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發酵后有什么產物,酒是怎樣釀成的為什么能燃燒呢燃燒過后的產物又是什么呢

1,酒是怎樣釀成的為什么能燃燒呢燃燒過后的產物又是什么呢

酒發酵后會產生酒精,所以可以燃燒。燃燒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是有機物,所以可以燃燒 是加入酵母菌發酵而來的。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望采納

{0}

2,白酒發酵生產問題

為什么不測出池酒精份呢糖分真的可以不測,因為缺少酵母菌的時候太少。有殘余糖分存在,說明淀粉的糖化過程正常,而糖分轉化為酒份的過程不正常,即缺少酵母菌。殘淀粉和糖分高,酒醅發粘;發酵正常,發砂(松散有度)。水分,用手握,指間輕易出水,不少于55,很難出水,少于50。(當然各家酒醅情況有別)

{1}

3,白酒發酵池出現的白色物質是什么

白酒發酵窖池出現白色物質多是乳酸亞鐵、乳酸鈣。也有雜菌感染所致的情況。比如建設窖池時候使用了水泥,經過發酵后很容易產生白色結晶(針狀物)。窖池發酵的本質是:淀粉糖化、生成酒精、增加香味。 也就是淀粉轉化為酒精產生香味的過程。產生雜菌,該消毒了,檢查一下制種和酵母間是否也要消毒,別問我用什么,我也不知道,

{2}

4,白酒和酒精是什么菌發酵的

酵母菌發酵酒精 ,霉菌發酵白酒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蒸餾酒是用裡面的糖直接發酵的.. 再轉成乙醇也就是酒精.. 酒精是產物.. 會這樣問表示你對這方面的知識很缺乏..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分析檢測,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和水,還含有占總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于這些香味物質在酒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別于酒精,具有獨特的風格。白酒中的香味物質主要是醇類、酯類、醛類、酮類、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質。 白酒物質的產生過程: 淀粉→糖→乙醇 蛋白質→氨基酸→醇、醛、酮等物質五谷酵母菌

5,江米酒醪糟發酵后產生的是什么菌有乳酸菌嗎

醪糟(糯米酒)醪糟(糯米酒)的酒曲菌種為:酵母菌、霉菌、乳酸菌。乳酸菌在醪糟(糯米酒)發酵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醪糟(糯米酒)中的細菌以乳酸菌為主,產生的乳酸是醪糟(糯米酒)酸味的主要來源,乳酸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酯類是醪糟(糯米酒)產生風味物質,同時乳酸菌代謝過程中產生乙醛和雙乙酰,賦予米酒特殊的風味。酵母菌是主要的。乳酸的生長要控制,要不然會酸的。酒品的發酵一般都是酵母菌的功勞,與乳酸菌相比,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才是酒精,乳酸菌分解葡萄糖的產物是乳酸,這樣就得不到酒精了也就發酵不成酒了,所以一般酒品為酵母菌,奶制品為乳酸菌酒品的發酵一般都是酵母菌的功勞,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才是酒精,乳酸菌分解葡萄糖的產物是乳酸,這樣就得不到酒精了也就發酵不成酒了.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6,白酒中有什么天然產物

別找了,清香型四五百種,濃香型六七百種,單種含量都很少 白酒香味成分種類有:醇類、酯類、酸類、醛酮類化合物、縮醛類、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臺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醇類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異戊醇、異丁醇和正丙醇,在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屬于醇甜和助香劑的主要物質來源,對形成酒的風味和促使酒體豐滿、濃厚起著重要的作用;醇類也是酯類的前驅物質。    酯類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在各種香型白酒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形成酒體香氣濃郁的主要因素,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    酸類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機酸類,影響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響口味的主要因素。    醛酮類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羥基丁酮等。縮醛類 乙縮醛含量最多。4-乙基愈創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臺物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較為突出,是醬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

7,白酒在制作工藝中先后發生了哪兩個物態變化

糖化、發酵、蒸餾。氣化和液化。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推薦閱讀

葡萄發酵好的怎么辦(葡萄發酵后有什么功效)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