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增速是多少,白酒新政策

1,白酒新政策

白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白酒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白酒行業整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名酒企業擴大產能,以平穩銷售為主;此后經歷了高速擴張,商務消費促進行業發展,并且各大醬香型龍頭企業憑借超強的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引領白酒行業的發展。高端白酒具有稀缺性,品牌壁壘較高,一般的白酒品牌很難打入。高端白酒主要以茅臺五糧液和國窖1573為代表,外加少量的夢之藍、酒鬼酒內參等,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白酒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茅臺在高端白酒市場占據一半以上份額,銷量占比達到51%,五糧液緊隨其后,銷量占比為36%,國窖1573占據11%的份額,其他高端酒品牌瓜分剩下的2%市場。市場格局基本呈現“茅五瀘”三強壟斷的穩定格局。大眾白酒看集中度提升,中期區域龍頭降維打擊,長期受益于結構升級。大眾白酒受酒類消費人群減少、飲酒習慣的變化和消費升級的影響,預計2020年呈現量縮價增趨勢。性價比是大眾酒的核心競爭力,預計小企業由于成本壓力和品牌劣勢將不斷被淘汰,而名優酒企憑借強品牌力和優質的酒體,將在行業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行業集中度或將不斷提升。國家也頒布了《白酒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法律依據】,該細則規定: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白酒生產線列入限制類目錄。此后,《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規定了食品生產企業的必備條件,并在《關于調整部分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的公告》中規定,將規模以上白酒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審批工作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實施調整為由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實施,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商務部《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包括酒類批發、零售、儲運在內的酒類流通實行經營者登記備案制度和溯源制度:酒類經營者按屬地管理原則,填報《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表》,向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主管部門辦理備案登記;酒類經營者在批發酒類商品時應填制《酒類流通隨附單》,在酒類流通的全過程實現單隨貨走、單貨相符,以實現酒類商品自出廠到銷售終端全過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白酒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同時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直接影響了白酒春節旺季的消費,2020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增速均較2019年同期有明顯下滑。2020年第二季度,我國白酒行業的收入增速較2020年第一季度的-0.03%略有提升,增速到達3.42%;但在利潤端增速上反而從第一季度的 9.46%回落至6.35%。扣除茅臺和五糧液之后,白酒行業第二季度仍然負增長,第二季度白酒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5.2%和-0.6%。

白酒新政策

2,白酒去年業績爆發但是財報脫水后真實增長情況如何

業績大增,這是白酒企業2021年的關鍵詞。 2021年末至2022年初,多家白酒公司披露了2021年全年業績情況,其中包括部分非上市公司在內,多家白酒公司預計營收大幅增長。 部分白酒公司2021年的業績 而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報表現來看,去年前9個月,營收規模破百億的白酒上市公司有6家,50億規模有一家,10億元至40億元規模的有8家,10億元以下規模的為3家。 白酒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報業績 據南都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此前分析,2021年白酒行業大幅增長主要是2020年新冠疫情引起的業績低基數所致,而去掉疫情因素影響將財報脫水后,去年上半年僅3家酒水企業呈現大幅增長,那么把時長拉到前三季度后,白酒上市公司的業績又呈現怎樣的趨勢? 對此,課題組經過數據梳理后了解到,去掉疫情因素后,除了極少數是呈現爆發性增長外,多家白酒企業仍保持雙位數的增長,今年行業中的企業要持續保持增長,高端產品的市場擴容及次高端產品的布局,是企業持續增長的重要部分。另外,今年政策端對酒水行業的影響仍是利好居多。 “脫水”后的營收、凈利表現 酒鬼酒、舍得酒業和山西汾酒持續高增長 課題組去掉疫情影響因素,將業績“脫水”后注意到,去年前9個月,營收業績大幅增長為3家企業,分別為酒鬼酒、舍得酒業和山西汾酒,其中酒鬼酒增長率進一步擴大到173%(半年的增長率為142%)。其次,五糧液和今世緣在去年前九個月對比2019年同期增加30%以上,保持在20%至30%之間的白酒上市公司為6家。 “脫水”后前三季報營收對比 凈利潤方面,對比2019年前9個月,去年凈利潤增幅在100%以上的公司為5家,增長下滑和虧損面持續放大的為4家。而在增長的企業中,五糧液從去年上半年41%增幅下跌至38%,貴州茅臺從24%下跌至22%;另外去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為297%的舍得酒業,前九個月凈利潤增長率也收縮至220%。 “脫水”后前三季度凈利潤對比 從業績整體情況來看,三季報“脫水”后,白酒龍頭企業增長率依然維持穩定增幅,二三線酒企增長相對迅猛,而其他四線酒企除部分有增長外,普遍成長性較低。持續爆發性增長的酒鬼酒、舍得酒業和山西汾酒,仍保持快速大幅度增長的勢頭,其中山西汾酒有望拿下白酒上市公司營收規模第4;另外,營收規模下滑至第5瀘州老窖,在去年前9個月凈利潤增幅有所增加。 從應收賬款周轉率上,課題組統計相關數據后了解到,相比2019年同期,大部分白酒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增幅放緩。不過截至去年9月30日,山西汾酒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1444次,瀘州老窖達到7683次,水井坊為1089次。 2021年與2019年同期應收賬款周轉率 “脫水”后的現金流 酒鬼酒第三季度經銷商預打款增幅大跌,山西汾酒應收賬款周轉率破萬次 除了業績外,白酒企業的經銷商預打款、回款指標及現金流等,也是白酒上市公司“成色”的重要判斷指標。 在預收款指標方面,去年上半年白酒呈現了“淡季不淡”的情況,而進入第三季度的旺季后,白酒企業保持大幅增長。課題組統計數據顯示,1家企業同比2019年同期增幅980%,8家企業增幅在100%以上,7家企業經銷商第三季度打款數額下跌。 其中,截至去年9月30日,水井坊的經銷商預打款為8.71億元,同比2019年同期增加980%,仍然保持高增長勢頭;而在上半年創下1072%增幅的酒鬼酒,截至去年9月30日增幅收縮至288%。 “脫水”后白酒企業前三季度經銷商預付款對比 從機構券商方面給予的意見來看,經銷商持續預打款,說明渠道信心仍然非常充足,與此同時經銷商渠道已去庫存,下游銷售終端對產品需求度高。但有行業人士也認為,去年白酒行業經銷商打款大幅增長,不排除白酒企業向渠道經銷商加庫存壓貨的可能,因此要結合全年情況以及第二年的打款數額,才能得知相關企業是否對渠道壓貨。 而在銷售回款方面,課題組通過數據留意到,三家白酒企業前三季度的銷售回款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100%以上,4家企業同比下滑。 “脫水”后銷售回款情況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方面,有4家酒企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負數,相比2019年9月30日的5家企業減少1家,其中老白干酒和天佑德酒(青青稞酒)在去年9月30日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轉為正數。 課題組統計后注意到,7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增幅在100%以上,其中迎駕貢酒同比2019年同期增長1234%。而在課題組此前統計時注意到,多家白酒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呈現了下滑趨勢,這意味著去年第三季度是白酒上市公司賣貨的旺季。據了解,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正,意味著企業通過其經營業務真正獲得了現金。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的“脫水”對比 走出疫情影響后,今年白酒行業還能持續增長嗎? 從各項“脫水”的財報數據來看,除了部分白酒企業通過業務調整呈現翻倍式增長外,白酒行業真實的成長力仍然是平均保持雙位數的增長率。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1月29日發布數據,2021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5406.85萬千升,同比增長3.95%;銷售收入8686.73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總額1949.33億元,同比增長30.86%。 綜合整體數據,2021年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地位穩健,百億以上規模的酒企爭奪“行業第三”,而處于中游的二三線酒企則往100億、50億等目標挺進,與此同時,未上市的白酒企業尤其是醬香酒企業,增長力仍不容小覷。 那么在市場環境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后,今年白酒行業還能保持大規模增長嗎? 在諸多券商的眼中,白酒行業要保持高增長則需要在存量博弈的基礎上,看高端和次高端產品在市場中的布局。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白酒的消費升級勢頭持續,次高端繼續擴容、批價穩步上行;萬聯證券認為,長期來看,高端白酒確定性仍強,次高端白酒成長性凸顯,看好高端、次高端白酒投資機會;華創證券方面則認為,(今年)次高端仍然會延續慣性的高增長,至少一季報可以保障。 與此同時,政策端方面對白酒行業仍然是利好大于利空。1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意見提出,發揮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今年1月10日,工信部還曾發布《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和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 時尚 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白酒“新國標”將落地執行,多個白酒品牌可能不能再稱為“白酒”;與此同時,行業中熱炒的年份酒概念或有規則標準落地;另外,白酒消費稅征收是否后移,仍然是懸在白酒行業頭上的“利劍”。 出品 南都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

白酒去年業績爆發但是財報脫水后真實增長情況如何

3,酒鬼酒擴產增速 白酒行業遭遇兩頭擠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道 9月29日,酒鬼酒(000799.SZ)以股價276.89元/股,近900億元的市值,達到了其 歷史 的最高峰。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酒鬼酒的營收為17.14億元。按照其規劃的“十四五”遠景目標,將邁向100億元陣營。為此,在9月26日,酒鬼酒總投資23億元的新基地正式開工,到2023年底將實現年生產1.08萬噸馥郁香型基酒及1.78萬噸基酒儲存能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除了赤水河兩岸醬香型酒企掀起的擴產潮之外,包括今世緣、西鳳酒、老白干酒等各種香型都在紛紛擴產,動輒都是以萬噸級計算。但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自2016年至今,白酒行業(折合65度)的白酒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呈現下降趨勢。 “未來不排除也會出現‘酒周期’,產能波動形成周期化大小年現象,但與豬周期不同,白酒產品的庫存對價值的影響相對較小。”白酒行業專家、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整體產能下滑是中小規模與中低端品牌被淘汰的結果,和大中型與中高端品牌擴產是相輔相成的。 酒鬼酒擴產沖擊百億陣營 自從中糧集團入主酒鬼酒五年以來,“不缺糧”的酒鬼酒就一直處于擴產擴張的高速發展期。 數據顯示,酒鬼酒產能從2018年的5000噸,增加到2019年的8000噸,2020年繼續增加至10000噸。9月26日開工的“新建生產三區項目”馥郁香型白酒產能更是突破萬噸,使得酒鬼酒未來的年產能達到2萬噸級以上。 就此,沈萌認為,酒鬼酒作為中糧集團酒業板塊的重要企業,在中糧集團及白酒市場需求的支撐下,進行產能擴張,符合白酒市場當前品牌突出、資源集中的趨勢,中低端和中小規模品牌在加速離場。 “當部分品牌被淘汰后,大品牌就可以利用擴張后的產能填補空缺。但是需要酒鬼酒進一步提升品牌吸引力,畢竟與其同等級競爭的對手有很多。”沈萌強調說。 根據酒鬼酒財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基酒產量7042噸,較上年同比增長5%。期末成品酒庫存3312噸,基酒庫存44302噸。此外,截至2020年底,公司期末成品酒庫存2993噸,基酒庫存40832噸。顯然,其基酒庫存一直處于攀升狀態。 至于公司未來的產能消化問題,截至發稿記者未能收到酒鬼酒的回復。但是從目前1萬噸的年產能而言,公司的產能利用率近幾年一直處于攀升狀態。數據顯示,2018年產量是7487噸,2019年產量9421噸,2020年產量是9397噸。 滿產生產的同時,酒鬼酒的業績也得以提升。根據其財報,2017年至2020年,酒鬼酒營收分別為8.78億元、11.87億元、15.12億元、18.26億元。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7.14 億元,同比增長137.31%,歸母凈利潤5.10 億元,同比增長176.55%。其半年期的營收是2016年的一倍,接近去年全年營收,同時半年期凈利潤已經高于去年全年的4.92億元。 業績的良好表現,也推動著酒鬼酒股價的持續攀升。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白酒股紛紛回調之后,大部分都已經縮水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情況下,酒鬼酒仍然沖高到其 歷史 最高峰。 “酒鬼酒銷售目標力爭短期突破30億元、中期跨越50億元,長期爭取邁向100億元。”在去年底酒鬼酒舉行的年度經銷商大會上,公司公布了發展戰略方向和“十四五”發展藍圖。 雙輪驅動助力全國化擴張 要實現百億藍圖,酒鬼酒除了產能擴張之外,正在著力通過高端化、全國化進行擴張。 酒鬼酒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加強廠商合作開拓市場,全國省會級城市覆蓋率達97%,地級城市覆蓋率由年初的56%提高到了年末的62%。 為此,酒鬼酒加大了渠道招商的力度。2020年全國總計增加235家經銷商,其中華中地區經銷商增加107家;今年上半年總計共增加了292 家經銷商,其中華中地區增加最多,增加經銷商134 家。 “經銷商數量的增加不但增加了銷量,而且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天風證券研究員劉暢認為。 其財報顯示,分產品看其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內參和酒鬼系列的營收增長,內參系列貢獻營收5.20 億元,同比增長86.13%,占比30.33%;酒鬼系列貢獻營收9.80 億元,同比增長170.51%,占比57.18%。 “酒鬼酒背靠中糧,可以借助中糧的資源進行全渠道營銷,如果能夠與頭部品牌形成錯位、與競品形成差異化,那么仍然可以實現細分市場的優勢。”沈萌認為,從品牌定位來看,內參等是瞄準接待宴請市場,但是品牌的高端化定位仍需要結合時間的沉淀和品質的累積,短時間內還無法與頭部高價商品形成競爭。 記者注意到,目前其內參酒(52度500ml)的定價為1499元/瓶,與飛天茅臺對標,在線上實際售價可以降低到1199元/瓶。酒鬼酒的紅壇兩瓶(52度500ml)定價1598元,但是領券后售價直接降到899元。 至于在高端化方面是否還有繼續提價的空間,全國化路徑將如何進一步下沉,酒鬼酒都未給予回復。在其財報上,酒鬼酒提示:“中國白酒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公司要進一步拓展市場,搶占全國市場份額存在挑戰。” 擴產潮背后行業產、銷量持續下滑 在去年疫情之后,白酒企業的產能擴張從未停止。 最熱鬧的莫過于赤水河流域的醬酒擴產潮。自2019年開始,醬酒軍團集體進入了“擴產模式”,尤其是在去年,包括安酒集團、環球佳釀習酒、金沙酒業、珍酒等多家大型酒企,動輒投資幾十億元甚至百億級進行擴產。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四至五年將形成20萬噸的醬酒產能。 去年4月,西鳳酒3萬噸制曲技改項目封頂儀式舉行。該項目投產后,可新增大曲產能3萬噸,紅糧系統規劃年新增總基酒產能6萬噸。 去年3月,瀘州老窖發行15億元債券,投入技改和擴產。按照規劃,其二期工程將于2025年12月投產,基酒新增產能將達到10萬噸。 去年7月,五糧液啟動12萬噸生態釀酒項目(一期),總投資約12.68億元。 今年7月,老白干酒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武陵酒擴產項目正在按計劃加快建設中,力爭今年投糧。如果加上投糧的5000噸產能,武陵酒今年產能將達到萬噸。 9月23日,今世緣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現有釀酒產能2.7萬噸,2018~2020年總產量分別為1.9萬噸、2.2萬噸、2.5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81%和93%,預計未來五年產能利用率95%,預計未來五年內將陸續新增3.8萬噸。 這樣的擴產潮背后,卻是國內白酒產量和銷量持續下滑的現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2016~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折合65度)的產量分別為1358.4萬千升、1198.1萬千升、871.2萬千升、785.9萬千升、740.7萬千升,2021年1~6月的白酒產量為385.1萬千升;銷量依次為1305.7萬千升、1161.7萬千升、854.7萬千升、755.5萬千升、770.64萬千升。雖然去年銷量略有提升,但總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本輪次擴產主要以名酒、頭部企業為主,這意味著它們在3~5年產能釋放后,將徹底擺脫外購原酒的局面。”詩婢家白酒研究院秘書長張先生表示,產能和銷量總體下降,就是擠壓和淘汰中小酒企、原酒企業的結果,未來名酒企業、頭部企業勢必會通過更強勁的市場擠壓,來消化新產能,因此對于區域性中小型白酒來說,同樣面臨與原酒企業一樣的困境。

酒鬼酒擴產增速 白酒行業遭遇兩頭擠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