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招商,永定拉環什么酒

1,永定拉環什么酒

是永定門北京二鍋頭。永定門北京二鍋頭500ml光瓶拉蓋是由保定京橋酒業有限公司發布的白酒產品。永定門北京二鍋頭500ml光瓶拉蓋是由保定京橋酒業有限公司經營的白酒 系列產品,現面向全國誠招代理商!永定門北京二鍋頭500ml光瓶拉蓋采用獨特工藝精心釀制而成,酒質優良,醇馥幽郁,深受消費者喜愛。

{0}

2,42度牛二是那個廠家生產的

42度牛二是北京京宏福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牛二陳釀42度500ml由北京京宏福酒業有限公司運營,屬白酒類系列產品,其品質優良,釀造工藝獨特,口味醇正,現火爆招商中,共創北京京宏福酒業有限公司宏圖。牛欄山二鍋頭簡介牛欄山二鍋頭,二鍋頭之宗。二鍋頭作為京酒的代表,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京師釀酒師蒸酒時,去第一鍋“酒頭”,棄第三鍋“酒尾”,“掐頭去尾取中段”,唯取第二鍋之貴釀。牛欄山二鍋頭,宗氣一脈相傳,于2002年9月4日榮獲“國家二鍋頭原產地認證”。牛欄山酒,精選優質高粱和小麥等為,以豌豆、大麥等制成大曲為發酵劑,純糧釀造綠色自然。從原料粉碎到成品酒灌裝,歷經糊化、發酵、蒸餾等十多道關鍵工序,悉心傳統工藝釀造。以清香型“牛欄山”牌為代表,四大系列共計110余種產品。

{1}

3,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怎么樣

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是2016-03-23在北京市豐臺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于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西路15號22層1-2601-1室。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6MA004B113U,企業法人宋愛芝,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食品;銷售化妝品、清潔用品、日用品、汽車用品;技術服務、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培訓;會議服務;勞務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展覽展示活動;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銷售食品以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901455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618家。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京良酒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4,關於蚌埠的作文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是安徽省重要工商業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制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  現代珠城  蚌埠(Bengbu)又稱珠城,位于淮河中游、安徽東北部,跨中國南北分界線,擁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滬鐵路一等客站所在地、中國著名的水陸交通樞扭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常住人口3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近100萬人。交通便利、基礎雄厚、物產富饒、景色優美、氣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點。  蚌埠市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臺縣搭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于淮北平原南端。除淮上區外,蚌埠市區主要位于淮河南岸,所轄懷遠、五河、固鎮三縣則主要居于淮河北岸。三縣如同貝殼,城區如同珍珠,形成奇蚌含珠的有趣景象。 蚌埠地區位于中朝準地臺南緣的淮河臺坳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為蚌埠臺拱。該區構造輪廓是以太古代變質巖所構成近東西向的復背斜為基礎,背斜北翼為新生代斷陷盆地,全區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發育,并有北西向線性構造。地層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區內地層發育不全,基巖露頭零星,地表為大面積沉積物覆蓋。巖石地層除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外,主要為侵入巖和變質巖。 蚌埠地區地區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懷遠縣南湖村東1公里處入境,流經懷遠縣南端、蚌埠市區北端和五河縣南端,在五河縣東卡村以東出境,境內全長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區北岸長16.8公里,南岸長28公里,河床寬600~800米,年平均徑流量263億立方米。 淮河以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澮河、北淝河、澥河、渦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僅有天河、龍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懷洪新河等,均位于淮河以北。  璀璨的古代文明  蚌埠擁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雙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雙墩村的“雙墩遺址”,是安徽省境內發現的一處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大禹治水圣地  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懷遠縣有4A級涂荊山風景區,涂山也是當年大禹治水時會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為妻,并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千古佳話,現存有涂山廟、啟母石、禹會村、千年銀杏、圣泉、靈泉等勝跡。每年農歷3月28日前后3天為禹王廟會,遠近百姓紛紛前來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場面盛大。  和氏璧發現之地  與涂山隔河相望的荊山,就是春秋時和氏璧發現之地。在荊山西面,仍存有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相傳當年卞和在此發現絕世美玉,獻給楚王,卻不為楚王所識,卞和所獻的璧玉,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荊山還有蘇東坡贊譽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樓、啟王宮等名景。特別是到六月石榴開花之時,滿山榴花似火燃燒,其景美不勝收。  霸王別姬的垓下古戰場  在固鎮鏡內,還有一處楚漢相爭鏖戰之處——垓下古戰場,現留有霸王城、韓信點將臺、虞姬墓等遺跡。霸王別姬的故事就發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垓下不僅因古霸王別姬而出名,還因其是春秋戰國的古城而引起中國考古界的震驚,垓下古城的發現與發掘,被評為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龍興之地鳳陽  蚌埠東20公里處的鳳陽縣,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現有明代皇陵、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寶剎古寺——龍興寺,有禪窟寺,有明代初期的中都城古建筑和石碑碣,還有號稱“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  美麗的龍湖風景區  在蚌埠東郊,有一片湖泊,相當于四個西湖的面積。相傳朱元璋兒童時代曾在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稱為龍子湖。經過整治,龍子湖已經成為十分美麗的4A級風景區。在風景區,還有明代所建的湯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獸。  誘人的淮河風光  淮河風光無限美,風臺縣峽山峽、懷遠縣荊山峽、五河縣浮山峽為著名的淮河“三峽”,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閘,上橋水利樞紐工程等。乘船由蚌埠出發,可一覽淮河風姿及兩岸的風景名勝。  城市美景  經過多年建設,蚌埠市已經成為一個美麗的園林城市。市區有珠園、南山公園 、張公山公園,還有大氣磅礴的淮河文化廣場,淮河文化廣場有著亞洲最長的音樂噴泉,乃是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科教文體  科技事業  蚌埠科技資源豐富,擁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0所、41所、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第214研究所等7個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91個地方科研機構,科技實力省內第二。現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20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3個、省級科技創新服務中心2個。  醫學事業  蚌埠醫學事業非常先進,擁有蚌埠醫學院,還有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等近十家三甲醫院,服務幅射涵蓋蚌埠周邊地區,是皖北地區群眾醫療的首選之地。建國以來,蚌埠的醫學水平不斷提高,醫學成果不斷涌現。蚌埠藉醫學家劉同慶發現銅具有抗癌功能,并發明了相應的藥物,比西方國家的發現領先整整30年。  文化概況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以上項目均已申報國家及世界文化遺產。 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4個,總藏書量37.2萬冊,比上年增長2.2%。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鼓鄉情韻》參加第四屆CCTV舞蹈大賽奪冠,歌曲《好一個花鼓燈》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蚌埠雙墩1號墓和禹墟遺址發掘進展順利并取得一定成果。  教育事業  蚌埠擁有安徽財經大學等高等院校10所,各類職業教育院校34所,每年輸送畢業生2萬多人、培養熟練技術工人2.3萬人。 蚌埠有普通教育學校1255所, 普通中學193所(高中40所,初中153所),小學957所,幼兒園100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 此外,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蚌埠擁有一大批敬業精神強、技術熟練的各類產業技術工人,勞動力素質高、成本低,用工便利。  地方院校  安徽財經大學 蚌埠醫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  蚌埠醫學院 蚌埠學院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蚌埠工藝美術學校 蚌埠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蚌埠機電技師學院 蚌埠職業技術專修學院  軍事院校  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 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 海軍蚌埠士官學校  體育概況  蚌埠體育始于清末民間武術和自娛性的健身活動。20年代,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等現代體育運動項目相繼興起。新中國成立后,出現各行各業辦體育的新局面,各類賽事頻繁,群眾體育活躍。 蚌埠市人民體育場位于市區繁華地段,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場內設有體育館、游泳館、射擊館、足球場、田徑場、網球場、訓練房等體育設施。 蚌埠市現有市體育運動學校(教、訓合一)、市游泳館兩個訓練單位。有6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有18個:足球、籃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田徑、國際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柔道、拳擊、跆拳道、舉重、體操(蹦床)、射擊、武術、賽艇、游泳。其中優秀項目有:足球、田徑、摔跤、柔道、游泳、武術(套路、散打)等。現有教練員45人,判員498人,其中國際級裁判和國家級裁判10名,在訓運動員近1000人。 蚌埠體育尤以群眾體育、競技體育成績令人矚目。自50年代以來,蚌埠體育始終處于安徽省前列,群眾體育多次受到國家、省級表彰。所轄五河、懷遠、固鎮三縣均為全國體育先進縣。縣(區)75個鄉鎮有45個成立了農民體育協會,全市19個街道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現有群眾性體育單項協會26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7個(其中國家級5個),385個晨晚練點、輔導站、體育指導站、活動點與體育協會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有6個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10個全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13個全省體育先進鄉鎮;3個全省省級農村體育示范鄉鎮。競技體育自1986年安徽省第六屆運動會起,一直處于全省第二位。2003年創建了省級“國際跤單項后備人才基地”、“游泳單項后備人才基地”,2005年創建了國家級“奧林匹克后備人才基地”。 建國以來,蚌埠市體育運動在各項比賽中先后破世界紀錄2人次(20公里競走、航模),破世界青少年紀錄1人次,破全國紀錄1人次,破省紀錄81人次(1973—2004年)。4人獲世界冠軍,113人次獲全國冠軍,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體育人才,為安徽體育做出了突出貢獻,曾多次榮獲安徽省競技體育貢獻獎和安徽省競技體育輸送獎。足球是蚌埠體育運動的強項。1981年,蚌埠市被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確定為全國20個足球重點城市之一,并有“足球城”的譽稱。蚌埠成年足球隊曾蟬聯安徽省第二、三、四、五屆運動會冠軍,少年隊曾10次蟬聯全省冠軍,2000年安徽省第九屆運動會上,蚌埠少年足球隊獲冠軍,2002年安徽省第十屆運動會上,蚌埠少年女子足球隊奪得冠軍。  編輯本段工業  工業基本概況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已形成以加工業為主,擁有機械、紡織、輕工、化工、醫藥、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安徽豐原集團、八一化工集團、華光玻璃集團、蚌埠卷煙廠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平板玻璃、壓鑄機、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制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質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主要企業  1、豐原集團: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檸檬酸生產企業,現有上市公司五家。 2、蚌埠仿古玉器市場:國內三大古玩玉器生產加工地。 3、安徽皖酒集團:身為安徽蚌埠酒廠,是一個老牌的國有企業,在安徽省釀酒行業長期享有很高的聲譽,皖酒集團具有五十多年釀造白酒的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酒業集團之一,安徽省白酒行業支柱企業,下屬4個子公司 4、蚌埠卷煙廠:安徽最大的卷煙廠。它的前身為東海煙廠,1958年東海煙廠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并而成。 5、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原國家建材局直屬的全國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單位,1953年成立,2000年改企加入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擁有工程設計、工程咨詢、工程監理資質和對外經營權,下設華誠監理、華安咨詢、中新咨詢、華洋粉體、淮南煤礦機械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是安徽省 “文明單位”和“高新技術企業”。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上完成了數百項大型項目建設,自主開發了數百項專有技術成果,為中國玻璃工業現代化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玻璃工業技術史上,蚌埠院第一個將中國玻璃技術打入國際市場,第一個將傳統的垂直引上生產線改為先進的浮法線,第一個設計主線90o轉向浮法線,第一個設計投產具有國際水平的浮法線,第一個將玻璃廠煙氣脫硫技術在中國成功推廣應用。  編輯本段農業  蚌埠既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大市。蚌埠農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2009年,蚌埠糧食總產達264.3萬噸,增長4.3%。  編輯本段郵電和海關  蚌埠市是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是京滬微波通信干線安徽境內唯一主控站,是全省國際通訊和國內郵政及長途通訊樞紐之一。 蚌埠海關所轄業務監管區域為蚌埠、淮北、宿州三市,屬內陸型海關,集中辦理減免稅、加工貿易等屬地管理的業務。擁有二類口岸—蚌埠鐵路南貨場,通過鐵海聯運與上海口岸直通,進出口便捷。  編輯本段生產總值  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538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2.90億元,增長24.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81億元,增長22.8%。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蚌埠組合優勢日益凸顯,正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蚌埠的發展環境日益優化,良好的政策環境、承載環境和政務環境,正成為投資者的理想之地。  投資領域寬廣  蚌埠擁有非常寬廣的投資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加工制造業領域,有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船舶、環保設備等機械裝備制造類項目;有浮法玻璃、電阻式觸摸屏等玻璃深加工類項目;有檸檬酸、生物乙烯、生物醫藥等精細化工項目;有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新興電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項目;有煙草、食品、釀造、紡織等輕工業項目。在現代農業開發領域,有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科技園、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等一批合作項目。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有以大禹、雙墩、楚漢文化為突破口的旅游開發項目;有古玩玉器市場、玻璃制品市場、農機大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項目;有金融、保險等服務類項目等等。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良好的政策環境  蚌埠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蚌埠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促進中部崛起、享受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2006年,安徽省提出兩淮一蚌戰略。“兩淮”為淮南、淮北,同為重工業城市,“一蚌”為蚌埠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順利實施,為蚌埠在內的3市設立了每年5億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和每年10億元的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項支持性、鼓勵性的優惠政策,涉及投資項目資金補助、高新技術項目資助、投資上規模現金獎勵、投資主導產業資金補貼等方面。  良好的承載環境  蚌埠有良好的承載環境。現有省級開發區6個,特色產業園6個。圍繞產業基礎和產業特色,重點推進光伏產業園、汽車工業園、船舶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糧食加工園、精細化工產業園等專業園建設,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提供載體支撐。  良好的政務環境  蚌埠有良好的政務環境。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優化投資軟環境,相繼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受理中心,完善了外來投資“一站式”審批服務,先后出臺了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實行全程代理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行政問責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審批環節最少、服務意識最強、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今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了“企業服務年”活動,努力為外來投資商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經濟區  1、兩淮一蚌戰略:2006年,安徽省提出兩淮一蚌戰略。“兩淮”為淮南、淮北,同為重工業城市,“一蚌”為蚌埠市。 2、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2008年底,謀劃已久的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破繭而出,這是全國唯一的以自主創新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12月28號,科技部在征求國家有關部委意見,并報國務院同意后,正式批復同意將推進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 3、中部崛起政策:蚌埠市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懷遠縣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割據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涂山娶涂山氏女為妻,并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 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曲陽縣 鐘離縣 泗水郡  秦王朝建立后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鐘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懷遠縣 鐘離縣 泗州  后經政權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佑五年( 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 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鐘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 南宋 、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后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鐘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  鳳陽府  明洪武年間,鐘離縣先后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后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鳳陽縣 懷遠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后屬安徽省淮泗道。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五河、懷遠等縣分領。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后直屬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 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后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后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淪陷時期,蚌埠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后,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后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  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蚌埠市、懷遠縣、 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 1983年7月,懷遠縣、 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東市區更名為龍子湖區,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西市區更名為禹會區,郊區更名為淮上區  編輯本段建制沿革  史前時期,蚌埠[1]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過著農耕漁獵的生活。相傳原始社會末期,今蚌埠地域東部曾建立鐘離古國,西部曾建立涂山古國。至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魯,繼屬吳,再屬越,后屬楚地。后經歷代演變,至民國36年(1947年)1月設市,直屬安徽省所轄。  秦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實行郡縣制后,今蚌埠地域分屬九江、泗水兩郡。其東部(今鳳陽縣境內)設鐘離縣。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歸屬沛郡,淮河南歸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復改為九江郡,并在蚌埠西部(今懷遠縣境內)設置當涂縣。 王莽新政時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屬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屬延平郡,并將鐘離縣改為蠶富縣,當涂縣改為山聚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為沛國所轄,淮河以南為九江郡所轄;東、西部各復改為鐘離縣、當涂縣。 三國時期,今蚌埠屬魏地。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隸于譙郡;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廢鐘離、當涂二縣,淮河以南隸于淮南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揚州,為淮南郡所領,并復立鐘離縣;淮河以北屬豫州,為沛國所領。 東晉百余年,戰亂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頻繁。淮河成為東晉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于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后趙所控制;晉穆帝升平三年(359年),又為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占據,后于晉廢帝太和五年(370年),再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統轄。今蚌埠西部屬當涂縣,于東晉成帝年間僑置于江南;今蚌埠東部于東晉安帝年間設鐘離郡,治燕縣;西南設馬頭郡,治虞縣。 南北朝劉宋后廢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鐘離、馬頭兩郡皆歸徐州。南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為北徐州,轄蚌埠東部鐘離郡,治燕縣;轄西部馬頭郡,治己吾縣。南梁初期承南齊制,后期江淮州郡先后為東魏、北齊所取。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設連城縣,為睢州所轄。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鐘離城。北齊控制江淮時,將楚州更名為西楚州,州、郡同治鐘離縣;并在西部設荊山郡,治荊山城,領馬頭縣。南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將西楚州改為北徐州,郡、縣未變。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為北周所占,北徐州復改西楚州。  隋至兩宋時期  隋開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為濠州;廢荊山郡,馬頭縣改為涂山縣。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濠州改為鐘離郡,領鐘離、涂山縣。今蚌埠北郊則屬彭城郡谷陽縣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鐘離郡復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涂山縣并入鐘離縣,為濠州所領。至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后,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淮南道監察,淮河以北屬河南道監察。天寶元年(742年),濠州再改為鐘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鐘離郡又改為濠州。貞元四年(788年),濠州隸屬河南道監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領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區。 五代十國時期,今蚌埠淮河以北為宿州轄地,先后為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晉(936~946年)、后漢(947~950年)所統治;淮河以南為濠州轄地,先后為吳(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占據。后周顯德五年(958年),奪取今蚌埠整個地區,淮河以北由徐州轄,淮河以南由濠州轄。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隸于新置靈璧縣,為淮南東路宿州所轄;淮河以南只存鐘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為山東西路領,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屬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軍收復濠州,宋、金仍以淮河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鐘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寶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荊山縣,為淮南西路懷遠軍所轄。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東北置五河縣,為淮南東路淮安軍所轄。  元至民國時期  元,今蚌埠屬河南行省政區。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靈璧縣改隸于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縣改隸于臨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區盡屬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縣劃歸泗州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臨濠府改為濠州;廢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屬濠州鐘離、懷遠縣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鳳陽建中都,鐘離縣更名中立縣,翌年再改名為臨淮縣。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設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遷新城改名鳳陽府,臨淮縣亦改名鳳陽縣;蚌埠西部仍為懷遠縣,東北為五河縣。三個縣明初均為中書省鳳陽府所領。永樂元年(1403年),鳳陽府為南京直隸。 清初,鳳陽府為江南省領。順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為江南左布政使鳳陽府所轄。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府改隸于安徽布政使鳳潁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從鳳陽府劃入泗州直隸州。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后樓一塊屬蚌埠,并首設獨立行政機構三縣司,脫離鳳陽、懷遠、靈璧三縣,直屬鳳陽府。 民國元年(1912年),蚌埠三縣司廢,河南岸改屬鳳陽縣,置二區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屬靈璧縣,一直到民國35年。民國3年,恢復道制,蚌埠河南岸屬安徽省淮泗道鳳陽縣轄。民國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籌備處,但翌年即撤銷,仍屬鳳陽縣所轄。民國21年,鳳陽縣辦自治區,蚌埠系其第七區。民國24年,蚌埠與三鋪合為鳳陽第二區。翌年,鳳陽縣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區所領,蚌埠受其轄。民國27年,鳳陽縣名義上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區所轄,因日軍侵占,九區各縣淪陷,鳳陽由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區兼管。 民國27年10月,日偽在蚌埠組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鳳陽縣直屬偽省維新政府管轄,偽縣維新政府設于蚌埠。民國29年3月,偽安徽省維新政府更名偽安徽省政府,偽府仍設于蚌埠。民國33年,偽安徽省政府設8個行政督察區,蚌埠為鳳陽縣轄,隸屬第一行政區,并為區治地。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軍隊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籌備處,翌年接管市區行政。民國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直轄市。 1949年1月,蚌埠解放,先屬江淮解放區轄,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隸屬皖北行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銷皖北行署,蚌埠市為安徽省直轄。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專區,專員公署駐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隸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1961年3月撤銷蚌埠專區,此后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屬安徽省直轄。  編輯本段友好城市  國內  江蘇省:淮安市、連云港市、鎮江市 寧夏區:石嘴山市 福建省:泉州市 海南省:海口市 云南省:昭通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甘肅省:蘭州市 北京市:門頭溝區 上海市:靜安區、長寧區  國外  英國:坦姆賽德市 意大利:貝加莫省 巴西:巴拉曼薩市 美國:韋恩郡 日本:攝津市  國外經貿伙伴城市  德國:克雷菲爾德市 土耳其:辛江市 俄羅斯:赤塔洲 美國:休斯頓市 澳大利亞:伊普斯維奇市  編輯本段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主題詞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