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度數怎么算
酒的度數表示酒中含酒精(乙醇)的^體積^百分比,
通常是以20℃時的體積比表示的,
如 50 度的酒,表示在100 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 毫升(20 ℃)。
通常以為的質量百分比是錯的.應該是體積.
2,古代酒的度數怎么描述單位也是用度嗎
古代的酒有度數高低之分 即釀酒與蒸餾酒(燒酒) 其中釀酒度數較低和現在的啤酒差不多 燒酒就是現在的白酒 度數高
古代酒沒有度數,都是米酒,度數很低也就是十幾度,看電視機里喝酒拿碗喝酒。
沒有度數的,最早是水果酒,后來高粱酒出現叫烈酒,香純棉烈的由來,
3,古代的白酒度數一般是多少呢
古代分水嶺在元朝,元朝以前都是釀造酒,酒度不會太高,最多也就5-8度,元朝時候出現了蒸餾酒,酒度大幅度提高,應該與今天白酒差不多了。50度左右應該沒有問題。
一般白酒的度數是:36度,38度,39度,42度,45度,52度,等等葡萄酒的種類非常多,而且有許多種不同的分法。 其中以顏色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
4,白酒度數怎么樣計算
白酒的酒度是體積比例。例如38度白酒,就是這個白酒中38體積的酒精,62體積的水混合。酒度是測量的,用酒精計、溫度計配合測量。白酒酒度是以20℃時候酒精計的度數。通過查表(酒度、溫度換算表)找到20℃時候的酒度即可。
如果是香型不一樣、酒度高低不同、質量等級不同、口感差異很大的四種白酒混合在一起飲用,這種“兼香型”白酒會因里面香味成分的不協調口感怪異,難以下咽的。如果是選用四種白酒按比例組合在一起,那勾兌調整后也許口感會比其中任何一款好,也是有可能的。
5,白酒的酒精度數是怎么算的
你好是我在酒廠工作,是體積比。白酒的度數就是酒精體積含量但是啤酒的你要注意看了,8°,9°的都是原麥汁濃度。酒精度在2.5--4.5之間的樣子
簡單說就是: 60度 1斤白酒中酒精占0.6斤 50度 1斤白酒中酒精占0.5斤 40度 1斤白酒中酒精占0.4斤 30度 1斤白酒中酒精占0.3斤 20度 1斤白酒中酒精占0.2斤 不好意思,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單位體積白酒中純酒精與白酒的體積之比,再換算成百分數.如 40% (v/v) ,就是指這瓶白酒中有40%體積的酒精,而不是質量!還有個誤區,就是平時說的1斤白酒,其實是指500ml,并沒有1斤重(酒精溶液的密度是小于水的)^-^
6,古代白酒的度數
白酒大概都在30-40%左右....
那是最好的...
差點的10幾20%的最多
古代的釀造技術和現代有差距,現代酒都是將酒釀好后蒸餾提純然后勾兌,度數分高度酒和低度酒,容易操控,古代釀酒釀好后過濾后直接飲用,因此度數不會太高,就像現在人自己家釀米酒、葡萄酒一樣;古代的酒很講究.一般最烈的酒不過30+度.一般的也就10幾度.
古代白酒的度數是隨著這酒儲藏的時間而變的!酒越久越沉越香!還有一點就是,酒里也是有水參與加工而成!所以在儲藏的時候,水分也是會流失一部分!隨之酒的本身就會濃一些!
恩肯定是不應樣的呵呵過去的酒當水喝現在的白酒喝點就醉這主要還是人類的進步
我想最少也是38度以下
古代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7,古代酒的度數是多少啊
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酒,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總結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