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酒怎么釀造,河南黃酒的做法

本文目錄一覽

1,河南黃酒的做法

糯米加水〉浸泡〉淋水〉搭窩〉拌麥曲〉開耙發酵〉壓榨〉澄清〉加熱滅菌〉裝壇。
主要是釀酒原料不一樣。采用紅小米為釀酒原料是南陽黃酒的典型特征。作為“古法釀酒工藝的堅守者”,紅小米黃酒典范,“瓦亭黃酒”采用古法釀造,精選南陽當地優質紅小米,天然洞藏發酵而成,酒體清澈透亮,酒香濃郁。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河南黃酒的做法

2,河南名酒是哪些

宋河糧液,寶豐,張弓酒,祥龍四五,皇溝,賒店杜康,臥龍玉液,百泉春。1、宋河糧液宋河糧液產于古宋河(今大沙河)之濱棗集鎮(今鹿邑縣宋河鎮),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始于南北朝,隋唐頗負盛名,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諸帝王,每年清明祭祖,所用瓊漿即棗集釀造。故棗集有“皇王祭酒”之稱,名傳天下。2、寶豐酒寶豐酒,中國名酒之一,以優質高粱為原料,大麥、小麥、豌豆混合制曲,采用“清蒸二次清”的釀造工藝,陶瓷地缸發酵,甑桶蒸餾,量質摘酒,長貯陳釀,精心勾兌等工序而釀成。寶豐酒,“清香純正、綿甜柔和、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特點,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3、張弓酒張弓酒,河南省寧陵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張弓酒始于商,興于漢,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張弓系列酒具有“窖香濃郁、優雅細膩、綿甜爽凈、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的風格特點。2011年被評為“中華老字號”。4、四五老酒河南祥龍四五酒業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是河南省釀酒行業重點骨干企業,河南省八大名酒生產廠家之一。其前身是創始于1949年河南四五酒廠,在五十多年的經營過程中,屢獲殊榮:1996年被授予河南免檢產品、1998年被定為河南省名牌產品、1999年被認定為河南省重點保護產品。5、杜康杜康酒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又產在中國酒文化的搖籃——杜康村,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名人對它謳歌贊頌,有力地推動了杜康酒的不斷發展。釀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質純。每遇夏季,可聞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杜康酒屬濃香型,以優質小麥采制高中溫混合使用,又精選糯高粱為釀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溫入池、長期發酵、混蒸續槽、量質摘酒、分級貯存、陳釀酯化、精心勾兌"等先進工藝。

河南名酒是哪些

3,我是一名白酒勾兌員 想考勾調師 他們讓我填本人主要業績 我不回 希望

白酒勾兌師資格認定不怎么嚴格,就當寫自己的工作總結就可以了,獲得的榮譽說一下,比如說在公司獲得的個人先進獎勵或其他培訓考試取得優異成績就可以了。這東西他們不怎么看。
2012年6月份,輕工鑒定站與河南酒協舉辦品酒師,釀酒師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核,以及勾兌師得職業能力考核培訓。一三三,劉劉二一,零九三八。

我是一名白酒勾兌員 想考勾調師 他們讓我填本人主要業績 我不回 希望

4,河南五大好白酒都是哪些

提到河南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熱情,河南文化歷史悠久,可以說河南是個禮儀之邦,而且酒桌文化博大精......1,杜康酒 河南伊川(河南汝陽),濃香型。2009年洛陽伊川和汝陽兩家合并,共稱洛陽杜康。杜康酒以優質小麥高中溫制曲,精選糯高粱為釀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溫入池、長期發酵、混蒸續槽、量質摘酒、分級貯存、陳釀酯化、精心勾兌"等先進工藝,具有酒質清亮、窖香濃郁、甘綿純凈、烈而不暴、回味悠長的特點。2,宋河,濃香型白酒,河南省鹿邑縣棗集鎮(我國著名的傳統酒鄉),使用古宋河地下礦泉水,以優質高粱、小麥為原料,歷經千年、愈研愈精的傳統釀制工藝與現代化科技的完美結合釀造,得到窖香濃郁,綿甜爽口,回味悠長等特點。宋河佳釀被古人譽為“天賜名手,地賜名泉”,1988年在全國名酒評比中,榮獲國家金質獎和“中國名酒”稱號。2004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3,老味道,眾所周知,河南地處中原,是中國的糧食大省,而一款好酒,自然少不了好的原料-糧食。老味道這款酒,產自于河南鄭州,采用優質的高粱、小麥、玉米、糯米、大米為原料,這些品質優良的糧食為釀出好酒打下堅實基礎。而且老味道的窖泥是利用母親河培養而成,釀造出來的酒具有獨特的口感,對濃香型白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品嘗一下這款酒,味道真不錯。4,張弓,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這句話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相信對酒感興趣的人都聽過這樣的廣告語。張弓酒是商丘著名的白酒品牌——張弓酒,由于其本身價格實惠、品質優良被大眾普遍接受。張弓酒的酒體澄清透明,初品綿軟適口,柔柔軟軟地滑至喉嚨,全身有種暖暖的感覺,后味酒香濃郁,尾凈味長。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酒,值得品嘗。5,仰韶,濃香型,河南省澠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酒在"仰韶文化"發源地澠池縣而得。具有 玉潔、清澈、透明,口感綿甜、芳香濃郁,清爽甘冽,回味悠長,色、香、味協調等特點。采用醴泉甜水,用人工培養老窯泥池,用上等原料優質高粱,吸取名家名酒特長,精工配制而成。

5,重陽節喝的菊花酒怎么釀制

菊花,是我國的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服用菊花,古已有之,屈原說“夕餐秋菊之落英”,即服食菊花瓣。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 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常飲菊花酒可“治頭風,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顏色不老”,“令頭不白”,“輕身耐老延年”等。 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菊花來直接釀酒。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歷史上釀制菊花酒的方法不盡相同。晉代是“采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清代則是用白酒浸漬藥材,而后采用蒸餾提取的方法釀制。因此,從清代開始,所釀制的菊花酒,就稱之為“菊花白酒”。 重陽佳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重陽佳節飲菊花酒之風仍然盛行,是節日期間的健身飲料。除此之外,重陽還可以飲用茱萸酒、茱菊酒、黃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6,安琪酒曲怎么釀白酒

用安琪酒曲自制甜酒釀(米酒、醪糟)原料:糯米、安琪的甜酒曲制作方法:1、將糯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一夜,用手能將糯米粒攆碎的程度就可以。2、將干凈的紗布洗干凈濕著鋪到蒸簾上,將泡好的糯米撈出放到紗布上攤開,然后在糯米上用手扎幾個眼,這樣便于蒸汽透過糯米,蒸出的糯米不愛夾生。3、將紗布的邊緣折過來蓋上糯米蓋上鍋蓋蒸30分鐘。4、打開鍋蓋察看一下,如果蒸好的糯米飯太干或有夾生,在飯上灑少量水再蒸一會;蒸好后提著紗布將糯米放倒入一個無油無水干凈的盆中(可以提前用開水燙一下)打散晾涼。5、將糯米飯晾到不燙手和體溫一樣,米飯里面也要不燙手才可以,如果掌握不好溫度,寧可涼點也不要溫度高了,容易將酒藥燙死或者做出的甜酒發酸。6、將安琪酒曲(留出一點點)直接或者用一小勺涼開水化開放入糯米飯中,如果糯米飯比較干不好攪拌可以再倒入小半碗涼開水,一起將安琪酒曲和米飯攪拌均勻。7、然后將拌好酒藥的糯米飯放入一個帶蓋的無油無水干凈的容器中壓實抹平,中間用干凈的勺子挖一個圓洞。8、將留出來的那一點點酒藥均勻的撒在米飯的表面和圓洞中。9、將容器套上兩層保鮮膜,再包上保溫。10、30小時后打開看看,如果圓洞里的汁滿了,聞起來有米酒的香氣就好了,如果沒有還是重新包上繼續發酵,具體需要多長時間和溫度有關,所以不是很具體;夏天能發酵的快些。【拓展資料】一、安琪酒曲的用途安琪酒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根霉是藻菌綱、毛霉目、毛霉科的一屬,它能產生糖化酶,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根霉在糖化過程中還能產生少量的有機酸(如乳酸)。1、主要用于制作甜酒釀在甜酒釀制作過程中,安琪酒曲是主要的發酵制劑。安琪酒曲是糖化菌及酵母制劑,其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少量酵母。在發酵過程中糖化菌首先將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接著少量的酵母又將葡糖糖經糖酵解途徑轉化成酒精。這樣就制成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甜酒釀。2、是米酒曲的最初產品它是各類酒類制作的雛形,除了食用外,還有兩種用途,一是作為料酒使用,如川式火鍋,豆瓣醬中添加;二是制作饅頭,如河南周口的米酒饅頭、浙江金華的米酒饅頭。另外,甜酒曲還可以在調料發酵中使用,因此,甜酒曲的用戶有甜酒釀工廠、家庭、餐飲單位、調料生產單位。3、作為料酒使用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口感的獨特的風味,在調味的過程中,它既具有一定的酒香,又有酸、甜的口味,能起到處腥膻異味、提鮮增香等作用,使菜肴風味獨特,口味柔和,已經成為烹飪菜肴時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川菜的調味名甲天下,甜酒釀也功不可沒,如川味涼菜蔥酥鯽魚的制作。4、在制作饅頭中使用最主要的代表在河南周口和浙江金華,具有很強的地方傳統色彩,一般都稱之為米酒饅頭。米酒饅頭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有的是直接利用甜酒曲長時間發酵面團,制作饅頭;有的是利用甜酒釀中的酒水作為面團用水,在添加適當的酵母,制作饅頭,這種發方法在金華最典型;還有的是將甜酒釀和面粉共同長時間發酵,制作饅頭。雖然方法不盡相同,但這些饅頭都具有甜酒釀特有的醇香風味,而且口感細膩,是非常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食品。5、用于調料發酵主要是利用甜酒曲中根霉極強的糖化性能。例如醬品的制作,它是以淀粉質和蛋白質材料作為主要原料,在制作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菌株產生的糖化霉系和蛋白酶系,通過糖化作用,將淀粉質分解成糖;通過蛋白酶系對蛋白質的水解發酵作用,產生各種氨基酸,這樣就形成了醬類的甜味和鮮味。然后再通過酵母的酒精發酵作用和細菌的乳酸發酵作用,就得到了風味各異的醬品。

7,白酒的制作方法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1、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藝分類   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 水晶五糧液 一定數量的豌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曲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麩曲酒   這是解放后在煙臺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曲霉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于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采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5)其它糖化劑法白酒   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種類有:   (1)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   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后蒸餾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這種白酒采用串香工藝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還有一種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兌白酒   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于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液態發酵法白酒   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于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   此外還有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其典型代表是   半球王白酒   2、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征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采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兼香型:以安徽口子窖為代表,其口感“香氣馥郁,窖香優雅,富含陳香、醇甜及窖底香”。兼香型白酒的特點是醬濃諧調、幽雅舒適、細膩豐滿、回味爽凈、余味悠長、風格突出。    陜西西鳳酒 (4)特香型   惟“特香領袖”:四特酒獨有,以整粒大米為原料,富含奇數復合香氣,香味諧調,余味悠長,不上頭、酒后不頭痛,是酒之珍品。   (5)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冰峪莊園大米原漿酒、綠忻莊園大米原漿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6)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7)鳳香型白酒   以陜西西鳳酒為代表。其特點是醇香秀雅、醇厚甘潤、諸味協調、余味爽凈。   (8)藥香型白酒   以貴州董酒為代表。亦稱董型,其特點是清澈透明、香氣典雅、濃郁甘美、略帶藥香、諧調醇甜爽口、后味悠長。   (9)豉香型白酒   以廣東玉冰燒酒為代表。其特點是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厚甘潤、后味爽凈、風格突出。   (10)老白干香型白酒   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為代表,其風格特點是酒香清雅、醇厚豐滿、甘冽挺拔、諸味協調、回味悠長。   (11)馥郁香型白酒   以湖南酒鬼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濃郁中透出秀雅,入口綿柔甘冽,酒體爽凈、回味悠長   (12)芝麻香型白酒   以河南傅潭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澈透明、酒香幽雅、入口豐滿淳厚、純凈回甜、余香悠長。
工廠打工,直接接觸

8,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