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公司貼牌稅收籌劃,申請一個酒業公司然后我自己要OEM自己的品牌白酒請問需要交

1,申請一個酒業公司然后我自己要OEM自己的品牌白酒請問需要交

銷售公司,委托白酒生產廠家加工,只是經銷。大型的,一般納稅人,交增值稅。小型的,營業稅。
避稅這個問題你可以交給原廠家處理

申請一個酒業公司然后我自己要OEM自己的品牌白酒請問需要交

2,公司稅收籌劃可以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一、稅收籌劃的作用1.減輕企業稅收壓力。通過稅收籌劃使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減少稅收壓力。從而達到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2.規避稅務風險。稅收籌劃是在稅法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有效地規避了稅務風險,實現稅收零風險的目的。3.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稅收籌劃會提前對經濟活動的各個內容事先進行科學安排,有助于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4. 降低股東分紅壓力。稅收籌劃提供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讓股東享受到極低的個人稅負。二、那么稅收籌劃能解決哪些問題呢?1.企業難獲進項票,利潤高,導致所得稅過高;2.股東年底分紅,20%的分紅稅太高;3.企業臨時工太多,現金支出無法拿到成本票,最后所得稅高;4.高管工資社保過高,個稅太高;5.由于缺乏進項票,導致增值稅壓力重。三、稅收籌劃方案一般納稅人企業、個體戶核定征收、自然人代征。

公司稅收籌劃可以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3,企業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請您幫助

捐贈只能只能按應納稅所得額的30%扣除。方案一捐贈2000元只能扣除1050元,方案2只能扣除1200元,而選擇方案三2000元可全額扣除(各扣除1000元),因此選擇方案三最好。 其實方案三也不是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是從勞務報酬所得拿出1200元,從工資所得拿出800元,該方案繳納個人所得稅最少。你不妨計算一下。

企業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請您幫助

4,酒廠消費稅籌劃

第一、利用“價格”平臺合理避稅根源:——“從價計征”   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量×單位價×稅率   二、利用關聯方交易,“轉讓定價”是最常用的避稅方法   三、案例:   1、消費稅案例——酒廠售酒,低價售酒給經銷商   2、預提所得稅案例——外商技術轉讓費,低價轉讓給中方合資企業   3、關稅案例——低價的抵岸價格,作為計稅價格,進口商再轉手給真正的進口商   4、所得稅直接轉移利潤案例——“高進低出”將高稅區的利潤轉移給低稅區的關聯方   5、所得稅“搭橋”轉移利潤案例——如果交易雙方不是關聯方,可以通過在與真正交易對象所在地的關聯方“搭橋”實現利潤轉移   6、所得稅構造“信箱公司”轉移利潤案例——通過在避稅地注冊一個用來“搭橋”的信箱公司起到轉移利潤目的   7、所得稅“膨脹成本”沖減應納稅所得額案例:   (1)工資成本膨脹案例   (2)原材料進成本膨脹案例   (3)費用成本攤銷   (4)固定資產折舊成本   (5)廣告宣傳費進成本——如:廣告費進成本控制不得超過銷售收入2%總公司超過2%,子公司不足2%,就可以讓總公司的廣告費,由不   足2%子公司承擔;又比如,如果兩個子公司,甲地所得稅稅負重,   可以讓甲公司承擔   8、增值稅案例   (1)利用混合銷售與兼營業務稅收政策區別,將混合銷售產品價格轉化為服務費     第二 利用“漏洞”平臺避稅籌劃方法研究   一、漏洞三種形式   二、納稅人鉆漏洞好處   1、增值稅漏洞   2、消費稅漏洞   3、營業稅漏洞   4、關稅漏洞   5、企業所得稅漏洞   6、個人所得稅漏洞

5,貼牌酒如何繳納增值稅

先算消費稅,消費稅屬于價內稅,成本+利潤+消費稅的基礎上算增值稅
買酒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純消費的招待用酒,不能抵扣進項稅。買的東西用于非應稅項目,進項稅是要轉出的,直接進入成本就行了。    抵扣在國內一般意義上講即增值稅抵扣。增值稅抵扣:應交的稅費=銷項稅-進項稅。抵扣的項目允許其抵扣額在稅前的利潤中減掉。購置固定資產取得的專用發票上列明的進項稅額經過認證相符后,可以做為進項稅額抵扣銷項稅,指的是增值稅的計算(當然也可以取得運費、海關完稅憑證來抵扣款。而購買無形資產取得的專用發票也可以抵扣,但要注意以下幾點:納稅人銷售軟件產品并隨同銷售一并收取的軟件安裝費、維護費、培訓費等收入,應按照增值稅混合銷售的有關規定征收增值稅,并可享受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對軟件產品交付使用后,按期或按次收取的維護、技術服務費、培訓費等不征收增值稅 納稅人受托開發軟件產品,著作權屬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稅,著作權屬于委托方或屬于雙方共同擁有的不征收增值稅。
增值稅是通過開增稅發票繳納的,是一般納稅人交的。-財稅專家團
消費稅規定: 1。對于應稅消費品連同包裝銷售的,無論包裝是否單獨計價,也無論在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并入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中征收消費稅。 2。如果包裝物不作價隨同產品銷售,而是收取押金,且單獨核算又未過期,此項押金不應并入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中征稅,但是酒類產品生產企業銷售除黃酒和啤酒之外的酒類產品,而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無論押金是否返還,會計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類產品銷售額中征收消費稅 3。委托加工是指委托方提供主要材料,由受托方代墊輔助材料和收取加工費的行為。瓶子的主要材料并非由貴公司提供,不屬于委托加工。 增值稅: 如果要求經銷商提供瓶子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據此抵扣17%的進項稅 另外要注意 銷售白酒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時,其稅基也要包括包裝物的價格 規定同消費稅補充回答:需要注意白酒的貼牌問題,如果經銷商提供包裝瓶后,企業將自己的商標貼在包裝瓶上,那么該包裝瓶需計入銷售額中,征收消費稅和增值稅如果貼的不是自己企業的牌子,企業只是負責將酒灌入瓶中,那么企業實際只是在賣酒,包裝瓶不計入銷售額計算消費稅和增值稅

6,企業并購的稅收籌劃的方法有哪些

稅收籌劃之于并購模式設計;并購稅收優惠政策介紹;
一、企業并購重組中稅收籌劃的內涵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是指在稅法要求的范圍內,并購雙方從稅收角度對并購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減輕企業稅負,從而達到降低并購成本,實現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的目的。二、新《企業所得稅法》以及財稅(2009)59號文件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影響2008年1月1日,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全面實施,對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也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弱化了企業并購重組時利用地域優惠進行稅收籌劃的方式。原所得稅法下企業并購重組中利用地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熱衷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等區域的企業以享受低稅率的優惠。而新企業所得稅法強調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所得稅優惠格局。二是納稅人利用外資企業身份進行并購稅收籌劃不再可行。原所得稅法下內、外資企業稅負有差距,外資企業享受的是“超國民待遇”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內資企業通過股權轉讓、合并等方式成為外資企業可降低稅負。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內、外資企業無差別對待,這使得納稅人利用外資企業身份進行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途徑失去意義。三是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總體有較大幅度的降低。企業并購重組中最大的稅務負擔就是企業所得稅,新企業所得稅法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并降低為25%,減輕了企業并購重組中的所得稅負擔,增加了企業并購重組的熱情,使企業并購重組中所得稅項目的稅率降低。2009年4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財稅[2009]59號文件《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對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使企業并購時進行所謂的“免稅籌劃”難度有所提高。其次,針對并購虧損企業進行虧損彌補的籌劃計算方法有所改變。最后,企業重組的稅務處理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于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因此,從稅務籌劃的角度分析,企業并購時必將體現傾向于特殊性稅務處理的趨向,以節省所得稅款。三、對當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一些建議第一,企業并購前目標企業選擇的稅收籌劃。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重視行業優惠,實施條例對行業優惠的范圍等做了進一步明確。所以企業在選擇并購的目標企業時,應充分重視行業優惠因素,在最大范圍內選擇并購這種類型的企業可以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同時由于稅收優惠政策在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并購企業可選擇在享有優惠政策的地區譬如西部地區的企業作為并購對象,從而降低企業的整體稅收負擔,使并購后的納稅主體能夠享受到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稅收收益。第二,企業并購中不同支付方式選擇的稅收籌劃。實踐中,企業并購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現金并購、股權并購、承擔債務式并購和綜合債券并購。以上各種并購支付方式不同,相應的稅務處理各異,也為企業并購的所得稅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在非股權支付額不高于所支付股權票面價值(或股本賬面價值)20%的情況下,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全部資產的計稅成本,須以被并購企業原賬面凈值為基礎確定。如果非股權支付額高于所支付股權票面價值20%的,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在計稅時可以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認成本。由于兩種情況下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計入成本費用的價值基礎不同,而使并購后并購企業的所得稅負不同。從折舊角度考慮,就并購企業而言,如果并購企業采用股權并購方式,并購中取得的資產其折舊基礎是資產原賬面價值,如果并購企業采用債券或現金支付方式,并購取得的資產其折舊基礎是支付價格,一般情況下支付價格高于原資產賬面價值。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總額增加,計提折舊也隨之增加,從而使并購企業增加折舊額而節稅。第三,并購融資方式選擇過程中的納稅籌劃。從稅負籌劃的角度分析來看,采取企業內部融資方式由于資金使用者和所有者為同一者,資金使用成本不能在稅前抵扣,存在雙重征稅問題,稅負較重。采取股權融資方式,企業只為股東支付股利,并購方不需要償還本金,流出大量現金,但其會稀釋每股股東收益,甚至稀釋大股東的控股權,所支付的股利不允許在稅前抵扣,增加稅收負擔。采取向銀行等貸款方式,并購方除少量的手續費外,主要成本是借款利息。根據稅法規定借款利息一般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以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看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可以起到減少企業所得稅款,降低企業稅負的目的。而發行債券的方式,首先,在時間上和流程上要比銀行信貸靈活很多。其次,如果發行的是可轉換公司債券,如果企業業績良好,債券持有者愿意將債券轉為股份可以免除債券到期還款的壓力。最后,由于債券利息也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發行債券方式融資所承擔的稅負相對較輕。在企業并購中,納稅籌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納稅籌劃不但能為企業創造現實的競爭優勢,而且可以從內部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切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今后還需要對其進一步研究,發揮其合理作用。

7,企業并購應該怎樣稅收籌劃

從稅收方面分析,對于合并方來說,主要是一種支付行為,所以一般不涉及稅收問題(非貨幣性資產支付一般需要視同銷售);對于被合并方來說,企業被合并注銷后,企業資產被兼并轉移,企業股東獲得收入,因此,被合并企業涉及資產轉移的稅收問題。財稅[2009]59號文件第四條第(四)項規定,企業重組,除符合本通知規定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的外,按以下規定進行稅務處理:(1)合并企業應按公允價值確定接受被合并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2)被合并企業及其股東都應按清算進行所得稅處理。(3)被合并企業的虧損不得在合并企業結轉彌補。以上處理,即一般性稅務處理。  舉例:甲企業合并乙企業,乙企業被合并時賬面凈資產為5000萬元,評估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乙企業股東收到合并后新企業股權4000萬元,其他非股權支付2000萬元。此合并中,甲企業接受乙企業的凈資產按公允價值6000萬元作為計稅基礎。乙企業資產評估增值1000萬元需要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后按清算分配處理。  財稅[2009]59號文件第五條規定,企業重組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1)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2)被收購、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資產或股權比例符合本通知規定的比例。(3)企業重組后的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4)重組交易對價中涉及股權支付金額符合本通知規定比例。(5)企業重組中取得股權支付的原主要股東,在重組后連續12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取得的股權。該文件同時規定,符合通知第五條規定條件的企業合并,企業股東在該企業合并發生時取得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對價的企業合并,可以選擇對交易中股權支付暫不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  舉例:甲企業合并乙企業,乙企業被合并時賬面凈資產為5000萬元,評估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乙企業股東收到合并后企業股權5500萬元,其他非股權支付500萬元,則股權支付額占交易支付總額比例為92%(5500÷6000×100%),超過85%,雙方可以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即資產增值部分1000萬元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甲乙雙方的股份置換也不確認轉讓所得或損失。  特殊性稅務處理中,非股權支付額要納稅
一、企業并購重組中稅收籌劃的內涵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是指在稅法要求的范圍內,并購雙方從稅收角度對并購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減輕企業稅負,從而達到降低并購成本,實現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的目的。二、新《企業所得稅法》以及財稅(2009)59號文件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影響2008年1月1日,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全面實施,對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也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弱化了企業并購重組時利用地域優惠進行稅收籌劃的方式。原所得稅法下企業并購重組中利用地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熱衷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等區域的企業以享受低稅率的優惠。而新企業所得稅法強調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所得稅優惠格局。二是納稅人利用外資企業身份進行并購稅收籌劃不再可行。原所得稅法下內、外資企業稅負有差距,外資企業享受的是“超國民待遇”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內資企業通過股權轉讓、合并等方式成為外資企業可降低稅負。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內、外資企業無差別對待,這使得納稅人利用外資企業身份進行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途徑失去意義。三是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總體有較大幅度的降低。企業并購重組中最大的稅務負擔就是企業所得稅,新企業所得稅法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并降低為25%,減輕了企業并購重組中的所得稅負擔,增加了企業并購重組的熱情,使企業并購重組中所得稅項目的稅率降低。2009年4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財稅[2009]59號文件《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對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使企業并購時進行所謂的“免稅籌劃”難度有所提高。其次,針對并購虧損企業進行虧損彌補的籌劃計算方法有所改變。最后,企業重組的稅務處理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于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因此,從稅務籌劃的角度分析,企業并購時必將體現傾向于特殊性稅務處理的趨向,以節省所得稅款。三、對當前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一些建議第一,企業并購前目標企業選擇的稅收籌劃。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重視行業優惠,實施條例對行業優惠的范圍等做了進一步明確。所以企業在選擇并購的目標企業時,應充分重視行業優惠因素,在最大范圍內選擇并購這種類型的企業可以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同時由于稅收優惠政策在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并購企業可選擇在享有優惠政策的地區譬如西部地區的企業作為并購對象,從而降低企業的整體稅收負擔,使并購后的納稅主體能夠享受到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稅收收益。第二,企業并購中不同支付方式選擇的稅收籌劃。實踐中,企業并購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現金并購、股權并購、承擔債務式并購和綜合債券并購。以上各種并購支付方式不同,相應的稅務處理各異,也為企業并購的所得稅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在非股權支付額不高于所支付股權票面價值(或股本賬面價值)20%的情況下,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全部資產的計稅成本,須以被并購企業原賬面凈值為基礎確定。如果非股權支付額高于所支付股權票面價值20%的,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在計稅時可以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認成本。由于兩種情況下并購企業接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計入成本費用的價值基礎不同,而使并購后并購企業的所得稅負不同。從折舊角度考慮,就并購企業而言,如果并購企業采用股權并購方式,并購中取得的資產其折舊基礎是資產原賬面價值,如果并購企業采用債券或現金支付方式,并購取得的資產其折舊基礎是支付價格,一般情況下支付價格高于原資產賬面價值。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總額增加,計提折舊也隨之增加,從而使并購企業增加折舊額而節稅。第三,并購融資方式選擇過程中的納稅籌劃。從稅負籌劃的角度分析來看,采取企業內部融資方式由于資金使用者和所有者為同一者,資金使用成本不能在稅前抵扣,存在雙重征稅問題,稅負較重。采取股權融資方式,企業只為股東支付股利,并購方不需要償還本金,流出大量現金,但其會稀釋每股股東收益,甚至稀釋大股東的控股權,所支付的股利不允許在稅前抵扣,增加稅收負擔。采取向銀行等貸款方式,并購方除少量的手續費外,主要成本是借款利息。根據稅法規定借款利息一般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以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看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可以起到減少企業所得稅款,降低企業稅負的目的。而發行債券的方式,首先,在時間上和流程上要比銀行信貸靈活很多。其次,如果發行的是可轉換公司債券,如果企業業績良好,債券持有者愿意將債券轉為股份可以免除債券到期還款的壓力。最后,由于債券利息也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發行債券方式融資所承擔的稅負相對較輕。在企業并購中,納稅籌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納稅籌劃不但能為企業創造現實的競爭優勢,而且可以從內部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切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今后還需要對其進一步研究,發揮其合理作用。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