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
亞當斯密羅伯特歐文對管理的貢獻主要是,擯棄了過去那種把工人當作工具的做法內,著力改容善工人勞動條件,諸如提高童工參加勞動的最低年齡;縮短雇員的勞動時間;為雇員提供廠內膳食;設立按成本向雇員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從而改善當地整個社會狀況。
2.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經濟人
一、行為動機:
在斯密看來,人類的行為是由六種自然的動機所推動的:自愛、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義感、勞動習慣和交換傾向。
這些動機經過各種社會機制的細致平衡,會使一個人的利益不至于與其他人的出現強烈地對立,由此而產生的自利行動必然在個人的利益追求中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
由于深信人類動機的自然平衡和對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論斷: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經濟學理論正是以這種基本觀點為基礎而對經濟過程作出分析的。
二、微觀經濟:
在微觀經濟學方面,斯密的價值論把勞動看成是價值的惟一源泉,并且把每一種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視為是衡量交換價值的尺度,并以此為基礎,通過考察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的關系,分析了競爭約束個人自利行為的作用形式和價格機制配置社會資源的運動過程。
他的分配理論分析了工資、利潤和地租的決定.并考察了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他指出,利潤是雇傭勞動創造的、超出工資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但由于競爭的加劇和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減少,利潤率將趨于下降。至于地租,則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其壟斷權而獲得的一種收入。
但是,當他力圖把價值論與分配論結合在一起時,斯密的論述有不少混亂甚至相互矛盾的觀點,成為后來的學者各取所需的源泉。
三、宏觀經濟:
在宏觀方面,斯密所關心的是經濟增長的性質和動態變化過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場機制本身驅使近代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的結論。
按照他的分析,這部分地方歸因于市場機制本身。因為市場在鼓勵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會自然地觸發出他們的勤勞、節儉品質和創造精神,并通過競爭的力量,引導人們把其資源投向生產率最高的經濟領域,從而促成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基本的力量,那就是以勞動分工為主要基礎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本積累所推動的生產性就業人數的增加。
因此,他一方面詳細分析了分工如何導致勞動者技能的提高、時間的節約和技術進步,并進而考察分工發展的條件,提出“分工受市場規模限制”的論點;另一方面考察了人口的增長和資本的積累對生產性就業量的決定性作用,以及資本積累的源泉——節儉和儲蓄。
3.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 剩余價值
西方經濟學有兩個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凱恩斯。亞當·斯密被公認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是現代經濟學的鼻祖,《國富論》是經濟學開山之作,《道德情操論》更是深入人心。凱恩斯是一位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家,開創了現代宏觀經濟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成為解決經濟危機的良方。
“看得見的手”出自英國另一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核心思想是國家對經濟生活的調控與干預,主張國家采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凱恩斯主義開創了人類經濟史上處理金融危機的方式,在短期內緩解了資本主義大危機帶來的災難。
4.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包括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它是美國行為科學家斯塔西·亞當斯在《工人關于工資不公平的內心沖突同其生產率的關系》(1962,與羅森合寫),《工資不公平對工作質量的影響》(1964,與雅各布森合寫)、《社會交換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
該理論側重于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
該理論的基本要點是: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密切。
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代價及其所得到的報酬與他人進行比較,并對公平與否做出判斷。
公平感直接影響職工的工作動機和行為。
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動機的激發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進行比較,做出公平與否的判斷,并據以指導行為的過程。
公式 公平理論可以用公平關系式來表示。
設當事人a和被比較對象b,則當a感覺到公平時有下式成立: 0p/ip=oc/ic 其中:op——自己對所獲報酬的感覺 oc——自己對他人所獲報酬的感覺 ip——自己對個人所作投入的感覺 ic——自己對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覺 當上式為不等式時,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op/ip<oc/ic 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減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趨于相等;第二種辦法是他可能要求組織減少比較對象的收入或者讓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減小,趨于相等。
此外,他還可能另外找人作為比較對象,以便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2)op/ip>oc/ic 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要求減少自己的報酬或在開始時自動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他會重新估計自己的技術和工作情況,終于覺得他確實應當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產量便又會回到過去的水平了。
除了橫向比較之外,人們也經常做縱向比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與目前所獲得報償的比值,同自己過去投入的努力與過去所獲報償的比值進行比較。
只有相等時他才認為公平,如下式所示: 0p/ip=0h/ih 其中:0p——自己對現在所獲報酬的感覺 oh——自己對過去所獲報酬的感覺 ip——自己對個人現在投入的感覺 ih——自己對個人過去投入的感覺 當上式為不等式時,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 op/ip<oh/ih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人也會有不公平的感覺,這可能導致工作積極性下降。
(2) op/ip>0h/ih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人不會因此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但也不會覺得自己多拿了報償,從而主動多做些工作。
調查和試驗的結果表明,不公平感的產生,絕大多數是由于經過比較認為自己目前的報酬過低而產生的;但在少數情況下,也會由于經過比較認為自己的報酬過高而產生。
我們看到,公平理論提出的基本觀點是客觀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卻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它與個人的主觀判斷有關。
上面公式中無論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報償都是個人感覺,而一般人總是對自己的投入估計過高,對別人的投人估計過低。
第二,它與個人所持的公平標準有關。
上面的公平標準是采取貢獻率,也有采取需要率、平均率的。
例如有人認為助學金應改為獎學金才合理,有人認為應平均分配才公平,也有人認為按經濟困難程度分配才適當。
第三,它與績效的評定有關。
我們主張按績效付報酬,并且各人之間應相對均衡。
但如何評定績效?是以工作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還是按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的勞動量?是按工作的復雜、困難程度,還是按工作能力、技能、資歷和學歷?不同的評定辦法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用明確、客觀、易于核實的標準來度量,但這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以做到,有時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
第四,它與評定人有關。
績效由誰來評定,是領導者評定還是群眾評定或自我評定,不同的評定人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由于同一組織內往往不是由同一個人評定,因此會出現松緊不一、回避矛盾、姑息遷就、抱有成見等現象。
然而,公平理論對我們有著重要的啟示:首先,影響激勵效果的不僅有報酬的絕對值,還有報酬相對值。
其次,激勵時應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觀上成立,盡管有主觀判斷的誤差,也不致造成嚴重的不公平感。
再次,在激勵過程中應注意對被激勵者公平心理的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公平觀,一是要認識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勞,按酬付勞是在公平問題上造成惡性循環的主要殺手。
為了避免職工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企業往往采取各種手段,在企業中造成一種公平合理的氣氛,使職工產生一種主觀上的公平感。
如有的企業采用保密工資的辦法,使職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職工互相比較而產生不公平感。
公平理論認為,當員工感到不公平時,你可以預計他們會采取以下六種選擇中的一種: 1.改變自己的投入; 2.改變自己的產出; 3.歪曲對自我的認知; 4.歪曲對他人的認知; 5.選擇其他參照對象; 6.離開該領域。
公平理論還指出,以下四種做法與報酬的不公平性有關: 1.如果根據時間計酬,感到報酬過高的員工會比感到報酬公平的員工有更高的生產率。
2.如果根據產量計酬,感到報酬過高的員工會比感到報酬公平的員工產量低但質量高。
3.如果根據時間計酬,感到報酬過低的員工的產量更低,質量也更差。
5. 亞當斯密的觀點有哪些
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主要是,我們在對于客觀現象中產生的每一種激情,只有遵守中庸之道才是合適得體的,也才是人們能接受的,無論是感情過于激烈還是過于低沉,人們都會覺得無法理解。
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個人的遭受的不幸或傷害而悲憤過度,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無動于衷。
情緒過分激動會被看作意志薄弱,脾暴躁;而過分冷淡又會變成糊涂,麻木不仁或心靈萎縮,我們無法理解這些缺點,只會覺得不可思議。等等。
6.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亞當斯密出生于1723年,早年便在家鄉求學,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后來亞當斯密又開始到牛津大學進行學習,并且得到了極大的幫助。
之后,亞當斯密開始致力于研究經濟學,并且發現了眾多經濟學原理,成功編撰出《國富論》。但是亞當斯密一生中都不曾結婚生子,只與母親和摯友相伴,最終于1790年去世。亞當斯密生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少年求學階段、中年創作階段、暮年深思階段。
亞當斯密出生于一個家境相對較好的環境中,因而在少年期間,亞當斯密就已經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亞當斯密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準確地掌握各種經濟現象運作模式。
亞當斯密在求學年代中,受到了很多知名教授的熏陶,這對亞當斯密的價值觀形成有著重大的啟蒙作用。
亞當斯密在1759年出版了代表作《道德情操論》,這讓亞當斯密迅速成為了蘇格蘭國內風云人物。此后,亞當斯密一直都潛心于創作和研究中,并且發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經濟學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