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白酒變成黃酒,怎樣讓酒的顏色變黃

本文目錄一覽

1,怎樣讓酒的顏色變黃

白酒變黃一般有三種原因:1、儲藏或釀造時候受高溫影響;2、存放的時間長了,酒精揮發的影響;3、跟鐵類金屬接觸容易使酒變黃。
就是黃顏色的話有好多種如果你喝著是白酒類型的,喝到嘴里好比喝醬油的話那是黃酒,一般南方較多,因為黃酒祛濕,出名點的紹興黃酒,就是一種還有黃顏色重的話比較偏黑帶點汽沫的話那是原漿,一般這種酒的原漿是啤酒的較多還有德國黑啤也是有點發黃

怎樣讓酒的顏色變黃

2,怎么樣用白酒制造黃酒

焦糖色+香精+水+白酒=假黃酒,因為黃酒和白酒的制作工藝完全不不同。
白酒變黃酒肯定是實現不了的,因為兩種酒的原料不同,沒必要一定得把白酒處理掉,白酒留著不會壞掉,燒菜的時候可以代替黃酒
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可以頂替黃酒用下,比如魚肉碼味加點白酒一樣
料酒和黃酒一樣的,只是料酒各地區分不一樣。料酒包含:白酒(做菜時只能放少量,多了酒味很重,影響菜的質量),啤酒(啤酒鴨等),紅酒。黃酒在做菜時用的最多,所以習慣稱為料酒。

怎么樣用白酒制造黃酒

3,酒釀好后怎能變成黃酒

中國的酒主要分黃酒和白酒兩大類,白酒是要經過蒸餾設備和技術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豐富其品味,屬于后起的發展,白酒之根在黃酒,故黃酒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據有領先的地位。(黃酒是相對于白酒、葡萄酒等而言的大名,除紹興黃酒以糯米為原料外,國內各地生產的許多黃酒也有以粳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作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過濾、貯存、勾兌等工藝生產流程而成,不在本文之列。)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可以。麥曲可以讓黃酒色澤變得較黃,自然黃,且加大發酵及糖化。

酒釀好后怎能變成黃酒

4,家庭如何自制黃酒

黃灑的做法步聚
酒可以飲用,也可作料酒。家庭自制方法簡便易行。自制的黃酒雖然不能與名牌酒媲美,卻也芳香可口,別具風昧,而且成本低廉。自制黃酒的原料配方是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藥(副食店有售)0.28公斤。制作方法: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

5,如何釀造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以曲類及酒母等為糖化劑,,蒸煮、糖化發酵、壓濾、澄清、殺菌、貯存、調配、過濾、裝瓶,再進行殺菌等工序而成的釀造酒。顏色大多呈黃色而故名,酒度一般在15~16%(V/V)。
黃酒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飲料酒,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低度酒,因酒色澤黃亮而得名,屬于低度的發酵原酒。黃酒是用糯米、大米或黍米為主要原料,通過酒藥、麥曲的糖化發酵,最后經壓榨制成。根據釀造選用的主要原料曲藥和釀造的方法不同,黃酒大致可分為紹興酒、紅曲黃酒、黍米黃酒、吉林清酒等四種類型。黃酒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份。除可飲用外,在烹飪方面可作調味料,有去腥提味的效果。在醫藥方面,中藥常以黃酒配制藥酒或作藥物炮制用。唐朝大詩人李白作詩贊美黃酒曰“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每次都用糯米4 ~6 天。先將糯米放入大水缸中浸透,淘凈,然后撈起濾干,倒入 大飯甑里蒸熟成飯。復將飯甑移到大陶缽上,淋半桶清涼水,促飯降溫,然后將甑中之飯盛入酒缸,俟溫度降至20 度左右時,則均勻地拌入酒餅(一種發酵的酵母,系用米糠、中藥細辛等制成),旋即反復攪拌,接著把飯扒平, 從飯的中央挖一小井,蓋好缸蓋,移放到放有稻草的竹簍里,,以利于保溫發酵。夏天氣溫高,24小時后,啟開缸 蓋,小井中即涌出香氣四溢的酒液,謂之酒娘。繼用杓子翻動酒娘糟,再蓋上缸蓋,但不宜蓋得過緊,須留一氣孔 出氣,否則酒易變酸。4 ~5 天后,注入醴泉水約300 斤,浸泡酒娘槽;又4 ~5 天后,把酒糟倒入酒簍里,壓榨 出酒液來。然后,把酒液裝入酒壇,密封壇口,送入溫室用蒸汽局沸。這便是當時市肆中出售的黃酒了

6,誰知道在家怎樣制做黃酒

我在網上找了個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黃酒制作 1.糯米若干,浸泡5小時. 2.把水濾去,把浸泡后的糯米倒入飯甑. 3.把飯甑蓋好,放到大鑊中,大鑊底部放水. 4.鑊底生火,蒸上2~3個小時,直致米變成軟熟的飯粒. 5.把蒸好的飯粒扒松,倒進非常干凈的大水缸. 6.水缸內加入少量的干凈水. 7.加入適量酒餅[發酵劑,可買到],不同酒藥可釀出不同的酒.有的甜,有的濃.甜酒酒藥少,濃酒酒藥多. 8.把酒缸蓋好,冬天等6-8天,夏天等3-4天,香淳的米酒就出來了. 9.這時的酒是生的,要加熱.有些則把酒糟用漏斗狀的竹編濾器濾出酒,再把酒放到密封的壇子,把壇子放到悶燒的谷糠里加熱. 10.有的人把釀好的酒又加到下次釀酒的飯粒上重釀.....最多的我聽過是九重酒. 11.米酒也可以浸泡些熟地,黨參,當歸......等中藥,成了藥酒. 釀酒過程關鍵是 干凈.殺菌消毒重要,不然可能成醋也. 回答者: mukashi
酒可以飲用,也可作料酒。家庭自制方法簡便易行。自制的黃酒雖然不能與名牌酒媲美,卻也芳香可口,別具風昧,而且成本低廉。 自制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藥(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后備用。②蒸飯。將瀝干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勻 熟后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后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于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后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后即可開壇飲用。
很簡單,去市場買啊
你去超市都會有的何必~太麻煩
用豆包布濾渣
1.將米洗凈煮熟,比平時煮的要硬。2.將煮好的米飯攤涼。放入準備好的缸內。將酒曲碾成粉末與缸內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保溫大約40攝氏度。3,經3天后米飯變軟,用筷子扎一孔,看是否有酒滲出,如果有倒入適量低濃度酒,再蓋好蓋。4.至第七天時酒已發酵完,用豆包布濾渣。再放入鍋入蒸至85攝氏度,放涼,裝壇。三個月后可飲用。

7,快速制作黃酒方法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科學釀酒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近年來,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藥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一:黃酒釀造的特點:①所使用的糖化發酵劑為自然培養的麥曲和酒藥,或由純菌種培養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霉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酵劑、復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②黃酒發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酵并行型,因而發酵醪不易酸敗,并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③新酒必須殺菌,并經一定的貯存期,才能變成芳香醇厚的陳酒。 二:制作黃酒的原料和工具:鮮紅薯50千克,大曲(或酒曲)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陳皮、竹葉各100克,備小口水缸1個,長木棍1條,布口袋1條。 三:工藝流程:選料蒸煮—加曲配料—發酵—壓榨—裝存。 四:工藝操作要點:①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凈鍋中煮熟。②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后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③發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并將缸口封嚴,然后置于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復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制出采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制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酵前,先在缸內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將料倒人。發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發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④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后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干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后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鐘,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后,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