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3月6日生產的茅臺大箱子總重195千克凈重282千克六瓶
搜一下:2015年3月6日生產的茅臺,大箱子總重19.5千克,凈重2.82千克,六瓶裝。紙箱沒有度數,正
有 你說的是15年份茅臺 大概2500一瓶 如要出售看頭像聯系 謝謝采納
2,2010年全國白酒銷量排行
我國白酒行業飛速發展,白酒產量從1980年后不斷上升,到1996年達801萬噸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為323萬噸,從2005年開始,白酒的產量開始恢復,2005年為349萬噸,2006年為400萬噸,2007年達到493萬噸,2008年高達572萬噸,創下了15.80%這樣罕見的高幅增長,2009年突破600萬噸,2010年全國白酒總產量大約850萬噸,四川兩百多萬噸,大約占1/4強。 2010年五糧液銷售400多個億,茅臺110多個億,洋河70多個億,郎酒58個億,瀘州老窖54個億 高端市場五糧液39%,茅臺37%,瀘州老窖7%,水井坊5% 推薦你看一下個名酒廠的年度報表
3,2010中國白酒銷量排名
2010年中國白酒銷量排名
第一位:茅臺,以13.09%的市場綜合占有率一舉奪得冠軍。
第二位:尖莊,退居第二。
第三位:金六福,從上月第六升至第三。
第四位:五糧液,退后一位。
第五位:瀘州老窖,退后一位。
第六位:古井貢,高升兩位。
第七位:紅星。
第八位:郎酒,新入圍。
第九位:寧城老窖,新入圍。
第十位:榆樹,新入圍。
2011年排名1五糧液。2茅臺。3蘇酒集團。4瀘州老窖。5郎酒。
全國白酒總產量大約850萬噸,四川兩百多萬噸,大約占1/4強,山東第二,河南第三
茅臺:
2010年前11個月集團銷售收入143.27億,利潤71.52億
五糧液:
2010年集團銷售400億,利稅100億
劍南春:
2010年銷售30多億
瀘州老窖:
2010年收入53.7億。
洋河:
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75.45億,凈利22億
汾酒:
集團實現55億銷售,銷售公司2010年前11個月實現銷售33億
郎酒股份公司2010年銷售58億
4,茅臺酒都有哪些香型貴州茅臺集團是只生產醬香型的酒嗎
茅臺酒 屬于醬香型
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自東漢時期始,直到現在,已泱泱綿延兩千余年。兩千年來,酒,始終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占用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無不以酒為樂,以酒為激發豪情、消遣愁懷的紐帶。于是我們聽到了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聽到了李白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聽到了李清照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凡此種種,無不表明著我國酒文化的悠久與繁榮。
但是,這些名詞佳句,僅僅向我們展示了感性層面上的酒。要真正對中國白酒多一點理性的認識,就必須接觸與了解我國白酒的各種不同類型與風格。
中國白酒的分類有多種。按香型大致可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等。以上這些香型的白酒以其獨有的風格特征在我國白酒市場上各領風騷,分別擁有自己的消費群體與市場份額,并各自推出了自己的酒中奇葩,如醬香型的茅臺酒就是不可多得的酒中珍品。
茅臺酒獨領風騷近百年 , 它有何特點呢 ?
醬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中較為珍貴的一個大類,目前產量約占全國白酒總產量的 1% ,以馳名中外的國酒茅臺為典型代表。茅臺酒是我國大曲醬香型酒的鼻祖 , 深受世人的喜愛 , 被譽為國酒、禮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其優秀品質和獨特風格是其他白酒無法比擬的。
標準的茅臺酒就只有醬香型的~
這就是為什么茅臺雖然是國酒,但是資產一直不可能達到五糧液的原因,五糧液完全就是勾兌
就只有醬香型,一直都是這樣
5,茅臺和五糧液的市場占有率分別是多少他們的最暢銷產品分別是什么
茅臺一直沒有停止過產能擴張。中投證券研究數據表明,2003年,茅臺及系列酒產量11794噸,相對2002年增加10%,這是茅臺酒產量突破萬噸位節點。而在此之前,茅臺酒從1953年的75噸發展到1000噸,花了26年;從1000噸發展到2000噸,用了14年時間,從2000噸發展到10000噸,用了13年時間;2007年,茅臺產能達到16865噸,2008年產能達20000多噸。
而眼下,茅臺“十一五”計劃正按步驟進行,其產能釋放也在預期之中。以茅臺酒五年生產周期計算,自2011年起,茅臺將每年新增2000噸產能,至2015年,茅臺及系列酒產量總產將達到25000噸。而由于醬香型白酒優質酒出酒率高,屆時產能將比現在翻一番。
在巨大投資成本以及產能壓力下,茅臺放量已在預料之中。而在團購市場增長速度有限的情況下,從長期來看,在商超渠道的耕耘將為茅臺打開更大的空間,并將成為五糧液最強勁的對手。而茅臺自去年底以來的不控量不提價舉措,頗含鼓勵經銷商奪取商超市場,并借此試探市場的意味。
記者觀察
五糧液渠道隱憂 背后是品牌危機
高端產品的最終拉動力仍是品牌,是消費者的主動購買愿望。在這一點上,五糧液的市場地位令國窖1573、水井坊等二線高端品牌至今難以企及。然而現實未必能一直如此美好下去,五糧液的商超渠道面臨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其品牌面臨的隱憂。
反觀五糧液近年來在品牌上的發展上,并沒有一個清晰內涵。提起五糧液,夸其酒好者大有人在,但追問原因,人們卻常常說不出所以然。由此可見,在品牌上,五糧液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慣性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茅臺國酒地位與國窖“濃香鼻祖”等概念因其不可復制和差異化而深入人心。
近年來五糧液堅持實施控量保價,公司為此作出不小犧牲,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以筆者之見,單純的控量提價并不足以達到預期目的,五糧液仍必須賦予產品充足的活力和有說服力的品牌內涵。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五糧液最大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6,現在飛天茅臺的執行標準是什么
前幾天剛剛喝過這種酒!一般是生產之后最少存放15年 才會出售! 倒出來 可以看到淡淡的黃色!50 來度 !
GB/T18356-2007《地理標志產品 貴州茅臺酒》新飛天http://www.moutaichina.com/tabid/392/InfoID/2889/Default.aspx#curinfoid=2889DB52/526-2007《醬香型白酒》,GB/T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Q/MTJ02.25-2000 來自茅臺官方網站 飛天http://www.moutaichina.com/tabid/392/InfoID/3295/Default.aspx#curinfoid=3295
我國的醬香型白酒執行國家標準為GB/T26760-2011;液態法白酒執行GBT20821-2007(用食用酒精做的酒)、 固液法白酒執行GBT20822-2007(用食用酒精與固態法白酒一起勾兌的酒)。有細心的茅臺粉絲會發現:貴州茅臺酒不執行醬香型白酒執行國家標準!貴州茅臺酒為什么不是執行醬香型白酒的國家標準?小六就深入地與大家分享一下這是什么原因?首先,醬香型白酒國家推薦標準確實是GB/T26760-2011;這是特指固態法生產的醬香酒,而不是其他方法生產的。(點圖片,可看大圖)大家可以看看所有固態法生產的醬香型白酒的背標上面,清楚地標注著執行標準是GB/T26760-2011,這個標準是國家推薦執行標準,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以及茅臺鎮大多數優質醬香酒執行標準也不例外,但是中國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貴州茅臺酒,就偏偏不是執行這個標準,而是執行另外一個標準:GB/T18356。GB/T18356也是國家推薦執行標準,但是屬于“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的標準。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經2005年5月1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的。貴州茅臺酒屬于地理標志產品,于2007年由原來的GB18356-2001(國家強制性標準)《茅臺酒(貴州茅臺酒)》更改為GB/T18356-2007(國家推薦性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貴州茅臺酒》,在2007年,2015年進行了兩次修訂!GB/T18356-2007不僅對在術語和定義(包括貴州茅臺酒的定義)、要求(包括:原料、工藝、環境、感官、理化指標的要求)、衛生標準、試驗方法、檢驗標準等方面進行了明文規定,都有嚴格的要求。GB/T18356-2007比GB/T26760-2011的要求更加高,雖然貴州茅臺酒與其他醬香酒都是產自茅臺鎮的,或是同一個公司的酒,但由于執行標準不同,要求度都不一樣,茅臺酒的要求更加高一些。如原料高粱來源必須是產于貴州省仁懷市及毗鄰地區,符合GB/T8231要求的優質糯高粱;而醬香型白酒標準的沒有做出地域要求,相當說就是合格的高粱就可以了!我們再看看理化指標的要求,我們就拿53度的其他醬香酒與茅臺酒的不同點,在總酸(以乙酸計)來說,其他醬香酒只要求大于1.4 g/L即可(據了解多數都是1.4~1.5g/L之間的),而茅臺酒的要求是1.50~3.00g/L(這就是為什么茅臺酒有時候給我們一種酸爽感的一個原因)。總脂(以乙酸乙酯計)大于2.2 g/L即可,而茅臺要求更加高,要大于2.5 g/L。在感官評價上,茅臺酒執行的標準更加的具體一些,同時按照不同度數(33°、38°、43°、53°)的酒在色澤、香氣、口味、風格來詳細分析,而普通醬香酒執行的標準都是比較粗略一些的!綜上所述,貴州茅臺酒執行的GB/T18356-2007標準比GB/T26760-2011標準更加的嚴格、詳細。茅臺酒與眾不同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執行標準就是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了!在此之前更加是使用著國家強制性標準GB18356-2001,大家也可以根據這點來判斷茅臺酒的真假了!學習了這個文章,不知道大家了解得如何呢?鑒于文章篇幅比較長,茅臺酒的其他一些詳情,小六就不一一在這里分享了,要是想學習更多的,大家與小六一起交流探討哦!本文版權歸屬作者deyujiuye666所有!
飛天茅臺酒因產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飛天茅臺酒質量與其產地密切相關,這是飛天茅臺酒不可克隆的主要原因,也是飛天茅臺酒區別于中國其他白酒的關鍵之一。執行標準:GB/T18356-2007《地理標志產品 貴州茅臺酒》新飛天DB52/526-2007《醬香型白酒》,GB/T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Q/MTJ02.25-2000 來自茅臺官方網站 飛天
7,紅茶口感怎么分辨我就放少與多的區別
紅茶屬于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我國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有我國特有的功夫紅茶和小種紅茶,也有與印度、斯里蘭卡相類似的紅碎茶。 紅茶創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國紅茶品種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為我國第二大茶類,出口量占我國茶葉總產量的50%左右,客戶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銷量最多的是埃及、蘇丹、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國及愛爾蘭、加拿大、智利、德國、荷蘭及東歐各國。A、祁門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產歷史。主產安徽省祁門縣,與其毗鄰的石臺、東至、黟縣及貴池等縣也有少量生產。常年產量5萬擔左右。祁紅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寶光”和香氣濃郁而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祁紅工夫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艷,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祁門紅茶品質超群,被譽為“群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全縣茶園總面積的65%左右這些茶園,土地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早晚溫差大,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B、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云南的臨滄、保山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后起之秀,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而稱著于世。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滇紅工夫因采制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凈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凈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干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凈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風慶、云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扛、臨滄、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黃色。 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云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云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C、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D、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用小葉種制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政和工夫以大茶為主體,揚其毫多味濃之優點,又適當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級政和工夫特別體態勻稱,毫心顯露,香味俱佳。百年的政和工夫,一經問世,即享盛名。19世紀中葉,產量達萬余擔。后因戰事摧殘,茶園荒蕪,至1949年年產僅900余擔。嗣后,著力恢復傳統品質風格,產量質量均有回升。60年代后,因改制綠茶,僅保持少量生產,年產約800擔。 E、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較廣,主產福安、柘榮、壽寧、周 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艷呈金黃色,葉底紅勻光滑。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內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制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后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并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自光緒六年 至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 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余組。坦洋街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雇工3000余人,產量2萬余擔。收條范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為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余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余萬元。當時民諺云:“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 白銀用斗量。”在1915年,坦洋工夫與國酒“茅臺”同臺摘得巴拿馬萬國會金獎。后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后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制茶,引進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后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余擔。 F、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產于福鼎縣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太姥山地處閩東偏北,與浙江毗鄰,地勢較高,群山疊 翠,巖壑爭奇,茶樹常種于崖林之間。茶樹根深葉茂, 芽毫雪白晶瑩。19世紀50年代。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加工工夫茶,廣收白琳、翠郊、蹯溪、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集中白琳加工, 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紀初,福鼎“合茂智”茶號, 充分發揮福鼎大白茶的特點,精選細嫩芽葉,制成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纖秀,含有大量的橙黃白毫,具有鮮爽愉快的毫香,湯色、葉底艷麗紅亮,取名為“桔 紅”,意為桔子般紅艷的工夫,風格獨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葉種紅茶,當地種植的小葉群 體種具有茸毛多、萌芽早、產量高的特點,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球狀, 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純有毫香,味清鮮甜和,葉底鮮紅帶黃。 G、川紅工夫 川紅工夫產于四川省宜賓等地,是本世紀50年代產生的工夫紅茶。四川省是我國茶樹發源地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四川地勢北高南低,東部形成盆地,秦嶺、大巴山擋住北來寒流,東南向的海洋季風可直達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氣候溫和,年均氣溫 17--18℃,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2-- 4℃,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及紫色砂土。 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 油潤,內質香氣清鮮帶枯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川紅問世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國,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后起之秀。 我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產于安徽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紅—產于云南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蘇紅—產于江蘇宜興;越紅—產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于四川宜賓、高縣等地;吳紅—產于廣東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 世界上紅茶的品種很多,產地也很廣,除我國以外,印度、斯里蘭卡也有類似的紅碎茶生產。功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們傳統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名紅茶有: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 英德紅茶產于廣東英德市,屬小葉型紅茶。茶色烏黑雪亮。身披金毫,沖泡后湯色格外鮮紅,味醇清爽,無需細聞就可探出獨特的茶香,且飲下不留茶葉的粗澀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英紅中的珍品是英紅九號。英紅產于廣東的英德市的英山區,這里在19世紀前半葉就曾是紅茶的產地。 寧紅工夫產于江西武寧一帶。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清明前后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該茶外形條索緊結園直,色烏略紅,光潤;內質香高持久似祁紅,滋味醇厚甜和,湯色紅亮,“寧紅金毫”為寧紅工夫茶中之最。 湖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壯,香氣高長,滋味醇厚,湯色較濃。湖紅工夫產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其中以安化工夫為上佳。 越紅工夫茶的條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氣高純,湯色淺紅,葉底稍暗。沖泡后,香氣純正,滋味濃醇,湯色紅亮,葉底稍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