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夏五千年精品赤露干紅葡萄酒的價格是多少凈含量750ml2 酒精
方盒750ML的我們福建漳州零售價是138.
2,請問葡萄酒有治療冠心病的功效嗎
葡萄酒對心臟有保健作用,但葡萄酒不是藥,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哦。
3,行駛證荷載18噸拉了1844噸葡萄福建高速不給免費通過請問
一般按照每軸15噸計算!不顧就算是你多拉了,實際上有關部門也就是享受你點錢,再說他們只要檢查你絕對是多拉了!
4,有人知道洋酒批發市場嗎
深圳市雷恩諾貿易有限公司 歡迎來電 龍孝尊 15814659557 酒的文化源遠流長,洋酒進入中國時間還很短,發展也不規范,市場潛力還很大,國人洋酒的只是和文化還在不斷提高,未來洋酒一定會在中國與白酒和啤酒成三足鼎立之勢。市場也一定會重新洗牌布局,會正規化。我們不是第一個做洋酒的公司,但我們要努力做最有發展的、最先正規化、只做真酒健康酒的公司。
5,朋友送了幾瓶閩圣牌臺灣高粱酒試問這酒是假酒嗎
不敢說是假酒吧,但是正正的臺灣高粱酒,就是那幾個廠家的,臺灣哪有那么多高粱酒啊,玉山、金門、馬祖、其余小酒廠的都是勾兌酒沒意思了,你說這個酒,我沒聽說過
你好!沒有看到包裝,不好說,閩圣是福建的一個商業品牌,銷售的高粱酒應該是《兵道坑高粱酒》,這應該是一款小眾品牌的高粱酒。不好判斷是不是真的臺灣產的,或者是真酒還是假酒。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6,急求制作福建福州一帶農家糯米紅酒做法過程特別是紅曲糯米和水的
>> 選材講究青紅酒,被譽為閩派黃酒的正宗,主要是因為其釀造工藝的復雜和酒品濃郁醇香兼而營養豐富。福州人認為青紅酒是純糯米釀的,那可是滋補身體的好料。 據采樣分析,青紅酒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糊精、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酯類物組成,有液體蛋糕之美稱。青紅酒酒精度為13%左右,刺激性小,適量常飲,有促進食欲、舒筋活絡、生津補血、調養生體、解除疲乏的功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飲用酒。一般福州人喜歡將雞、鴨、上排、豬蹄之類的東西,加入青紅酒,或燉或煲,味道香醇,營養豐富。比如女人做月子,吃的就是青紅酒燉土雞。 (1)糯米:須選用當地當年產上等糯米;可能是與當地的土壤、氣候有關吧,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古人就近取材。 (2)紅粬:精制上等紅粬。紅粬是我國黃酒釀造的一種特殊粬種,它用大米為原料,經接種粬母培養并經深度發酵而成。用紅粬釀成的酒具有色澤鮮艷,酒味醇厚的特點; (3)白粬:是用一種叫白粬的草本植物制作而成。一粒粒球徑約1cm(各地大小不一),曬干后釀酒必不可少的佐料。 (4)泉水:優質的山泉水或井水。小時候在我老家,湖中水很干凈,有一小些的釀酒者會在農歷五月初四時到湖中挑水,將其儲存到冬季再釀酒,這種做法太暈了,我想沒那必要。當然現在大多用自來水了。 (5)道具:灑壇、灑缸、蒸桶、酒漏:如果去年釀灑失敗會發酸,那么在下次釀灑前要用石灰水浸泡一兩個月后才可使用。灑壇口較小,容易密封;灑缸口較大,便于釀制作業。 >>材料比例 糯米(1Kg 或 飯1.5 Kg)、紅粬(200-300Kg)、白粬(一粒球徑約1cm,視白粬的大小而論。)、水(1.5-2Kg,水的多少直接影響酒的成色,聽說商業釀酒會多加點水。) 比如我家有個可裝30市斤(2市斤=1公斤)的酒壇,所需備材料:糯米20市斤、紅粬5市斤、白粬10粒、水30市斤。>> 制作程序 青紅灑一定要在冬季,其它季節釀成的灑會發酸。這與氣溫有關,一般在10度左右。制作程序: (1)浸泡糯米:將糯米洗凈、浸泡后(至少1-2小時)。 (2)桶蒸蒸飯:鐵鍋內放水到木質蒸桶,蒸桶底鋪上一專用白布,將米放入蒸桶中,蒸桶會從底至頂慢慢變白(由濕變干),待整個蒸桶變白,飯就蒸熟了;呈飽滿,晶瑩剔透,濃濃的飯香。 (3)米飯晾涼:將蒸熟的糯米飯攤開,飯桌桌面可能會不夠用的,一定要晾至冰涼;小時候見大人釀酒時,會捏成一團一團的,說是一團團的容易放入灑缸,就是便于搬運。然而當小孩的我才不理會那么多,在幫忙捏飯團時先捏一團喂飽了肚子再干活。現在認為根本就不用。 (4)浸泡紅粬:在洗凈的陶制酒缸中注入少量的水,約酒缸的五分一,但請一定記住注入的水量。加入所備的紅粬,攪拌均勻。特別是手潮的年輕人不能參與,最好是老婦人。 (5)灑入白粬:將白粬捏成粉末狀,均勻的灑在晾涼的米飯上。拌入多少白粬一定要適中,過多會使酒娘太爛而失之清甜,放少了發酵不足,即使做成了,也不醇香,吃了嗆喉。 (6)米飯入缸:可以用鍋鏟將米飯裝入鍋中,再倒入酒缸中,現代的年輕人真是比老爺子們省事不少,以前是一團一團的搬,我是一鍋鍋的端。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剛剛酒缸底的水也計算在內。攪拌均勻。蓋上木蓋,為什么用木蓋了,因為在酒發酵過程中會有一些水蒸氣,當水蒸氣回滴入陶制酒缸中后,據說酒會發酸。 (7)攪拌發酵:之后每周都要在陶制酒缸中攪拌一下,使其更均勻。發酵大約要 經過一個月。將壇半埋在陰涼處的土中;其實只要放陰涼處就好,沒必要那么麻煩。這里有一句福州流傳很廣的方言:“沒酒怪糟多”。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善于處理某事而在那瞎責怪。 (8)沉糟出酒:沉糟出酒(又稱榨酒),把酒與糟分離,酒可即刻飲用,(有個道具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叫“酒漏”好了。口徑約10cm,長約30cm,形狀像化學用的試管。把它插入酒缸中,酒與糟自然分離,酒流入“酒漏”中,聽說以前用灑勺慢慢的取出。我有個好方法,拿個小水管直接引出。 (9)換壇封存:這個時候的酒就可以直接享用了。農村的酒鬼在自家一般只能喝到這樣的酒。將引出的酒裝入壇口較小酒壇中,先用個塑料袋封口。再泥封保存,用拌有谷殼的黃泥封好壇口,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氣;年頭越久,酒越香醇。 將壇放在陰涼處;聽大人說裝壇時婦女回避,不可觀看,更不可參與;我看是迷信瞎說的。這樣過了一個夏天后,在第二年的冬天啟封。這樣的青紅酒,就被稱為“過夏”的酒了。“過夏” 的酒,紅色的色澤褪了一些,而青的色彩更深,裝在玻璃瓶中,色澤如琥珀般潤麗,如陳年威士忌般好看。酒越陳越香,不過酒鬼是等不及看的。:) 酒放越久越好,色澤越淡。一年以上的多見酒席上,三年的少見,十五年的灑是一種傳奇。 附:剩下的酒糟,就是福州人用來烹調佳肴的紅糟。還可以直接燒制米灑。 來自:http://hi.baidu.com/tatarlxw/blog/item/10d41cfa3f445c8e9f514600.html/cmtid/151b8e867ba9593466096ef8
釀造介紹:1, 選缸一口,或其他容器,但不能含油、酸、堿、以及其他化學成分。原做過酒的酒壇也必須要進行消毒。2, 10斤糯米用1斤紅曲在蒸飯前5-6個小時浸泡在酒缸里,如果加生料酒曲,可以減少紅曲一半并且可以大幅度縮短發酵和成熟時間;3, 10斤糯米加水15-16斤自己控制,水少酒就濃,反則亦之。4, 選購上等糯米洗干凈浸泡4-6小時(根據水溫)瀝干蒸熟(必須熟透)、熱飯不能直接下缸,要適當降溫。飯到缸里與水混合后的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最宜。持棒攪拌均勻讓其發酵,過20小時后發酵旺盛,飯全部浮在上面并有裂縫,看到一個個小孔在冒氣泡,就用酒粑把它打下去,以后每天1-2次。直到飯不再浮上為止。5, 缸口用塑料膜密封讓其陳釀1個月(酒廠3個月,)左右,酒到清澈透明時就可過濾殺菌分裝了。
7,求朱熹春日古詩翻譯
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春日:春天。 2、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3、 尋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7、 東風:春風。 8 光景:風光。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賞析: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名句賞析——“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游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仿佛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于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圣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譯文 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春日:春天。 2、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3、 尋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7、 東風:春風。 8 光景:風光。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賞析: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名句賞析——“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游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仿佛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于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圣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譯文 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sssssbbbbbb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評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介紹〕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漢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