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盛產于什么地方(盛產葡萄的地方是哪里)

盛產葡萄的地方是哪里


一.葡萄的產地是哪里?

1.是寧夏玉泉營農場的葡萄基地,當然也有新疆的吐魯番葡萄基地和山東的大澤山葡萄基地。 在這里屬寧夏玉泉營的葡萄最為有名,大家有時間可以到這里旅游、采摘葡萄。

二.葡萄的來源

1.葡萄屬葡萄科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樹之一。我國“葡萄”一詞是從希臘語翻譯過來的。據考證,葡萄起源于里海地區和地中海沿岸。

2.那里的居民利用和栽培葡萄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人類栽培葡萄的最早史證,是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美費斯城普塔戈廷的古墓壁畫上,有描繪人們收獲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圖案。

3.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以航海和經商著稱的腓尼基人,從古代的科爾希達人那里知道了葡萄,通過他們的航海活動使葡萄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

4.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葡萄在2000多年前已廣泛分布在中東、中亞、南高加索和北非廣大地區。以后通過人類的友好交往,沿地中海岸向西傳播到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大約在公元7世紀時葡萄栽培已遍及歐洲。

5.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葡萄隨著歐洲移民進入北美洲。擴展資料:葡萄的主要價值:營養價值葡萄的營養成分葡萄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6.成熟的漿果中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種果酸有助于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

7.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P等,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疲勞過度大有裨益。

8. 研究發現,葡萄比阿司匹林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9.每天食用適量的鮮葡萄,不僅會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還特別有益于那些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患者的健康。

10.鮮葡萄中的黃酮類物質,能“清洗”血液,防止膽固醇斑塊的形成。葡萄越呈黑色,含黃酮類物質越多,但若將葡萄皮和葡萄籽一起食用,對心臟的保護作用更佳。

11.藥用價值中醫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止咳除煩、補益氣血、通利小便的功效。

12.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含量都高于葡萄的其他部位、也高于其他大多數果樹,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營養兼藥用的商品。

13.經濟價值葡萄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的最重要加工品。葡萄酒因其文化內涵而成為一種高品位的消費品。在中國,其消費量呈直線上升。

14.另外,新開發的葡萄籽油,在國外被用作嬰兒和老年人高級營養油、高空作業者和飛行人員的高級保健油,并頗受世人關注。

15.與其他果品相比,葡萄產品多樣性要豐富得多。人們根據生活需要、加工品的貯運性要求、營養保健作用等因素,還將葡萄加工成葡萄干、葡萄汁、葡萄籽飲料、葡萄籽油等常見產品。

三.我國葡萄種植分布在哪些地區

1.根據多年調查研究,按照生態條件的不同,可將我國葡萄栽培區歸納劃分為以下幾個:(一)東北、西北冷涼氣候葡萄栽培區該區 主要包括沈陽以北、內蒙古、新疆北部山區。

2.該區冬季氣候嚴寒,尤其是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季絕對最低溫常在-30--40℃,>10℃活動積溫僅為2000--2500℃。

3.積溫不足是該區發展葡萄生產的主要障礙。這一地區葡萄露地栽培主要以抗寒性強的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為主,同時要注意苗木應采用抗寒砧木山葡萄或貝達。

4.在城市和工礦區附近可發展部分以歐亞種早熟品種為主的設施栽培。同時,該區內的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北部地區也是我國以山葡萄為主栽品種的特殊栽培區,根據不同地區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情況,可積極發展山葡萄中一些優良的兩性花品種,如雙慶、雙優、公釀l號、公釀2號、雙錦及長白山5號、左山1號、左山1號、通化1號等山葡萄優良品系。

5.(二)華北及環渤海灣葡萄栽培區 該區主要包括京、津地區和河北中北部、遼東半島及山東北部環渤海灣地區。

6.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歷史悠久,是當前我國葡萄和葡萄酒生產的中心地區,鮮食葡萄、釀造葡萄及葡萄酒產量均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7.該區氣溫適中,>10℃年活動積溫為3500-4500℃,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夏季氣溫不高,有利于色素和芳香物質的生成,加之該地區交通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市場流通優勢明顯,今后將仍然是我國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發展的重點地區。

8.為了保持該區在發展葡萄、葡萄酒生產上的優勢,當前在葡萄品種的選擇上要重點發展歐亞種優良品種,重視提高葡萄和葡萄酒質量,并創造條件與國際市場接軌,發展適合旅游、外貿需要的鮮食品種及高檔釀造品種,使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水平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三)西北及黃土高原葡萄栽培區 西北及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葡萄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和傳統的優質葡萄生產區,同時也是目前全國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地區。

10.該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活動積溫量高,日溫差大、降雨量少,自然條件適宜發展優質葡萄生產,是我國今后優質葡萄、葡萄酒的重點發展地區。

11. 該區根據氣候的不同可劃分為:新疆、甘肅西部制干葡萄發展區和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鮮食、釀造葡萄發展區兩大部分。

12.新疆地區(吐魯番、鄯善)和甘肅(敦煌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葡萄干生產基地,除應繼續大力抓好原有制干品種無核白的發展外,還應積極發展新的優質制干品種和高檔歐亞種鮮食葡萄品種,如木納格、紅意大利、紅地球等。

13.華北西部和西北東部的晉、陜、寧、甘黃土高原地區,不僅日照充足,降雨較少,而且土層深厚,特別適于發展優質葡萄生產。

14.在當前國家重點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新形勢下,這一地區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勢,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在品種選擇上要以歐亞種優良品種為主栽品種,同時要積極規劃發展葡萄酒生產,使該區盡快成為我國頗具規模的優質葡萄、葡萄酒生產基地。

15.西北地區東南部和華北地區南部(包括部分黃河故道地區)氣溫較高,而且7-9月雨量較多,對葡萄生產和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在品種的選擇上要注意選用抗病性強、成熟期能避開陰雨的歐亞種品種,同時還可因地制宜地發展部分抗病、耐濕、品質優良的歐美雜交種鮮食品種和制汁品種。

16.(四)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葡萄栽培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氣溫較高,年降雨量大(800-1500毫米),且常集中在7-9月,自然條件對葡萄的生 長和品質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以往被認為是不適宜葡萄發展的地區。

17.近10余年來,隨著新品種選育和引種工作的加強以及科學技術普及,較耐濕熱的巨峰系品種在南方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上海市、浙江金華、福建福州和福安、湖南衡陽和懷化、四川成都和廣元等地發展巨峰系品種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形成我國一個新的巨峰系品種生產區。

18.今后該區鮮食品種的引種仍應以優良的抗濕、抗病的巨峰系品種為主,如京亞、京優、申秀、藤捻、夕陽紅等。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近年來開展的避雨栽培研究表明,在人工簡易設施避雨條件下,乍娜、玫瑰香等歐亞種品種也能正常結果。

19.這為我國高溫多雨的南方地區發展優質的歐亞種葡萄栽培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五)云貴高原及川西部分高海拔葡萄栽培區 云貴高原及川西高原及金沙江沿岸河谷地區地形復雜,小氣候多樣,其中一些地方日照充足、熱量充沛、日溫差大,降雨量較少而且多為陣雨,云霧少,年日照在2000小時以上,適合發展葡萄。

推薦閱讀

奔富紅酒是什檔次?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