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詞白酒多少錢,誰知道優美一點的詩句比如一剪梅

本文目錄一覽

1,誰知道優美一點的詩句比如一剪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的《釵頭鳳》
優美的詩句,不妨多看看中國的婉約派詞人的名作,都很優美~ 花間詞派的詩也是非常的優美的!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床床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長相思二首》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望采納!謝謝!

誰知道優美一點的詩句比如一剪梅

2,白洋淀花間醉濃香型42度500ml多少一瓶

這款濃香型42度九的價格大概在370塊錢左右。

白洋淀花間醉濃香型42度500ml多少一瓶

3,花間一壺酒多少錢一瓶

這個酒1斤裝,現在超市賣到78元左右。酒店里或者專業酒行,賣的還會更貴。

花間一壺酒多少錢一瓶

4,詩詞賞析

  【踏鵲枝】賞析:  馮延巳(903--960)是五代時的著名詞人,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揚州)人。宋初《釣磯立談》評論他“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  作為詞人,他雖受花間詞影響,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但詞風不像花間詞那樣濃艷雕琢,而以清麗多彩和委婉情深為其特色。有時感傷氣息較濃,形成一種哀傷美。其詞集名《陽春集》。  與李璟、李煜一樣,馮延巳也多才多藝,這也是李璟信任他的重要原因。他的才藝文章,連政敵也很佩服。  《釣磯立談》記載孫晟曾經當面指責馮延巳:“君常輕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藝不如君也,詼諧不如君也。”  陸游的《南唐書·馮延巳傳》記載孫晟的話是:“鴻筆藻麗,十生不及君;詼諧歌酒,百生不及君;諂媚險詐,累劫不及君。”兩處記載,文字雖不一樣,但意思相同。看來馮延巳為人確實多才藝,善文章,詼諧幽默。  又據《釣磯立談》記載,馮延巳特別能言善辯。他“辯說縱橫,如傾懸河暴雨,聽之不覺膝席而屢前,使人忘寢與食”。  他又工書法,《佩文齋書畫譜》列舉南唐十九位書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馮延巳的大名。他的詩也寫得工致,但流傳下來的僅有一首。不過馮延巳最著名最有成就的,還是詞。  馮延巳詞的特點,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因循出新。所謂“因循”,是說他的詞繼承花間詞的傳統,創作目的還是“娛賓遣興”,題材內容上也沒有超越“花間詞”的相思恨別、男歡女愛、傷春悲秋的范圍。所謂“出新”,是說他的詞在繼承花間詞傳統的基礎上,又有突破和創新。  如馮延巳在表現愛情相思苦悶的同時,還滲透著一種時間意識和生命憂患意識。他在詞中時常感嘆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時光易逝。表現人生短暫的生命憂患意識,成為詩歌中常見的主題。  但在詞中,是馮延巳第一次在詞中表現這種生命的憂患。人生本來就短暫,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愛情的幸福,在短暫的青春期及時享受愛情的歡樂,可偏偏“別離多,歡會少”。  愛情失落的苦悶中又包含著一層生命短暫的憂患,這既強化了愛情失落的苦悶,也表現出了人生的悲劇,從而豐富了詞作的思想內涵,提升了詞的思想境界。  馮詞寫愁的最大特點,是憂愁的不確定性和朦朧性。他詞中的憂愁,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具體情事的特質,寫來迷茫朦朧,含而不露。  馮詞中的憂愁“閑情”,常常很難確指是什么性質的憂愁,是因為什么原因而苦悶。比如在今天所要講的《鵲踏枝》中的“閑情”,就很難說清是一種什么樣的情,一種什么樣的愁。  他只是把這種閑情閑愁表現得深沉而持久,想拋擲也拋擲不了,掙扎也掙扎不脫,像孫悟空的緊箍咒,始終纏繞在心頭。他的幾首《采桑子》詞,這個特點最為突出。  作者所要表現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憂愁苦悶,抑郁不歡;一種可能已經存在又似乎是即將來臨的人生憂患。  馮詞憂患苦悶的內涵性質,是無法確指的,無法界定的,從而留給讀者更大的自由創造聯想的空間,有著更大的藝術張力。讀馮詞,也會被感動,但需要聯想,需要深層的思考。  在藝術上,馮延巳詞有三個方面的特色。  一是空間境界比較闊大,常以大境寫柔情,如“將遠恨,上高樓。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樓上春寒山四面”(《鵲踏枝》)等。闊大無限的空間境界,表現出愁思的深重。  第二是善于用層層遞進的抒情手法,把苦悶相思表現得一層深似一層。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層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淚眼問花花不語。隔墻飛過秋千去”。其他詞作也屢用此法。  第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詞中寫情,最常見的是情與景交融互寫,但情與景交融配置的方式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兩種。所渭同向配置,是客觀景物蘊含的情感指向與主觀情感的性質相同,逆向配置是客觀景物的情感指向與主觀情感性質正好相反。  馮延巳詞中,常常喜歡用明媚燦爛的春景來寫悲哀的情緒。情景的逆向配置,加倍寫出了主人公的愁情。面對歡樂之景,尚且苦悶,如果是悲哀之景,其憂愁苦悶更可想而知。  馮延巳的詞集名《陽春錄》,有的題作《陽春集》,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和劉尊明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馮延巳詞112首。現從中拈出一首《鵲踏枝》試為解說: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這首詞在第一句就直接地道出“閑情”二字,作為全詞抒寫的中心,籠罩著全篇。  但正是這第一句就寫得極其曲折婉轉,寫出詞人內心極其復雜矛盾的思想感情。  “拋擲久”三個字,是說這閑情在心間已是糾纏很久了,它令人痛苦、難過,曾下決心要忘掉它,擺脫它。  “拋擲”,就表現出一種主觀的意向和努力。然而,在前面加上“誰道”二字,就以一種反詰的語氣有力地否定了這種意向和努力。  詞人是確實曾經想要拋擲掉它的,然而經過努力竟終未能拋擲掉;而最終又發現,并且還不能不承認,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實在是不愿意拋掉它的。  這“閑情”是如此的纏綿、深沉,簡直是忘不掉、拂不去、擺不脫、斬不斷的一縷悠長不絕的情思。可是,這“閑情”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它包含著什么樣的具體內容,詞中始終沒有明白地揭示出來,因而費人猜測,又耐人尋味。  從全詞隱約透露出的一點意緒看,詞人抒寫的很可能是一段逝去已久卻難以忘卻的戀情。  這戀情帶給他深沉的憂傷和痛苦,折磨得他難以忍受,所以想要拋擲、忘掉;但在憂愁與痛苦中,卻又不免時時泛起一種雖早已逝去卻仍然歷久不忘、不滅也不淡的甜蜜與幸福。  因此,詞人無法拋掉它,實在也不想真的拋掉它。  第二句中的“每”字和“還依舊”三字,是同首句中的“久”字相呼應的。這“閑愁”郁積在懷,永注心間,年復一年。每到春來,一種莫名的惆悵之情便涌上心頭,其沉重、纏綿不減當年。  春日本是萬物萌生、催人奮發的,為什么詞人反而格外傷情呢?  一則固然可能因為春意勃發,容易引起人感情的蘇醒;再則更大的可能,是那段難以忘懷的戀情是發生在春天,因而觸景生情,更能喚起那原本就沒有失去的記憶。  三四兩句更進一層,在極痛苦中寫出一種雖死而不悔的執著。  詞人確實承受不起這份沉重的憂愁和傷感,卻又拋擲不下或不愿拋擲,便只好每日在花前飲酒自醉,借以消愁解恨。  攬鏡自照,猛見朱顏消瘦,不免心驚;但深情難忘也難解,為此而病酒傷身,憔悴消瘦也是應該的,值得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讓我們想起柳永《鳳棲梧》中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里表現的正是一種雖九死而未悔的深情與執著。  下闕開頭換一個角度,承上闕“春來”二字寫春景,通過景色進一步抒情。  寫春景不寫盛開的鮮花,因為那太絢麗也太熱烈了,與詞人的心境意緒不合。  他寫河畔漫無邊際的青草,寫堤上細絲飄動的柳條,那碧綠、那綿遠、那柔細,在人心中喚起的是一種清寂悠遠的境界和深長纏綿的情思。  “河畔青蕪堤上柳”七個字,字字是景語,字字也是情語。  接下來,又承上闕“惆悵還依舊”發問:“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這是向青蕪問,向堤柳問,也是向自己問。惆悵之情,年年依舊,又年年新生,更顯得深沉、永固,綿長不絕。  這一問,所傳達的仍是那種難于承受、無可奈何、欲拋擲而難于拋擲、實際是不想拋擲的復雜矛盾的思想感情。  詞人雖提問,春色卻無法回答,自己也無意于讓它回答。  所以在最后二句撇開提問,轉而刻畫詞人的自我形象:“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他獨立于小橋之上,寒風滿袖,那樣孤寂,那樣清冷,那樣落寞,時間在靜默沉想中悄然流逝,不覺已到了月上樹梢、路無行人的黃昏時候了。  這兩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人。人在景中,而景又充滿了人的感受、感情。  因而,詞意的發展似轉而未轉,似斷而未斷,由環境、景物、感受融合而創造出的詞人孤寂憂傷的自我形象,已然婉曲含蓄地回答了上面提出的問題。  正因為他心中年積月累地縈繞著那拋擲不掉的“閑愁”,才那樣一經春色的觸發,便產生出一種似舊而實新的惆悵之情來。  統觀這首詞所抒寫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便已直接明白地道出來了。  但似直而曲,似顯而隱,全詞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復描寫抒發,將他無盡的愁思表現得非常充分,非常完足,非常飽滿。  讀后使我們不能不被他所創造的藝術氣氛和感情所包圍、所感染,從中迷離恍惚而又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他那斬割不斷的綿遠而沉重的愁思。這就充分體現了王國維所贊美的馮延巳詞“深美閎約”的藝術意境的特點。  后來的讀者和評論家對這首詞有許多高度的評價。  詞首“誰道閑情拋棄久?”以問句領起,奇語劈空,突兀不凡,省去了許多話。梁啟超說:“文前有文,如黃河伏流,莫窮其源。”  這是詞人長久以來力圖擺脫而結果卻未能擺脫的“閑情”。“閑情”,就是一種無端涌起的、莫名其妙的愁思。  這種愁思是最苦的,也是最難排遣的。這種愁思如絲如縷,正如前人所描寫的:“幾時心緒渾無事,得似游絲百尺長。”(李商隱《春光》)`  所謂“拋擲”,還是沒有拋擲;開頭用“誰道”二字反問,使“拋擲”的肯定語氣一下變成了否定。  “惆悵”形容的是一種若有所失、又有所求的寂寞苦悶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春天鶯飛燕舞,草長花開,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刻,但這美好的時刻又是最易消逝的,因此詩人習慣上把春天作為美好年華的象征,以春天的易去比喻年華的易逝。  古典詩詞中有著大量的傷春嘆老的描寫,遷客騷人每到春天便產生惜春、戀春的情緒。  馮延巳內心本已抑郁愁悶,再加上惜春、戀春之情,所以“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日日”照應上句的“每”,“花前”照應“春來”,“病酒”照應“調悵依舊”,血脈流注,一絲不亂。  所謂“病酒”,并非因喝酒而生病,而是指抑郁愁悶,精神倦怠,百無聊賴,故借酒消愁。但是“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鵲踏枝》)。  酒既然不能消愁,反而更添了愁。人被愁絲纏繞,自然“鏡里朱顏瘦”;“朱顏瘦”正是因為“常病酒”。  但是為什么還要飲酒呢?“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李煜《烏夜啼》)飲酒盡管不能消愁,但可以麻醉一時,得到片刻的寬慰,所以還是要飲酒,這便是“不辭”的含義。  “不辭鏡里朱顏瘦”,實際也是“不辭花前常病酒”。千回百折,抑揚頓挫,痛苦之情,溢于言外。  所以我們說,這種痛苦之情并非指男女離別之情,而是一種更廣泛、更普遍的不可確指的情緒,是一種無限廣闊的綜合性的感情境界。  河岸邊青草蔥蘢,河堤上翠柳搖曳,這是春天的美景。但在這美景中卻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愁情,因為青草、楊柳在古詩中常常用以象喻離愁別恨。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思量卻是無情柳,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說《柳》)  古人論詞很講究離合之法,這首詞在換頭處忽然插入景語,深得離合之趣。這景語中所蘊含的是更為廣闊深遠而又難傳之情。  寫景之后又接著抒情,似斷若續,不即不離。青草年年生,楊柳歲歲青,而閑愁又如青草、楊柳,所以自然是“年年有”了。  這兩句同上片“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相呼應,而表達的情感卻又進了一層,由“依舊”而變成“新愁”,所謂“新愁”就是在舊恨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的意思。  詞的首句“誰道”寫未能拋棄閑愁,復又寫“每到”,還是沒有拋棄閑愁,而這里為問二句,則是沒有拋棄,而且更有發展、更有增強。  一個人孤獨地站在小橋上,遠處看是“平林漠漠煙如織”,天上望是“一勾彎月冷無聲”。在這“風不定,人初靜”的夜里,一個人承受著滿袖風寒孤獨地站立著,究竟是為什么?“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其內心的抑郁愁悶乃是不言而喻的。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