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喝酒為什么會醉喝白酒和啤酒是同樣的原理醉的嗎
飲酒發生的醉酒反應,是由于酒中的乙醇抑制了神經功能,導致人體發生"假興奮"現象。長期過量飲酒,可導致慢性酒精中毒。一次性飲用過量,會發生急性酒精中毒,俗稱醉酒。啤酒的度數是指麥芽汁的含量 ,但是啤酒依然有酒精的,大概3-4度。所以喝白酒和啤酒是同樣的原理導致醉酒的。
是真的。大家都是那么說,但是我不知道是為什么。我男朋友上次在我家和我親戚喝酒的時候,他好容易喝完了8兩白酒,本來沒什么事,結果我親戚又叫來了半打啤酒,結果三個人喝得不省人事,偶男朋友吐得非常厲害,他醒了后說這是他喝得最醉的一次,結果自那以后很久都拒絕再喝酒。如果單喝白酒或是單喝啤酒是不會醉得那么厲害的,但是兩種酒混到一塊喝的話就有事了,而且要么吐得一塌糊涂,要么就神智不清不能走路,非嚴重的。
道理完全相同。
酒精麻醉神經,白酒啤酒是一樣的
不一樣.白酒是傷神經系統兼內臟系統.而啤酒只傷胃,如果喝啤酒頭痛只是啤酒里面的co2在起作用.也就是叫上頭!
2,為什么單喝一種酒沒事摻著喝就容易醉
我們平時參加一些聚會通常都會喝酒,因為每個人的愛好不同,通常這些場合都會準備幾種類型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但是,你發現了沒,單喝一種酒往往沒事兒,一旦摻著喝就很容易斷篇。紅白啤摻著喝,真的醉的快?研究發現,啤酒中含有組胺和綠原酸,這些都會加速酒精的吸收,另外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也會刺激胃壁,加速胃排空的速度,迫使酒精進入小腸,從而加快吸收速度。白酒和葡萄酒摻著啤酒喝,確實會加快酒精的吸收,危害到人體健康。同時,飲酒時也盡量不要摻著含氣泡的飲料如可樂、雪碧和蘇打水等,這樣同樣會促進酒精的吸收,也會醉的快。同類酒混喝會醉得快嗎?很多酒友還會有疑惑:不同酒摻著喝會醉的快,如果只喝葡萄酒或白酒,但摻著不同品牌的酒喝,如喝完白葡萄酒、香檳,再喝點紅葡萄酒,這樣也會醉的快嗎?通常情況下,白酒基本上是用相同的原料制作而成,發酵產生的代謝物基本類似,摻著喝不會特別加速酒精的吸收速度,不會醉得快,除非是一些人為添加酒精的假酒。葡萄酒摻著喝一般也不會醉得快,除非是喝完紅白葡萄酒,再喝香檳或起泡酒,再繼續飲用紅白葡萄酒,這樣香檳或起泡酒中的二氧化碳會刺激腸胃,促進酒精的吸收,從而醉得快。
因為啤酒含大量的碳酸氣體,胃壁在碳酸氣體的刺激下會加速對酒精的吸收。光喝啤酒度數低,光喝別的酒吸收慢,所以,摻到一起喝或輪流喝就慘了:)
3,四川話喝單單什么意思
早些年,人們稱喝酒叫“喝單碗”。緣出每逢生期做酒紅白喜事,飯桌上每人必備一個盛酒的“小碗”。隨著“單碗”咕隆隆地灌進喉嚨,拍著胸膛道聲“二麻麻不照(不管)”,鄉下人的質樸與粗獷就顯山露水。近年來,隨著物質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才改碗為杯,似乎多了些溫文爾雅狀,實則酒城人骨子里大碗喝酒的豪爽勁依舊。
最熱鬧的當數生日酒和喜酒。在酒城鄉下,無論是老人、成人還是小孩“滿十”,從來就是“做生不請客”的。親友一般都會事先打聽后互相轉告,認準后才邀邀約約去吃“生期酒”。川南有俗語云:“結婚嫁女莫奈何,生期做酒討得磨”。但更多的鄉下人家卻樂此不疲。辦這種酒席,主人得頭兩天就籌備,請來廚師殺一兩頭豬一群雞鴨,四鄰要好的鄉親則早早來幫忙擇菜洗肉或準備桌凳,忙上兩三天。“正生”那天,遠親近鄰都放下農活,大人娃兒紛紛趕來喝酒。禮物因人而異,十元幾十元上百元不等,但必有一包生日糖果。主人的堂屋曬場,便擺上幾十桌甚至更多的桌席,一時間熱鬧非凡。喝酒無疑是整個酒席上最重要的環節。酒城人頗賢惠,以前每桌必有九樣下酒菜,俗稱“九大碗”,如今衍生為九盆九盞十八樣菜,富貴人家甚至排場出九盆九盞九碗二十七個菜來,蒸炒紅燒涼拌,都是川南農家的特色菜。一桌人開始“劃拳打馬”:“一心敬呀,三桃園呀,五魁首,酒(九)在手呀……”吼天震地的。早些年農家戶無高級酒喝,就喝六十多度的老白干燒酒或高梁酒,有些嗆喉但絕對夠勁;近些年改喝“沱牌”或“瀘州二曲”,酒量高的索性去附近的酒廠購來原度酒,絕對的純度酒,容易喝醉但喝起來安逸得很。酒桌上流行著“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的說法,所以在這樣的場合,要是不勝酒力的客人“不幸”與一些“單碗客”同桌,不喝個“二暈”是下不了桌席的。酒城人興勸酒,而且很死心,無論是主人還是主人派來勸酒的“代表”,都恨不得讓你喝個“飽”。在好客的酒城人的心里,你喝得越醉,表明你與主人家越親近。所以許多外地人來酒城,無一例外地領教到好客的酒城人勸酒時“死纏爛磨”的厲害招數,均“盡興”而歸。連我這位不折不扣的酒城人,今年返回幾載未歸的故里,于一次生日的酒席上,一位年近半百的老輩子主動向我“挑戰”,自恃有幾分酒量的我在他頻頻“誘惑”下漸入狀態,便提議改喝啤酒,這位“酒單碗”竟硬梆梆甩出一句:“那也叫酒嗎?”我知道遇上了高人,嚇得落荒而逃……
喝酒禮數最多的則是喝結婚喜酒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新郎擁著新娘挨桌介紹:“這是三姑爺,這是五舅娘,這是二叔公……”新娘就羞答答地將事先斟好的酒端到你面前:“大舅爺,敬上您一杯……”這“新姑娘酒”哪怕你平時不怎么喜歡喝酒,這次卻“滑不脫”。三天無大小,這時不分長幼尊卑,誰都可以和新娘開些葷的玩笑。一般是小老表率先起哄:“四表嫂,你要敢親我老表的臉墩(臉龐),我就喝一杯!”這個年頭的新娘還怕啥,眾目睽睽之下迅疾地“嘬”了新郎一口,引來一陣噓聲掌聲。“多事”的老輩子就想“教”小輩子兩招,作了一個“一雙筷子放在杯子上”的謎面讓新娘猜,如今的新郎新娘誰沒在結婚之前做了那好事,等新娘羞紅著臉猜出“筷杯兒”(快背兒,早生孩子的意思),便又是那老輩子在一陣哄笑聲中痛快地喝了“罰”酒……如今,拜堂、鬧洞房的禮數已逐漸淡化,但喝酒的禮節卻并未減少。喜氣洋洋的人們不喝得醉醺醺決不罷休,大有寵辱皆忘樂在其中的悠然之態。
一年365天,在田地里操持的酒城鄉下人喝酒的機會多多,插秧打谷,升學當兵,修房造屋,還有逢年過節更是少不了酒。酒因此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過,遇上喝“白事酒”,大家則會“因地制宜”,遇上年事已高的長輩逝世,尤其是無疾而終的,鄰居親友會根據親疏送上財米紙錢,幫著安葬,完事后也會暢快喝一通。盡管死者親屬也悲戚一番,但大家都明了生老病死的規律,把它視作一件喜事;倒是那些非自然去世的葬禮,也請道士鑼鼓,卻因了主人的沉重憂悒,大家便格外收斂,悄無聲息地喝酒,遇上生活窘迫的人家,每戶還會額外資助些財米,幫著操辦,然后托辭不去吃主人家的酒飯。
酒城人對酒的喜好也會惹出不少事端,因酒引起的角斗打架自是不少。所以一般“看事”的在酒桌上遇到帶著情緒喝酒或想以酒泄憤的人,都會借故離開抑或不再勸酒。生活中,也不乏整日以酒為樂和以酒澆愁的人,這些或生意潦倒或了無牽掛的酒客,每逢趕集進城必鉆進酒館,與三五知己暢飲,直到夕陽西下才踉蹌地踏上農家小徑,那酒,就喝出些人生的況味來。我的一位酒友皆詩友詹永祥君曾撰文稱酒城有三種酒客:“酒仙、酒徒和酒鬼”,那些整日讓酒精浸泡身子骨的大抵可稱為后一種。
然而,更多的酒城人因長期浸淫于酒香之中,早已暢飲了酒的骨髓——即精神,成了“酒仙”了。“酒仙”是啥樣子?和不飲自醉的酒城人對飲一場,你興許就能找到一些感覺……
心中有了酒城的酒香,又怎能放得下夢里的故鄉
我沒有聽說過,唉。枉為四川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