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行業分析
4月21日, 工信部公布2022年1-3月釀酒行業運行數據: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釀酒企業白酒產量達到202.4萬千升,同比增長4.7%;和白酒相比,啤酒、葡萄酒的產量均出現下滑的情況,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持續受到關注。 一、白酒定義及產業鏈 白酒是中國酒類的統稱,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主要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并利用淀粉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目前,我國白酒行業已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白酒產業鏈中上游為白酒各釀造原料,中游為白酒制造,主要分為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和其它香型白酒,下游為各消費渠道最后到達終端消費者。 二、白酒行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為推動白酒行業發展,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白酒產業發展《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商務部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酒類流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不斷鼓勵白酒產業的創新發展,鼓勵培育中國頂級白酒品牌,打造“世界級酒文化IP”。 三、白酒行業發展現狀 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836.39億元,同比增長4.61%;實現利潤總額1585.41億元,同比增長13.35%。 預計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將完成銷售收入5377.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996.36億元。 四、白酒行業競爭格局 新冠疫情發生前,次高端及以上的酒企享受擠壓式增長紅利的邏輯已有跡象,高端酒賽道內龍頭集中的格局已是定論,而疫情所帶來的新變化是次高端板塊內部的分化。 從銷售收入來看,我國白酒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CR3為61.7%, CR5為74.6%,其中貴州茅臺市占率最大,占比達26.3%。其次,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的占比分別19.8%、15.6%、 8.2%和4.7%。 五、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知名白酒有望受益 白酒行業兩降兩升。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酒類消費的主導力量逐步從政務消費向商務消費、大眾消費轉型;同時,由于白酒消費的社交屬性,“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白酒行業產量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產量由2016年的1358萬千升下降至2020年的741萬千升。 2015年以來,白酒行業開始復蘇,終端用戶白酒消費需求有所上升,帶來白酒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快速增長,2020年白酒行業實現利潤1585.41億元,同比增長12.91%,行業利潤水平處于上升趨勢。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040家,已連續三年呈現下降趨勢。 而近幾年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知名酒企業績增長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白酒市場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趨勢。 讓理財成為一種人生態度。我是強哥,聊投資但不功利,讓認知匹配欲望,我們一起認真學習,慢慢變富!喜歡強哥的內容就點個贊吧~
2,2020年白酒行業市場規模是怎么樣的
白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其生產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這三個地方有著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其白酒產業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河山。中國白酒行業發展歷程白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我國白酒行業整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名酒企業擴大產能,以平穩銷售為主;此后經歷了高速擴張,商務消費促進行業發展,并且各大醬香型龍頭企業憑借超強的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引領白酒行業的發展。目前,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帶動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升級需求逐漸顯現,龍頭企業馬太效應凸顯。中國白酒產量連續多年下降2012年12月,《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請,不喝酒,更是對軍隊接待工作中飲酒亮出了紅牌。之后,各地方政府又陸續出臺地方版“禁酒令”。中國白酒行業前期積累的產能過剩、社會庫存過大等問題快速爆發,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全行業產量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產量直至2016年仍保持了正向增長,達1358萬噸。經過前期深度調整以及消費升級推動,分化發展成為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的總體特征,落后產能持續出清,白酒行業整體產量持續減少。2019年,白酒產量已下降至786萬噸,2020年上半年,白酒產量只有350萬噸,預計2020年全年產量在700萬噸左右。中國白酒銷售收入波動較小白酒行業需求主要來自政務需求、商務需求和個人需求。在三公消費受限后,以及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政務需求出現大幅下降,目前處于低位且短期難以改善;商務需求受宏觀經濟發展影響較大,而當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且短期預計不會有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因此需求提升的可能性較低;個人需求變化來源于消費升級,“少喝酒、喝好酒”成為共識。所以,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與產量走勢基本保持一致,但因為近年來高端白酒的品牌溢價,其價格仍處于高位,并且帶動次高端白酒價格持續走高,致使白酒行業銷售收入波動幅度較白酒產量較小。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有明顯下滑;2019年,受個人需求拉動,中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增長至5672億元,同比增長5.74%。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及蔓延直接影響了白酒春節旺季的消費,白酒行業銷售收入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僅有2737億元。白酒行業在2020年第二季度逐漸復蘇新冠疫情直接影響了白酒春節旺季的消費,2020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增速均較2019年同期有明顯下滑。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白酒行業的收入增速較2020年第一季度的-0.03%略有提升,增速到達3.42%;但在利潤端增速上反而從第一季度的 9.46%回落至6.35%。扣除茅臺和五糧液之后,白酒行業第二季度仍然負增長,第二季度白酒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5.2%和-0.6%。高端白酒企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亮眼以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業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及利潤依然能夠維持兩位數增長,洋河股份、古井貢酒和老白干等區域次高端白酒企業收入利潤均呈現小兩位數下滑,說明擁有較強品牌力和渠道力的企業,在極端特殊情況下的抗風險能力和渠道調節能力強于缺乏基礎市場的泛區域品牌。
3,國資強勢入場 白酒行業大整合提速
“各方認為該事項已對本次重組構成實質障礙,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組。”1月20日,ST亞星(600319.SH)發布公告稱,其原因是雙方對收購標的景芝酒業的白酒業務衍生經營性資產未達成一致。 這是一場由濰坊市國資委旗下濰坊市城投集團主導的重組案。雖然并未成功,卻顯示出地方國資強勢進入白酒行業的步伐在加速。 資料顯示,貴陽市國資委控股的貴陽產業發展控股集團(以下簡稱“貴陽產控集團”),于2020年底設立子公司貴州醬酒集團,注冊資本高達50億元。這是繼國資企業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仁懷醬酒產投公司”)、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發展酒業”)、四川省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酒集團”)之后,又一家由政府牽頭主導的酒業投資集團。 不僅如此。自2019年以來,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老白干等白酒上市企業,頻頻通過無償劃轉國有股權輸血地方財政。“國資企業收購酒廠的動力在于:培養稅源,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表示。 國資大舉入場白酒行業 為了收購景芝酒業,ST亞星兩大股東濰坊市城投集團與亞星集團簽署了《表決權委托協議》,亞星集團將其合計持有亞星化學2693.27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 8.53%)表決權委托給濰坊市城投集團。這樣一來,ST亞星控股股東變更為濰坊市城投,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濰坊市國資委。ST亞星在公告中表示,這種變更是為推動公司主營業務轉型。 顯然,本身就有國資股東背景的景芝酒業,已經成為濰坊市國資推動山東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的重點對象。“本來可以實現三方共贏,即ST亞星保殼,景芝酒業上市,地方政府留住稅源和注冊企業。”肖竹青此前表示,對重組的失敗只能表示遺憾,“白酒繳納的20%消費稅是在產地繳稅,銷售環節繳納15%增值稅,作為全國銷售的白酒就相當于合法異地搶稅源。” 天眼查顯示,貴州醬酒集團已于2020年12月26日注冊成立。該公司由貴陽市國資委間接持股100%,注冊資本50億元,登記注冊地址為貴陽市南明區。由貴陽產控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永康擔任公司法人、董事長。 “貴州醬酒集團的模式肯定是想學習川酒集團,但是他的主體結構和經營思路不一樣,可能前期是在貴陽周邊做房地產和白酒的儲存交易,通過酒旅一體切入白酒行業。”在貴州從事醬酒行業的張皓然表示,貴州醬酒集團應該不會隨意整合醬酒企業,畢竟茅臺鎮的國資控股酒企非常少。 這樣的成績尚無法與茅臺集團相比,但是其未來的構想是在茅臺鎮再建設一個貴州茅臺。 至于川酒集團白酒銷量,2019年集團總營收為201.9億元,其中酒業銷售收入27.9億元。2020年酒業銷售超過40億元。 “整個國資集團瞄準白酒行業進行整合是一個趨勢,包括蘇酒集團、晉酒集團等,地方政府將白酒企業作為利稅大戶牢牢抓在手里,尤其是借助國有資本組建聯合艦隊將成為主要模式。”張皓然表示,另外國資投資基礎建設等項目決策非常復雜,但是投入白酒行業,其保值性投資的收益比相對是比較高的。 白酒企業補血地方財政 2021年1月15日,古井貢酒(000596.SZ)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亳州市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古井集團6%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至安徽省財政廳持有,委托安徽省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承接主體,對劃轉的國有股權進行專戶管理,用以充實社保基金。 這不是第一家將股權劃歸地方財政部門或者國資集團的上市酒企。此前,貴州茅臺已經兩次將總股本的8%劃歸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后者通過減持已經變現650億元以上。 此外,老白干酒和瀘州老窖紛紛效仿茅臺,兩者各自的實控人衡水市財政局和瀘州市國資委,分別將其所持有白酒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部分國有股權劃轉至河北省財政廳、四川省財政廳。 “中國白酒所在地往往是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優勢酒企在本地財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作為重要的本地稅收來源,酒企在本地金融體系中承擔著重要的杠桿作用,擁有國資背景的酒企輸血地方財政,是企業 社會 責任的一種體現,也是換取政府繼續支持的方式。”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 但在朱丹蓬看來,風險已經顯現。“大型白酒企業基本上都是以國資主導,不難看出,在政策端以及資本端不斷地推動之下,中國白酒相對來說進入高估值、高股價的階段。”朱丹蓬表示,對行業來說,很多白酒企業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很重要的一個融資平臺,同時也讓整個行業的泡沫進一步加劇,對整個行業的 健康 良性有序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品牌大整合難題 據川酒集團介紹,目前該集團已整合了四川省內外260多家中小酒企,不僅并購了川酒“六朵銀花”中的敘府、二峨,集團旗下品牌古川、三溪、玉蟬、敘府、仙潭均入選“十朵小金花”,形成16個品牌的矩陣。此外,集團還布局酒倉旗艦店40個,代理和銷售國內外各種白酒、紅酒、洋酒產品達1萬余個,成為茅臺、五糧液等知名酒企的經銷商。“未來力爭達到400家, 探索 出酒類企業抱團發展的‘川酒模式’。”該集團曾對外如此表示。 “四川的白酒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有些中小品牌已經開始沒落,如何去提升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升小酒企的抗風險能力?”朱丹蓬表示,由國家來牽頭整合資源,這一模式非常匹配行業的良性發展,匹配國資自身的需求,也匹配小酒企的生存以及發展。 在朱丹蓬看來,白酒全國化的紅利已經消失,現在地方酒企更多的是要保根據地,因此國資的進入對于中小型區域品牌起到屏障作用,同時依托政策紅利可以把它的護城河挖得更深,挖得更寬。“但國資的整合應以本地區中小酒企為主,跨地區整合目前來說并不適合,如果有龍頭名酒企業來牽頭做整合,地方政府做背書,應該是比較好的出路。” 不僅是國資企業,包括其他資本在近些年紛紛殺入白酒行業,但是娃哈哈、聯想集團、維維股份等都在白酒行業的整合中鎩羽而歸。此外,環球佳釀集團目前有川酒、國粹、1915、衡昌燒坊、稽山鑒水、卡沙沙等多個白酒、黃酒、紅酒品牌,計劃投資超過70億元。即使如此,目前環球佳釀也只孵化出了衡昌燒坊一個年銷售額超過5億元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