理念、營銷理念和產品結構理念上要適應科學發展觀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推動釀酒產業的國際化。(中食)
6,中國白酒政策
近年來我國的白酒行業稅收政策 1985年以前糧食白酒的工商稅率定為60%,個別地區規定交給商業部門收購的定為40%稅率,“三精一水”兌制的定為30%稅率。1985年將白酒的工商稅改為產品稅,稅率為50%,其中用議價糧釀制的減按30%稅率征收。同時,各省為維護酒類企業白酒的生產,由全額征稅改為扣包裝征稅,一般每噸糧食白酒扣除400元左右,優質酒扣得更多。
1992年稅收征管法頒布后,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集中的中央(國務院),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對白酒同時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消費稅稅率25%,增值稅稅率17%,實際稅負為8%左右,合計33%,大體與原議價糧白酒30%稅率相同,但不準扣除包裝費,對價外費用也開始征稅,糧食白酒凈增值稅、消費稅稅負實際要高于33%,但允許外購已稅白酒和酒精抵扣在上一生產環節已納的消費稅。
1995年10月18日,國稅發〔1995〕192號文件規定:對銷售除啤酒、黃酒外的其他酒類產品而收取的包裝物押金,并入當期銷售額征稅。
1998年3月4日,財稅〔1998〕45號文件和2006年5月16日頒布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從1998年1月1日起,對糧食類白酒(含薯類白酒)的廣告宣傳費一律不得在稅前扣除。
2001年5月11日,財稅〔2001〕84號文件規定:對糧食白酒、薯類白酒在原按25%、15%征收消費稅的同時再按實際銷售量每公斤(1000克)征收0.5元的定額消費稅,同時停止執行外購或委托加工已稅酒和酒精生產的酒抵扣上一生產環節已納消費稅的政策。
2002年8月26日,國稅發〔2002〕109號文件提出了酒廠利用關聯企業關聯交易行為規避消費稅問題,要求各地按《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五十四條規定的計稅價格調整方法調整酒類產品消費稅計稅收入額,補繳消費稅。同時提出對“品牌使用費”征稅問題。
2002年,國家取消了對白酒上市公司先征后返18%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2006年3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規定:糧食白酒、薯類白酒的比例稅率統一調整為20%。糧食白酒降5%,薯類白酒提高5%。
申辦散裝白酒出售各項證件辦法:
銷售散裝白酒需先到轄區工商所核名稱,因你只賣酒,不涉及生產,只需到區工商局食品科辦理流通許可證后就可辦理經營執照。你如果要做成包裝酒銷售,必須取得合法的商標名稱和標識,具體可向區工商局聯系。你銷售酒,需交納增值稅,可向區國稅局咨詢有關具體政策。
7,急需一篇一篇字的中國白酒發展現狀
1.1我國白酒行業的現狀
2006年中國白酒行業已開始復興。2006年1-12月,中國白酒企業共計生白酒3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8.18%,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計實現銷售收入971億元,同比增長31.08%,實現利潤總額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5.1%。
當前白酒行業的盈利模式已經完成了由總量增長模式向結構優化模式變遷的過程?,F階段,白酒行業總量基本穩定的背景下,中高檔白酒的銷量增長較快,低檔酒銷量逐步減少,行業利潤總額增速超過行業收入的增長速度。[2]
1.2我國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有大小白酒企業4萬余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白酒企業1萬余家,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總體而言,白酒業的當前發展態勢是:
1.國家產業政策對白酒制造業的影響較大:國家關于發展酒類企業的指導性意見是:糧食酒向水果酒轉化,高度酒向低度酒轉化,蒸餾酒向釀制酒轉化,普通酒向優質酒轉化,扶優限劣,保護名牌,促進釀酒業走健康、有序、適度發展之路。
2.總量呈下降趨勢: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白酒業已經走過了發展高峰時期,從宏觀來看,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如國家對白酒業的限制發展政策,對酒類產銷綜合治理舉措,社會各界推崇飲用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飲料酒及洋酒,已經對市場形成了較大的分流。從微觀來看,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的增強。送禮觀念的改變,個人投資興趣分散,供需關系的變化,使消費者對白酒感情溫度降低,因此,白酒總量呈下降趨勢。
3.消費者品牌消費意識不斷強化:白酒市場的激烈競爭,消費者品牌消費意識的不斷強化,使得生產企業格外重視品牌的塑造和培養。一些成功的企業首先以質量好、品種包裝精良占領市場;其次以統一標識、廣告宣傳去擴大影響;第三以優質的售后服務,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4.名優酒的數量快速增長:白酒行業中名優酒的企業骨干作用進一步得到確認。這些企業在白酒行業中所占比重雖小,但已成為一個支撐全行業并對行業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企業群體。另外,一些老名酒生產企業的經營規模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過去充斥市場的低檔質次的白酒將迅速消退。
5.名優酒價格下降:白酒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高價即名牌的觀念隨著大氣候的轉變而消逝。讓利消費者,讓利經銷商以及巨額的廣告促銷費用等,都使白酒平均利潤率呈下降態勢。目前各大名酒價格都出現向下調價的跡象。可以認為:白酒高價時代已經過去,低價位、大眾化的名優酒的時代已經來臨。
6.內部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白酒的發展趨勢,迫使白酒行業加快內部結構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度白酒向低度白酒轉化。二是白酒向葡萄酒、果酒方面轉化。
7.營銷手段豐富,觀念更新,范圍擴大:由于白酒產大于銷,和產源頭未能有效控制,于是各企業為賣酒而爭相拉開廣告大戰、促銷手段大戰、商標大戰、包裝大戰等等不一而足。這場大戰不光在企業之間展開,而且波及到商業領域,現在有些大酒廠已開始與個體批發商進行合作。對企業來講,不論開辟什么渠道,只有打開市場、把酒銷出去,進而才能談得上提高質量、保證供應。
8.白酒企業將呈現“少而精”的態勢:酒類產銷體制的改革和監督管理的強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白酒企業面臨開工不足、倒閉、破產、轉變的局面,資產重組概念在白酒業愈演愈烈。未來的白酒業將是少數名優酒分割市場的格局,將呈現“少而精”的趨勢。
9.企業呈集團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白酒市場競爭已趨向白熱化,企業走規?;?、集團化、集約化的路子已勢在必行。目前的白酒行業,受市場規模支配,逐步從無序向有序轉變。優勝劣汰的結果,使白酒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滯銷與暢銷并存的格局,同行業差距日益拉大。目前,許多名優酒在市場競爭壓力下紛紛組建集團,擴大規模,集約經營,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綜合經濟實力。[3]
中商情報網公司預測到2011年中國白酒市場[包括烈性洋酒]將達到2000億元的銷售規模。預計到2010年中國高檔白酒850億元的市場規模。根據我國消費增長趨勢,中商情報網預計2007-2011年我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12%的平均增速,行業利潤將保持 25%左右的平均增速,白酒行業景氣繼續高位運行。
網上找到,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