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淡季在幾月
白酒生產淡季在7-9月;銷售淡季在重大節日后,每年5-9月(陰歷8月15前)。
二.酒店旺季大概在哪個時間段?
第一大原因是旅游在四五月份九十月份是旅游旺季,酒店是比較好的時候第二大原因是會議當地有影響力的會議會拉動酒店的生意第三大原因是單位的表彰會一般在年初或是年末,集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消費
三.什么時候屬于旺季
1.很簡單的,夏季女孩子都愛穿涼鞋,所以腳指甲也要做,再加上手指甲,可以說夏季是美甲黃金季節,而春秋季節則是不咸不淡的那種,而冬季則屬于淡季了!
四.各個行業的旺季分別是?
1.金融旺季在歲尾年初。北方建筑業旺季在春夏秋,農業旺季自己知道,鋼鐵在春秋兩季,酒店旅游在節假日。房地產在春節前后。
2.商業百貨、食品、紡織、釀酒、汽車、家具在西方圣誕節和春節前。煤炭、建材、玻璃和水泥在春節后。農藥化肥春節后春播。
五.求:白酒銷售的旺季和淡季
1.一般來說白酒的旺季在10月到次年4月,天氣適合喝白酒。其他為淡季,但是還是要看當地的習慣培養和銷售的策略,像重慶晚上吃燒烤都喝白酒,就是消費習慣的培養,引導的結果,那樣就不存在旺季和淡季了。
六.白酒的銷售淡季是什么時候?
中高檔酒元宵節過后到中秋節之間,8月中秋節之后到春節之間,111月低檔酒沒淡季
七.白酒的銷售淡季是什么時候?
應該是 年后到6月吧
八.中國白酒是什么時候制造的?
1.在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最新考古發現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老祖先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
2.而中國白酒的出現應不晚于東漢,即迄今有16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
3.我國是制曲釀酒的發源地,有著世界上獨創的釀酒技術。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坂口謹一郎曾說中國創造酒曲,利用霉菌釀酒,并推廣到東亞,其重要性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媲美。
4.白酒是用酒曲釀制而成的,為中華民族的特產飲料,又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蒸餾酒,通稱烈性酒,成為全球酒類飲料產銷大國,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
5. 白酒起源于何時?何人始創?迄今說法尚不一致。從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說:“清醴之美,始于耒稆”。
6.《尚書說命》記載:“若作酒醴,爾為曲糵”。最早的文獻記錄是“鞠糵”,發霉的糧食稱鞠,發芽的糧食稱糵,從字形看都有米字。
7.米者,粟實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類發霉發芽而成的。《說文解字》說:“糵,芽米也”。“米,粟實也”。
8.以后用麥芽替代了粟芽,糵與曲的生產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產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漢朝,糵酒還很盛行。
9.北魏時用榖芽釀酒,所以在《齊民要術》內無糵曲的敘述。1636年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內說:“古來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厭醴味薄,逐至失傳”。
10.據周朝文獻記載,曲糵可作酒母解釋,也可解釋為“酒”。例如杜甫《歸來》詩里有“恁誰給曲糵,細酌老江乾”;陳騊聲有“深深曲糵日方長”的詩句,這里“曲糵”也是指“酒”。
11.曲在《辭源》的解釋為酒母,釀酒或制醬的發酵物,亦作“曲”。曲或鞠的簡化字為曲。酒曲的發展,經過不斷地技術改良,由散曲發展到餅曲,終于形成了大曲和小曲。
12.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適宜于北方天氣寒冷的各省。制造大曲的原料為大麥、豌豆或小麥,例如前者為汾酒、西鳳酒大曲,后者為茅臺、瀘州酒曲等。
13.因制曲原料為麥類,常稱為麥曲,其形狀似磚,又稱磚曲,其曲塊大和用曲量多,通稱大曲,用于釀造我國的傳統工藝名優白酒。
14.小曲酒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毛霉,在南方亞熱帶的溫暖氣候,有利于生產小曲及其小曲酒。制造小曲的原料為大米或稻糠,有的加入中草藥,如邛崍米曲、董酒米曲;有的不用中草藥,如廈門白曲、稗木鎮糠曲等。
15.1982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卡爾麥提(Calmette)在中國小曲中發現一種糖化力強的根霉,利用此種霉菌生產酒精,定名為阿明諾法或淀粉法(Amolproetzz),1985年正式投產。
16.1956年,方心芳先生開始將小曲分離出的根霉分類及重要的生理特性的研究,確定了根霉是小曲的主要糖化菌。
17.白酒所應用的酒曲,大概可分為小曲、大曲和麩曲三類。小曲到南北朝時,已相當普遍生產,到了宋代時又有重要的改進,其根霉小曲成了世界最好的釀酒菌種之一。
18.這種根霉小曲傳播很廣,如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尼泊爾、不丹、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在繩紋末期從中國傳入了稻作技術和造酒技術)都有根霉小曲釀酒,產品受到國外人民的青睞。
19. 麩曲是方心芳先生研究高粱酒的改良,提倡用曲霉制造酒曲,又稱快曲,因制曲時間短而得名。制曲后,麩曲直接作為糖化劑,一般用量較大,仍有誤稱為大曲。
20.釀酒必先制曲,好曲釀出好酒,這是培養有益菌類,利用自然界或人工分離的微生物,分泌出許多復雜的酶,利用它的化學性能來完成的。
21.白酒釀造始于何人?其說法不一。從戰國時期《世本·作》:“儀狄做酒醪變五味”,這是造酒最早的文字記載,傳至周朝,更有漢朝許慎《說文解字》“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口嘗之而美,逐疏儀狄。
22.杜康作秫酒”。至今杜康造酒之說廣為傳頌,及至日本人將釀酒工統稱“杜氏”。更有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2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有人認為杜康是釀酒的祖師爺,這是一種悖論。宋高承在其《事物紀原》一書中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釀酒也”,說明杜康究竟是哪個時代人,尚未搞清楚,何況當年杜康釀造的酒絕非今日的蒸餾酒。
24. 人類社會的發展及微生物學原理推測,認為酒的起源,最早出來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最后發現為糧食(谷物)釀造的蒸餾酒,這是討論的課題。
25.水果中含有糖類的果汁,如暴露于皮外,果皮上常附有酵母,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果汁就會發酵成酒。動物家畜的乳汁,其中含有乳糖,同樣經酵母發酵為奶酒。
26.谷物釀酒要復雜很多,糧食中為碳水化合物不是糖而是淀粉,淀粉需要經淀粉酶分解為糖,然后由酵母的酒化酶將糖變成酒。
27.我國糧食酒中最早出現是黃酒,稱為釀造酒,又稱發酵酒,是不經過蒸餾的,隨后才會出現為現在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這與蒸餾器有關。
28. 白酒在唐朝又稱為燒酒,歷代詩句中常出現燒酒。白香山有詩云:“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雍陶亦有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當時的四川已生產燒酒。
29.古詩中又常出現白酒,例如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歸”;白居易的“黃雞與白酒”,說明唐朝的白酒就是燒酒,亦名燒春。
30.研究白酒的起源,必先以蒸餾器為佐證。方心芳先生認為宋朝已有蒸餾器(《自然科學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時曾說我國唐代即有蒸餾酒(《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調查報告》第7號)。
31.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龍縣出土的金代銅質蒸餾器,其制作年代最遲不超過1161年的金世宗時期(南宋孝宗時),認為可信無疑。
32.據西方在10或11世紀發現蒸餾法以后,就可能由發酵的飲料中得到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紀以來,由谷物原料直接制備乙醇,其酒精和水的類似飲料產品,就被廣泛應用。
33.新中國成立以來,白酒行業迅速發展。從白酒質量看,1952年全國第一屆評酒會評選出全國八大名酒,其中白酒4種,稱為中國四大名酒。
34.隨后連續舉行至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共評出國家級名酒17種,優質酒55種;1979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開始,將評比的酒樣分為醬香、清香、濃香、米香和其他香五種,稱為全國白酒五大香型,嗣后其他香發展為芝麻香、兼香、鳳型、豉香和特型5種,共計稱為全國白酒十大香型。
35.從白酒產量看,1949年全國白酒產量僅為8萬噸,至1996年發展到頂峰為803萬噸,是建國初期的80倍,近幾年來基本穩定在350萬噸左右,全國注冊企業達7萬家,從業人員約幾十萬。
36.從白酒稅利看,每年為國家創稅利約120億以上,僅次于煙草行業,其經濟效益歷來是酒類產品的前茅。從白酒科技看,中央組織全國科技力量進行總結試點工作,如煙臺釀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法操作法、貴州茅臺釀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和新工藝白酒等總結試點,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37.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總結試點就是科研,科研就是發展發生力。從白酒工藝看,它的生產可分小曲法、大曲法、麩曲法和液態法(新工藝白酒),以傳統固態發酵生產名優白酒,新工藝法為普遍白酒,已占全國白酒總產量70%。
38.從白酒發展看,全國釀酒行業的重點,在鼓勵低度的黃酒和葡萄酒,控制白酒生產總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節糧和滿足消費為目標,以認真貫徹“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少污染和高效益”為方向。
39.白酒是我國世代相傳的酒精飲料,通過跟蹤研究和總結工作,對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進,如從作坊式操作到工業化生產,從肩挑背扛到半機械作業,從口授心傳、靈活掌握到有文字資料傳授。
40.這些都使白酒工業不斷得到發展與創新,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一批廠家成為我國釀酒的大型骨干企業,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41.我們應繼承和發展這份寶貴的民族特產,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酒文化,使白酒行業發揚光大。中國白酒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被列為世界五大蒸餾酒之一。
42.中國白酒各自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千百年來不斷總結、提高的結果,是中國廣闊的地域、氣候、原料、水質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結果,也是各類型酒之間不斷相互模仿、借鑒的結果。
43.但中國白酒真正的發展還在解放以后,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百花齊放。 中國白酒香型的由來,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六十年代初,幾大試點總結的結果為香型的確立打下基礎。
44.如茅臺試點分析出了已酸乙酯,是窖底香酒的主要成份,才為濃香型酒的確定找到了理論根據。第二階段是七十年代末期,通過全國名優白酒協作會議及79年的第三屆評酒,正式提出和確立了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
45.而且在這次評酒會上,這四個香型的代表酒分別獲得國家名酒和優質酒稱號。同時有的酒只因香型報錯而名落孫山。
46.第三階段,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第五屆評酒會的推動,全國樹立新香型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其一,第五屆評酒會上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其二,西鳳酒確立為鳳型工作進展順利,于92年終于擠進第五大香型。
47.至此后,兼香型、芝麻香型、特型、豉香型的分析、總結工作全面展開,分別推出確立各自新香型的理論根據,93年豉香型召開確立香型研討會,通過了香型標準的確立上報等項決議。
48.94年9月將進行兼香型確立的類似工作。另外特型、芝麻香型,藥香型的香型確立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白酒香型的現狀是:醬、清、濃、米、鳳五大香型已確立,其中清香、濃香、米香型白酒已有了國家標準,鳳型酒標準,已上報未批下來,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
九.白酒的淡旺季走勢
白酒價格的波動一般不大 有的話也大多是廠商操作市場的行為 比如抬高酒價 輔助大的政策 白酒的淡季一般在夏天 天氣熱 人們一般不會喝白酒 但也是經銷商操作市場的時間冬季一般是旺季 年前的一個月是商超渠道比較旺的時候 會有大批量壓貨的 也有的區域夏季會有旅游客 那么地產白酒也是旺季
十.淡季白酒市場縣級市場如何切入?
1.做推廣,淡季有淡季的做法,旺季有旺季的做法,這個要根據公司的情況而定了。在淡季的時候建議多投放一些專業的或者是行業的網絡廣告,這樣既有了品牌的輻射面,又節約了一定的宣傳成本。
2.品牌做推廣不一定都在旺季做是最好的,旺季廣告多,整的眼花繚亂的,不容易在消費者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淡季也許反而是這個行業投放廣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