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派別(中國的派別詩人)

1. 中國的派別

1. 中國的派別

中國的三大教派有佛教、道教,儒教

2. 中國的派別詩人

2. 中國的派別詩人

詩歌:

1、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為代表。

2、田園山水詩派,鼻祖為晉陶淵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維等代表詩人。

3、邊塞詩派,以唐的高適、岑參為代表。

4、浪漫主義詩派,鼻祖屈原,代表詩人李白。

5、現實主義詩派,代表詩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

7、江西詩派,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

3. 中國四大派別

第一、魯菜

說起菜系中的第一,起源于齊魯大地的魯菜可以說是當仁不讓。如果說川菜是尋常百姓家,那么魯菜就是王謝堂前燕了,從春秋到現在國宴上依然堅挺的魯菜,可以說是雍容華貴的官府菜的代表。

魯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對北京、天津、華北、東北地區烹調技術的發展影響很大。2500年前源于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600年《齊民要術》總結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魯菜世世相傳,經久不衰,中國飲食界中經歷年代最久、文化品位最高的食饌體系。

4. 中國有哪些派別

十學派是: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

儒家:孔子;

道家:老子;

墨家:墨翟;

法家:管仲

陰陽家:鄒衍

名家:鄧析

縱橫家:鬼谷子

雜家:尸佼

農家:許行

小說家:虞初

5. 中國五大派別

中國的五大菜系為“魯菜,川菜,湘菜,粵菜,閩菜”。

魯菜:即山東菜系,由齊魯、膠遼、孔府三個菜系組成。是宮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風味為龍頭。山東菜系源遠流長,對其他菜系,乃至整個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深遠。

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和重慶菜為代表。四川菜系各地風味比較統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區和湖北地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川菜館。川菜是中國最有特色的小吃類菜系,也是西南民間最大菜系。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

粵菜:即廣東菜,由廣府、客家、潮汕三種風味組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粵菜館。在國內、海外影響極大。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是國內民間第三大菜系,地位僅次于魯菜、川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粵菜以廣府風味為代表。

閩菜:發源于福州,以福州閩菜為代表,閩菜其實就是福州菜為主體,代表著閩菜文化。閩菜的烹調特點是湯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長烹制海鮮佳肴。其烹調技法以蒸煎、炒、熘、燜、炸、燉為特色。

拓展資料: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親緣承襲關系、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并為部分群眾喜愛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稱作菜系。其中,“魯菜,川菜,湘菜,粵菜,閩菜”享稱為“五大菜系”。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

6. 中國幾大派別

早期變法派:龔自珍、魏源等,理論基礎是公羊學的變易觀,主張變法,師夷長技以制夷.

太平天國:洪秀全等,試圖用基督教的一些概念來反對中國傳統的理念.

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首次真正把西方近代的思想學說理念介紹到中國,把公羊說和進化論結合起來,并且廣泛研究歷史文化等問題.

革命派: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章太炎提出菌說等旨在鼓動革命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但是章很快蛻變為怪異的佛教、進化論和儒學結合的俱分進化論.

全盤西化派:胡適、錢玄同等.

科學派:丁文中等,批判中國傳統的愚昧和不可證實的理念.

玄學派:張東蓀等,意識到科學西方的霸道會給人類帶來問題.

馬克思主義派:陳獨秀、李大釗、李達等.

戰國策派:林同濟(?林家人太多,記不清是哪位了)認為大一統不利于思想解放.

新儒學:熊十力、唐君毅等,把儒、佛和康德等西方哲學結合.

還有佛教的改革派等.

7. 中國幾大派別的區別

1、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

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2、婉約派

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3、花間派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后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

其余如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后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

溫庭筠、韋莊是其代表作家,二人雖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溫詞秾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余詞人,多蹈溫、韋余風,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

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但鹿虔扆、歐陽炯、孫光憲也有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除少數暗傷亡國的作品和邊塞詞之外,花間詞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艷精工。

藝術成就較高,對后世詞作影響較大。《花間集》有南宋紹興、淳熙、開禧年間3種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間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4、格律派

格律派:格律派詞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創新詞調,作品格律嚴謹,音調諧美,辭句工巧典麗,內容以抒情和詠物為主。周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新調。因此他被尊為格律派的創始人。

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該詞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造境遣詞,均避俗崇雅。姜夔、張炎尚清空,吳文英詞主密麗。

5、浪漫詩派

浪漫詩派是我國詩詞四大流派之一。這些詩色彩絢麗,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筆調,融合繼承了楚辭、樂府派浪漫傳統,開創了奇險新創的藝術風格。

他們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瀉,發揮想象靈感。古典浪漫詩派以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為代表,代表作有韓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橋晚望》。

賈島的《劍客》,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等。現代浪漫詩派代表詩人有:郭沫若、成信吾、鄧均吾、聞伯奇、倪貽德、洪為法、穆木天、王獨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8. 中國的派別建筑

中國古建筑六大派系是皖派、閩派、京派丶蘇派、晉派、川派。重檐歇山頂為京派建筑。

9. 中國的派別有什么

中國有八大菜系。分別為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和徽菜。

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

而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習俗原因,當地的物產和風俗習慣,如中國北方多牛羊,常以牛羊肉做菜;中國南方多產水產、家禽,人們喜食魚、肉;中國沿海多海鮮,則以海產品做菜。

2、氣候原因,各地氣候差異形成不同口味,一般說來,中國北方寒冷,菜肴以濃厚,咸味為主;中國華東地區氣候溫和,菜肴則以甜味和咸味為主;西南地區多雨潮濕,菜肴多以麻辣濃味為主。

3、烹飪方法,各地烹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如山東菜、北京菜擅長爆、炒、烤等;安徽、江蘇的燉、蒸、燒等;四川菜擅長烤、煸炒等;廣東菜擅長烤、焗、燉、蒸等。

10. 我國三大派別

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

近代嶺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國的一種先進文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對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1. 中國的派別有哪些

1、未來主義:20世紀出現最早、反叛精神最強的一個文藝流派。

2、超現實主義:源于法國,鮮明的先鋒精神,1916年的達達主義“破壞一切”“清除一切”給它有力的啟示。

3、后期象征主義:是19世紀末象征主義的繼續和發展,20世紀20年代又一次高潮。

4、表現主義:20世紀初起源于德國的繪畫,后擴展至音樂、文學等領域。

5、意識流:以無意識活動作為文藝的表現對象,提示不同層次的心理活動,強調人的意識的矛盾性及復雜性。

6、存在主義文學:產生于30年代的法國,日漸流行于歐美。它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7、荒誕派戲劇:50年代興起于法國。思想上師承存在主義“荒誕'觀念,藝術上吸收超現實主義手法。

8、新小說派:50年代興起于法國。“懷疑的時代”的“懷疑精神”的產物。反對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模式。

9、黑色幽默:60年代興起于美國。黑色-陰郁、悲觀、冷酷、苦澀。認為世界是一片荒原,歷史是一片混亂,個人無法改變生存現狀,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10、魔幻現實主義: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潮,發端于40年代,到60-70年代形成高潮。

推薦閱讀

葡萄酒什么時候進入中國的,大家知道紅酒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的嗎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