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茅臺酒廠成立時間
1.成立時間 :1953年茅臺酒廠 Moutai Distillery 中國生產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企業。
2.位于中國貴州省仁懷縣茅臺鎮。茅臺一帶的白酒釀造業歷史悠久。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135年,當地就已釀出具有獨特風味的“構醬酒”。
3.后經幾次兵燹,至1704年,以茅臺命名的“茅春”、“茅臺燒春”、“回沙茅酒”等酒已具有獨特風格,成為貴州釀酒行業中的珍品。
4.1840年,茅臺燒房(即酒坊)已有20余家。后又遇兵燹,幾十家燒房全被燒毀,茅臺酒的釀造中斷。1863年左右,在茅臺村古燒房的廢墟上創建了成裕燒房(后更名成義燒房),茅臺酒的釀造又得以恢復;1870年左右創建了榮太和燒房(后更名榮和燒房);1929年又創建了衡昌燒房(后更名恒興燒房)。
5.歷年來,3家燒房在相互競爭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在成義、榮和、恒興3家燒房的基礎上,建成了今貴州省地方國營茅臺酒廠。
6.該廠生產的茅臺酒,酒液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細膩、回味悠長(見白酒)。茅臺酒的特殊品質和風味是由傳統工藝生產的醬香、醇香和窖底香 3種香型原酒經貯存勾兌而形成的。
7.茅臺酒產品組分復雜,其香味組分化合物多達200余種,遠比其他白酒豐富。茅臺酒曾多次在國際和中國國內獲獎。
二.茅臺酒有多少年的歷史~?在民國時期茅臺酒廠的廠名叫什么~?
1.茅臺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前歷史身。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于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臺鎮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臺燒”或歷史“茅臺春”。
2. 茅臺鎮開設正規作坊始于何歷史時尚無明確考證,據茅臺現存最早的明代《鄔氏族譜》扉頁所繪家族住址地形圖的標注,其中有釀酒作坊。
3.族譜所載鄔氏是明代萬歷二十七年(15歷史99年)隨李化龍平定動亂后定居茅臺的,這說明茅臺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
4.茅臺酒獨特的回沙工藝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 歷史茅臺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臺楊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歷史房”而獲得。
5.其實茅臺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咸豐年間由于戰亂生產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歷史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
6.成義燒房的歷史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后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歷史曾聞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臺酒 1750 公斤,名叫 “ 回沙茅酒 ” ,華聯輝之子華之歷史鴻接辦之初仍只是附帶業務,直至茅臺酒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之后才引起華氏的重視年產擴大到 8500 一 9000 公斤。
7. 36 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繼通車給茅臺酒的外銷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4 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窖坑增加到 18 個,年產歷史量高達 21000 公斤,其酒俗稱 “ 華茅 ” 。
8. “榮太和燒房” 于光緒五年(1879年)設立,后更名為榮和燒房;其本為幾家合伙經營,幾經周折1949年榮和燒房的經歷史營權落到王秉乾之手。
9.當時有窖坑四個;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產量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稱“王茅”。
10. “恒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是由貴陽歷史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周后因從事鴉片生意破產,酒房流動資金被挪用還債,生產停滯,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合歷史伙組成“大興實業公司”賴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擴大規模生產。
11.后賴使用各種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燒房”賣給自已。并于1941年歷史更名為“恒興燒房”,到1947年年產酒量達32500公斤。
12.賴利用其在外地的商號擴大了酒的銷路,其酒俗稱“賴茅”。抗日戰爭勝利后;賴歷史永初已擠身政界,當上了貴陽市參議員,曾任貴州省銀行、重慶大川銀行經理等職務。
13. 古茅臺一帶所產的酒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供皇帝飲用或地歷史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規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間開修赤水河航道,茅臺成為川鹽運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間茅臺地區商賈云集民夫)川流不息歷史,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刺激了釀造業的發展和釀酒技術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詩人鄭珍所說‘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當時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歷史本形成。
14.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歷史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榮和”(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農商部未加區分,一概以“茅歷史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歷史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
15.獲獎后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歷史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
16.華、王兩家為慶祝這次大獎各自封壇入窖存酒,1996年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八十周年之際國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陳釀茅臺酒,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堪稱國酒之尊。
17. 1946年賴永初在上海設立“永興公司”先后銷售賴茅10000歷史公斤,并利用在重慶、漢口、廣州、和長沙的商號推銷賴茅。
18.“成義”的華茅也在上海、長沙、廣州、和重慶通過文通書局在當地經營,“榮和”的王歷史茅在重慶和貴陽都以“稻香村”號為銷售點,這樣茅臺酒的知名度進一步得以提高;茅臺酒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開始在香港試銷,很快被搶購一空。
19. 由于茅臺酒銷路好利潤高,清末以來許多資本歷史家都企圖仿制,如遵義的集義酒廠,貴陽的榮昌酒廠等先后到茅臺聘酒師,抗戰勝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貴陽的“金茅”、“丁茅”、“王茅”,歷史但都未成功相繼倒閉。
20.茅臺所特有的地形地勢,土壤、水質以及空氣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臺酒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飽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歷史獨特風格,是其它任何地方無法仿制的。
三.茅臺酒創始人
1.王立夫,茅臺酒創始人(字澤履,1858-1931),世居仁懷縣茅臺村(現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歷史上稱為仁岸),祖父王振發(1793-1857)于清道光年間在茅臺創辦著名商號“天和鹽號”經營鹽業。
2.王振發由于商業往來需要用酒宴請客商或送禮,在茅臺村黑菁子(地名:茅臺觀音寺社區)創辦了“天和號燒房”,釀造當地人稱的“茅臺燒”宴請官紳和行商坐賈。
3.擴展資料王立夫個人經歷:王立夫年輕時就開始學做生意,繼承家業后,由于祖父王振發就與四川商家有生意來往,并以此立業,他也自然延續著祖輩的商路繼續做著生意。
4.王立夫看準了釀酒的商機,清光緒五年(1879年),他與習水人孫全太、中樞人石榮霄商議,合伙在楊柳灣開設燒房。
5.王立夫以自家的燒房作價入股、另外兩家各出二百兩銀子,每家取一個“字”,成立了“榮太和”燒房,由王立夫管生產、銷售,石榮霄管賬。
四.中國茅臺創始于哪年
1.茅臺酒的傳奇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拉開帷幕,據司馬遷《史記》載:劍安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出使夜郎,夜郎國敬獻美酒枸醬,漢武帝飲后贊不絕口,枸醬酒也就是茅臺酒的前身。
2.1704年,以茅臺命名的白酒品牌開始出現,到了清末,茅臺地區白酒的年產量已達170余噸。 1915年,在茅臺鎮有三大著名釀酒作坊“成義”“榮和”“恒興”,“成義”“榮和”聯名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譽將茅臺酒送到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
3.因為不小心酒瓶被摔破,香氣四溢,瞬間征服了在場人的心,茅臺酒也因此獲得博覽會最高榮譽。與科涅克白蘭地和蘇克蘭威士忌成為世界三大蒸餾酒品牌,這也成為中國近代工業少有的揚眉之舉。
4. 1951年,貴州省將三大作坊合并,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茅臺酒從此開始了現代商品的生產歷史。 1963年全國第二次評酒會上,茅臺從冠軍位上落選,這一變化引起了周總理的關注,周恩來親自指示科學研究小組到茅臺酒廠總結傳統工藝,有關部門立即向無錫輕工業學院提出求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