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銷售白酒的包裝物費用是怎么核算的比如酒瓶吧
- 2,貿易公司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
- 3,品種十來種沒有財務軟件銷售成本要采用什么方法核算才好 搜
- 4,商貿公司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
- 5,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
- 6,關于商貿企業成本計算
- 7,請按照一般納稅人13稅純貿易公司的盈利計算方式
1,銷售白酒的包裝物費用是怎么核算的比如酒瓶吧
消費稅除啤酒黃酒外,均要并入酒類產品銷售額中增值稅中對白酒包裝物的規定和消費稅是一樣的,都要并入銷售額中
無涯草的回答非常正確.
消費稅除啤酒黃酒外,均要并入酒類產品銷售額中 增值稅中對白酒包裝物的規定和消費稅是一樣的,都要并入銷售額中
一般來說,構成產品實體的包裝物如酒瓶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不構成產品實體的包裝物如紙箱計入銷售費用(或說營業費用)!領用酒瓶,用于生產時:借:生產成本貸:原材料(或其他科目)領用包裝物用于銷售時:借:銷售費用(或營業費用)貸:包裝物(或其他科目)
有單獨計價我不單獨計價的兩中方法。 酒瓶跟白酒不能分開的,就像牙膏跟裝牙膏的皮盒。
2,貿易公司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
一、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二、數量售價金額核算法;三、售價金額核算法;四、進價金額核算法。貿易公司主要就是商品的買與賣,貿易公司最重要的是信息和業務渠道,要有貨源和銷售目標,并產生一定的利潤。真正的貿易公司就是根據市場規則,收集市場的需求與供應,做出比較合理的分配。合理資源配置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也通過資源配置從中獲得商業利潤與商業信譽。經營范圍:1)各種進出口商品的品質、衛生、安全質量檢驗(包括感官的、物理的、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和微生物檢驗)(2)各種進出口商品的數量鑒定(包括衡器計重、水尺計重、容量計重),以及整批貨物和包裝內貨物的數量鑒定(包括件數、長度、面積、體積等)。(3)各種進出口商品的包裝、標記鑒定。(4)各種進出口貨物的貨載衡量。(5)進口貨物承運船舶的艙口檢視、監視卸載、載損鑒定和進口商品的殘損鑒定。(6)出口貨物承運船艙、車廂和集裝箱的有關清潔、衛生、密固、冷藏效能等適載條件檢驗,以及積載鑒定和監視裝載。
3,品種十來種沒有財務軟件銷售成本要采用什么方法核算才好 搜
銷售成本按批次核算,也可以按購進商品先進先出法核算銷售成本,實際上對于進貨、出貨非常頻繁的批發業務來說,采用何種成本核算方式都無所謂,因為在一年的跨度內,所有的入庫商品的成本基本都能進入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里去,年末余額較年初余額相差一般不大。如果只有這十來個品種的白酒,建議使用金蝶商貿版程序進行進銷存管理,我用過這個程序,入庫時輸入采購價格,確定好成本核算方法,出庫時只需要錄入數量,成本月底自動計算,其他的進銷存都可以做到這點,網上有免費版的進銷存,思路都一樣,我就是覺得金蝶的使用更方便,更好操作,商品品名可以錄入拼音首字母后自動顯示。賬務處理也在一個程序里,還有往來款項的核算,都非常好。你可以百度HI我,愿意指導你。
移動加權平均算法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平均加權法,
這個要看你們公司的會計,用什么銷售成本的核算方式,象我們做酒行業的客戶,一般都是用月平均核算方式的。關于數據如何得出來,這個不是很難的,把這個月所有的進倉和采購退貨得出的金額除以數量,得出成本單價,然后把這個單價乘以這個月銷售數量,就得出銷售成本了。
看了你的問題,公司存在2個問題:1、管理問題,采購的東西,就算沒有給到發票,采購價格是一定要知道的2、管家婆業務軟件沒有管控采購這塊。你要想算出成本,軟件里面需使用采購模塊。推薦金蝶商貿版,是一個簡單的財務進銷存,適合貿易公司用的,把你整個企業進行了管控。非常完整。
成本核算建議“批次管理、先進先出”,可百度“沖谷進銷存”,成本核算如前所述。
4,商貿公司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
商貿成本會計核算方法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
商貿公司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如下: 一、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以實物數量和進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方法。 二、數量售價金額核算法;指對庫存商品存貨同時以實物數量和售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 三、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四、進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都只反映進價金額、不反映實物數量的一種核算方法。由于這種方法不記實物數量,所以必須通過對庫存商品的實地盤點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才能倒算出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商貿企業一般都是運用實地盤存制的。從會計規定來說一般小規商貿企業適用《小企業會計制度》按其規定毛利率法一樣是可以運用的。毛利法在會計和稅法中沒有具體的定義,按會計上對毛利法的規定一般是最少三個月盤點一次來倒擠實際毛利率。就是說按規定小型商貿企業只要是至少每季未進行一次實物盤點,通過盤點可以倒擠出本季的實際毛利率來核算成本就是符合稅法和會計規定的。 按稅法規定商貿企業(內資)對成本核算可以適用毛利率法。(具體見《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084號第十一條)外資商貿企業因為企業所得稅是按季預交按年清算的,按稅法規定一樣是可以適用毛利率法的。稅法的在小型商貿企業的成本核算上的規定還是比較人性化,當然在實踐中因為稅務人員和企業會計人員對以上規定并不是很清楚可以會有各自的理解。并且毛利法從稅務籌劃來說是有很大空間的,因為實地盤存制是倒擠的,對于損失的實物是查不出來的,都計入了成本中。
5,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
1 對2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最好不要用,因為原材料價值比較大 個別計價法 比較繁瑣,如果每個月材料種類不多的話 可以用 先進先出法資產價值比較接近市價,嘿嘿,絕對符合新準則要求 建議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雖然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真實3 廢料如果還可以用,比如賣點錢啊什么的 沖減成本 沒有用的話,貌似不用入庫吧。。。。 存貨的確認最起碼要能夠可靠計量吧,既然廢料不能回收,那就沒公允價值,還記什么。。。。
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主要有:(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這一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主要包括兩種: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1、加權平均法 又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本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加權平均法較上述兩種方法簡便,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2、移動加權平均法。 它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后,立即為存貨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發貨計價基礎的一種方法。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三)個別計價法它是指每次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按其購入時的實際成本分別計價的方法。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先按計劃成本對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進行核算,并及時計算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月份終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將上述差異分配于發出存貨的成本中,將已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6,關于商貿企業成本計算
用毛利率法計算已銷商品成本,一般是按企業的商品預計毛利率估計,各企業因商品不同,經營情況不同,均會有所差異,常規下每月應按固定毛利率計算成本,每季度末須對商品進行實際盤點,調整毛利法計算的差異,這點很重要,是稅前列支的依據,不可缺也.
商貿企業成本計算有兩種方法:一、售價核算法這種方法適合于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后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二、是進價核算法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于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么多復雜的工序。
結轉成本不是按毛利率來計算的,是按你實際發生的成本來計算的。你最好咨詢一下專管員,因為我沒有碰到過商貿企業按一定的毛利率來計算成本的。
毛利率不是固定的,一般采用上月毛利率或者本月計劃毛利率. 答: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金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金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一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一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一本期銷售成本 采用毛利率法估計本期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時,關鍵在于所使用的估計毛利率是否可靠。這就是說,用毛利率法估計存貨所得結果的正確程度,取決于使用的估汁毛利率的可靠程度。通常可以根據上一會計年度銷貨毛利率;參考企業目前的實際經營環境和條件來估計。 毛利率法在商業企業較為常見,特別是商業批發企業,若按每種商品計算并結轉銷售成本,工作量較為繁重,而且商業企業的同類商品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這種存貨計價方法也比較接近于實際。 采用這種方法,商品銷售成本按商品大類銷售額計算,在大類商品賬上結轉成本,計算手續簡便。商品明細賬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每季末的最后一個月再根據月末結存數量,按照最后進價法等計價方法,先計算月末存貨成本,然后再計算該季度的商品銷售成本,用該季度的商品銷售成本減去前兩個月已結轉的成本,計算第三個月應結轉的銷售成本,從而對前兩個月用毛利率計算的成本進行調整。
7,請按照一般納稅人13稅純貿易公司的盈利計算方式
1,抵扣進項稅額,必須購進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即你購進的含稅銷售額100元,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你購進時含稅銷售額100元,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你購進的金額為100÷(1+13%)=88.50元,增值稅額為88.50×13%=11.50元。你以180元含稅銷售額賣出,那么你的銷售額為180÷(1+13%)=159.29元,稅額為159.29×13%=20.71元。那么,你的毛利為159.29?88.50=70.79元,你的應交增值稅為20.71?11.50=9.21元如果你購進時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購進時的稅額是不能抵扣的,應該全額計入成本。這樣,你的毛利為159.29-100=59.29元,你的應交增值稅額為20.71元。2,現金買入產品,與上述方法一致,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否則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你參照上述方法自己計算。注意:增值稅里提到的銷售額、金額等都是不含稅的,即不包括增值稅。所以如果不提含稅銷售額或者不含稅銷售額,銷售額(或者金額)就指的是不含稅銷售額。另外,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含稅銷售額=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增值稅額=銷售額×增值稅稅率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問題1.只要有毛利,同稅率的情況下,進項稅永遠不可能抵消掉銷項稅,需要墊稅。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不含稅毛利額乘以增值稅率其中,不含稅價等于含稅價÷(1+增值稅率)如果180元也是含稅,則盈利為(180-100)÷1.13=70.82.如果100元含稅,盈利為35.4元如果100元不含稅,盈利為23.9元
很明顯,這個是稅務部門核定的稅率,銷售收入*8%數額不小啊,呵呵,一般納稅人年平均銷售收入為200萬,也就是200萬*8%被,就是說一年你企業的所得稅最少要交16萬,你企業如果能準確的核算出企業所得稅的話,有權要求稅務局撤消核定!按稅法規定的利潤*25%來交!當然了,這個是理論上的,實際感覺這么操作不太可能,凡事都有兩面性,這不是硬性的規定,你可以跟稅務局的協商解決啊,找出一個你們都認為合理的稅負去交!
一、利潤:180-100一[180÷(1+13%)x13%一(100÷(1+13%)×13%]=80一[20.71一11.50]=80一9.21=70.79(元)交增值稅9.21元。盈利70.79元。二、利潤:140-100一[140÷(1+13%)x13%一(100÷(1+13%)×13%]=40一[16.11一11.50]=40一4.61=35.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