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的發酵原理
酒的釀造過程分為發酵,蒸餾兩大部分。發酵指的是發酵過程,發酵需要糖分和酶。糖分包括葡萄糖和麥芽糖,果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可以直接發酵。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進行工藝處理可以生成麥芽糖。 糖分與酶發生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這個反應過程稱為酒精發酵。酒精發酵不需氧氣也可以進行,大約每100克的糖分可產生51克酒精。酒精發酵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數都是在特制的容器中進行的,例如缸,壇,桶等。 蒸餾是釀酒的重要過程,發酵只能使酒精含量達到15%左右,再提純或提高酒度就需要用蒸餾了。在經過發酵的酒液中,不但含有酒精,還有原材料物質和一部分香型物質,但人們只希望獲得含水酒精。酒精的汽化溫度為78.3°C,只要將發酵過的原料加熱到這個溫度,就能獲得氣體酒精,冷卻后就是液體酒精。 在蒸餾過程中,由于溫度的作用,水分和其它雜質也會摻在酒精中。隨著溫度的變化,摻雜的情況也會變化,因而形成不同質量的酒精液體。為了保證酒的質量,釀酒師通常根據不同的溫度有選擇地取酒。
2,白酒發酵是怎么回事
按最新的國家標準,將蒸餾酒分為中國白酒和其它蒸餾酒。白酒的定義是: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白酒。其它蒸餾酒的定義是:以谷物、薯類、葡萄及其它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釀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 又有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餾酒(如老姆酒)。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白酒種類。現代將白酒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1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藝分類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1)大曲酒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曲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2)小曲酒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3)麩曲酒這是解放后在煙臺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曲霉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于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采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3,釀酒發酵的原理
白酒釀造的基本原理權說釀酒白酒釀造是以生態為基礎,通過人的技藝實現糧谷原料到酒的轉變。不過直接發生作用的,在釀酒最前線的是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大軍。環境條件和人對釀酒工藝參數的控制,其核心在于通過對淀粉含量、酸度、水分、溫度等關鍵因素的調節,營造最佳的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的條件,并且這系列環境條件會隨著發酵的推進而動態變化。我們要看到白酒發酵的實質是微生物的作用,在眾多釀酒大師的背后是對微生物的調兵遣將,微生物才是最偉大的釀酒師。白酒釀造的基本原理白酒的釀造過程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對酒釀機理的理解其實就是對微生物作用下,各種物理和化學變化的理解。簡單來講,白酒釀造就是糧谷中的淀粉轉化為酒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糖化和酒化兩個階段。糖化階段是糧谷在預處理和各種生物酶作用下轉化為可發酵的糖類;酒化階段則是水解后的糖類在微生物作用下代謝產生酒精,同時生成白酒中必不可少的風味物質。糖化和發酵是白酒釀造的關鍵點,雖然被劃分為兩個階段,但只有在液態法白酒的生產過程是先糖化再發酵,在傳統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生產過程中都是糖化和發酵同時進行,是一種雙邊發酵的模式。1、淀粉糖化淀粉經酶的作用生成糖及其中間產物的過程,稱為糖化。淀粉酶解生成糖的總的反應式如下:淀粉在α-淀粉酶、糖化酶、異淀粉酶、β–淀粉酶、麥芽糖酶、轉移葡萄糖苷酶等多種酶的作用下,產物除葡萄糖等單糖外,還有二糖、低聚糖及糊精等成分。在糖化過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和濃度下降幅度受曲的質量、發酵溫度和生酸狀況等因素的制約。若酒醅的糖化力高且持久、酵母發酵力強且有后勁,則酒醅升溫及生酸酸度穩定、淀粉濃度下降快,出酒率也高。通常,單糖和雙糖能被一般酵母利用,是最基本的可發酵性糖類,可以通過檢測酒醅中還原糖的變化,監控糖化與發酵速度的平衡程度。在淀粉糖化過程中,其他的物質也發生著變化。蛋白質在蛋白酶類的作用下,水解為胨、多肽及氨基酸等中、低分子量含氮物,為酵母菌等提供營養;脂肪由脂肪酶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糧谷原料細胞壁上的果膠在果膠酶作用下水解成果膠酸和甲醇;單寧在單寧酶作用下生成丁香酸;有機磷化合物在磷酸酯酶作用下,磷酸從有機酸化合物中釋放出來,為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發酵提供磷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理化學變化在糖化過程中發生。可以這樣理解,糖化過程是對原料的解構,將大分子化解為小分子,為后續發酵奠定了基礎。2、酒精發酵淀粉被糖化為可發酵性糖后,可被釀酒微生物利用而進入發酵階段。酒精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因而酒精發酵也是白酒發酵過程中的主要生化反應過程。酒精發酵可由不同微生物實現,酵母菌、細菌及根霉都能將葡萄糖發酵生成酒精,但發酵機理不同。酵母菌在酒化酶(從葡萄糖到酒精一系列生化反應中的各種酶及輔酶的總稱)作用下將葡萄糖發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包括葡萄糖酵解和丙酮酸的無氧降解兩大生化反應過程;細菌由ED途徑將葡萄糖發酵成酒精。雖然細菌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都能將糖轉變為酒精,但細菌發酵時酒精的實際得率比釀酒酵母要低。白酒生產中,酒精發酵過程主要是由各種酵母菌完成。實際生產中,酒精的理論產值與實際產率總有差距。因為發酵過程中,酒精僅是主產物,伴生的副產物很多;菌體繁殖和維持生命,以及生成酶類、各工段損失和發酵殘留的糖分等要消耗糖分;后期會發生很多化學反應和酒精揮發而使酒精損失。一般情況下,液態法白酒的淀粉出酒率可達理論出酒率的80%~90%,小曲酒為65%~80%,麩曲白酒為60%~75%,而大曲白酒只有40%~65%。除了酒精發酵,發酵過程中還生成了多種白酒風味物質,主要有酸、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等幾大類。當然這些風味物質除了在發酵過程由微生物代謝產生外,有些可由蒸糧、蒸酒和老熟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產生,有些則直接來自于釀酒和制曲原料。相較于糖化過程,酒精發酵過程則是對解構后的多種小分子的重構和再造,多種微生物和生物酶讓小分子形成復雜的風味物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