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茅臺等名優白酒價格監管茅臺為何股價能夠一路攀升
主要是茅臺酒的供需關系,長期不平衡,尤其在節假日,普通人只能通過加價購買,所以茅臺的股價也一直在飆升。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召開專門會議,表示會在節假日期間,加強對茅臺酒價格的管控,讓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有序合理的投放產品,禁止經銷商進行囤積漲價,或者發布虛假信息,進行漲價。其實一直來茅臺酒的供需就有很大問題,因為茅臺酒需要在酒窖發酵五年才能推出市場,所以導致即便今年增加產能,也要等五年之后,才能進入市場,這個時間周期太長了,所以供給不足一直是茅臺最大的問題。有經銷商表示,現在茅臺酒已經是預定制了,沒酒的時候,已經有大量客戶來這里定酒,等到茅臺酒一到,客戶直接來拿貨,自己根本來出售的機會都沒有,庫存量也一直很低,很多新客戶或者散客只能在市場上加價購買茅臺酒。有專業數據顯示,這種茅臺類的高端白酒一直有很強的收藏屬性,未來五年內預計,每年增長會達到15%以上,年產量將達到10萬噸,而這十萬噸高端白酒中,茅臺的產量占到一半以上,有接近6萬噸,由此看來,未來茅臺的股價還會持續的增長。而與其他消費品不同的是,白酒幾乎是沒有貨物減值的風險,不存在保質期,或者白酒變質的現象,所以對于經銷商來說,囤積,物流的成本遠遠低于其他消費品,這也加速了白酒行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產群體的壯大,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高端白酒品牌會迎來一個較強的增長期,雖然現在兩個高端白酒品牌,茅臺,五糧液已經處于一個比較高的價格了,但未來可以預見的,他們的股價還會上升。
2,不少人喜歡喝白酒為何近些年來白酒價格一直在上漲
縱觀人類發展文明,酒類在各個國家,都繁衍生息各種特色文化。俄羅斯伏特加,法國白蘭地,威士忌,蒙古馬奶酒,中國白酒等。中國的白酒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白酒作為咱們的國酒,其實是一種文化,懂得它就能理解農業大國文明古國的發展史,適量飲用也能和古人精神交流,有助思考。從古代至今都會有以酒待客,現在不管是結婚,擺滿月酒,聚會,串親戚,都會少不了喝點白酒,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就是這么來的。只要高端白酒的批價是穩定扎實的,酒企的業績就是有保證的。白酒沒有庫存壓力,沒有保質期,不會受存貨減值影響,可以說白酒就是時間的好朋友,時間賦予白酒身上越久,價格越高昂。且白酒也在傳統方面占優勢,釀酒技術方面以傳統工藝為優,受技術革新影響力小,利潤高,成本要求相對而言低。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白酒銷售總額在持續攀升,2019年,受個人需求拉動,中國白酒銷售規模達到了5896億,產業利潤突破1500 億,同比增長22%。白酒股票為什么這么受歡迎?因為它有極佳的商業模式。無需大額重復投入。一次性建好窖池,發酵賣酒就完事了;固定資產折舊低。窖池不僅不用折舊,反而時間越長越值錢;成本極低。幾把糧食一瓢水,出來的價格天差地別;沒有保質期。存貨幾無貶值風險。且白酒消費群體巨大。中國超過5億人喝酒,每年消費高達300億公斤,相當于25萬個大明湖!未來中國白酒的市場發展還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并不是說當前市場格局和陣營已經形成,其他酒企就完全沒有機會,只要跟隨市場的陣營和格局部署自己的位置,在這萬變的市場就一定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3,白酒漲價的原因
對于白酒漲價,來自業內外及媒體方面的聲音很多,一般的通用解釋是糧食、包裝材料、原輔料、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一路上升。作為一個在行業工作15年的營銷人,究竟如何看待漲價背后的原因呢? 實際上,白酒漲價,雖有原材料如紙張、糧食、人力成本等不斷上升的原因;更是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價位持續上移。 我們都知道白酒生產工藝對產品帶來的成本壓力究竟有多大。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無論投資拉動、成本推動,還是經濟結構調整,其最終的一個表現結果就是,從最上游的初級產品到相關的下游產品,價格上升是必然規律。這也是經濟學理論中關于通貨膨脹的一種類型。 既然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漲價,從成本推動角度看,白酒漲價就是經濟大勢在白酒產業的必然表現。 投資、消費和出口——GDP的三駕馬車,拋開出口,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是推動成本上漲的一個原因,這是從生產領域推理的結論。那么從消費角度看又有什么不同?沿著這一思路分析,我發現一個很吃驚的結論:消費者要求的價位越來越高,是白酒不斷漲價的核心原因! 為什么說消費者喝酒價格越來越高推動了白酒漲價?我們每個人都仔細想想,幾年前同學朋友戰友之間自飲或聚飲喝什么價位的酒?現在呢?我曾對身邊的不少朋友做過喝酒場合和消費價格的口頭調查:在鄭州市場,十年前的自飲和聚飲大多數在每瓶酒30元左右,現在低于80元的酒幾乎都感覺拿不出手了。 再看政商務招待,十年前喝酒大約集中在每瓶100~200元之間,極少數貴賓的往來招待大概300~400元。現在招待最高級的貴賓,至少800元每瓶;一般的客人招待,單瓶酒也在300~500元之間。 價格低了感覺拿不出手的背后是什么?就是白酒消費的一個本質需求——面子——消費者“個人面子”或者說政商務的“集體面子”在升值!無論哪個消費,因為個人或單位的“面子”越來越值錢,也就推動了白酒價格的不斷抬升。 也就是說,因為消費者個人或者組織法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從身份、地位、圈層的匹配要素看,需要消費價格越來越高的酒,所以推動了白酒的漲價——或者借新產品順勢漲價。說到底,企業的漲價行為,只是迎合了消費者對白酒的一個潛在的本質需求而已。 同時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茅臺”價格成了市場的風向標,是“茅臺”價格的上漲不斷刺激著消費者心智的改變,讓大家對在不同場合消費什么價位的白酒,有了自然而然的心理認知。 因此歸根結底,白酒漲價的根本原因,一是“茅臺”作為行業龍頭的不斷漲價拉升了消費者心理認知與消費定勢;二是消費者和單位的面子升值推動了消費價格的提高。在雙向作用的推動下,形成了自2003年以來連續七年的白酒漲價。 如果這個觀點會挨罵,不妨請每個人站在消費者角度再想想,白酒不屬于生活必需品,不是剛性需求。從微觀經濟學分析,供給和需求都存在彈性,那么對一線和二線強勢品牌持續不斷的漲價,你為什么要買單呢?通俗點說,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