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生產白酒要哪些必備工具還有酒可以怎樣儲藏
- 2,制造白酒都需要什么設備家用
- 3,我想買個制造白酒的工具自己在家釀酒不知道去哪里能買到
- 4,怎樣在家自制白酒
- 5,制作果酒需要哪些材料及工具
- 6,調酒都需要什么工具
-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1,生產白酒要哪些必備工具還有酒可以怎樣儲藏
在家是生產不出白酒的生產白酒需要很大的爐子還有很大的房子做發酵池還需要蒸餾用的鍋子你行嗎
沒看懂什么意思?
2,制造白酒都需要什么設備家用
陶罐子
糧食粉碎機家用與小企業用是一樣的、曲子粉碎機、甑鍋:蒸汽鍋爐。設備有、攤涼機(床)。五臟俱全、窖池、運輸車輛,不然沒辦法釀酒
3,我想買個制造白酒的工具自己在家釀酒不知道去哪里能買到
釀酒設備很多地方都有賣的。主要是釀酒還需要技術支持。想學釀酒技術可以到寧波傳成酒械看看。
網上有查巴
制造白酒工具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4,怎樣在家自制白酒
將糯米浸泡數小時后,上鍋蒸熟,涼至30來度時,放入酒曲與一點涼開水,攪拌均勻后,蓋蓋密封,保溫二\三天,即可制成甜白酒.
自制白酒需要先準備好各種原料,具體為:釀酒用的糧食,酒曲。釀酒工具,具體為:發酵設備,蒸餾設備,冷卻設備。首先,按發酵工藝的不同,把糧食處理好,熟料發酵需要把糧食煮熟,攤涼,冷卻到30度以下后加入酒曲。生料發酵可以直接把糧食和酒曲按比例混合。例如使用傳成酒械的傳成牌高產酒曲,熟料發酵每百斤糧食加入五兩酒曲,生料發酵用七兩酒曲即可。視溫度和發酵方式的不同,發酵期需要八天至兩個月不等。發酵完成后,就可以使用蒸餾設備進行蒸餾,現在通常采用蒸汽蒸餾設備,這樣不會把發酵好的酒培燒糊,避免了出現糊味。蒸餾出來的酒蒸汽用冷卻設備冷卻下來,就可以得到我們要的白酒了。以上只是制白酒的簡單方法流程介紹,具體的方法比較復雜,工藝也有多種,建議還是找專業的老師給你做培訓,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學會。
是自己喝還是為了銷售?自己喝在網上搜索就可以了,有很多。為了銷售還是請個師傅吧。做酒不是那么容易的。分很多種工藝。
酒曲加糧食加水封口放數天就有酒了
5,制作果酒需要哪些材料及工具
比如蘋果酒首先是原料選擇。1.選擇出汁率高和糖酸含量高的品種如國光、紅玉、富士等蘋果作原料。2、清洗。先將蘋果放入1%-2%濃度的稀鹽酸液中浸洗,然后用清水洗凈,晾干。 3、破碎。將晾干的蘋果送入打漿機中粉碎。為了避免打破種子,應合理調節打漿機刀片間的距離。 4、榨汁。將破碎后的蘋果塊、汁液等放入陶瓷缸中靜置10-12小時,然后用每平方厘米26公斤的壓力榨汁,并用消過毒的紗布過濾。5、調液。取得果汁后立即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硫氣體, 使其在果汁中的濃度達 到 75×10-6,然后調整果汁的糖、酸含量分別為10%-14%和0.4%-0.6%。6、接曲發酵。按質量比(調液后的果汁與酒曲比例為100:7-10)接種酒曲或酒糟,酵母液等,然后在環境溫度28-32℃下發酵。數小時后即能聽到類似蠶食桑葉般的沙沙聲,同時可見果汁表面泛起泡沫。若環境溫度過低(10℃以下),需3-4天時間才能見到發酵的反應,且反應不強烈。完成發酵過程至少需2周以上時間。發酵結束后,液體上部液澄清無渣,聞之有酒香味,此時酒精含量一般能達到10%左右。最后將上部清液倒入貯存桶中進行后發酵,此過程大約需1個月的時間。后發酵結束后再通入二氧化硫氣體,使其濃度達100×10-6,能有效防腐。7、陳釀。在半月之內將入桶新酒的酒精含量由10%調到18%-20%,然后在20℃以下溫度進行陳釀,半年后即可得到成品蘋果酒。
原材料:各種水果、花瓣工具:容器---不銹鋼、陶瓷、環氧樹脂涂料容器等,不銹鋼材質粉碎機、瓢、鏟、攪拌棒等,竹筐、膠框等周轉儲存原果容器等,不銹鋼儲存容器。【釀造酒工藝學】教科書中有介紹,各大新華書店科技書柜有售。
6,調酒都需要什么工具
需要:酒杯,搖壺、波士頓搖壺、攪拌杯、吧勺。
調一杯好喝的又容易醉的飲料需要三種元素:烈酒,某種軟飲以及咖啡因。烈酒的作用是讓人喝醉(廢話),我們只需要有相對高濃度的酒精,而不是香味。所以我一般選擇伏特加,相比威士忌等其他酒自身風味相對不明顯。軟飲的作用是使飲料容易入口,從而能夠愉快地大量飲用。具體品種因人而異,看個人喜好,可樂、果汁、利口酒都是比較好的選擇。咖啡因的作用是緩解上頭感,使飲用者產生一種這種飲料酒精含量不高的錯覺,容易過多飲用。咖啡因來源主要包括功能飲料、茶和咖啡。最后推薦幾種成熟配方:伏特加紅牛,橙汁益力多金酒,伏特加林德曼的桃子,濃縮咖啡冰金酒在家即可調制,非常方便。總之原則就是:醉的不夠快加伏特加,不夠好喝加糖飲料,不夠爽口加冰/蘇打水,最后適當補充咖啡因。最后呢,我想跟你說的是,喝酒并不能讓你逃離任何事情,喝醉更不能。把自己灌醉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不要讓人擔心。Hope everything goes well.
我們并不熟悉雞尾酒套裝的實用藝術 - 也就是所謂的一小盒明確設計的東西,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使用。但是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全面而深思熟慮地看待套件。Q-Kit從時尚簡約的斯堪的納維亞美學中汲取靈感,可以在一個看起來很酷的便攜包內放置10多種不同的工具。然后是專賣應用程序,仍處于測試階段,作為一個不斷更新的雞尾酒數據庫,世界級調酒師的視頻演示如何制作你即將飲用的飲料。您現在可以在IndieGogo上預訂九月份。(該活動今天推出,但即使沒有完全支持,也將制造這些工具包。) 這件事是由攝影師,生產者和行業民間,他們都明顯的裂縫團隊設計真的想幫你在家里混合飲料更好。特別是他們在船上找到了一個名叫Kenji Jesse的男子。他是一位環球旅行的豪華酒類顧問,他聲名鵲起,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雞尾酒課的世界紀錄,該課程擁有1,700多名參與者。憑借他在世界各地的教師專業知識和調酒師網絡,他不知疲倦地努力發展Q-Kit的雞尾酒數據庫(以及調酒師在相機上創造這些雞尾酒)。應用程序中的Barkeeps包括全球調酒冠軍David Rios; 菲菲卡帕索(小偷酒店在奧斯陸的酒吧經理,其中時報被稱為挪威最豪華的酒店); Marc Alvarez是著名巴塞羅那廚師AlbertAdrià的酒吧經理,他的餐廳Tickets在2017年世界50佳餐廳排行榜上排名第25位。 該應用程序最初將專注于更多經典雞尾酒,以及來自愛他們的調酒師的美妙曲折,以及無酒精雞尾酒和派對前進的打孔碗。您將看到的本質上是配方的可視化教程。每個步驟都會突出顯示您需要的工具,隨之而來的視頻演示了您需要采取的操作。鑒于調酒師正在使用與您相同的精確工具,因此應該很容易理解。如:幾乎不可能搞砸。 除了你的基本工具 - 一個振動器,一個跳汰機,一個酒吧勺子 - 該工具包存放一個混合器,一個去黑頭過濾器,一個山楂過濾器,一個墨西哥肘榨汁器,一個水果zester,一個配對刀,三個速度的pourers,一個切割董事會,以免我們忘記,混合玻璃。它還配有一個冰鏟 - 一旦清空套件本身變成一個冰盒,你就需要它。 很難想象你不會成為你帶來的任何一方的打擊。
需要那些工具,那些酒?那要看你是調什么酒了,調不同的酒需要的杯具和酒水也就不同了,一兩句也說不清楚的,調酒也不是那么簡單。
調酒用具,顧名思義,即為調酒時所需要用的道具,包括基酒和調酒容器等。調酒需要的工具:酒杯、搖壺、波士頓搖壺,最重要的還是看調酒師的水平。擴展資料:調酒就是調制雞尾酒。成就一杯完美雞尾酒的關鍵是:正確的操作、正確的配方、正確的杯具、優質的材料和漂亮的裝飾。 雞尾酒是以各種酒類為基礎并添加果汁等輔料通過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調制而成的時尚飲品。 雞尾酒如果按飲用習慣主要可分為餐前雞尾酒、餐后雞尾酒、趣味雞尾酒、長飲雞尾酒四大類。每種類型的調制方法和過程均不同。基酒與輔料的比例和所選杯具也不同,這都要靠豐富的酒水知識和熟練的調酒技術去完成。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