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嶗山水庫為什么叫月子口水庫
若干年以前,嶗山太清宮處來了一位年輕的白面書生。據說,該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實,只因自小兩大嗜好,一是酷愛品茗飲茶,二是廣習琴棋書畫,而于八股學業上則聊無用心。
待到第二天書生和小龍女來到比高崮上時,但見崮頂上石縫中,已經長出了數株翠綠鮮嫩的茶樹來了。從此以后,書生和小龍女也就在嶗山安居樂業、白頭偕老了。
2. 嶗山水庫庫容
白沙河。
位于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城陽區交界處,白沙河中游,原名“月子口水庫”,于1958年9月開工興建,1959年7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積99.6平方公里,總庫容5601萬立方米。大壩為粘土斜墻砂殼壩,全長672.15米,最大壩高為26米。嶗山水庫現為青島市區主要供水水源。[參 1]是中國第一座采用了混凝土防滲墻的水庫大壩。
3. 嶗山大河東水庫
招賢村鎮駐地 相傳元代建村,原名隋家店子,毀于明初戰亂,官府為重建此情,出榜招賢,以求再興發達,故名招賢,后分為一、二、三、四4個行政村。主要姓氏有張、王、邢、宋、徐、唐、袁、米、李、董等。
汀溝店 明末苑氏建村,初名小店子,后朱氏在此開店。毀于匪寇。后朱、陳二姓重建汀溝村,改名汀溝店。主要姓氏有于、張等。
西汀溝 明洪武年間于氏遷此。汀溝為魚得水,議分東、西兩村,此村在西,故名。1959年,修仕陽水庫時遷此,改名紅衛。1981年恢復原名。主要姓氏有于、梅等。
東汀溝 村名由來及沿革同西汀溝。主要姓氏有于、王等。
董事坡 明初董氏由海東遷莒,十世分居于此,因地處嶺坡,故名。主要姓氏有董、趙、王、周、范等。
七里溝子 明末徐氏遷此建村,因村有大溝,故名。主要姓氏有陳、賈等
大鋪 明永樂間柳氏自柳家莊遷入,后孔氏遷入開設店鋪,故名。主要姓氏有于、王、崔、陳等。
小鋪 明末孔子六十一代孫遷此,隨大鋪而取名。主要姓氏陳、管、翟、孔等。
呂家莊 1968年由仕陽水庫庫區呂家莊遷此,改名前進。1981年復為原名。主要姓氏有于、王、管等。
姚家泉 明初姚氏遷此建村,因所處洼下澇濕,故名。主要姓氏有崔、陳、張、潘、仲等。
高家橋 明洪武年間高氏自山西遷之石嶺后分居此地,當時村西有石橋,故名。主要姓氏為高姓。
石家官莊 明末石氏遷此墾種官田,取名石家官莊。主要姓氏有管、時等。
前門家官莊 清代門家管莊門氏遷此立村,因在原村前,故名。主要姓氏有門、韓等。
后門家官莊 明天啟年間門氏遷此種官田、以姓氏命村,后立前村,故名。主要姓氏有門、管等。
李家莊子 清初孫氏立村,初名孫家小莊,后李氏遷入,村漸大,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李,陳等。
大羅宅 1369年(明洪武二年)管氏從膠東遷此,初名挪宅,明中葉小羅宅村立,此村改名大羅宅。主要姓氏有孫、管等。
小羅宅 明中葉管氏建村,北臨大羅宅而得名。主要姓氏有管,王等。
大窯 1369年(明洪武二年) 管氏由海州遷莒,居小窯,因以燒窯為業漸演為大窯。主要姓氏有管、高等。
王家坡 明洪武年間王氏由海曲迂此,初名王家嶺,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王、李等。
沙溝 明初楊氏于此立村,初名楊家草溝,后袁氏遷入,村中有河構,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苑、高、王、陳、葛等。
楊家坡 明洪武初于氏住小綠汪村,1968年從庫區移此立村,名紅旗。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揚、鄭、王等。
柳家莊 明永樂年間,柳氏丘此立村,冠以姓氏而村名。主要姓氏有柳、齊等。
東瓦屋 明洪武年間陳氏自直隸遷莒城,崇禎年間又遷此立村,以燒瓦為業,故名。主要姓氏有陳、李等。
程家莊 明洪武年間程氏建村,以姓命村名。主要姓氏有管、王、張等。
后仕陽 明洪武初于氏建村,村西原有石佛寺,“大侍養”碑、清初寺毀,村以此名,后演為今名。主要經氏有于、王等。
前任陽 明代建材,原與后仕陽一村,1961年分置此村,名前仕陽,主要姓氏有于、楊、李等。
小仕陽 清乾隆年間,劉氏自沂水逃荒至此。依仕陽名立小仕陽。主要姓氏有王、劉、葛等。
何家曲坊 明永樂年間何氏自莒城遷此村。原以設坊制曲為業、故名。主要姓氏有何、單等。
程家曲坊 明朝程氏遷此定居,設坊制曲,故名。主要姓氏有程、季等。
李家曲坊 明末李氏自江蘇遷此設坊制曲,故名。主要姓氏為李姓。
車家曲坊 明洪武年間車氏由車家春生遷此,以制曲為業,故名。主要姓氏有車、單等。
周家曲坊 元末周氏遷此立村,初名周家莊,因設坊制曲,故名。住姓氏有周、賈、徐等。
張家曲坊 1467年(明成化三年)張氏自濟南遷此立村,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張、田等。
武家曲坊 1626年(明天啟六年)武氏遷此立村,清初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武、董、李、劉等。
賈家嶺 明初建村,因東北靠嶺,故名。主要姓氏有賈、秦等。
山頭 原名楊家莊,明初李氏自江蘇遷此,村靠山頭嶺,取名山頭。主要姓氏有張、李。董、王等。
管家洼 1966年管氏從大窯遷此,名向陽,因地洼下,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管、秦等。
趙家官莊 明末肖氏遷此建村。名肖家官莊,后徐、何、趙三氏繼入,改名小官莊,1981年更為今名。主要姓氏有趙、陳、張、賈等。
西黃埠 明初宋氏遷此。村東有土埠,寺院古跡,先名黃土埠,后演今名。主要姓氏有宋、王、田等。
東黃埠 明末黃埠分居兩村,此村居東,故名。主要姓氏宋姓。
北黃埠 明中葉陳氏遷此立村。后王氏遷入,因處黃埠北、故名。主要姓氏有王、李等。
陳家土嶺 明洪武年間陳氏自直隸遷莒,崇禎壬午年遷此避難,因有土嶺。故名。主要姓氏有陳、梁等。
祝家樓 明末祝氏自祝家樓遷此,為念故籍,仍名祝家樓。主要姓氏有祝、荊等。
天井汪 1959年修仕陽水庫遷此,主要姓氏有王、周、辛等。
徐家屯 明中葉金氏遷此墾田立村,初名金家官莊,后徐、朱、張遷入,改名大官莊,1981年更為今名。主要姓氏有徐、張、金等。
管家屯 1968年小窯管氏部分住戶遷此立村,村名文革,1981年改今名。主要姓氏有管、張、陳等。
小羅莊 1471年(明成化七年)朱氏自黃埠析居于此,初名小挪莊,后演為小羅莊。主要姓氏有宋、于、陳、謝等。
大羅莊 明成化年間宋氏自黃埠析居于此。主要姓氏有宋、楊、王、梁、趙、陳等。
前石汪峪 明成化年間李氏建村,因在后石汪峪前,故名。主要姓氏有呂、薛、許、王等。
后石汪峪 因村后山峪中有石汪。故為村名,明末前石汪峪立,此為后石汪峪。主要姓氏有王、宋等。
大土嶺 清嘉慶年間崔氏由崔家四山子遷此,初名崔家土嶺,村前又立小土嶺,此為大土嶺。主要姓氏崔、翟等。
小土玲 明初崔氏由桑園里莊遷此,初居大土嶺、后移此立村,故名小土嶺。主要姓氏有崔、葛等。
風臺溝 清初崔氏于此立村、因村北有風臺山,村前有溝,故名風臺溝。主要姓氏有崔、趙等。
馬家店子 明洪武年間馬氏遷此,靠大路開店為業,后為村名。主要姓氏有馬、苑等。 ·
相家官莊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相氏自桑園遷此,墾官田立村,故名相家官莊。主要姓氏有相、趙等。
西雙廟 明初郁氏建村先名郁家莊。天啟年間戰氏自萊陽遷入,隨東雙廟而名。主要姓氏有戰、劉等。
東雙廟 明初劉、吳二姓遷洪羅店立村,因多水災修二廟,以禳災,故名。主要姓氏有盧、李、張、孫等。
徐家春生 清初魏氏自魏家石河遷此立村,名魏家春生,后徐氏遷入,人丁漸旺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徐、董、夏等。
前王家春生 清初王氏自云門移此立村,因在王家春生前,故名。主要姓氏有王。田等。
后王家春生 1369年(明洪武二年)王氏自江蘇云臺山遷此立村,取吉祥名王家春生。主要姓氏有王、劉、殷等
梁家春生 清初仲氏遷此立村 · 后陳姓入改名陳家春生,繼梁氏遷入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梁、陳 、馬等。
岳家春生 明正德華間岳氏自山西遷莒之東關,后分一支居此,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岳 陳、劉、梁等。
車家春生 明代車氏居此立村,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車、趙等。
鳳凰莊 1877年(清光零三年)劉氏落戶于此、因有土墩名鳳凰臺。故為村名。主要姓氏有劉、梁等、
崔家四山子 清康熙年間崔氏立村,地勢四面環山,故名。主受姓氏有崔、馮等。
梁家四山子 清康熙年間梁氏立村,四周環山取名梁家四山子。主要姓氏有梁、單、潘等。
西宅科 1666(清康熙五年)張氏由曲坊分居此地,村落依山傍水,取名宅科,1959年修仕陽水庫移遷今址,沿用原名。主要姓氏有張、葛等。
古路官莊 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袁氏自河北棗強縣遷厲家疃,后遷此,因村靠大道故名。主要姓氏有王、袁等。
季家莊 清代季氏自東莞河西遷此,初名季家洼,后改令名。主要姓氏為季姓。
大河東 明初董氏立村,原由海東十八村遷張解,后遷此,因處沭河東岸故名大河東。主要姓氏為董姓。
小河東 清初張氏建村,隨大河東而名小河東。主要姓氏為董姓。
東全寨 明永樂年間朱氏建村,所處曾設軍營扎寨,民得保全,故名。主要姓氏有張、王等。
西全寨 明嘉靖年網王氏自新泰東都遷莒河北圈,三世分支遷此,傳永樂掃北時曾在此安軍營寨,戰為村名。主要姓氏有王、杜、袁等。
左家莊子 明永樂年間丁氏建村,初名前普安,后莊氏遷入改今名。主要姓氏有張,馬等。
仕家莊子 明洪武年間仕氏自海東遷此,以姓氏命村。主要姓氏有徐、武、倪等。
普安 1369年(明洪武二年)田氏立村,村原有“普救庵”,村隨廟街名。后為今名。主要姓氏為田姓。
孫家臺子 1626年(明天啟六年)孫氏立村,因地處高地,故名。主要姓氏為孫姓。
王車臺子 1369年(洪武二年)王氏自歷城遷此,因地形高,故名王家臺子。主要姓氏有王、吳等。
4. 嶗山水庫地址
答:青島市嶗山水庫設計庫容為6000萬立方米,截止2020年8月1日,實際水儲量為4053萬立方米,新進水量1530萬立方米。
嶗山水庫,又名月子口水庫。位于城陽區夏莊街道(原為嶗山區所轄)白沙河中游的小風口與張普山之間。四周環山,中成盆地,具有天然水庫的良好條件,是青島市區重要水源地之一。
5. 嶗山水庫蓄水量
丹山水庫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嶗山新區,是上個世紀50年代修建的重點大型水庫,丹山水庫面積5000多平方米,采用雙層大壩建造而成,每年的蓄水量20000立方米,該水庫水質清澈,甘甜,營養豐富,為蚌埠市的自來水供應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6. 嶗山月子口水庫位置
嶗山水庫又名月子口水庫,月子口在夏莊東1公里處,是白沙河的發源地。嶗山的最后一個山谷。四圍環山,中成盆地,具有天然水庫的良好條件。嶗山水庫位于城陽區夏莊街道(原嶗山縣夏莊鎮)白沙河中游的小風口與張普山之間,是青島市政府為解決市區供水而建。水庫在小風口山和張普山之間筑壩,腰截白沙河,大壩長672米,高26米,庫內最大水深為24.5米,水庫東西長約5公里,平均寬度約1公里,匯水面積為5平方公里,流域面積99.6平方公里,庫容量5601萬立方米。水庫工程于1958年9月動工修建,1959年7月完成。嶗山水庫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優勢,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兩岸青山逶迤夾立,一澗碧水安謐寧靜,水鳥嬉水,云光變幻,成為嶗山的一處新景點。
7. 嶗山水庫為什么叫月子口水庫呢
嶗山水庫釣魚最便宜,只需要10元就能釣上一天,而且魚的種類很多,分量也很足,很適合釣魚。
嶗山水庫又稱月子口水庫,是因其水域內原有月子口廟而得名的。
嶗山水庫位于城陽區夏莊街道(原嶗山縣夏莊鎮)白沙河中游的小風口與張普山之間,是青島市政府為解決市區供水而建。
8. 嶗山水庫供哪些社區
國家建筑工程部給排水設計院設計,國家計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計委)批準,治淮一支隊施工。
嶗山水庫又名月子口水庫,月子口在夏莊東1公里處,是白沙河的發源地。嶗山的最后一個山谷。四圍環山,中成盆地,具有天然水庫的良好條件。嶗山水庫位于城陽區夏莊街道(原嶗山縣夏莊鎮)白沙河中游的小風口與張普山之間,是青島市政府為解決市區供水而建。
9. 嶗山有幾個水庫
第一,產芝水庫,也就是萊西湖,建于1958年,最大水面面積56平方公里,容積4.02億立方,是青島第一大水庫,也是膠東第一大水庫。
第二,尹府水庫,位于平度,始建于1958年,容積1.61億立方米。
第三,棘洪灘水庫,位于即墨,膠州,城陽交界處,容量1.46億立方米。
第四,吉利河水庫,位于膠南,始建于1970年,容量7400萬立方米。
第五,陡崖子水庫,位于黃島區,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容量5640萬立方米。
第六,嶗山水庫,位于城陽區,始建于1958年,容量5601萬立方米。
10. 青島嶗山水庫現在水位
嶗山春茶大概上市時間為4月份,先是大棚茶上市,大棚茶上市半個多月嶗山春茶大田茶就上市了,一直持續到春末,大概6月份左右,這個季節的茶葉統稱為嶗山春茶,夏茶從7月份至8月底,立秋之內的茶葉都稱為夏茶,茶葉茶胚粗大,不耐泡,嶗山秋茶從9月份立秋以后至立冬這個季節的茶葉都稱為秋茶,等級和春末茶差不多,口感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