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河白酒怎么做,瀏陽河老酒的制造工藝

1,瀏陽河老酒的制造工藝

千百年來,民間釀酒技藝在瀏陽薪火傳承,尤其是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古法釀酒技藝彌顯珍貴。為深度保護瀏陽河原產地的釀酒文化,在延承古老酒文化同時,通過對釀酒技藝的提升和現代白陵拍酒科技結合,推出瀏陽河“老酒”、“老酒坊”兩大系列產品。為此納汪桐,瀏陽河酒廠從環境、水源、采料、制曲,到工藝、洞藏、調兌、搭建起共計108道的釀造工序。為洞坦瀏陽河老酒提供有力的品質基礎。取自瀏陽河海拔1000米高度的優質水源,定制原產地釀酒原料,采用獨特制曲工藝,經多年恒溫天然洞藏,國家級白酒大師精心調兌。

瀏陽河老酒的制造工藝

2,瀏陽河酒怎么樣

瀏陽河酒挺好喝的。20世紀初,以“美利昌”作坊所釀造的瀏陽河燒酒最精,播譽瀟湘,遠傳華夏,成為中國重要的白酒產區之一。1956年,當地人民政府在舊酒坊的基礎上,建成“瀏陽河酒廠”,推陳出新,將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白酒科技相融合,并推出“紅色經典”柔雅香型產品。1998年,湖南中商集團斥資收購了瀏陽河酒廠,永久買斷瀏陽河商標使用權,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與“中國酒業大王”五糧液集團攜手打造瀏陽河品牌。瀏陽河衍生了“瀏陽河”“金世紀”“紅太陽”“喜洋洋”“萬事興”“2008”“青花瓷”“瀏陽河年份酒”八大系列產品。品牌榮獲“跨世紀中國著名白酒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瀏陽河酒從此馳名中外。源于唐代藥圣孫思邈“造酒助龍”的美麗傳說,自誕生之日起就有低溫洞藏的傳統。在宋朝已經蔚然成風,宋高宗時期任瀏陽河知縣的楊時,曾高度評價瀏陽河酒,為瀏陽河酒賦詩《淮上獨酌》:棉纖晚寬舉雨洗輕塵,天淡云浮夜色新。賴有曲生風味好,不須邀月作三人。瀏陽河酒依托宜賓五糧液酒廠生產,完全采穗蔽用五糧液的基酒,以優質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為主要原料,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高新技術精猜巧州心釀制而成。其踩曲、投料、陳釀、勾兌、存放等生產過程,均做到技術精湛、管理嚴密。經著名品酒專家鑒定,肯定瀏陽河酒質量完全符合國家優級標準,具有國際流行的濃香型口味,無愧于五糧液酒廠生產的好酒。

瀏陽河酒怎么樣

3,九四哥鑒酒之瀏陽河小曲酒

說到瀏陽河酒的來歷,這里面卻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明朝年間,天馬山下住著一位叫王發子的青年,以做水酒為生。隨后,他娶了一位江西來瀏陽討米的姑娘李秀霞為妻。一天,從浙江來了位買夏布的生意人,來到王發子家中買水酒喝。兩人隨即攀談起來。后來秀霞從生意人口中打聽到被大水沖散的母親,流落到了浙江紹興,寄居在一位做酒的人家里,夫妻倆非常高興,即日啟程便跟隨這生意人找到了親娘。母女相逢,又悲又喜。酒師傅備辦酒席款待王發子夫妻。王發子喝了三小碗酒就醉了,便問道:“我在家喝三大碗都不醉,可你這酒只喝了三小碗就醉了,這是什么酒?”鎮磨枝酒師傅答:“這叫加飯酒。”發子問其釀酒方法,酒師傅毫無保留地將配方以及制御敏作工藝傾囊相授。發子夫妻回家后,便如法炮制釀起加飯酒來。由于瀏陽河的水又清又甜,同樣的做法,做出來的酒清澈透亮,香甜可口,酒味更濃,于是夫妻二人索性將加飯酒改名為瀏陽白酒。次年,瀏陽遭了一場洪水,沿河兩岸水稻被毀,老百姓只好改種高粱。發子買不到稻谷,便采用高粱,于是出現了瀏陽高粱酒。 至今,瀏陽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江西女子瀏陽郎,浙江藥子蒸高粱。瀏陽河水清又亮,釀出美酒百里香。 瀏陽有歷史可考的釀酒記載始于明代,《瀏陽縣志》上有關釀酒業的記載在明代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瀏陽縣志》記載,瀏陽民間歷來有釀制燒酒的習俗,俗稱瀏陽燒酒,明清時期,瀏陽釀酒行業就被列為“十帖十行”之一,城鎮均設有酒作坊,俗稱“槽坊”;民國時期,瀏陽已成為全省22個重要產酒縣之一。據《湖南實業志》統計,1935年,瀏陽城內有15個酒坊,多臨瀏陽河,在南市街上,最有名的是“美利昌”“萬利源”,來自天南地北的旅人借著一壺白酒慰藉風塵,也將它背上行囊,帶至遠方。 然而,1956年,公私合營合并了瀏陽所有私營燒酒作坊,選址游咐于南市街,建立了國營瀏陽縣酒廠,在繼承了老工藝的同時,加入勾兌調和技術,瀏陽燒酒成了“瀏陽河”牌小曲。清澈透亮的瀏陽河水,特制草藥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加上百年燒酒工藝的傳承,成就了獨特的“瀏陽河”小曲酒生產體系,保障了穩定供應的產量,加之曲量少、發酵期短、出酒率高、價格適中,“瀏陽河”小曲不論是在學界還是市場上,都聲名鵲起。 1961年,“瀏陽河”小曲酒被列為湖南八大名酒之一,由省統一管理,原料由省專項安排,產品由省統一配發。 1984年,在第四屆全國評酒會上,瀏陽縣酒廠生產的“瀏陽河”小曲酒以“酒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味怡暢”,獲得了小曲酒類的最高獎項國家銀質獎,名列小曲類酒的第一名。 截至1988年,“瀏陽河”小曲20多年來先后評優14次,其中金質獎5次,銀質獎2次。 在瀏陽河小曲酒莊,每個車間只有一個工人,每個人負責兩個甑,一個蒸糧,一個蒸酒。大米蒸熟后,把大米攤晾在水泥地板上,等待冷卻。“冷卻到30度左右,才可以加曲,入缸。”溫度更多地依靠工人的經驗把握,酒曲是用廣西的散曲,拌曲入缸之后,密封兩天,再加入水,7天左右,就可以上甑蒸餾,前期固態糖化,后期液態發酵,在釀酒中叫作半固態發酵,是小曲酒的一種常見發酵方式。釀酒的師傅多用聽的方式,來辨別酒醅是否發酵好,“還在發酵的酒醅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 五糧酒和米酒的釀造工藝一樣,操作起來卻麻煩得多,五糧以高粱為主,加上帶殼的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在蒸糧之前需要經過一天的浸泡,“去除泥沙,也是為了去除一部分單寧”。要保證每一顆糧食都蒸熟蒸透,在蒸的過程中還要進行三次開噴,“就是在中途加水,讓高粱吸收水分,發脹裂開,有利于蒸熟蒸透”。剛出酒的時刻新酒酒度有70度以上,入口辛辣微苦,味道并不好,掐頭去尾,最終的新酒保持在56度以上。新酒入酒窖存放一年以上,才會勾兌,“放在酒窖,酒體同樣會發生變化,要等它酒體穩定了,勾兌好,再存儲一段時間才裝瓶出廠”。傳統小曲清香白酒的主體香氣成分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具有糧食特有的清香和糟香,回味醇和回甜香氣,口感是具有清雅/純正的復合香氣,干凈而優雅。 傳統米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氣成分是乳酸乙酯/ β-苯乙醇,有淡淡的玫瑰花香和甜味,口感上甜味突出,回味怡暢,后味爽凈,但較短,口味柔和刺激性小。

九四哥鑒酒之瀏陽河小曲酒

推薦閱讀

熱文