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汽輪發電機組的經濟性指標有哪些
影響經濟運行的主要技術參數有:主蒸汽再熱蒸汽的壓力和溫度。凝汽器的真空、鍋爐的爐膛溫度、機組所帶負荷多少等。主要經濟指標有:負荷率、供電煤耗、廠用電率、汽耗率、真空、鍋爐的主蒸汽壓力和溫度、排煙溫度、高低加投入率等。
2,技術經濟指標的指標設計
技術經濟指標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是:①科學性。即指標的設計必須同技術經濟范疇的科學含義相一致,指標的數量應取決于實際經濟部門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完善程度。②實用性。即指標設計應適應于經濟發展水平、計劃水平、統計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與經濟的相應變動;對于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技術實踐,其指標設計應有不同,各有側重。③可比性。即指標設計應在統計數據、滿足需要、時間、價格、消耗費用等方面可比的條件下進行,要將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
技術經濟指標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對各種設備、各種物資、各種資源利用狀況及其結果的度量標準。它是技術方案、技術措施、技術政策的經濟效果的數量反映。技術經濟指標可反映各種技術經濟現象與過程相互依存的多種關系,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成果。各部門和企業都有一套與本部門、本企業的技術裝備、工藝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動力以及產品特點相適應的技術經濟指標。
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翻譯是什么意思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main techno-economic indexesmain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Major techno-economic indexes
趨勢指標:移動平均線 定向運動平均指數 bollinger bands布林線 商品通道指數 拋特區 標準偏差 振蕩指標:平均波動幅度 熊力 公牛電源 demarker 信封 部隊指數 ichimoku金考孝 圖 動量 移動平均線的振蕩器 相對強弱指數 相對活力指數 隨機振蕩器 威廉的百分之范圍 成交量: accumuation /分銷 資金流向指數 平衡量 卷 比爾威廉姆:加速器振蕩器 揚子鱷 可怕的振蕩器 標記便利指數 自定義:加速器 積累 揚子鱷 全反射 可怕的 帶 熊 公牛 消費者信心指數 海肯阿智 ichimoku iexposure 圖 動量 移動平均線 奧斯馬 拋 rsi指標 隨機 曲折 英語 ? 中文(簡體) 翻譯
4,企業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什么意思包括哪些方面
這個很多了,產值,銷售收入,利潤,中間投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工資總額,上交稅費等
技術經濟指標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對各種設備、各種物資、各種資源利用狀況及其結果的度量標準。它是技術方案、技術措施、技術政策的經濟效果的數量反映。技術經濟指標可反映各種技術經濟現象與過程相互依存的多種關系,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成果。各部門和企業都有一套與本部門、本企業的技術裝備、工藝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動力以及產品特點相適應的技術經濟指標。 1、經濟意義: 技術經濟指標是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管理、指導、控制、監督和檢查的重要工具。利用技術經濟指標,可以:①查明與挖掘生產潛力,增加生產,提高經濟效益;②考核生產技術活動的經濟效果,以合理利用機械設備、改善產品質量;③評價各種技術方案,為技術經濟決策提供依據。 2、表示方法: 技術經濟指標既屬于經濟指標,但又區別于經濟指標,如消耗總量、產品產量等單純表示資源消耗與經濟成果的指標不是技術經濟指標,只有將兩個相關的經濟指標進行比較而得到的經濟指標才是技術經濟指標。技術經濟指標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種: ①雙計量單位表示法。即將消耗與成果進行比較時所得到的指標,如產值能耗、棉布用紗、勞動生產率等,用雙計量單位表示:產值能耗用“噸/萬元”表示,棉布用紗用“公斤/百米”表示,勞動生產率用“價值量(實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時)”表示。 ②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總體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如優質品率、材料利用率等均用“%”表示。 ③指數表示法。即在兩個相關指標中,用“一個為100時,另一個為多少”表示。如百元產值提供利潤、百元資金提供產值等都是用這種方法表示。 3、指標設計: 技術經濟指標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是:①科學性。即指標的設計必須同技術經濟范疇的科學含義相一致,指標的數量應取決于實際經濟部門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完善程度。②實用性。即指標設計應適應于經濟發展水平、計劃水平、統計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與經濟的相應變動;對于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技術實踐,其指標設計應有不同,各有側重。③可比性。即指標設計應在統計數據、滿足需要、時間、價格、消耗費用等方面可比的條件下進行,要將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 4、分類: 技術經濟指標一般分為: ①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前者是以價值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后者是以實物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 ②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前者如成本指標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工資等各種消耗費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動力費用提供的產值等。 ③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前者是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準,后者是從企業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準。 ④絕對數量指標與相對數量指標。前者如國民收入、利潤總額等,后者如產值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成本利潤率等。 ⑤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前者如國民總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國民收入等。 ⑥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前者如能源節約額、資源節約額等,后者如質量等級、優質品率、合格率、廢品率等。
5,什么是技術經濟指標名詞解釋下
11.0.1 技術經濟指標是從量的方面衡量和評價規劃質量和綜合效益的重要依據,有現狀和規劃之分。目前居住區的技術經濟指標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平衡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但各地現行的技術經濟指標的表格不統一,項目有多有少,有的基本數據不全,有的計算依據沒有注明。環境質量方面的指標不多。因此,本規范要規定統一的列表格式、內容、必要的指標和計算中采用的標準。正文表11.0.1為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有必要指標和選用指標之分。即反映基本數據和習慣上要直接引用的數據為必要指標;習慣上較少采用的數據或根據規劃需要有可能出現的內容列為可選用指標。 居住區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也稱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綠地四項,它們之間存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主要反映土地使用的合理性與經濟性,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及每人平均用地水平是必要的基本指標。在規劃范圍內還包括一些與居住區沒有直接配套關系的其他用地,如外圍道路或保留的企事業單位、不能建設的用地、城市級公建用地、城市干道、自然村等,這些都不能參與用地平衡,否則無可比性。但“其他用地” 在居住區規劃中也必定存在(外圍道路),因此它也是一個基本指標,居住區用地加“其他用地”即為居住區規劃總用地。 反映居住區規模有用地、建筑與人口(戶、套)三個方面內容,除用地外,人口(戶、套)、住宅和配建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筑面積及其總量也是基本數據為必要指標。非配套的其他建筑面積是或有或無,因此,是一個可選用的指標。平均層數與住宅建筑密度關系密切,是基本數據,屬必要指標,高、中高層住宅比例也是住宅建設中的控制標準屬必要指標;毛密度由于反映居住區用地中的總指標,反映了在總體上相對的經濟合理性,所以它對開發的經濟效益,征地的數量等具有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住宅建筑套密度是一個日漸被人認識、重視的指標,在詳細規劃的實施階段根據戶型的比例、標準的要求等去選定住宅類型后,可以通過居住區用地、住宅用地等基本數據計算;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是與居住區的用地條件、建筑氣候分區、日照要求、住宅層數等因素對住宅建設進行控制的指標,是一個實用性強、習慣上也是控制居住區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屬必要指標;建筑面積毛密度是每公頃居住區用地內住宅有公建的建筑面積之和,它可由居住區用地內的總建筑面積推算出來。由于公建在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還沒有進行單體設計而是按指標估算,因配建的公建與住宅建筑面積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即住宅是基數,住宅量一確定,配建公建量也相應確定,因而以往宅建筑面積的毛、凈密度、建筑面積毛密度(也稱容積率)為常用的基本指標。 環境質量主要反映在空地率和綠地率等指標上。與住宅環境最密切的是住宅周圍的空地率,習慣上以住宅建筑凈密度來反映,即以住宅用地為單位1.00,空地率=1-住宅建筑凈密度。居住區的空地率習慣上以建筑毛密度反映,即居住區的空地率:1-建筑(毛)密度。住宅建筑凈密度和建筑毛密度越低其對應的空地率就越高,為環境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用地條件。綠地率是反映居住區內可綠化的土地比率,它為搞好環境設計、提高環境質量創造了物質條件,為此都屬必要指標。 居住區建筑密度,是居住區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居住區用地面積的比率(%)。是居住區重要的環境指標,屬必要指標。 由于舊區改建規劃范圍內一般都有拆遷,因此“拆建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開發的經濟效益,是舊區改建中的一個必要的指標,在新建居住區中不作為必要的指標。 為了可比及數值的一定精度,除戶、套和人口數及其對應的密度數值外,其余數值均采用小數點后兩位。 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如采用的統計口徑不準確(如把住宅正常間距內的小綠地計入公共綠地)或計算口徑不統一,則不能如實地反映規劃水平及其經濟合理性,也難核實、審評和比較。為此,正文條文是對各類各項用地范圍的劃定、面積和相關指標的計算口徑作出規定。 要評價任何一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的好壞,要解決任何一個技術經濟總是都離不開采用各種各樣的技術經濟指標。技術經濟指標有很多種類和層次,形成了不同的技術經濟指標體系。 (1)經濟指標體系和技術指標體系。經濟指標體系是反映技術方案經濟狀況的指標體系。經濟指標有三種用途:一是用作技術方案經濟評價指標,如超額利稅、超額利潤、資金利稅率、資金利潤率等;二是作為計算技術經濟模型的確定性經濟指標,如發電出力、單位千瓦投資、匯率、利率、稅率等;三是作為影響技術經濟效果的不確定性經濟指標,如市場價格、銷售量等。技術指標也有三種用途:一是用作技術評價指標;二是作為經濟指標的計算依據;三是用作技術方案代表性參變數,如電力導線經濟截面指標。 (2)貨幣指標體系和實物指標體系。貨幣指標體系的最大優點是能夠把各種形式的實物指標通過價值(貨幣)的形式統一起來,給技術經濟評價和計算帶來極大的方便。缺點是包含通貨膨脹因素,不真實反映實物指標。實物指標體系反映實物平衡狀況,是貨幣指標計算的基礎。 (3)綜合指標體系和單項指標體系。綜合指標體系能夠反映技術方案綜合技術經濟狀況;單項指標體系只能反映某個局部的技術經濟狀況。局部和綜合是相對的,局部是綜合的基礎。比如,成本指標對超額利潤指標來說是單項指標,但對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工資成本等等指標來說是綜合指標。 (4)數量指標體系和質量指標體系。 反 映技術經濟各方面數量關系的是數量指標體系;反映內在和外在的本質、特征與功能的指標體系是質量指標體系。為了定量計算,不少質量指標要采用各種方式轉化為數量指標。 (5)相對數量 (單位數量) 指標體系和絕對數量(總數量)指標體系。相對數量指標常常是一種系數、比例、百分比、比值和單位數值,如經濟效果系數、折舊率、利率、稅率、資金利稅率、勞動生產率、資金利潤率、單位投資、單位成本、單位價格、單位消耗等指標,容易反映技術方案之間的相對經濟關系,也是絕對數量指標計算的基礎。 (6)宏觀指標體系和微觀指標體系 。 反映宏觀范圍的技術經濟指標形成宏觀指標體系;反映微觀范圍的技術經濟指標形成微觀指標體系。 (7)動態指標體系和靜態指標體系。考慮時間因素的技術經濟指標體系是動態指標體系,它包括由18個時間系數組成的時間系數指標體系。不考慮時間因素為靜態指標體系。 (8)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這是由以上七類指標體系組成的,對技術方案進行經濟評價所采用的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宏觀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有四級54個指標組成,一級指標有超額利稅等8個。微觀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有四級47個指標組成,一級指標有超額利潤等4個。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合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于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簡稱mos)”。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伸而來。有關經濟名詞的網頁:http://www.zmd.gov.cn/news/list1.asp?t_id=42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2234.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1539.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1242.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1005.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0759.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0558.htmhttp://www.zmd.gov.cn/news/42/2004526110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